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8章
他也不掂量自己斤两,总觉得当厨师端铁饭碗、有两间房就了不得。却不想孙燕同样带着弟弟过活,工资比他高,住房比他宽敞。再说两家拖油瓶,何雨水纯是累赘,孙红心却既能读书又能自立。真不知傻柱哪来的底气。
后院中央摆着个小马扎,管事大爷刘海中和许大茂的父亲许伍德正对坐饮酒,桌上搁着一碟花生米。
许大茂和他爹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长着鞋拔子脸,性格也都阴险狡诈。好在许家至今没招惹过孙红心,否则孙红心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他们。
刘海中同样不是善茬,此人不学无术却整天妄想当官,连文件都念不全,哪会有领导提拔这种货色?
"二大爷,许叔,喝酒呢?"孙红心虽不喜这两人,仍客套地打了招呼。
"红心回来了?哟,又添了辆自行车?"刘海中端着架子点点头,许伍德倒是热络。他原先打过孙燕的主意,可惜人家找了公安对象,只得作罢。
孙红心没心思闲聊,推说要去张航家,推着新车就进了屋。连灯都没开就直奔张家,人未到声先至:"张叔!我的弹弓做好没?"
张刚早听见院里的动静,他和孙红心一样懒得搭理那些邻居。此时笑着迎出来:"做好了,在桌上呢。"
两把崭新的弹弓摆在桌上,弓身呈U形,握把是工字结构,绑着压脉带,皮兜用轮胎内胆制成。四级焊工的手艺果然精湛,孙红心试了试皮筋力道,满意地咂嘴:"这劲道够足!"
张刚又掏出个沉甸甸的布兜,里面装满两毫米钢珠。用这个当弹丸,威力远超石子,弹道更稳。另备了替换的压脉带,可谓考虑周全。
“我就只能用石子!”张航在一旁小声抱怨。那钢珠是从报废轴承里拆出来的,同样是花钱买的。父亲能给他做一把弹弓已是万幸,再想让父亲花钱买钢珠,简直不可能。
张刚和孙红心都没理会张航的嘟囔——这种事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不过真玩起来时,孙红心总会把钢珠和张航平分。对他而言,用完了再买就是。轧钢厂里别的不多,这种小钢珠还会缺吗?
拿到东西后,孙红心就跑走了。几分钟后又折返,把孙燕给他装的馒头交给张丽,差点忘了这事。“张姨,明天不要咸鸭蛋了,有酸黄瓜吗?”
“有,明早让航子给你端过去。”张丽也没客气。她知道孙红心说不要咸鸭蛋就是真不想吃了,这孩子嘴刁,从不亏待自己。
“嗯嗯。”说完他又跑走了。
回到家,孙红心插上门栓,也没开灯,营造出已经睡下的假象。这时已经七点多,睡觉也不奇怪。娱乐活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普遍睡得早——不睡也没事可做。
他当然没睡,实际上是进了自己的空间。这也是他死活不愿去李军家住的原因之一。孙燕太宠他,以前同住时,他根本没多少机会打理空间。哪怕晚上孙燕睡了,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姐姐常会半夜起来看他是否踢被子。
现在好了,自由时间多了,空间也能慢慢利用起来。
进入空间后,孙红心先收集种子,都是之前种的野生浆果和野草。收集完就往空地上撒。这空间虽无神奇功能,土地却极为肥沃,撒下的种子基本都能成活。
再说这些也不是给人吃的,无需规划,种得越多越好。不然以后捉了牲口进来,饲料不够怎么办?
忙活半天,把所有收集的种子都撒完后,孙红心在空间河里洗了个澡,然后神清气爽地出来换衣服。出来后才发现自己干了件蠢事——在空间里跑来跑去半天,竟忘了有自行车这回事。
他拍了拍脑袋:“真特么蠢。”
换好衣服,他真的睡下了。
第二天起床洗漱完,张航刚好送来早饭。孙红心就着酸黄瓜美美地喝了一碗小米粥,吃了个馒头,随后照例拿出医书研读。
张航最佩服孙红心能看进去书的劲儿,但佩服归佩服,他自己却学不来。见孙红心拿出书,他就溜了,说是去练“弓法”。
一上午陆续有几个人来找孙红心看病,只收到四毛钱,但别的东西不少:几斤白面,七八个鸡蛋。近中午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孙红心把这两天收的白面和鸡蛋全拎到张航家——假期中饭往后就在他家解决了。毕竟跑去姐姐或姐夫单位吃太麻烦,他懒得动。
张丽看着这些东西不知所措。她明白孙红心的意思,就是拿来一起吃的,否则孙红心一个人根本吃不完。光白面就有七八斤,蒸馒头得蒸好几锅,够他吃半个月的。
“张姨,快做饭吧,有韭菜吗?炒个韭菜鸡蛋,多打几个鸡蛋,航子太能吃了。”孙红心没给张丽继续说话的机会,说完就跑开了。反正等饭做好了,张航会来叫他,不急。
望着孙红心跑开的背影,张丽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知道自家欠他太多,可又不知如何报答——孙红心什么都不缺。只能以后多叮嘱儿子,一定要保护好孙红心,不让他受一点伤害。
半个小时后,张航来叫孙红心吃饭。
孙红心叼着馒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和票据递给张航:“下午帮我买点东西?”
“买啥?”张航也叼着馒头,接过东西后才拿下来咬了一口,边嚼边问。
“锄头、铲子、镰刀,还有修树枝的大剪子,知道在哪儿买吗?”
“知道。你要这些干嘛?”张航听完愣住了,连吃东西都忘了,睁大眼睛看着孙红心。这些都是农具,先不说有没有农活要干,就算有,自己这兄弟会干吗?
“你别管,帮我买就行。骑我车去,能买多少买多少。”孙红心把身上所有的钱和工业券都给了张航,具体能买多少他也不知道。那些钱有孙燕给的零花钱,也有这几天看病挣的,加起来可能就几块钱。
钱虽不多,但铁匠铺的农具也便宜,一把锄头可能还不如一斤猪肉贵——当然,这只是孙红心的估计。
孙红心不说,张航也就不多问,抓紧吃饭要紧。他看见自己妈妈不停地给孙红心夹菜,再不吃快点儿就没了。
饭后,孙红心照例回家午睡,张航精力旺盛,推出自行车就去给他买东西了。
等孙红心睡醒,自行车已经停在屋里,墙边立着他要的农具:三把锄头、两把铲子、镰刀和大剪刀各一把。客厅桌上还放着些零钱,估计是工业券只够买这么多,有钱也花不出去。
他关好门,把农具都收进空间,放在左岸——这边以后就留着自己种菜和药材。
忙完这些,下午也不看书了,他拿着弹弓出门。先去张航家,张丽告诉他,张航买完东西就跑出去玩了,估计是去附近打鸟了。
找人肯定找不到,这年代又没手机。不过孙红心也无所谓,他就是想出去散散心,顺便试试弹弓的威力。
“红心。”
刚走到前院就碰见阎埠贵,被他叫住了。看到阎埠贵手里提着的水桶,孙红心就猜到,这老头上午肯定是去给他收鱼了,现在正要给他送过去。
“哟,三大爷,今天有鱼获?我瞧瞧。”孙红心招呼阎埠贵把水桶搁下,自己蹲身细看。桶里游着十几二十条小鱼,每条不过几公分,最长的也不到十公分,看得孙红心直摇头。
“三大爷,这堆加起来够二两吗?”孙红心忍不住嘀咕。
阎埠贵有点难为情:“天太热,钓鱼的人少,这种小杂鱼出水就活不成。我守了一上午才捞着这些。对了,家里还有个小桶,装着三条鳜鱼。”
那时候用的都是木桶,盛满水后沉甸甸的,孙红心自问一次也仅能提动一桶,阎埠贵分两趟送来倒也合理。“走,先去看看鳜鱼。”
到了阎埠贵家,见那三条鳜鱼虽不大,却比小杂鱼体面多了,身形宽厚不少。但即便如此,全部鱼加起来也不足一斤。
“一人提一桶吧。”孙红心拎起装鳜鱼的木桶往回走,本打算出门转转,谁知还没出四合院就又折返家中。
他请阎埠贵坐下,倒了杯水,又递了根姐夫李军留在家的烟。“您直说吧,这些总共算几两?”
“六两……成不?”阎埠贵声音透着迟疑。
“成啊。”孙红心爽快地从裤兜掏钱,数出三毛递过去——正好张航买农具剩了些零钱,不然还真结不了账。
这也是孙红心对阎埠贵印象不差的原因:这些小鱼究竟有没有六两虽不好说,但半斤总是有的。三条鳜鱼每条少说也有一两多,再加上那些小杂鱼,阎埠贵就算占便宜,也不过几钱的微利。
至于为何这么早送鱼——老钓客都晓得,夏日鱼群多在上午咬钩,午后基本无口。阎埠贵这样的老手自然不会浪费光阴。与其枯守下午,不如趁早把上午所得送来,免得鱼死了、下午又毫无所获。
“呵呵,多谢,多谢!”阎埠贵喜形于色。虽只三毛钱,却已心满意足,何况这才第一天。“明天还继续收吗?”
“收!只要我没喊停,您尽管送来。反正学校放假,您闲着也是闲着。”若每天都是这个量,孙红心觉得自己能一直收下去。他在家时每日能挣两三块,三四天的收入就抵得上阎埠贵整月交鱼的量。
话刚说完,孙红心又补了一句:“三大爷,明儿个我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可能跟我姐夫上山打猎去。要是没见着我,您就把鱼暂养一天,后天一并算钱。”
“好嘞!”揣着钱,阎埠贵对孙红心收鱼的事再无怀疑。他喝完那杯水,起身告辞:“那我先回了,桶你用完了送过来就成。”
“得嘞,一会儿我去姐姐家吃饭时捎过去。”孙红心将阎埠贵送到门口,待他走远便阖上门,闪身进入空间,将两桶鱼哗啦倒进了河中。
空间里的河流望不见尽头,十几二十条小鱼放进去,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时候才能随意吃上鱼,实在说不准。
不过孙红心并不着急,慢慢来就好。实在不行,就在岸边挖个池塘专门养鱼,总归有办法。但挖池塘是体力活,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走这一步。
好不容易想出门走走,兴致却被打断了。孙红心也就不再想这事。他望着张航买回来的农具,想起小时候在村里看人开垦土地的情景。在他印象里,开垦就是拿锄头挖出一条条长沟,再把种子撒下去。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1/421027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