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堂姐婚事
回到大伯家那熟悉的小院,秦浩然正准备回房读书,却见大伯秦远山在院子里踱来踱去,搓着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大伯娘陈氏也站在屋檐下,不时朝他这边张望,脸上带着几分期盼和紧张。
“大伯,您这是?” 秦浩然主动开口询问。
秦远山见侄儿发问,这才停下脚步,支支吾吾的说道:
“浩然,是这样的你菱姑姐,你也知道,翻过年就十七了,这年纪…在村里算是大姑娘了,到了该说婆家的时候了…前些日子,我跟你大伯娘心里着急,便托了镇上有名的王媒婆帮忙相看留意…方才捎来口信。
说今日下午,王媒婆要亲自过来一趟,看看你菱姑的长相,…你现在是秀才公了,见识广,能不能…在家帮着掌掌眼,站一站场子?有你在,咱们家也有底气些,王媒婆说起来,也能更看重你姐姐几分,那男家听着,也得多掂量掂量……”
秦浩然恍然,原来是为了堂姐秦菱姑的婚事。
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女儿的终身幸福几乎全系于一次相看和媒人的一张巧嘴上。
秦浩然爽快应承:“大伯,您和大伯娘放心,这是应该的。菱姑姐的终身大事,我自然要在旁边帮着听听看看。有我在,也让那媒人知道,咱们秦家姑娘,是有兄弟撑腰的。”
秦禾旺也跳了出来道:“就是,要是敢欺负我姐,我非揍死他不可。”
秦远山和陈氏完全无视了秦禾旺。只是听到秦浩然的话,顿时喜出望外,连声道:“浩然,有你在,大伯就放心了!”
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浩然如今是正经的秀才功名,在乡下地方,秀才公的地位那可是非常高的。
有秦浩然坐镇,大伯家的门楣无形中就拔高了一大截,媒人不敢随意敷衍,男方家也会更加重视。
晌午过后,约莫未时初刻,镇上那位能说会道的王媒婆,便扭着她那标志性的水桶腰,满脸笑意地走进了秦家。
穿着一身枣红色褙子,头上插着根银簪,手里摇着一把蒲扇,未语先笑,显得格外热络。
在堂屋落座,秦远山和陈氏作为主家,难免有些拘谨,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
秦浩然则身着青色直身长衫,安静地坐在靠窗的一张椅子上,手里随意拿着一卷书,神色平和,气度沉静,与略显紧张的伯父伯娘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王媒婆是何等眼尖之人,一进门目光就扫过了全场,立刻就被坐在窗边那位气质清隽,神态从容的少年郎吸引了。
再经秦远山带着几分自豪地介绍,得知这便是柳塘村新晋的秀才公,今日相看姑娘的堂弟,王媒婆脸上的笑容瞬间又热络了三分,那奉承话如同不要钱似的往外倒:
“哎呦喂!我说今早儿喜鹊怎么叫得那么欢实呢!原来是应在了这里!秦大哥,陈嫂子,你们可真是好福气啊!
家里出了这么一位文曲星下凡的秀才公,瞧瞧这气度,这品貌,将来必定是高中举人、进士的料!连带着菱姑姑娘,那也是个有福气的,有这么一位出息的好兄弟!”
她一边说着,一边飞快地在脑海里,把自己手中掌握的适婚青年,资源重新排了个序,务必挑出最匹配,最能彰显她王媒婆能耐的人家。
她抿了一口陈氏递上的水,清了清嗓子,这才进入正题:
“秦大哥,陈嫂子,还有秀才公,既然咱们都是一家人,我也不说两家话。
菱姑姑娘的人品相貌,那是咱们十里八乡都拔尖的,温柔贤惠,持家肯定是一把好手。这说亲的事,我老王婆可是上了十二分的心!”
压低了些声音,带着几分神秘与得意,“这头一个,我觉得顶顶合适的,是镇上崇文私塾李夫子家的孙儿,名叫李松遥,年方十七,正是读书的好年纪,模样周正,性情也温和……”
“李夫子?” 秦浩然闻言,拿着书卷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不就是自己夫子家吗?这缘分,还真是奇妙。
一旁的陈氏已经忍不住插嘴,语气带着惊喜:“哎呀!王妈妈,这可真是巧了!我们家浩然,就是在崇文私塾李夫子那里读的书,蒙李夫子悉心教导,才有今日呢!”
王媒婆一听,更是拍手笑道:“瞧瞧,这不是天定的缘分是什么!师生之谊,如今若能再结秦晋之好,那可是佳话一桩啊!
李家是书香门第,李夫子为人方正,家教极严,那李松遥小哥我也见过几次,知书达理,绝不是那等纨绔子弟。家里在镇上有处小宅院,还有几十亩水田的租子,日子殷实着呢!”
而后顿下来,观察了一下秦家人,尤其是秦浩然的神色,见并无反感,便又继续如数家珍:
“除了李家小哥,我这手里还有几户不错的人家,也都配得上菱姑姑娘。比如南街开杂货铺的周家独子,家境富裕。还有西村张地主家的三儿子,家里田产多…
不过要我说啊,这结亲首要还是看人品家风,李家是读书人家,最是清贵,与秀才公您又是同门,往后互相也有个照应,实在是上上之选。”
接下来的时间,王媒婆又详细说了这几家备选男方的情况,包括家中人口、财产大概、男方性情口碑,自然是经过她美化的。
秦远山和陈氏听得十分认真,不时低声交换意见,脸上大多时候是满意的神色。秦浩然则大多时间静静听着,偶尔在王媒婆话语含糊或可能夸大时,会看似随意地追问一两个细节,却总能切中要害,让王媒婆不敢过分虚言。
这便是典型的“媒妁搭桥、父母做主”的相亲模式。
男女双方本人几乎没有直接见面的机会,全凭媒人在中间传递信息,父母家人则根据媒人的描述、对方的家世、以及暗中打听来的口碑,来权衡判断。
整个过程,礼仪规矩大于个人情感,门第匹配高于两情相悦。
王媒婆这一趟,算是完成了“媒妁探路,互通虚实”的第一步。
她留下了那几位男方的初步信息,尤其是重点推荐的李松遥的情况,约定好等秦家这边商议有了倾向,她便再去男方家沟通,安排下一步的合八字等事宜。
送走了王媒婆,秦家小院里,秦远山和陈氏便迫不及待地商议起来,显然对李夫子家这门亲事极为心动。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89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