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县城年市
回到柳塘村没几天,腊月的年味便渐渐浓了起来。家家户户开始洒扫庭院,准备年货,村里另外口池塘也到了干塘起鱼的时候,这意味着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即将来临。
这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秦德昌踏着熟悉的村路,亲自来到了秦远山家的小院。
与秦远山寒暄了几句后,秦德昌便笑呵呵地将目光转向正在窗下就着最后的天光温书的秦浩然。少年身形挺拔,专注的侧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沉静。
秦德昌语气温和,带着长辈特有的慈爱道:“浩然啊,在学塾里,李夫子可曾教过你们写对子?就是过年贴的门联。”
秦浩然闻声,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恭敬回答:“回叔爷的话,夫子教过属对之法,平日也练习过一些简单的对联。”
秦德昌抚掌笑道:“那正好!今年咱们村各家各户门上的春联,可就交给你来写了!也让乡亲们都沾沾咱小秀才公的文气,图个吉利!”
这突如其来的重任让秦浩然微微一怔。为全村写春联,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种信任和荣誉。看向旁边的大伯秦远山,只见大伯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骄傲笑容,当即朗声应下:“叔爷信得过浩然,浩然定当尽力,绝不辜负乡亲们期望!”
秦德昌满意地捋了捋短须,又道,:“明天我正好要组织人手去县城,售卖这批攒下来的鸭蛋和禾旺他们摸的鳝鱼,顺便采买些过年要用的物事。你也一同去,看看需要购置什么开年要用的书籍、笔墨,一并买回来。你仔细想想,都需要些什么?尽管说。”
进入四书学习阶段,之前那些基础的蒙学读物已不够用,就需要经义注本的辅助,这是科举的基石。
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叔爷,开年学习四书,需用官版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是科举正本,朝廷颁定的标准,不可或缺。只是…听闻夫子提及,此书价格不菲,一套约需纹银二两,折合铜钱恐怕要两千文左右。”
两千文钱!听到这个数目,旁边的陈氏下意识地捂住了嘴,秦远山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另外,之前的墨条用得差不多了,笔也需添置几支备用,还有练字用的纸…若银钱不趁手,书可以稍缓……”
秦德昌却毫不犹豫地打断了秦浩然,大手一挥,脸上并无半分难色,反而带着一种豪气:“成!都记下了!官版的书是该买,正本清源,马虎不得。笔墨纸砚更是不能省,这是读书人的家伙事,好比咱农人的锄头犁耙,明天咱们就去买!”
次日,夜色深沉如墨,寒气刺骨,呵气成霜。
秦浩然被大伯秦远山轻声唤醒。几人就着灶膛里微弱的火光,匆匆喝了碗能暖到心底的热粥,便在秦德昌的带领下,顶着凛冽的寒风出发了。
除了秦德昌、秦远山和秦浩然,同行的还有秦德昌做事稳重的长子秦守业,以及秦禾旺。
到达景陵县城时,东方的天际才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然而,城门口却早已排起了长龙,都是周边乡村赶早进城售卖农副产品、采购年货的乡民。
缴纳了不多的商品税钱后,牛车终于随着人流,缓缓汇入了县城已然开始喧嚣的街道。
年关将近的县城,与平日截然不同,仿佛换上了盛装。街道两旁店铺门口早早挂起了大红灯笼,卖年画、门神、鞭炮、各式糖果点心、香烛纸马的摊贩挤满了街道两侧,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充满了节日的喜庆与忙碌。
众人无暇细看这繁华,径直来到禽畜水产聚集的市场,寻了处人流尚可的空地,利落地将带来的两大筐鸭蛋和一篓用湿布盖着、尚在蠕动的鲜活鳝鱼摆开。
秦德昌经验老到,负责招呼往来询价的客人。秦守业沉默寡言,手脚麻利地负责过秤。秦远山则小心地收钱、找零。
秦禾旺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着大人的样子,扯开嗓子大声叫卖:“快来看快来买啊!新鲜的柳塘村麻鸭蛋,个大双黄,肥美的大鳝鱼,过年添道好菜嘞!”
秦浩然也没闲着,心算极快,负责在一旁根据重量和单价,飞快地报出总价:“鸭蛋一文钱两个,您要三十个,收您十五文!”“鳝鱼九文钱一斤,这一斤六两,收您十四文,您给十三文也成!” 声音清朗,算账清晰,倒是让一些想浑水摸鱼的客人无从下手。
因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需要备些年货,鸭蛋和鳝鱼相较于猪肉价格更实惠,味道也好,是普通人家餐桌上不错的荤食选择。
虽然讨价还价比比皆是,但秦浩然总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强调鸭蛋的新鲜和鳝鱼的肥美。加之柳塘村今年时常来售卖山货水产,也积累了一些老主顾,认得秦德昌等人,知道他们东西实在。
因此,大多数客人只是习惯性地还还价,最终还是会买上一些。
秦远山一边将铜钱小心地放入内衬结实的钱袋,一边忍不住低声对秦德昌感慨:“德昌叔,早知道县城鸭蛋能卖一文两个,之前就近在镇上两文钱五个蛋真是亏大了!”
秦德昌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抽空笑道:“年节下,城里人舍得花钱,图个新鲜吉利。咱们那鸭子是吃谷糠小鱼小虾长大的,蛋壳青亮,鳝鱼也是河沟里的,自然卖得上价。”
在一片忙乱和喧嚣中,带来的两百多个鸭蛋和一百多斤鳝鱼,竟在午时前便销售一空。清点下来,鸭蛋卖了一百二十多文,鳝鱼则卖了一千三百多文,合计接近一千五百文钱。
秦禾旺看着空了的筐篓和变得沉甸甸的钱袋,兴奋得小脸通红,仿佛这功劳有他一大半。
然而,这笔看似不少的收益,在接下来的采买中,立刻显出了它的单薄。
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县城最大的书斋。
秦浩然直接向迎上来的伙计询问官版《四书章句集注》。那伙计见他们虽是农家打扮,但气度沉稳,尤其是秦德昌,不敢怠慢,应了一声,从书架高处取下一套装帧古朴的线装书,共四册,轻轻放在柜台上。
伙计报价道:“客官好眼力,这套是南京国子监监刻的,最是权威,绝无错漏。一套纹银二两,按眼下市价,折合铜钱两千一百文。”
两千一百文!刚刚售卖鸭蛋鳝鱼所得,竟还不够买这一套书!秦德昌和秦远山看着那薄薄的几册书,又掂量了一下手中那装着全家希望的钱袋,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色。这知识的重量,果然是用真金白银堆砌。
秦德昌脸上肌肉抽搐了一下,但眼神却异常坚定。没有丝毫犹豫,示意秦守业将另一个小心保管的包裹拿出来,那里是家族平日里积攒的一些备用钱。他仔细数出两千一百文沉甸甸的铜钱,一串串地交给伙计,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然后将那套《四书章句集注》小心地用厚布包好,递到秦浩然手中。
接着,又购买了毛笔、墨条和五刀练习用的毛边纸,以及几本便宜的手簿本(类似现在的笔记本)。看着铜钱如同流水般花出去,秦远山和秦守业都暗自咋舌,秦禾旺更是看得目瞪口呆,但想到这是为了浩然的学业,是为了家族更长远的未来,便也都觉得这钱花得值,花得应该。
最后,秦德昌的讨价还价中,书斋赠送了几十张质地尚可的鲜艳红纸。出了书斋门后,对秦浩然笑道:“浩然,这可是给你写春联用的!回去好好琢磨,用心写,让咱们柳塘村也过个文气洋洋的体面年!”
所有采买完毕,日头已经偏西。忙碌了大半天,众人早已是饥肠辘辘,冷饿交加。秦德昌大手一挥,带着大家来到一个支着大锅、热气腾腾的肉包子摊贩前。“老板,来十个大肉包!”
“来,都吃点热的垫垫!今天大家都辛苦了!”秦德昌将包子分给每人两个。
白面肉包子,对于平日难得见荤腥、主食多是杂粮的农家来说,已是难得的美味。那松软的面皮,包裹着香气四溢、油润十足的肉馅,一口咬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秦禾旺接过包子,也顾不得烫,狼吞虎咽,三两口就吃掉一个,吃得满嘴流油,一脸满足地咂摸着嘴。秦远山、秦守业也吃得香甜,仿佛一天的疲惫都随着这口热食消散了不少。
秦浩然也慢慢吃着手中的包子,吃完第一个,看着手中第二个冒着诱人热气和香味的包子,动作却慢了下来。
秦远山将这个小动作看在眼里,看着孩子这般懂事的模样,这位憨厚的汉子不由得鼻子一酸。他一边让秦浩然放心吃,一边转身又去摊上买了三个带回家。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2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