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开局追讨抚恤金 > 第35章 第35章

第35章 第35章


杨厂长赶紧迎上前:"老太太您有事让易中海来说一声就行。"

"快请进,快请坐。"

杨厂长扶着聋老太到沙发坐下,易中海也大模大样地坐在老太太身边。杨厂长看得直皱眉,心里暗骂易中海没眼力见。

“小杨啊,我是为傻柱的事来的,这小子又给你添乱了。”聋老太说着,还得意地瞥了刘伟栋一眼,那眼神分明在炫耀自己的能耐。

“老太太,这事不好办啊!”杨厂长眉头紧锁,“傻柱这回闯的祸太大了。光厨房里被他顺走的粮食就值五百块,更别提他克扣工人饭菜,把大伙儿都得罪光了。这种情况必须开除,还得送公安处理。”

聋老太和易中海惊得瞪圆了眼睛,没想到傻柱竟捅出这么大的娄子。

聋老太气得牙痒痒——傻柱偷拿的东西,她一口没尝着,全喂了贾家,大半都进了贾张氏那张无底洞似的嘴。这事儿从秦淮茹生下小当就开始了,背后少不了易中海的撺掇。

“这...小杨啊,看在我老太婆的面子上,再饶傻柱一回。他这么做,也是想孝敬我。”聋老太硬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杨厂长转头征求张书记和李怀德的意见:“二位怎么看?傻柱偷公家东西是为照顾烈属,能否从轻发落?”

两人心知肚明——聋老太的儿子当年在战场上救过杨厂长。

张书记和李怀德刚要开口,刘立  然冷笑:“呵,这算什么理由?养烈属就能偷公家财物?国家没给她发五保户补助吗?要尽孝拿自己钱去!”

“津门枪毙的两个大干部不也因  立过功?你聋老太比国法还大?”

这话噎得全场鸦雀无声。要在大院里聋老太还能摆老资格,可在这儿行不通了。

易中海硬着头皮插话:“傻柱就是好心办坏事......”

“轮得到你放屁?”刘伟栋厉声打断,“你一个普通工人敢插手厂务?还是你觉得聋老太能大过王法?”

“不敢不敢!我绝对没这意思!”易中海吓得魂飞魄散,这顶帽子扣下来可要命。他这才惊醒自己不过是颗小螺丝钉。

聋老太咬得后槽牙咯咯响。原本小事一桩,被刘伟栋几句话拱成了原则问题。

见这情形,杨厂长暗叹一声:“刘科长,张书记,李副厂长,要不这样处理——让傻柱补上五百块,记大过,调车间当学徒工,半年内只发半薪。”

张书记与李怀德微微颔首,算是给杨厂长这个面子。此刻众人的视线都聚焦在刘伟栋身上。

"这样安排我没意见。"刘伟栋开口道:"但工资不能全给傻柱。否则他妹妹真要饿肚子了。"

"十八块五的工资加上奖金,差不多二十块。分一半十块钱,足够何雨水读书吃饭了。"

"至于傻柱自己,他肯定有存款。实在不行,不是还有道德模范易中海吗?"

"想让别人给你养老,总得付出点代价吧?"

易中海觉得脸上  辣的,仿佛被刘伟栋隔空抽了无数个耳光,整张脸涨得通红。

"老太太我只能帮到这儿了。"杨厂长无奈地摇头,"傻柱没被开除也没坐牢。你带回去好好管教吧。要是再犯......我也无能为力了。"

"谢谢你小杨,我这就带柱子回去。"聋老太勉强笑了笑,"明天让他带着五百块来上班。"

"中海啊,扶我回去!"

"易中海,你今天迟到请假了吗?"刘伟栋抓住每个机会敲打这些禽兽,"迟到早退,你还像个工人吗?"

易中海头皮发麻。在他心里聋老太就是最大的靠山,有她在前挡着就能为所欲为。没想到刘伟栋压根不把聋老太放在眼里。

"易中海回去工作。这月奖金扣光。"杨厂长也恨透了易中海,正好借机给他点颜色看看。

聋老太暗自叹息。她知道那点人情已经用光了,以后再有事就别指望找杨厂长了。

"老太太我正好要出去,用车送您回去吧。"杨厂长对聋老太说,"傻柱那边我会让人放他出来。"

"不用麻烦了小杨。让人送我去柱子那儿,等会让他背我回去。"聋老太推辞道。

"行,我让秘书送您过去。"杨厂长点头。

"杨厂长,听说聋老太的儿子是您战友?"刘伟栋眼中精光一闪。

"没错,我儿子在战场上救过小杨的命。"聋老太骄傲地扬起下巴,"你小子懂什么!"

"杨厂长是怎么和聋老太相认的?"刘伟栋语气平淡,"好像听人说,您来京城后才遇见聋老太,聊起来才相认的。"

"这事在我们大院都传成神话了。"

"你胡说什么?我儿子栾树平牺牲在解放战争中,和小杨一个连队!"聋老太尖声叫道,"他救过小杨的命,这可是小杨亲口说的!"

"是的,我中弹负伤,是树平把我背回来的。"杨厂长解释道,"树平当时是新兵,能有这样的勇气很难得。"

“聋老太说他是东北人?”刘伟栋追问道。

“没错,树平确实是东北人。家里特别穷!”杨厂长叹气道,“具体的情况......”

“但聋老太是缠过脚的。这就说不通了,东北那地方,特别是穷苦人家,怎么可能缠脚?”刘伟栋平静地说,“又不是江南一带,小门小户都兴这个。这里头肯定有猫腻。”

“真要查的话,杨厂长你肯定能查明白。烈士的老家,总还有记得当年事的老人活着。”

聋老太眼睛瞪得溜圆。刘伟栋这话等于直接说她是个冒牌货。

杨厂长愣了下,也露出怀疑的神色:“说得对,这事......确实可疑。老太太,你家不是三代贫农吗?怎么会缠脚?”

聋老太怔了怔,随即辩解道:“栾家是几代贫农不假,可我家不是。十岁前我家还是小地主,后来败落了才变成贫农。这脚缠了就再也放不开了。”

她说得煞有介事,仿佛确有其事。

刘伟栋冷笑一声。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就等开花结果了。这时杨厂长的秘书进来,把聋老太带了出去。

“这事确实蹊跷,我当初没细想。”杨厂长皱眉道,“栾树平生前说过,他母亲身材高大,干活比男人还利索!可这聋老太怎么看都不像,就算年纪大了,也不至于缩水这么多。”

刘伟栋冷笑道:“问题大了去了!聋老太在院里摆老祖宗架子,谁家吃肉不送她一碗,就说人家不孝顺。易中海拿着鸡毛当令箭,搞得乌烟瘴气。”

“谁要惹她不痛快,她就砸人家玻璃。这种做派,哪像正经农家老太太?”

张书记插话道:“就是,你看她把傻柱惯成什么样了。在厂里称王称霸,克扣饭菜、动手打人都是常事。”

“这是我的失职。”杨厂长低头认错,“我会写检讨。以后一定注意。”

“多谢刘科长提醒,不然我还蒙在鼓里......”

刘伟栋笑道:“杨厂长客气了,分内之事。”

“走吧,电台那边人都等着呢。”李厂长催促道。

张书记打趣说:“老李,你昨天把任台长和王主编都拿下了,今天人家可饶不了你!”

“这不是还有你们两位战友在嘛。”李怀德笑着打趣道,“人家肯定也不会放过你们的。”

吉普车在夜色中穿行,刘伟栋一行四人抵达电台时,任台长早已热情地迎了出来。王主编也站在一旁,脸上挂着笑意。

电台与报社仅一街之隔,往来十分方便。

录音棚里的设备虽显陈旧,但该有的功能一样不少。唯一的缺憾,大概是少了后世那些身价百万的调音师。

这个年代,没有修音技术,歌星得真会唱,演员得真会演。

“里面正在录一段戏曲,马上就好。”任台长解释道,“刘科长,您要录的歌,曲谱带了吗?待会儿乐队好配乐……”

“配乐我已经准备好了,他们直接演奏就行。”刘伟栋递过几张纸,“一共三首歌。”

任台长接过曲谱,低声念道:“《沧海一声笑》《小白杨》……这《赤伶》也是歌?”

他翻看几眼,笑道:“行,我拿去给乐队看看。”

录音棚外,刘伟栋几人透过玻璃窗,看着里面五六个京剧演员全神贯注地表演。即便只是录音,他们依旧妆容精致,举手投足间尽显舞台风范。

唱的似乎是《贵妃醉酒》。

“嚯,荀老板亲自上阵啊!”李怀德瞪大眼睛,隔着玻璃使劲往里瞧。

没有耳机,他们听不清唱词,只能看到演员们精湛的表演。

外面的耳机早已被工作人员占满,录音师们正专注地调试设备。

戏曲录制很快结束,演员们陆续走出录音棚,礼貌地向众人点头致意,随后去听回放效果。

“荀老板,您这段唱得太完美了,一次过!”技术科长竖起大拇指,“和在戏院里听的一模一样。”

“好,接下来是刘科长的三首歌,大家打起精神。”任副台长拍了拍手。

“刘科长?录歌?”荀老板露出惊讶的神色。

“就是写《亮剑》的那位!”任副台长笑着解释。

“原来他就是《亮剑》的作者?”荀老板眼睛一亮,“我得找他签个名!”

“不走了,就在这儿等着。”

刘伟栋站在麦克风前,神情轻松,仿佛只是来KTV消遣一般。

《沧海一声笑》的旋律响起,他的歌声洒脱不羁,透着一股狂放与豁达,听得在场众人如痴如醉。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众人仍沉浸其中,久久未能回神。

“啧啧,真是了不得,唱得太精彩了!”荀老板惊叹道,“这词曲创作的水准,绝对是大师手笔。”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39/421985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