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农门青云:全族赌我中状元 > 第125章 设宴!君子论迹不论心

第125章 设宴!君子论迹不论心


三日光阴,倏忽而过。转眼便到了知府衙门设宴的正日子。这宴乃是地方官府循例为祝贺府试新晋学子,也藉此联络师生情谊而设。

这一日,天公作美,惠风和畅,澄澈如洗。知府衙门的后花园早已布置妥当。

虽非皇家苑囿那般富丽堂皇,却也亭台错落,曲径通幽,花木扶疏,恰到好处地透露出一股属于官衙内敛而讲究的文雅之风。

身着皂隶服饰的差役们垂手侍立在各个角落,神情肃穆,更添了几分庄重气氛。

新晋的童生们陆陆续续到来,大多换上了自己最好的衣衫,虽不乏绫罗绸缎,但更多的还是干净的棉布长衫。

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忐忑,三三两两聚在一处,低声交谈,目光却不时瞟向花园入口,期待着那位主角的到来。

秦浩然依旧穿着那身半旧的青色棉布长衫,在一众新晋童生中,他年纪最幼,但那府案首的无形光环,却让他如同沙砾中的明珠,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引来许多学子交谈。

巳时两刻(上午九点半),一阵略显杂沓的脚步声自园外传来。原本还有些许骚动的人群瞬间彻底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入口。

知府罗砚辰,在一众属官的簇拥下,缓步而入。

身着的正四品绯色官袍,料子泛着温润而不刺眼的光泽,随着他沉稳的步履微微波动,如同流动的霞彩。仔细看去,衣领、袖口与衣襟边缘均以质地精良的青色绫罗镶滚,宽大的袖摆随风轻扬,两侧开衩处时隐时现的青边更添几分官威之外的飘逸之态。

官袍腰间紧束一条素金带,二十块纯金带銙紧密相连,仅以青绫裹底,摒弃了繁复纹样,于简洁中透着庄重。

这条金带恰到好处地将官袍撑得挺拔如松,尾端挞尾随着罗知府沉稳的步伐轻轻摆动。

最显威仪的,当属袍服前后那四十厘米见方的云雁补子。绀色的底面上,技艺精湛的工匠以金线盘绣出昂首凌云、姿态生动的云雁,四周环绕着繁复的如意云纹与象征江山永固的海水江崖纹样。

在明亮的光线映照下,金线随着角度变换忽明忽暗,那只云雁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随时要振翅高飞,无声却有力地宣示着正四品知府的显赫官阶与权柄。

视线向上移,头戴的黑漆乌纱四梁冠格外醒目,帽顶四道以金线压出的横梁整齐排列,象征着品级与学识,两侧椭圆的帽翅随着他沉稳的步伐规律地晃动,带着一种特有的官场韵律。

足下则登着一双高筒粉底皂靴,黑色靴面泛着深沉的光泽,粉白的厚底与皂色的靴身界限分明,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有力。

罗知府面容温润,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嘴角含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笑意,既显亲民,又不失上官体统。

在目光扫视下,所有学子皆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垂手肃立。

在司仪官清越悠长的唱喏声中,作为本届府试案首,秦浩然率先出列。

走到众人之前,转身,面向五十一名新晋同窗,微微颔首示意。

随即,引领着身后这支年轻的队伍,整齐划一地向着主位上的罗知府及诸位考官、学官,行了最为隆重的三拜九叩大礼。

“学生拜谢府尊大人、诸位宗师栽培、提携之恩!”  秦浩然的声音清越而稳定,在寂静的花园中清晰地回荡,如同玉磬轻击。

身后众童生齐声附和:“拜谢府尊大人、诸位宗师!”  声浪汇聚,虽略显稚嫩,却带着一股蓬勃的朝气。

罗知府面带和煦而威严的笑容,坦然接受了众人的跪拜,随后才抬手虚扶:

“诸生请起。尔等皆是府内俊彦,今日得入斯门,乃是自身勤学之功。望日后更当勤勉向学,砥砺品行,不负圣贤之道,不负父母殷殷之望,亦不负本府今日之期许。”  话语虽冠冕,却也是此刻最应景的勉励。

大礼既成,宴会正式开始。接下来罗知府开始了他的表演。首先高度赞扬了本届府试的公正与学子们的才华,随即,话锋自然而然地引到了秦浩然身上。

罗知府声音洪亮,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听清:“诸位,,本届府试,我沔阳文运昌隆,尤以景陵县学子秦浩然,年方十岁,便连夺县、府案首,实乃罕见之才!此等良才美质,正是我朝未来之栋梁,亦是我沔阳文脉兴盛之明证!”

刻意强调了年方十岁和未来栋梁,这正是在进行一场高调的  政治投资  。在座的所有乡绅、官员都明白,科举是官员晋升的核心通道。

如此年幼的府案首,只要不出大错,未来中举人、成进士的概率远高于常人。罗知府今日如此公开地赏识、栽培秦浩然。

他日秦浩然若真能金榜题名,步入仕途,罗砚辰作为最初的伯乐,这份识才荐贤的功绩,必将成为他官场履历中光彩的一笔,是日后晋升时极有分量的政治筹码。

接着,罗知府又面向在场的乡绅耆老,语气恳切地说道:

“本府自莅任以来,夙夜兴叹,唯恐才疏学浅,有负圣恩与沔阳百姓之望。今日得见浩然等英才辈出,方知我沔阳人杰地灵,文风蔚然!此乃在座诸位乡贤平素重视教化、勉励子弟向学之功啊!”

这番话,巧妙地将他个人的政绩与地方文风兴盛捆绑在一起。接见、表彰秦浩然这个神童,

就是要塑造自己爱才惜才、兴教化、重文风”的贤明官声。这番做派,不仅能让在座的士绅文人感念其德,其美名更会通过他们的口耳相传,迅速扩散至民间乃至上级官员耳中。

一个“治下出神童、主官重人才”的评价,对于地方官的考核与升迁,无疑是重要的加分项。

宴会间隙,更是亲自携着秦浩然的手,将其引荐给几位颇有影响力的本地大乡绅。

“此子非池中之物,还望诸位乡贤日后多加看顾。”  笑容可掬,言语间充满了对后辈的关怀。

这看似随意的举动,实则深意存焉。

最后,罗知府举杯,向全体宾客和学子朗声道:“望我沔阳学子,勤学不辍,光耀门楣!唯有诗书传家,文风鼎盛,方能民风淳朴,地方安宁,此乃长治久安之道!”

他将表彰秦浩然,直接上升到了  “激励地方学风,助力社会治理”  的高度。

一个重视教育的地方,百姓更倾向于通过科举正途改变命运,而非铤而走险,这确实能从根本上减少“民风彪悍”带来的治理难题。“文风兴盛”本身,就是地方官最重要的政绩之一。

整场宴会,秦浩然虽年少,却谨慎地应对着每一位上前道贺、攀谈的士绅和官员,言辞谦逊,举止得体。

自己在这场宴会中,既是被栽培的未来栋梁,也是罗知府用来展示政绩、笼络人心、积累资本的一枚重要棋子。但这枚棋子,秦浩然甘之如饴,因为这也正是其借势而上,为自己和家族铺就的青云之路。

宴会结束后,罗知府“爱才惜才”、“兴教重学”的美名果然不胫而走...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89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