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81章
“行啦,你也别太惯着她。”王老叮嘱小徒弟,不过语气里也听得出他自己也重女轻男,“正好你来了,帮他俩看看功课,不会的你给讲讲。”
这活儿孙红心熟,常给院里的孩子讲题,做起来没难度,何况是师傅交代的任务,推不掉。
所以哪怕两个孩子不情愿,孙红心还是让他们拿出课本检查了一遍,一直快到十一点,两个嫂子买东西回来才结束。
两个嫂子也很喜欢孙红心,先不说他每周带来的东西,光看长相就很难不喜欢。
“红心来了。”大嫂把买回来的布都放在客厅八仙桌上,有好几匹,“正好,还说给你做身棉袄呢,一会儿给你量量尺寸。”
孙红心赶忙推辞:“不用了大嫂,我不缺衣服。”
二嫂立马接话,手里不知从哪摸出一根皮尺:“你缺不缺是你的事。怎么,嫂子做的衣服你看不上?”
孙红心没话说了,只好乖乖让两个嫂子摆布。“二嫂,您量稍微大点,我最近好像长个子了。”
“看出来了,比第一次来明显高了点。嗯,以后肯定是个大高个。对了,你喜欢哪个颜色?”二嫂一边量一边问。
现在的布料颜色选择不多,虽然也有花布,但孙红心觉得自己不适合那些花色,就选了块深蓝色,其实是藏青色的布。
量完尺寸后,两位嫂子把布料收进屋里,随即去厨房帮忙了。
两个孩子心思已经不在学习上,孙红心知道他们听不进去,干脆不再讲题,转而陪师傅聊天。他提到自己拒绝了推荐名额的事情。
王老向来不干涉小徒弟的人生选择,他知道这孩子聪明,做什么都不会差。但见孙红心放弃清北、坚持学医,老人还是由衷高兴,满脸皱纹都笑深了。
“学医好,清北名气虽大,但你去了无论学什么都要从头开始,不如继续学医。以你的天分,等大学毕业,至少能评上十级,工资肯定比清北毕业生高。”王老这番话很实际。
孙红心倒不在意收入,但他清楚未来二十年最有前景的就是医学和机械——当然从政另说。不过做官或学机械,他自知都不是那块料。
这个年代,国家对医疗行业十分重视,不仅工资高,各项待遇也领先其他行业。比如冰箱,国产的早在两年前就已投产,但市面上几乎看不到,大部分优先供应医院,少数拨给供销社。
对于职业规划,孙红心也有自己的考量。他知道未来某个时期中医会受冲击,因此在学中医的同时并未丢下西医,以便随时转向。他甚至做好了暂时不工作的准备,这也是他拼命翻译书稿的原因——趁政策允许多攒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打算,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
至于师傅,孙红心并不太担心。师傅今年六十三,等 ** 来临时已年过七十,早已到了退休年龄。那时自己应当已经出师,劝师傅退休安享晚年应该不难。
聊了一会儿医学,十二点多,师母喊开饭。除了孙红心带来的两条鱼,师母还做了京酱肉丝,其余都是素菜。
“红心,晚上想吃点什么?一会儿我去买菜。”师母一边为他卷肉丝,一边关切地问。
不过今天要让师母失望了。孙红心实在不想错过晚上的烤羊肉串。“师母,晚上我就不在这儿吃了,和院里邻居约好一起烤肉。”
师母虽有点失落,却也理解。年轻人就该多和同龄人相处。何况小徒弟已经够贴心,每周末都准时过来,就算不留下吃饭也会露个面。一周仅有的休息日,他大半时间都用来陪他们老两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行,那你房子收拾好了吗?”师母笑着问。
“师母,都收拾妥当了,有空您和师傅也过去坐坐。屋里弄得挺像样,装了厕所,还安了暖气片。”他说这话不是炫耀,倒像是孩子向长辈交成绩单。
师母见他脸上神采奕奕,心里也欢喜:“好,改天我和你师傅一定去。”
“哎。”
吃过午饭,孙红心催着师傅师母歇晌,自己拿了医书在客厅里边读边看着两个孩子写作业。
等师傅师母起身,他又陪着说了会儿话,直到下午四点才告辞离开。
回到院里,大家早已忙活开了。后院中央用砖头搭了个简易烤架,旁边摆了两张桌子:一张堆满盐、辣椒油、孜然粉这些调料,另一张则摞着盘子,估计是准备装肉串用的。
一大木盆羊肉切得齐整,孙燕、何雨水和龙小芳正坐在那儿穿串儿。
“柱子哥呢?”孙红心悄悄凑到姐姐身边,眼睛却瞟向龙小芳。
他这一出声,把几个姑娘吓了一跳。见是孙红心,大家也没怪他——他向来爱这么冷不丁地冒出来。龙小芳笑着答:“柱子在家炖羊骨头汤呢,宋姨说剔下来的骨头熬萝卜,每家都能分一碗。”
这主意确实不错。骨头虽没什么肉,但鲜味足,油水也丰。
“跟院里人都说了吗?”孙红心问的是聚餐通知的事。
“还没呢,就等你开口。”孙燕有意让弟弟张罗。
孙红心却不想出这个头,转身跑向前院请阎埠贵帮忙挨家通知。
回到后院,见田力他们还没收工,便招呼他们留下,答应每人能分几串烤肉加一碗热汤,总比回家吃得舒坦。
几位师傅乐呵呵地应了。
宋桂蓉和张丽在屋里蒸馒头,张航则来回打杂。唯独李军和张刚闲着——他俩除了打扫、出力气的活,做饭插不上手,最多揉个面团。
孙红心见自己帮不上忙,便溜达去看那两人下象棋。
这年头娱乐少,下棋成了普遍消遣,民间藏着不少高手。李军和张刚就算好手——李军让孙红心一炮一马都赢得轻松,而张刚能与李军杀得有来有回,水平自然不差。
“观棋不语啊。”李军一见小舅子过来,赶紧先打招呼。这小子棋臭话多,是下棋人最头疼的那类看客。
孙红心自然不服气,棋艺差他认,可两个人加一起总比一个人聪明吧。既然姐夫不让他帮忙,他干脆转向另一边,“张叔,咱俩一伙,对付我姐夫!”
张刚没和孙红心对弈过,以为他下棋也像读书一样厉害,笑呵呵地答应:“好啊,正好我下不过军子。”
李军心里暗笑,觉得张刚虽然是长辈,却还没尝过“社会的毒打”。
“走这儿。”孙红心得到允许,立马开始指挥。他水平虽差,规则还算清楚,倒没闹出明显笑话。
孙红心说一句,张刚落一子。
可没走十几步,张刚就感觉不对劲——明明势均力敌的局面,怎么走着走着就少了个车?哎呀,马也没了?转眼就被将了军。真够呛!
一局结束,张刚果断赶人:“红心,你去看看烤肉串吧,香味都飘过来了,应该快好了。”
孙红心却意犹未尽,总觉得刚刚没坐主位才没发挥好:“不急,烤好会叫的。张叔,要不让我跟姐夫下一盘?”
李军一听就不乐意了。他可不想和小舅子下——这小子不仅爱插嘴,还特爱悔棋,走一步能悔三次。他直接起身把孙红心往外推:“红心,你还是去帮你姐吧,外头人都挤满了。”
可不是嘛,一听说有肉串和羊骨萝卜汤,院里的人都早早聚到后院,既看热闹,也想早点分上一口。
孙红心也被满院子人吸引,暂时忘了下棋。最让他注目的,还得数贾家那几位。
他是真佩服贾家的脸皮。虽说这次分吃的没明说不带他们,但正常人多少会不好意思凑过来——毕竟孙红心早说了和他们家老死不相往来。
可贾家偏偏像没事人一样,不仅来了,还全家到齐,连盛汤的容器都与众不同:别人拿海碗,贾张氏直接端了个搪瓷盆。
孙红心一阵无语,凑到阎埠贵身边低声问:“三大爷,你没说羊骨汤每家就一碗吗?”
阎埠贵当然懂他意思,无奈地小声回:“怎么没说?可人家不听啊。”说完悄悄瞥了贾张氏一眼,眼神里全是鄙夷。都说自己爱占小便宜,可像贾张氏这样豁出脸的,他自认做不到。
得,既然阎埠贵通知过了,孙红心也懒得管。反正一家就一海碗的量,爱用什么装随他们去。
孙红心正看何雨柱烤串,忽然听见有人喊:“让一让、让一让!”一听就是张航的嗓门。
顺着声音望去,张航端着大锅走了过来——羊骨汤已经熬好了。
张航把锅放到烧烤台旁边,孙红心朝锅里看了一眼。味道不用说,香气扑鼻。虽然没有肉,但羊肉的浓郁味道是猪肉和牛肉没法比的,更何况这汤是用了一整只羊的骨头熬的。
汤里的萝卜块也格外诱人,炖得时间够久,已经变得透明软烂。
“田叔,你们的饭盒呢?”田力他们收工了,院里挤满了人,也没法继续干活,孙红心就让他们先打汤,进屋吃馒头。
师傅们连手都没洗,笑呵呵地拿着饭盒排队。何雨水负责打汤,每人都是满满一饭盒。
师傅们打完,就轮到院里的住户。贾张氏果然没让孙红心失望,胖乎乎的身子动作倒快,一下子挤到了最前面。
看到贾张氏手里拿的是个搪瓷盆,何雨水愣住了:“贾家婶子,你怎么拿这么大个盆?汤只够一家一碗的。”
贾张氏要是个讲理的,也不会拿盆来了。那是个脸盆,能装大半锅汤。她还舔着脸说:“你这丫头,你就按一人一碗给我打嘛。”
“那可不行。”何雨水懒得跟她争,“算了,我给你打两满勺,肯定比一海碗多。”
一般人会见好就收,贾张氏却不懂。她不但不领情,还嚷嚷:“刚才那些干苦力的都一人一饭盒,怎么到我就两勺?我家可有五口人……”
孙红心知道该自己出面了,他没走过去,只隔着人群说:“这是我定的规矩。贾家婶子不满意,可以走。”
贾张氏脸一阵红一阵白。她清楚,在这院里撒泼对谁都有用,除了孙红心。
孙红心倒想看看,话说到这份上,她会不会真走。结果贾张氏还是打了两勺羊汤,才端着盆离开。
除了贾张氏,其他人都没闹什么幺蛾子,打完汤还知道说谢谢。全院只有易中海家没来人,那老家伙不会接受孙红心这种小恩小惠。
羊汤分完,肉串也烤好了。按人头分,一人一串,连襁褓里的孩子也有份——虽然他们还吃不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1/421026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