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农门青云:全族赌我中状元 > 第86章 成绩分等与夫子建言

第86章 成绩分等与夫子建言


时光流转,秋去冬来,窗外的古柏枝叶上已凝过几次薄霜,转眼便到了腊月。崇文私塾内,蒙学阶段的学习已近尾声。提前一月,李夫子便已告知各位学童家长,岁末之时需来学塾一趟,有事相商。

这一日,学舍内气氛不同往日,带着一种隐隐的紧张与期待。李夫子没有讲授新内容,而是首次给丙班全体学童下发了一张写有题目的纸张,进行一场简单的考核。

题目并不复杂,乃是:“试以白话,写一段春日景致之介绍,字数不限,务求语句通顺,描绘清晰。”

这旨在考察蒙童们这近一年来,在识字、属对、短札练习后,最基本的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学童们纷纷提笔,有的抓耳挠腮,有的低头疾书。

秦浩然展开试卷,略一思索,便沉稳落笔。他并未追求辞藻华丽,以平实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画卷。

笔下画面层次分明,由近及远,动静结合,语句连贯,用词准确,完全符合李夫子的考核要求。

试卷收上去后,李夫子连夜批阅。翌日,便将结果公布,并依循学塾惯例,以甲、乙、丙、丁四等评定。秦浩然的文章因其文从字顺、描绘生动而得了个甲等,高悬榜首。

然而,真正的重头戏,却在成绩公布之后。李夫子将各位应邀前来的家长请至学塾一处稍大的厢房,秦德昌和秦远山也位列其中,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激动。

李夫子没有赘言,直接切入正题。他先是肯定了所有学童近一年来的努力与进步,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审慎与委婉:

“蒙学之末,关乎子弟之前程,老夫不得不慎重言之。经此一年观察与此次考核,诸生之性情、天资、悟性,已可见端倪。”

目光扫过下方神情各异的家长,“科举一途,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之桥,非仅有勤勉即可通达。需有天资悟性以解经义之深奥,需有心性耐性以承受寒窗之清苦,更需有家资支撑笔墨纸砚、束脩盘缠之长久花费。”

停顿片刻,让话语沉入家长们心中,然后才缓缓道出建议:

“故而,老夫在此,依据诸生情况,略作建言。部分学童,于文字一道悟性稍欠,或心性未定,强求科举正途,恐事倍功半,徒耗家资。不若转入乙班,精修算学、书牍等实用之学,将来或为账房,或为文书,亦是一条安身立命之坦途,于家于己,皆是幸事。”

“另有部分学童,基础尚可,然火候未到,若家中尚有余力,或可于丙班再修一年,夯实根基,再看后续。”

李夫子的话语清晰而现实,如同一盆冷水,让部分原本抱着望子成龙炽热希望的家长,瞬间清醒了几分。

是啊,且不说那虚无缥缈的悟性,光是那一年数两银子的束脩、食宿,以及仿佛永远填不满的笔墨纸砚花费,就足以让寻常农家倾其所有。李夫子此举,并非看不起谁,而是实实在在地为这些家庭考量,不忍见他们过度投入,最终却收获寥寥。

然而,尽管李夫子言辞恳切,道理分明,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尤其是在这能改变家族命运的科举诱惑面前,许多家长依旧选择了坚持。

“夫子,我家小子虽然愚钝,但肯下苦功!我们再供他一年,让他去县试试试!考不上,我们也认了!”

“是啊夫子,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指望着他能读出个名堂,改换门庭呢!”

“笔纸钱我们挤一挤,总能凑出来……”

话语声中,充满了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最朴素的期望与最执拗的坚持。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他们也愿意用全家的血汗去搏一个未来。那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前程,更是为了整个家族能够跨越阶级壁垒,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

轮到与秦德昌和秦远山交谈时,李夫子的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语气也充满了期许:“里正,远山,浩然之情况,尔等皆知。其天资悟性,乃老夫近年所见蒙童中之上选,心性沉静,勤勉好学,更难得能于生活中体悟学问。此番考核,亦是甲等。于科举正途,大有可为。”

郑重说道:“四书之学,开年便始。此乃科举根基,需投入更多心力与资财。望汝等家族,能一如既往,鼎力支持。假以时日,此子前程,未可限量。”

秦德昌和秦远山听着夫子对浩然如此高的评价,激动得双手都有些微微颤抖。秦远山这个憨厚的汉子只会连连点头:“一定!一定支持!谢谢夫子!谢谢夫子!”

秦德昌则强抑激动,拱手道:“夫子放心!我柳塘村秦氏一族,便是砸锅卖铁,也定要供浩然读出个名堂来!绝不负夫子栽培之恩!”

离开学塾时,已是下午。腊月的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如同刀割。但秦德昌和秦远山的心中却如同燃着一团火,暖烘烘的,将严寒驱散得一干二净。

牛车在官道上吱呀前行,两人兴奋地商议着。

秦德昌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开年就要学四书了!这可是正经科举的书了!”

秦远山搓着手,脸上满是红光:“得赶紧回去跟族老们说,束脩和纸笔钱得提前备足,不能亏了浩然!夫子都说大有可为!咱们浩然,指定能中秀才!”

“何止秀才!我看举人老爷也未必不能想一想!”秦德昌豪气干云,仿佛已经看到了秦浩然身着青衫,骑马游街的景象。

秦浩然听着两位长辈充满憧憬的对话,感受着他们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期望,只觉得肩头的责任也愈发沉重。

回到柳塘村,消息传开,整个宗族都沸腾了。李夫子“大有可为”的评价,如同给全族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那四十五只已然开始稳定产蛋的鸭子带来的收益...在科举面前,却显得单薄起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2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