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125章
所以,我真心劝你们俩,别让我发现什么不好的苗头。毕竟已经死了一个人,对你们来说,教训够大了吧?
但对我来说,贾东旭的死和一只蚂蚁的死没啥区别,我心里不会起半点波澜。
你们俩,包括屋里的一大妈和两个孩子,在我眼里,和贾东旭也没什么不同。”
这次说完,孙红心真的走了。
直到他身影从中院消失,易中海和秦淮茹才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恐惧。
这让他们再一次意识到自己和孙红心的本质差别——他们算计别人,不过是为了点利益;
而孙红心那种对生命的漠视,是装不出来的。他也会算计,但他的算计,不是为了利益,是要你的命。
连易中海都不得不承认,孙红心又给他上了一课,是他这辈子都学不会的一课——心狠手辣。
269 病态的年代,扭曲的思想
这个年代的人,普遍带着强烈的仇富心理。这是从哪儿来的?是天天接受“打倒地主阶级、打倒资本主义”教育的结果。
在时间和教育的双重作用下,很多人的仇富心理甚至扭曲到不只恨真正的资本家,连和自己同一阶层的人也看不惯。
比方说,一个院里住着两户邻居,身份差不多,收入也差不多。可要是其中一家吃了顿好的,被隔壁闻到了味道,那隔壁就可能暗骂:“显摆什么?明天我也买!”
这就是一种扭曲的仇富。
与此同时,这个年代还滋生了另一种畸形心态:我穷,我光荣。放到几十年后,就叫“我穷我有理”。
这种思想带来的结果,就是不肯努力、不求上进,只要饿不死,就浑浑噩噩混日子。
但人渴望美好生活的本能是不会变的,不然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建立新国家?为什么那么多人牺牲性命也要赶走侵略者?
于是,在种种矛盾交织下,就冒出一批这样的人:一边以自己的贫穷为荣,一边又想过好日子,却不愿靠努力争取,更愿意动歪心思。
比如秦淮茹。
她今天在中院等孙红心,真的是为了贾东旭的死 ** 吗?恐怕,也不全是吧。
要说秦淮茹为贾东旭的死感到几分伤心,这倒能理解,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两人做了快十年的夫妻,要说毫无感情也不实际。
但她是个聪明人,心里清楚贾东旭的死,她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她从来都毫不犹豫地选择理智。
就像在原剧中她吊了何雨柱那么多年,足以看出这女人深知怎样做对自己最有利。
那么她堵住孙红心这一幕,背后就很有说法了。
为什么?
无非是想借贾东旭的死,向孙红心讨些好处。
如果贾东旭的死是场意外,一般人或许真会中招——毕竟牵扯人命,大多数人心里难免会有些自责。
秦淮茹想抓住的,就是这一点。
一旦孙红心流露出些许内疚,说不定就会拿出财物作为补偿,甚至可能从此被她长期吸血。
可这真是意外吗?这件事本就是孙红心安排的。更何况,她完全低估了孙红心的心狠程度。别说死一个贾东旭,就算贾家全死绝,孙红心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她怎么知道的?
从今天孙红心的表现里觉察的。
他那看她连猫狗都不如的眼神,让秦淮茹在七月的酷热中,感受到刺骨严寒。
她确信,如果自己再找孙红心的麻烦,或是让他觉得她会惹事,孙红心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除掉她。
别问为什么,这是她的第六感。
同样有这种感觉的还有易中海,他甚至比秦淮茹体会更深。刚才孙红心那番话,几乎把他的底细全揭穿了。
“一、一大爷,现在怎么办?”秦淮茹有些慌了,她现在最怕的,是孙红心对家里的两个孩子下手。
“我也不知道。”易中海此时已不愿再动脑筋,尤其不愿去想与孙红心有关的事。一个成天琢磨养老的人,往往比常人更怕死,他不敢赌。
“要不……我去跟他道个歉吧。”秦淮茹几乎要哭出来。
“千万别。”易中海急忙制止,“红心根本不想和我们有任何牵扯,你越是凑上去,他越反感。算了,这事先这样,以后躲着他点。只要我们不主动招惹,会慢慢过去的。”
秦淮茹点了点头。
她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易中海看她这样,苦笑一声:“想说什么就说吧。”
“一大爷,您说东旭的死……真的和他没关系吗?”秦淮茹现在已不想借此做文章,她只想知道答案。
但这个答案她注定得不到。易中海摇了摇头:“有没有关系,谁说得清?就算你想告他,有证据吗?连监狱那边都给出了结论,东旭是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超负荷劳动猝死的。现在别说证据,你就是想把他拉下水都难。就算真和他有关,也没留下一丝把柄。”
易中海低声自语了一句“太狠了”,便不再说话。
孙红心当然不会让事情就这么过去,他记下了秦淮茹和易中海给他难堪的事。
但他并不急着报复。贾东旭刚死,如果紧接着又出什么事,别人难免会把贾东旭的死联系到他身上,那就不值得了。
再说,易中海迟早是个死人,到时候只剩下秦淮茹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还能翻起什么浪花?还不是任他拿捏。
“红心哥,你没事吧?”孙红心一进屋,何雨水就关心地问道。她比拾草更清楚院子里的弯弯绕绕,知道孙红心和那两家有解不开的矛盾,怕他们会为难孙红心。
被人关心的感觉总是好的,也说明没白疼这丫头。孙红心揉了揉她的脑袋,轻松地反问:“我能有什么事?你什么时候见我在那几个老家伙身上吃过亏?”
“嘻嘻,没有。”
宋桂蓉本来听说小儿子被拦住,也有些担心,但一看他的神色,就知道不用担心了。
不过小儿子的下一个举动让她有点不淡定——只见孙红心把何晓从摇窝里抱出来,手捏着他的大腿,嘴里还念叨:“小东西,你可不能再胖了,这腿都快赶上猪肘子了!”
小东西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这个无良的叔叔。
孙红心才不管他乐不乐意,自己玩得挺开心。就连喂奶的时候他也不消停,一会儿把奶瓶抢走,过一两秒又塞回去,最后连拾草都看不下去了。
家里只有何雨水跟他一样不靠谱,逗孩子的方式如出一辙:只要孩子活着,随便玩。
直到大家都下班回来,小东西才算彻底安全。大家都防着孙红心,不让他碰孩子,让他有点遗憾。
又是忙碌的一夜。
第二天,孙红心还打算去中医院。
刚吃完早饭准备出门,刘杰又来了。
“刘总编,你不是来蹭饭的吧?”孙红心有点纳闷,不知道刘杰又来干什么。
刘杰已经习惯了他的胡说八道,“还真不是,我吃过早饭来的,就是来通知你一件事。”
“进来说吧。”孙红心只好把他请进屋。
刘杰要说的事很简单:人卫那边采纳了孙红心的建议,同意他翻译完成后不必按时交稿,稿酬按实际交稿字数计算,每千字十五块。
同时,人卫还会大力搜集国外的医学文献和论文,每月提供不少于四十五万字的材料给孙红心。
“可以。”孙红心对字数一点也不担心。他要是全力翻译,一天三万
人卫早就注意到孙红心速度惊人,最初签订的协议是每月15万字,结果他最少的一个月都写了30万字,平均下来每月超过40万。有这样的效率,不多安排些工作实在说不过去。
“那就好。对了,你这是要出门?”刘杰只是来通知一声,具体协议下个月再签。
“打算去医院。放假也没别的事,去陪我师傅坐诊。他已经是2级卫生员了,我这个徒弟才12级,说起来都不好意思。”这话听着谦虚,实则带着几分炫耀。
刘杰差点没站稳。16岁,12级卫生员,这还不满意?多少人一辈子都考不到这个级别?
不过想到孙红心一贯的超常表现,似乎也不奇怪。“行,那就不耽误你了,一起走?”
“好啊。”
到了中医院,刚上班不久,孙红心直奔住院部找师傅。
王老有些意外:“这么早跑来做什么?”
“师傅,给我安排个诊室吧,反正放假没事,我来帮帮忙。”说这话时,孙红心还在师傅办公室里四处张望,想顺点茶叶。
对小徒弟这个要求,王老没有拒绝,带他去了科室门诊。现在中医院已经改制,分科更细了,设有针灸科、妇科、儿科、中医正骨科等。王老现在是副院长兼内一科主任,但他基本不管行政,专注临床工作。
诊室里,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医生正在坐诊,身后还站着孙红心的两个师弟。见王老进来,几人连忙起身问候。
王老摆摆手,问徒弟:“你打算坐全天还是半天?”
“半天吧,下午还得去给芊芊补课。”假期里,孙红心想抓紧时间帮王芊芊提高成绩,他对家人向来尽心。
“好。”王老点点头,对那位何医生说:“何医生,以后上午你不用来门诊了,直接去科室。这是我徒弟孙红心,高考完了没事,上午就让他在这儿坐诊,帮我们分担点工作。”
能在科室待着,谁愿意坐门诊?在科室还能多向主任请教。何医生连忙答应,而且这位可是主任的徒弟,医院里谁不知道——16岁的12级卫生员,只比自己低一级!
就这样,孙红心开始了在医院的无偿工作和带教。在上大学之前,他不仅没有工资,还要负责教两个师弟,但他自己倒是乐在其中。
这个过程也让他不断进步,不仅融会贯通了师傅所教的内容,还通过遇到解决不了的病例学到了新知识,对他而言是一种提升。
直到8月18日,他收到了中医院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要求9月15日前到校报到。他正式成为了这个年代备受瞩目的天之骄子。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了三年,孙红心顺利完成了大三学业。
这三年间发生了不少变化。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251/4210264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