24K小说网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1659章工科狂人狄仁杰

第1659章工科狂人狄仁杰


“你明年不是要启程去美洲吗?”

张猛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

“那我也在明年,亲率水师与船队,向西洋开进。按照燕王殿下的理论,无论是向西还是向东,最终都能抵达美洲。”

“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从世界的两端出发,最终在美洲的海岸上胜利会师!”

李庚的劝说终于在此刻起了作用,张猛下定了决心。

他此番返回长安,一是为了向李想详陈蒲罗中近况,二来也是为自己明年的西征做万全准备。

当然,这其中有多少是出于张亮的逼婚,那就只有他自己清楚。

……

燕王府内,李想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落在一份由秦怀玉呈上的公文上。

那份来自大唐皇家军校的悬赏令,别的他都没细看,唯独“征求高效引火之物”这几个字,让他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

“还在为一个小小的火折子发愁?”他轻声自语,思维早已超越了这个时代,“这东西,用一根火柴,或者一个打火机,不就迎刃而解了?”

他抬眼看向侍立一旁的秦怀玉,问道:“军校家大业大,怎么会为这点小事兴师动众地发布悬赏?”

“回王爷,事出有因。”秦怀玉躬身道,“前几日军校的野外拉练恰逢暴雪,许多学员的火折子受潮失效,无法生火,致使数十人冻伤。此事惊动了朝中的翼国公等重臣,严令军校必须杜绝此类隐患。”

作为锦衣卫的总管,秦怀玉对长安城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

李想心中瞬间有了计较。

这不仅是为军校解决燃眉之急,更是将一项便利带给普罗大众的绝佳时机。

看似简单的火柴,其实对化学工业的要求极高,以当下的条件,很难造出安全可靠的成品。

反倒是结构更为复杂的打火机,实现起来反而更容易些。

就算零件原始,造出来的成品笨重如砖块,其点火的效率和可靠性也足以碾压脆弱的火折子,这是一种来自原理层面的绝对优势。

“怀英最近,可还在观狮山书院的作坊里?”

李想话锋一转,突然提起了狄仁杰。

“王爷所言不差。狄仁杰与那李德謇二人,几乎把蒸汽机研究所当成了家,听说正在为第一台样机做最后的冲刺,时常通宵达旦。”

“他竟对机械之道如此痴迷?”李想略感意外。

他印象里的狄仁杰,分明是那个断案如神的大理寺卿,没想到在这个时代,却成了一位醉心于齿轮与活塞的工科学子。

“何止是痴迷。”秦怀玉继续说道,“如今观狮山书院内部也是暗流涌动,尤其是蒸汽机、船舶和电能三大研究所,为了争夺经费和生源,都在暗中较劲,想抢先拿出震撼世人的成果。”

“船舶所的改良飞剪船已经小有成就,唯独蒸汽机研究所,耗费了无数钱粮,至今仍未听见半点响动。为此,不论是狄仁杰还是李德謇,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秦怀玉又补充了一句:“尤其是那李德謇,曾经总自诩工匠之术天下无对,进了书院方知天外有天,这世上他所不解的学问,还多着呢。”

李想决定把研制打火机的差事派给狄仁杰,这既是对他近来在蒸汽机研究所埋头苦干的成果检验,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毕竟,打火机总归要有人去造,与其把机会给旁人,不如留给自己的弟子。

李想自己只通晓大概的原理,但如何依据大唐当下的工艺水平,将这东西从无到有地造出来,还得靠狄仁杰自己去钻研。

这算不得是白送他功劳,只能说,身处的位置不同,所能抓住的机遇自然也千差万别。

这种情形,无论古今中外,都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是不公,但换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公平?

人穷尽一生去奋斗,除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不就是想让子孙后代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得更远、更顺遂吗?

若是自己的成就半点都无法荫及后人,那努力的价值又何在?

当然,前提是自身也得有真材实料才行。

对于狄仁杰的本事,李想向来抱有十足的信心。

……

“师父,您叫我来,是为了《大唐日报》上的事?报纸我每天都看,也不曾落下啊。”

狄仁杰来到李想跟前,神情中带着一丝疑惑,不明白师父的用意。

“整日埋首于蒸汽机,难道对外面的事就全然不关心了?”

“师父指的是?”

狄仁杰心思何等敏锐,立刻就听出师父这是话里有话。

“说说看,对皇家军校那则悬赏,你有何见解?”

李想端起茶杯,呷了一口。

杯中是林家的红茶,而非自家燕王府盛产的龙井茶。

身为绿茶产业的巨头,却偏爱竞争对手的产品,这情景颇有些玩味,正如后世的通讯业大亨,放着自家的旗舰不用,反而拿着对手的手机。

“弟子从这则悬赏中,读出了三层意思。其一,皇家军校对引火之物如此渴求,甚至不惜公开悬赏,这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一次因火折不便而导致的惨痛教训或重大损失。”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深度。

狄仁杰无疑是其中的翘楚,仅此第一点,放一百个人里头,能想到的恐怕也寥寥无几。

“其二,此事本身便是一个信号。连皇家军校这等要地都开始借助悬赏来解决技术难题,说明朝廷对能工巧匠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匠人的地位今非昔比。”

在狄仁杰看来,赏金多少是次要的,能拿下这份悬赏的人,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匠人,而这种公开的征集,本身就是一种认可。

“其三,此例一开,将来效仿者必众。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我们蒸汽机研究所遇到的金属密封难题,同样可以借鉴此法,集思广益,向天下征集良策。”

聪明人总能从旁人忽略的信息中,洞察先机,并将其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筹码。

世间万物对众人一视同仁,但不同的人却能从中看出迥异的天地。

自古以来,被落下的苹果砸中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可唯独牛顿一人由此洞见了宇宙的规律。

航行于海上的水手,都晓得远方的船只会先露出桅杆,可又有几人能将此现象与脚下大地是个球体联系起来?

更不用说风雨雷电这些司空见惯的自然伟力背后,潜藏着何等深刻的道理。


  (https://www.24kkxs.cc/book/592/592972/1110947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