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从荣耀到蓝图
当最后一位外客的身影消失在村路尽头,柳塘村仿佛瞬间切换了模式,氛围已截然不同。少了外人在场的拘谨,多了一份家族内部的亲昵与肆意。
中午宴席时,为了确保宾客尽兴,所有的秦氏族人,无论是帮忙的还是观礼的,都严格遵守着让客先吃的族训,强忍着馋虫,只能远远闻着香味,看着那一道道硬菜端上客人的桌子,肚子里早已咕咕直叫,满是羡慕,甚至有些孩子忍不住流下了口水。
而现在,终于轮到自家人了!
下午,族人们手脚麻利地收拾着残席,虽然最好的菜肴已被宾客消耗大半,但剩下的肉汤、杂碎、以及特意预留的一些鸡肉、鸭架、大量的蔬菜和米饭,依旧足够全族人大快朵颐。
晚上的宴席,就设在祠堂前,男女分坐,气氛变得无比轻松、随意。
天色渐暗,篝火燃起,大锅里的肉汤重新滚沸。族人们围坐在一起,终于可以放开肚皮,尽情享用这带着荣耀余温的美食。男人们几碗村酿的米酒下肚,气氛彻底火爆起来:
一个中午负责伺候士绅的族叔,满面红光地吹嘘:“嘿!你们是没看见,那李家庄的李老财,吃咱那烤鸭时,舌头都快吞下去了!”
“何止!王员外还拉着我的手问,这鸭子是咋做的,想花钱买配方哩!被我给堵回去了!这可是咱秦家的独门秘方!”另一个汉子拍着胸脯,与有荣焉。
“要我说,还是浩然有本事!读书厉害,弄出这吃食更厉害!往后咱们村,看谁还敢小瞧!”
“就是!往后咱们秦氏子弟,说亲都能挺直腰杆!”
各种带着酒意的吹牛声、欢笑声、憧憬声,肆意地回荡在柳塘村的夜空之中,比白天的宴席更多了几分真情流露的酣畅与喜悦。
秦浩然看着这一幕,微微笑了笑。端着酒杯,没有先去敬那些族老和长辈,而是径直走女桌前。
这些婶娘、嫂子们,平日里为家务操劳,今日更是从早忙到晚,准备宴席,端茶送水,却是最后才能坐下来吃饭的人。秦浩然举起酒杯,大声说着:
“各位婶娘、嫂子、姐姐们,今日辛苦了!浩然能有今日,离不开你们平日的照顾,更离不开你们今日的操持。家里家外,都靠着你们辛苦。这杯酒,我敬大家!谢谢你们!”
传入每个妇人们耳中,婶娘们没想到秦浩然会特意过来向她们敬酒,一时间都有些手足无措,随即便是感动和欣喜涌上心头。
她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有的在衣服上慌忙擦着手,赶忙端起手边的茶水或米酒,脸上洋溢着被尊重,被看见的笑容,七嘴八舌地回应着:
“浩然太客气了!”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看着你有出息,我们再辛苦也高兴!”
这一刻,族群的凝聚力,因这份细致的关怀而变得更加牢固。
夜色中的柳塘村,篝火跳跃,人声鼎沸,食物的香气与欢声笑语交融,构成了一幅农门宗族因文运而兴,因团结而盛的温暖画卷。
亥时初(约晚上九点),喧嚣的柳塘村终于渐渐安静下来。
祠堂内外杯盘狼藉的宴席残局自有妇孺们慢慢收拾,大部分族人已带着微醺的醉意与难以平复的兴奋,三三两两议论着今日的荣耀,各自回家去了,梦中继续回味烤鸭味道。
而在祠堂一侧的偏厅内,油灯被拨亮,昏黄的光芒照亮了围坐的寥寥数人。
茶水替换了宴席上的米酒,气氛也从白天的热烈欢庆,转为一种严肃。
在座的,除了主角秦浩然,便是族长秦德昌和秦远山,以及族老。
秦德昌率先开口,脸上的醉意已被清醒取代,语气充满了感慨:
“浩然,你这秀才功名,是给全族挣来了天大的脸面。接下来,你有何打算?是按县尊大人的意思,早日去府学深造?还是...”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秦浩然的回答。
这位年仅十岁的秀才公接下来的选择,将直接决定家族未来资源倾斜的方向,乃至整个宗族未来十年的运势。
一个秀才功名带来的光环是耀眼,但也是暂时的,若不能尽快将其转化为家族实在的利益与根基,那么今日的荣耀与巨大的花费,很可能如同无根之木,很快便被消耗殆尽,最终只留下一段谈资。
秦浩然感受到长辈们目光中的期盼,坐直了身体:
“族长,各位叔公。刻苦攻读,以求上进,此乃读书人本分,浩然不敢有片刻懈怠,府学亦是要去的。然,读书亦需润笔之资,笔墨纸砚、结交师友、乃至日后赴考盘缠,皆非小数。
我秦氏虽举全族之力助我,但浩然不能坐享其成,更不忍坐吃山空,耗尽族产。今日宴席之上,那最后一道‘柳塘考鸭’,诸位叔公长辈觉得滋味如何?”
话音刚落,大伯秦远山立刻接话,声音洪亮,带着未尽兴的回味:“那还用说,简直是神仙味道,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吃过这么香的鸭子!”
其他族老也纷纷点头附和,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笑容。
秦浩然微微一笑,顺势引导:“既然如此,我想,此物或可成为我秦氏一族,一条细水长流、惠及全族的利润来源之一。”
族长秦德昌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卖鸭子?” 其他族老也立刻竖起了耳朵,神情变得更加专注。
秦浩然从容不迫,开始描绘蓝图,并再次巧妙地扯起了李夫子这面虎皮以增加说服力:
“不止是卖烤熟的鸭子,我曾与李夫子讨论过咱柳塘村未来的出路。夫子亦言,一族之兴,在于根基稳固,在于有恒产。
我们可以从源头做起养鸭,咱们村有活水池塘,有蜿蜒河沟,水草丰美,最是适合养鸭。
可由族中牵头,组织可靠人手,统一孵育鸭苗、统一饲养管理,确保鸭源充足、品质上乘。
然后,再用咱们独门的秘法,制成这柳塘考鸭,不仅可以定期供给周边镇县乃至县城的酒楼饭庄,未来更可尝试销往繁华的沔阳府城!其利必然可观。”
条分缕析,继续拓展:“至于鸭蛋,新鲜鸭蛋可供应市集。若有富余,北魏《齐民要术》中便有制‘咸鸭蛋’之法,可长期保存,风味更佳。
此外,《养余月令》中亦记载了‘混沌子’(即皮蛋,明代已出现)的做法。可以让婶娘、嫂子们多多尝试,加入一些咱们本地特有的辅料,或许能做出独具风味的柳塘皮蛋、咸蛋,此亦是生财之道。”
思虑周详,连边角料都计划在内:
“甚至鸭绒,以往都是售卖。若能组织族中年纪较小、手巧的女娃,由族里出钱,送去县衙认可的绣坊或手艺好的师傅那里学习女红,将来便可自己收集鸭绒,制作成保暖的鸭绒坎肩、被褥等物,其利润远比直接卖原料丰厚得多!”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89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