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汉近静听 > 第36章 起步新家

第36章 起步新家


汉中城周边的三里一村,五里一铺,七里一店,八里一桥,九里一塘,十里一村,形成了城郊独具特色的自然村落。根据地形地貌,属性特点叫的地名,让人油然亲切。汉中自秦朝以来,就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军事重镇。故后来又增添一些曾驻扎在这里的征战军团的地名,如张万营,曹家营,王家营,朱家营,崔家营等。这些乡村是给汉中城内提供粮食,蔬菜,油料,蛋禽,杂粮,鱼肉的重要来源地。每天清晨卖鱼的,送菜的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鸡鸣狗叫喧哗异常。所以小江南就是这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的别称。人们为能生存得更好,众人各显其能。捕鱼地往往是在黎明时分撒网,因这时是鱼揽食的最佳时机,所谓河里没鱼市上有,你看不到的河鱼,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你没有在看到它的时间和地点上去看。人有人道,鬼有鬼道,天有天道,鱼有鱼道。大道朝天各走各边。

吴灵举通过在五铺安家落户,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他才逐渐摸清了本村的人家、住户、地形地貌。和这些人相处只要你肯吃苦,不怕累,大家就会说你这人好,不错。只是他有两个孩子,经常影响月月出工。住在五里铺一晃一年过去了,吴灵举得到了社里批准,给他划了一块地基,可以自己修三间房子。他很兴奋,这是一生中第二次修房子,但一次要修三间房子,可不是个小事情。这种村落可没有树木,竹林,修房的材料除了泥土,全部要花钱购买。他把自己这些年来养猪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数了一下,也不够。他和月月算来算去,想了一个办法,咱刚来这里,不修瓦房,修建成草房,等过些年手头宽裕了,再盖瓦房。俗话说:两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年农历十月农闲了,他们便把分给他们的那块地基,开始平整,规划,先挖好基槽,然后找人换工帮忙。这种办法在当时是农村流行的做法,那些需要修房的人都是相互换工,我休息,我给你帮工,我修房时你给我还工,但要给帮工的人管饭。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的智慧是无尽的,我们的先人们千百年来就是用这种互帮互换的方式延续到今天。我们向先人们致敬。

吴灵举计划每间房开间一丈宽,进深两丈长。但这里没有茅草,只能用麦草或稻草盖顶,需要买的东西计算出来了:檩条27根,竹竿一寸粗的30根,丫毛杆竹条300根,两个木格窗子,一尺宽二尺高,一个双扇木门,60斤细刚草绳子,两根一丈五长的粗刚草绳吊檩条用。东西购买准备完成,吴灵举借了一副夹板用来打土墙,夹板只有木匠家才有,而且上檩条必须请木匠才行。开工日期是冬月初六。由于吴灵举经常帮人,所以他修房时来换工,帮工的人不少。一个月过去了,三间房的夹板墙打好之后,歇了三天墙,让墙体和地基自然沉降贴合好后,木匠来跺尖上檩条校平,绑竹竿,铺丫木杆竹条。这些步骤完成之后,才能把麦草绑成一小捆一小捆,用铡刀把根部不平整的地方一刀一刀铡整齐,才能上房铺盖,并一层一层压上丫木杆,用细刚草绳把上面的麦草和下面的竹竿绑扎成一体,防止风吹草动,避免雨天下面漏水。所有的事情完成,用了两个月时间。月月眼见自己的男人瘦了整整一圈,心疼地在他肩头上给了他一巴掌。

中国的农民,用他们的勤劳质朴,顽强不屈的性格,和新的国家一样,在困难面前坚定勇敢,他们不叫苦不叫累,也不怕苦不怕累。像国家面对强敌一样,不屈不挠,不卑不亢,这些男人是我们民族的真正脊梁。用路遥的话来讲:就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86/1111109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