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师训如灯
平复了面见县令柳文潇后的激荡心情,秦德昌和秦远山便带着秦浩然,赶着那辆略显陈旧的牛车,踏上了归途。
秦浩然坐在微微颠簸的车上,望着官道两旁迅速后退的田畴阡陌,绿意葱茏,心中却如这暮春的天气,暖热中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恍惚。
十岁县案首的光环,柳县尊那深邃目光中的审视与投资...自己是否太高调了。
摇了摇头,把这些问题,抛之脑后,笑道:“叔爷,大伯,我们先不直接回村。先去一趟镇上,我要先拜谢夫子。”
秦德昌闻言,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对,先去清水镇,去崇文私塾!浩然能有今日,李夫子功不可没,我们得去谢师。”
牛车在秦远山的指引下,偏离了回村的岔道,向着清水镇行去。
抵达镇口,秦德昌并未让牛车停在往常采买杂货的市集,而是径直赶到了书斋门前。
步履沉稳地走了进去,伙计刚迎上来,秦德昌便中气十足地说道:“伙计,给我们拿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
伙计见是熟客,适时介绍好的笔墨纸砚:“客官,这是上等狼毫,弹性足,蓄墨好,要一百五十文。”
接着,又介绍起,墨锭,石砚,和宣纸。
这一套挑选下来,伙计算盘噼啪一响,足足花了近一贯铜钱!若在以往,秦德昌定会心头滴血,反复踌躇,甚至可能最终选择放弃。
但此刻,毫不犹豫地从怀中取出钱袋,数出足额的铜钱,动作干脆利落道:“买了!”
秦远山在一旁看着,非但没有丝毫心疼,反而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同,仿佛在说:德昌叔做得对!浩然是案首了,未来的秀才公,送夫子的谢礼,怎能再像以前那样寒酸?必须配得上他的身份,也配得上我们秦氏一族的感念之心!
牛车再次行驶,载着这份精心准备的厚礼,径直来到了崇文私塾。
时值下午,私塾内尚未散学,还能听到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秦远山上前,请门房老张帮忙通传。
片刻后,老张回来,说道李夫子正在教导学生,请他们稍候,待课业结束便见。
三人在门房的小屋等候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一位学子出来传话,说夫子请他们去书房。
书房的陈设依旧简朴,四壁书架,翰墨琳琅,李夫子正坐在那张宽大的书案后。
秦浩然立刻抢步上前,在书案前站定,然后撩起身上的长衫下摆,双膝跪地,俯身便拜,额头轻轻触地,行了一个庄重无比的大礼:“学生秦浩然,拜谢夫子多年教诲之恩!若无夫子启蒙授业,循循善诱,绝无学生今日之微名!”
声音清澈而真诚,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感激。
李夫子见状,连忙起身,绕过书案,伸出双手将其扶起:“浩然,快起来!你我师生之间,何须行此大礼。”
扶着秦浩然的肩膀,仔细端详着这个自己最得意的学生,眼中难以抑制地流露出骄傲与欣慰:
“你取得如此佳绩,名列案首,是你自身天资聪颖,更兼勤勉不辍,夙夜匪懈所致。老夫……只是尽了为师的本分,引你入门罢了。”话虽说得谦逊,但那微微颤抖的手,却表明了他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这时,秦德昌和秦远山也上前,将那份昂贵的文房四宝和二两亮闪闪的银锭奉上。
秦德昌感激道:“夫子,一点心意,万望您一定收下!这套文房,是浩然和我们的一点心意,这二两银子,是县尊大人赏赐的十两盘缠中的一部分。
我们想着,若不是您当年不嫌弃我们农家子弟,悉心教导,浩然这块璞玉恐怕至今仍埋没于乡野,绝无今日之光华!这银子,无论如何也得拿来孝敬夫子一部分,略表我等感激之情!”
李夫子看着那套文房四宝,又看了看那二两银子,伸出手,只接过了那套文房四宝,小心地放在书案上,却将银子坚决地推了回去。
李夫子沉稳而有力道:“这套文房,老夫就厚颜收下了,也好沾沾我们案首的文气和喜气。但这银子,是县尊大人高义,特意资助浩然前往府试的盘缠,意义非凡。
你们务必收好,用在浩然府试期间的衣食住行、结交应酬之上,确保其无后顾之忧。老夫在此坐馆,尚能糊口,岂能分用这关乎学生前程的资财?此事断然不可。”
秦德昌和秦远山还要再劝,可见李夫子神色坚决,目光澄澈,毫无转圜余地,知道夫子是真心为学生考量,心中更是敬佩感动。秦德昌只好将银子收回怀中。
接着,秦浩然将今日面见县令柳文潇的详细经过,包括柳县尊的考校问对、对自己的赞赏、那十两银子的赏赐,尤其是关于府试后邀他赴文会,都毫无隐瞒地告诉了李夫子。
想听听这位人生和学问的引路人,对此事的看法。
李夫子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反而随着秦浩然的叙述,流露出一种看透世情因果的了然与深沉。
待秦浩然说完,书房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李夫子沉吟良久,方才缓缓开口问道:“柳县尊此举,慧眼识珠,亦在情理之中。浩然,你可知,对你而言,如今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仅仅埋头苦读,备战府试吗?”
秦浩然思索片刻,谨慎地答道:“回夫子,学生以为,县尊厚爱,更当自省自强。眼下最紧要的,自是更加勤勉,钻研经义,揣摩时文,力求在府试中再进一步,不负县尊与夫子期望。”这是他基于前世经验和今世认知,得出的稳妥答案。
然而,李夫子却微微摇了摇头:“此言固然不错,用功读书是立身之本。但尚未触及你当前处境之根本。
浩然,你须明白,对于你这般的农家子弟,若想于此世间立足,突破出身之限,翱翔于更广阔的天地,仅凭闭门苦读是远远不够的。
你必当勇于展才露智,抓住一切机会扬名立万,切莫困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迂腐之虑!”
李夫子站起身,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院子里那些刚刚散学、正在追逐嬉闹的蒙童,声音沉凝而有力,仿若在阐述一条真理:
“你须看清自身处境。你本生于乡野,长于寒门,既无显赫祖荫可依仗,又少丰厚资源可凭借。若你再一味藏锋守拙,隐而不发,如同美玉深藏于顽石之中,珍珠湮没于蚌壳之内,那么,更大的可能,便是被这芸芸众生所淹没,永失进阶之机,最终碌碌此生。”
“反观那些官宦子弟、书香门第,他们自可以低调,可以谦逊,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因为他们有家族数代积累的人脉、声望和资源作为坚实后盾,许多机会,自然而然地会送到他们面前。
而你,秦浩然,你什么都没有!你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争,去抢,去主动展现价值,才能吸引来关注与资源!”
夫子的语气愈发激昂,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清醒:
“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语多指平畴广野,无遮无拦之处,孤木独立,易招风雨。
而你出身农门,所处之地,本就是荆棘遍布、杂草丛生之林!周遭皆是与你一般的寒微之木,若不主动破土而出,昂首向阳,拼尽全力去争夺那本就有限的阳光雨露,何人能见你凌云之姿?何人能识你栋梁之质?”
“唯有挺身而出,展己所长,亮光露彩,方能在人群之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得贵人青眼,获资源倾斜。
柳县尊今日之投资,便是你以‘县案首’之姿秀于林之后,主动吸引来的‘风’!这风,此刻并非摧折你的恶风,而是助你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的东风!你要做的,不是畏惧躲避,而是借着这股风力,飞得更高,更远!”
李夫子这番石破天惊的话语,强烈地冲击着一旁的秦德昌和秦远山固有的观念。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0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