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汉近静听 > 第37章 褒惠渠水

第37章 褒惠渠水


褒惠渠是形成汉中城平原部分有米有面的重要水系,没有褒惠渠的灌溉,汉中城周围特别东与北部的农田就难显小江南之美称。秦岭山涧的涓涓细流,在走到褒城从北山河道谷中,然后奔流而下,先人们巧妙地利用石块,构筑了一条拦水石埧三河堰,使褒河水从沿江边修筑的褒惠渠流向天汉腹地。沿途汇集各村镇,人们受益良多。五里铺那时十几户人家,所以地多人少,虽然面积大,但地势高低不平,荒芜之地多。真正能种水稻的田地,只有全村土地的三分之一。那时,一亩水田能收二三百斤谷子,就已经把人们羡慕得不得了了。但如何把荒坡地变成水田,个人的力量显得太单薄了。过去的历届知府,县衙,也没为引水入汉,少费心思,但成效有限。没想到人民所想的,大众所盼的,每届地方政府的父母官所忧心的用水浇地的愿望,被一种形式给激活了。人民公社的诞生,他解决了能集中优势人力资源的问题,一声令下,农民每家都出人出工。只需要每个人带上锄头,镢头,铁铲,担上扁担和两只土箕篼,带上干粮,在相关部门官员指挥下,就把过去百年来解决不了的褒惠渠给修通,修长了,修好了。虽然当时是土渠,但在那时却是一个标志性体现,汉中县绝大部分乡村的土地都可用上褒惠渠的水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它证明了劳苦大众的愿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实现。

吴灵举是新迁来的农户,由于劳动中能多干活,善干农活,还与大家相处得很容易融洽。大队党支部书记发现这是个好苗子,支书刘三才有什么事都愿叫上他,特别在修褒惠渠的任务中,他干的活最多,走的路最长,从不斤斤计较,大家开玩笑地戏谑他是吴掌柜。公社化以后,一个村成为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又分成五六小队,人多的还分成七八个小队。吴灵举被发展成积极分子,第二年被社员选为生产队长。党支部在当时的农村确实起着桥头堡的作用。因农民刚从旧社会的一盘散沙,进入到这几年的有组织,有领导的耕作方式中,许多的观念还落在时代的后面。他们习惯了被人吆喝着干活,吆喝着上工,吆喝着分谷子,分小麦,吆喝着去开会,吆喝着去听最新的指示和文件,在这吆喝着的声音中去进行扫盲识字,去分辨中国最新版的人民币,那个是一分钱二分钱,那个是纸钱硬币,那个是一角钱纸币、五分币,一元钱纸币是不是有十个一角纸币那么大?人们的思想上障碍被这吆喝声一点点浸润,一点点融化。吴灵举首先去扫盲班学会了认字,他认识了自己的名字,虽然他那粗糙的大手和有力的臂膀能把鸡公车推一百里,但他写不出自己的名字。虽然他挣了三头肥猪的钱,但那些钱是付款人当他面给他数好交给他的,他并不认得纸币上的数字,如果有人把一元说成十元,他可能也一脸朦胧。现在经过几个月的扫盲,他首先对纸币上的一二五十能分得清楚,而且他还把自己的名字歪歪扭扭地写了出来。他去学认字,也不忘叫上月月一块去学一学,毕竟能学会认字,那可是人生的一大进步!通过扫盲班几个月的学习,一个冬天的辛苦没有白费,月月能分清一二五十的纸币和黄历上的冬月、腊月、立春、春节了。一家在新房里高兴地笑着,叫着,孩子们喧闹着。吴灵举问月月:“我现在才明白了孙喜为什么非要我们借政府政策的利好,从公鸡岭搬到汉中城郊,他是我们的贵人呀!”

“是呀!没有他,我们还不知这文化的重要性,可惜我妈他们一家,至今还在公鸡岭,现在想搬也没门了。”

“大巧明天去村上的学校上小学,你给他缝一个书包,比书本大一点,还要装钻笔和毛笔。”

“我好像又有了,这可咋办呀?”

“生呀。”

“要是个男娃就好了。”

“女娃就不要了?别胡思乱想。”

“你今年要学两百个字,我要学会写三百个字,这是硬任务,必须完成,因为此后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党支部根据上级的布置给全村的每一个人分了一分地自留地,把那些房前屋后的边边角角闲散零碎地块,统一丈量之后,按每户实际人口,一人一分土地的标准,分到各户名下。这是前几个月刘支书和吴灵举在一起,谈各家各户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吴灵举提出来的:生产队负责种大田小麦、水稻、油菜,但每家每户每天的吃菜问题解决不了,如果给每家分一小块地属自家的,可自己种菜,自己吃菜的自留地,就会使大家更高兴。刘三才把这个建议提报到公社党委会上,但没结果。没想到半年过去了,这个建议被上级批准了,同意给社员们每人划分一分自留地,以解决社员们每家自己的吃菜问题,这真是太好了。刘三才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在大队会上公布,让各队长回去落实。一个国家爱戴自己的人民,他就会想人民所想。一个政党他关心自己的民众,他就会关心解决他的民众关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是人每天要吃喝。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著作中讲过:要叫马儿跑得好,又叫马儿不吃草,世界哪有这样的道理?当刘三才把一人一分自留地的消息宣布后,有些人还说:这不是真的,怎么还要把集体土地分给个人一小块,这是倒退,这是胡作为。现在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好的一面,但人性的本质也会产生不好的一面。我们要一分为二,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但也没有绝对的坏。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吴灵举自从有了自留地后,常常早上上工之前,提前一个小时起来去把那四五块零碎的地一天挖一块,逐步一块一块挖出来。把每一分地晒干,捡去杂草树根石块,他老爹当年在公鸡岭教他的办法很管用,晒干打碎的土地整平后种上蒜,栽上葱,大白菜迟了种了一小块小白菜,这种菜长得快,三天五天浇一次肥水,不到一个月就可采摘。青菜汤大巧二巧争着喝。在吴灵举看来,只要人勤劳,别偷奸耍滑,地里哪有不长东西的?其实就是早上少在被窝里懒一会儿的事。要像牛一样劳动,才会有像土地一样的奉献。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86/1111109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