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农门青云:全族赌我中状元 > 第54章 补种

第54章 补种


防疫的意识,开始渗透到灾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村口那条刚刚疏通的路上,很快就被秦远山带着几个汉子,用砍来的树枝和废弃的门板设下了一道简陋的关卡。不需要多少人把守,那障碍物本身和其代表的村规,就是一种强烈的警示。

生存的重压稍稍缓解,下一个更紧迫的任务便刻不容缓地摆在了面前补种。

“地不能荒着!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里正秦德昌的声音在祠堂前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洪水误了夏收,咱们拼了命,也得把晚稻和绿豆抢种下去!这是明年能不能活命的指望!”

于是,刚刚放下清淤工具的汉子们,又扛起了简陋的农具,走向那片被洪水蹂躏后、板结而贫瘠的土地。

女人们除了采集、做饭,也更多地下到田里帮忙。孩子们也被动员起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补种晚稻和生长期较短的绿豆,成了全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人力有限,大家只能优先集中劳力,相互帮衬着,一块田一块田地轮流抢种。每一颗被小心翼翼埋入土中的种子,都承载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全部希望。

就在村民们埋头苦干之际,里正秦德昌拖着疲惫的身躯去了一趟景陵县城。回来时,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难得地看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亮光。他立刻召集了所有能脱开身的村民。

秦德昌带回的消息让其心情复杂说到:“县尊大人体恤我等灾民,已然明示,因洪水波及,夏收无望,今岁秋收,赋税可减免五成!”

人群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减免五成,这意味着他们辛苦一年,至少能多留下一些口粮,熬过冬天的希望又大了一分。

“还有!”秦德昌提高了声音,压住议论,“县尊允了咱们折色!”

“折色?”底下有人疑惑地重复。对于绝大多数世代以实物交税的农户来说,将税粮折合成银钱缴纳,是个既陌生又带着点风险的事情。

“对,折色!”秦德昌解释道,“就是咱们秋收的粮食,可以不用全拉去县里粮仓,一部分可以按官定的价钱,折成银钱上交!这样一来,咱们运粮的脚力能省下不少,也能留下更多粮食度日!”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接下来的日子,柳塘村如同一个缓慢修复自身的生命体,开始了更具规划性的重建。

男人们在完成了最紧急的补种后,开始相互帮忙,重建或修复被洪水冲垮的土屋。取土、和泥、制作土坯、夯实墙体…这些古老的技艺在灾难后显得尤为重要。

号子声、夯土声,取代了之前绝望的哭喊和痛苦的呻吟,成了村庄新的背景音。虽然进度缓慢,但看着一堵堵新墙在废墟上立起,人们的心也仿佛跟着一点点踏实起来。

大人们忙碌着关乎生存和长远的大事,孩子们也没有完全闲着。在以秦禾旺和秦浩然这两个半大孩子为主的儿童团里,进行着捕捉鳝鱼。

在征得大人默许后,秦禾旺这个孩子王,便带着秦浩然和其他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开始了他们的捕鳝大业。

洪水过后,野生黄鳝的数量似乎也锐减,加之工具简陋,经验不足,他们的收获极其微薄。常常忙碌一整天,也只能抓到寥寥数条瘦小的黄鳝,勉强够给祠堂那口大锅添上一点点腥荤,给病弱的老人或孩子补补身子。

秦禾旺起初的热情很快被日复一日的徒劳无功消磨殆尽,变得有些垂头丧气。而秦浩然,看着那少得可怜的收获,内心更是充满了挫败感。

空有超越时代的知识碎片,却受限于这具年幼的身体和极度匮乏的物资,无法将其转化为真正改善现状的力量。

这种无力感,比身体的疲惫更让他煎熬。他只能沉默地跟在队伍后面,更加仔细地观察水流和地形,希望能找到提高收获的办法。

时间就在这种日复一日的艰辛、期盼与微小的挣扎中,悄然滑过。灼热的夏日阳光渐渐变得温和,风中开始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在清闲时刻,秦浩然会去找到三叔公,借过《千家诗》背诵,背诵等三叔公考教,而后背诵下一下本。

秦浩然选择最原始,也最扎实的方法背诵。并不求自己立刻完全理解其中所有的微言大义,只是为以后打基础。

于是,在夕阳的余晖下,在弥漫着泥土和腐草气息的空气里,在远处族人修缮房屋的敲打声和孩童的嬉闹声中,柳塘村的一角,响起了少年清朗而低沉的诵读声

田里抢种下去的晚稻和绿豆,在村民们精心的照料下,艰难地抽芽、生长,虽然长势远不如往年茁壮,但那一片片终于重新覆盖大地的绿色,本身就是最大的慰藉。

终于,到了秋收的时刻。

这是一个与往年截然不同的秋收。村民们拿着镰刀、箩筐,走向那片注定减产严重的田地。金黄色的稻浪变得稀稀拉拉,稻穗也比往年短小干瘪许多。绿豆荚也是稀稀疏疏。每一刀割下,每一颗豆荚摘下,都伴随着无声的叹息和心疼。

秦浩然跟着伯父秦远山在田里帮忙拾取掉落的稻穗。减免五成赋税后,剩下的这些收成,能否支撑一家人熬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修复房屋、购买必要的盐铁、可能出现的疾病…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村的人力都被集中起来,进行抢收。颗粒归仓,是此刻唯一的信念。当最后一担粮食被运回祠堂前那片好不容易整理出来的、充当临时晒谷场的空地上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收获的粮食,堆起来的规模,还不及往年的一半。

里正秦德昌和族老们围着那几堆显得格外瘦小的粮堆,久久不语。秦德昌蹲下身,抓起一把干瘪的稻谷,在掌心慢慢摩挲,浑浊的老眼里情绪复杂。有庆幸,庆幸总算不是颗粒无收;有沉重,未来的日子,依旧艰难;更有一种身为一族之长,无法言说的责任与忧虑。

站起身,环视着周围一张张写满疲惫、渴望与不安的脸尽量平稳的声音说道:“都看到了,粮食不多。但这是咱们柳塘村老少爷们、婆娘娃娃,从洪水嘴里,从龙王爷手里,硬生生抢回来的活命粮!”

他的目光扫过壮劳力,扫过辛勤的妇人,也扫过秦禾旺、秦浩然这些半大的孩子。

“税,要交。日子,也要过。从明天起,咱们按户、按丁口,仔细核算,公平分配这些粮食。各家也要自己想办法,野菜、柴火、能抓到的一点鱼虾,都不能放过。咱们柳塘村,只要人还在,心还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