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115章
“易中海自己挖坑自己跳,我生什么气?”刘海中扬着下巴,“明天我就去找李怀德,给自己安排个工作。”
“厂里对我们这些老工人,总得照顾点。”
张翠花叹气:“是啊,家里就剩两百多块了。看病吃饭哪样不花钱?撑不了多久。”
519124243灵珑
“放心,就算找不到工作也饿不着。”刘海中胸有成竹,“谁还没点家底?”
另一边,许大茂带着老婆吴玉娟过来。
“去我书房,小娥也来。”刘伟栋招呼道,“许大茂,带你媳妇进来。”
当着娄晓娥的面,刘伟栋对吴玉娟说:“接下来我问些私密问题,你丈夫在场,我老婆也在。你必须如实回答。”
“您问吧。”吴玉娟爽快道。
“你上次月事什么时候结束的?”刘伟栋直接发问。
娄晓娥瞪了刘伟栋一眼,显然没料到这问题。
“想清楚再答,这关系到你们什么时候能怀上孩子。”刘伟栋一脸严肃。
“这样啊……”吴玉娟红着脸说了日期。
刘伟栋掐指一算,配了些药递给吴玉娟:“按时吃。许大茂,你戒酒。”他又开张药方,“这药虽不能治本,但能调理身体,对要孩子有帮助。”
许大茂千恩万谢,刘伟栋摆摆手打发他们离开。
次日上班,刘伟栋刚和娄晓娥坐下,杨厂长和张书记就推门进来。
“刘厂长,您这回可立大功了!”杨厂长激动道,“刚接到通知,大光号已停靠津门港。您看要不要去接货?”
“我就不去了,待会儿有事。”刘伟栋摇头,“红色作协早上来电,通知我十点去开会。”
张书记点头:“行,这事也重要。货我们负责接,晚上给您捎些海鲜。”
刘伟栋补充:“对了,借许大茂用用,让他去作协放场电影。”
“这事还用跟我们说?你直接让他去就行。”杨厂长摆摆手道:“放映机和胶片需要准备吗?”
“只要许大茂过去就行。”刘伟栋道:“我们得赶紧出发。小娥,下午我要是没回来,你去接小萱。”
刘伟栋和娄小鹏各自骑着自行车。刘伟栋的车后座绑着两个竹篓,一个装着彩色放映机和胶片,另一个放着两个大音箱。
许大茂骑车跟在后面,兴奋得不行。
“刘厂长,您能带我去这种场合,真是太感谢了!”许大茂激动道,“嘿嘿,这回可算开眼界了。”
“到了那儿别多话,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刘伟栋叮嘱道,“回去也别乱说。”
“明白,我保证不乱说!”许大茂连连点头。
骑了近一个小时,两人来到红色作协的驻地。那是个宽敞的院子,一进门就能看到照壁上五个鲜红的大字——为人民服务,正是伟大教员的亲笔题词。
刘伟栋见了作协的正副会长,寒暄几句后,郑重汇报了这趟港岛之行与钟氏影业的合作事宜。
两人表示没问题,但提出要仔细审看《精忠报国》这部片子。
当天作协正在传达伟大教员的最新讲话精神,召集了二十多位在四九城的成员开会。
上午开完会,中午简单吃了饭,下午便开始放映电影。
许大茂调试着放映机,低声对刘伟栋道:“这放映机真先进,你们开会时我就研究过了,不然还真不会用。”
“小心点,有说明书。”刘伟栋道,“不懂的问我。”
“都搞明白了,这就开始放。”许大茂启动机器,电影正式开始。
片头画面展开,岳飞策马冲锋,身后铁骑奔腾。刘伟栋高亢激昂的歌声响起,瞬间让人热血沸腾。
刘伟栋坐在最后一排,从黄书包里掏出本子和笔,低头写了起来。他得给自己多添几道护身符。
他在谋划数控机床的事。机械部分逆向仿造不难,难的是数控系统。
但这难不倒刘伟栋。穿越前他就研究过数控车床,网上看过的解密图纸,对他这种精神力超强的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现在他列出所需的电子元器件,让李怀德去搞。弄不到的再从国外想办法。
剩下的就是逆向推导了。
“既然我来了,龙国的半导体绝不能继续落后。”刘伟栋在心中默默发誓:“现在先低调筹备,等时机成熟,我就成立半导体公司。”
电影散场时,刘伟栋已写满二十多页纸。正专注思考的他,忽然听见有人笑道:“哟,刘伟栋同志这么用功啊?写的是什么?”
刘伟栋这才回过神,发现放映已结束。他没多解释,只是在一张纸上写下“数控机床设计”几个字,递给发问的会长。
“请保密。”刘伟栋低声叮嘱。
“放心,虽然看不懂内容,但肯定是为祖国做贡献。”会长会意地点头,“这片子拍得真不错。”
“关于出唱片的事,我需要向上级请示后才能答复你。”
“这是样片,用唱片机就能播放。”刘伟栋笑着递过两张唱片,“放映机和胶片也赠给作协。不过《精忠报国》暂时不能公开放映,得等那边先收回成本。”
“明白!这宽银幕看着就是比窄银幕带劲。”会长摩挲着胶片盒赞叹。
“技术差距就摆在这儿。”刘伟栋叹息道,“我们必须全力追赶。”
“您是七级工程师,这些大事得靠您操心。”副会长接话,“我们想帮忙也使不上劲啊。”
“多创作些好作品也是支持。”
“那我们先告辞,有消息请电话通知。您知道我家的号码。”刘伟栋始终保持着谦逊姿态,对每位作家都以晚辈礼相待。
目送刘伟栋恭敬离开,会长对副会长感慨:“瞧瞧,刘伟栋同志才华横溢还这么尊师重道。”
“这才是又红又专的模范青年。”副会长附和,“咱们得向荣誉会长汇报他的事,还有这些放映设备……”
走出作协大门,许大茂迫不及待凑上来:“刘厂长,作协连专职放映员都没有,您能不能推荐我?”
“想来这儿放电影?别做梦了。”刘伟栋摇头,“红色作协才四十多人,大半在外省,怎么可能养放映员?他们要看电影,一个电话就有影院上门服务。”
许大茂顿时蔫了:“唉,说得也是……”
接下来几天,刘伟栋带队完成了数控机床安装。部里派来的专家们开始逆向仿制,而他只负责数控系统和新型电机的技术指导。
机床安装完毕后,刘伟栋立即着手试制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轴。
经过三天调试,首批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轴顺利下线。卡车的其余部件早已准备就绪。
生产线设在原先生产手扶拖拉机的场地。如今手扶拖拉机项目已移交机械三厂,该厂规模不大,现已更名为手扶拖拉机制造厂。
下午两点,工人们在下班前成功组装出十辆大卡车。杨厂长等人喜笑颜开。
“我让人多买些鞭炮,好好庆祝一下。”李怀德兴奋地说。
“放鞭炮可以,但不能在厂区,尤其是卡车制造车间。”刘伟栋提醒道,“去厂门口放吧。”
“刘厂长,这机器的效率如何?能比得上你手工做的吗?”杨厂长略带担忧地问。
“绝对没问题,尤其是气缸部分,有专门的镗磨机床,质量完全有保障。”刘伟栋回答,“赶紧加好机油和柴油,开出去试试。”
“这十辆车一辆都不卖,正好替换运输科的老旧车辆。”杨厂长高兴地说,“以前那些车实在不怎么样。”
“生产要三班倒,人休息机器不能停。”刘伟栋说道,“否则产量跟不上。”
“等新机床试制出来,压力就能缓解了。”
张书记苦笑道:“只能这样了。我刚接到任务,要为部队加工一批零件,需要用到镗床、刨床和磨床。”
“没办法,部队的任务优先。”刘伟栋叹了口气,“那就这么安排吧。”
另一套车、磨、刨、镗、钻设备被安装在新车间,专为制造汽油发动机准备,但操作人员尚未培训完成。
这些天,刘伟栋一直在现场培训工人,重点挑选高学历的年轻人。
“人手不够啊。”张书记一眼看出问题所在。
“慢慢培训吧,得找文化水平高的。”刘伟栋无奈道,“学历低的根本听不懂我在讲什么。”
“可有些工人觉得这活儿轻松,只要把工件放上去,成品就出来了。”杨厂长说。
“但机器出小毛病得自己处理,只有大问题才找我们。”刘伟栋强调,“这才是关键。”
“最好招些高中毕业的工人,否则耽误事。”
“厂里能调动的五十多个高中毕业生,估计是极限了。”
张书记和杨厂长相视苦笑:“行,我们向上级反映。”
刘伟栋回到办公室,见娄晓娥正在数钱。
“咦,你哪来这么多钱数?”刘伟栋惊讶地问。
“工资到手了,你三百六,我四十五。”娄晓娥晃着钞票笑道,“加上厂里给你的奖金,总共八百多呢!”
“今天发薪日啊。”刘伟栋点点头,“按整月算的。钱你收着吧。”
“我去找蒋大峰两口子说点事。”刘伟栋起身道,“有些活儿需要他们搭把手。”
他从港岛带回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全交由蒋大峰夫妇保管。他还特意训练两人操作手法,以备不时之需。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39/4205291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