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龙蛇之论
踏入明伦堂,一排排榆木书案后,已坐下了二三十位生员。年龄参差不齐,有与他相仿的少年,更有不少已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甚至不乏两鬓微霜者。
众人神情各异,秦浩然的进入,引来了一些目光的注视。他年纪最轻,加之年纪只有十岁,使得他天然带着一丝引人瞩目的光环。
秦浩然面色平静,寻了个靠后且不显眼的位置坐下,默默取出《孟子》摊于案上,静待夫子到来。
不多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自堂外由远及近。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生员,无论长幼,皆迅速起身,垂手而立,以示对师者的尊敬。
一位年约五旬、身着深青色儒袍的夫子缓步而入。面容清劲,下颌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眼神深邃,步伐不疾不徐,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
此乃府学中颇有名望的刘夫子,专讲《孟子》,为人方正,学问渊博,是众多生员敬仰的对象。
刘夫子走到堂前正中的师案后,将手中的书卷放下,这才虚抬右手,温声道:“诸生请坐。”
众人依言落座,动作整齐划一。秦浩然也随着众人坐下,目光专注地投向讲席。
刘夫子今日所讲,乃是《孟子·尽心上》中的一段:“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刘夫子并未局限于字句的解释和文义的疏通。结合古今实例,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人物故事,深入剖析士人在“得志”与“不得志”这两种截然不同境遇下的心态变化与操守持守。
讲到某些人一朝得势便忘乎所以,也讲到有些人身处困厄却矢志不渝。
“诸生需谨记,读书人最易犯者,便是志得意满之浮躁。稍有所成,或得一二赏识,便觉身价百倍,眼高于顶,将昔日寒窗苦读、同道砥砺之心尽数抛却。”
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如此心性,根基不稳,如沙上筑塔,遇风即倾。观史可知,多少年少成名者,终泯然众人,甚或仕途困顿,跌堕尘埃,皆因‘守志不骄’四字未能勘破。” 目光再次扫过堂下,在一些年轻生员的脸上略有停留,带着警示的意味。
“反之,若遇困顿,科场失利,仕途阻塞,便应如孟子所言,‘修身见于世’。不得志时,绝非沉沦颓废之借口,而是砥砺品行、厚积薄发之良机。坚守心中之道,不因外界境遇而改其志,不因他人荣辱而动其心。此方为真君子之守……”
刘夫子引经据典,时而慷慨激昂,如大江奔流;时而沉郁顿挫,如幽涧鸣泉。
堂下,不少年长的生员闻言面露思索,眼神复杂,显是触动心事,联想到了自身际遇。一些年轻者则似懂非懂,但也被夫子话语中的气势与真情所感染,屏息凝神,认真聆听。
秦浩然坐在后排,听得尤为专注,脑海中随着夫子的讲解不断浮现出相应的景象。
讲解一段落,刘夫子稍作停顿,饮了一口清茶,开始提问,欲考察诸生对刚才所讲内容的理解。
首先点了前排一位衣着华贵,面容白皙的生员。那人应声而起,拱手施礼,随后对答如流,引述经典娴熟,显然功底扎实。
然而,其言辞虽美,却稍显浮泛,未能脱离书本的窠臼,缺乏个人的真切体悟。刘夫子微微颔首,勉励了句“经义纯熟,尚需体悟”,示意其坐下。
接着,刘夫子的目光落在一位年纪稍长、面容朴拙的生员身上。身后,言语不甚华丽,甚至有些木讷,但却结合了些许乡间见闻和对民生疾苦的观察来理解“泽加于民”与“修身见于世”,虽质朴,却带着真实感。
刘夫子亦点头道“能联系实际,颇好”。
随后,夫子的目光在堂下游移,掠过一沉思的面孔。最终,那目光越过前排众人,落在了坐在后排、身形尚显稚嫩,却从始至终眼神清明,专注聆听的秦浩然身上。
刘夫子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开口道:
“秦生,你年岁最幼,初入府学,听闻你于经义亦有别解。方才听讲,于这‘得志’与‘守志’之间,可有自家见解?但说无妨,言者无罪。”似乎想看看这个年幼生员,究竟有何不同。
堂内顿时响起一阵骚动,几乎所有生员都转过头,将目光投向了那个角落,秦浩然瞬间成为了整个明伦堂的焦点。
秦浩然从容不迫的起身,先向刘夫子恭谨地行了一礼,略一沉吟,并未直接引用孟子原句,而是抬首,目光清亮地迎向刘夫子,开口道:“回夫子,学生浅见,以为君子立世,当有龙蛇之变。”
“龙蛇之变?” 这四个字并非直接出自四书五经,却带着一种强烈的意象和冲击力,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有人面露疑惑,有人蹙眉思索,连刘夫子也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抬手示意他继续:“哦?细细讲来。”
秦浩然感受到四周凝聚的目光,心神反而在这种压力下彻底沉静下来。他将早已在心中反复酝酿、打磨的思绪,用一种带着韵律和力量的语调,缓缓道出:
“时运未济,潜身草莽,与蝼蚁同处,居泥淖而不惊,食粗粝而自甘。”
众人眼前仿佛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条潜藏于草泽泥沼之中的巨蛇,它收敛了所有鳞甲的光泽与慑人的气势,忍受着与微贱之物共处的环境,居于污浊之地而内心泰然不动,吃着粗糙的食物却能安然自得。
这并非认命妥协,而是一种主动的沉潜,一种在逆境中保全自身,积蓄力量的隐忍与智慧。秦浩然在说这番话时,眼神沉静而坚定,仿佛在描述一种他理解并认同的生命状态。
语气稍顿,秦浩然的声音陡然高昂起来:
“风云既会,奋翼凌霄,呼风唤雨,吞云吐雾,泽润万方!”
画面骤然切换!潜藏的巨蛇感应到天地气机的变化,抓住那稍纵即逝的契机,化身为龙!
它挣脱泥淖的束缚,乘着风云际会,奋力展开鳞爪与翅膀,直冲九霄云外!
它不再是隐匿者,而是天地间的主宰,能呼风唤雨,能吞云吐雾,其威能其德泽,广被天下万物,惠及苍生黎民。
这是一种何等磅礴的豪情,一种抓住机遇、施展抱负、影响万物的担当与气魄!秦浩然的胸膛微微起伏,眼中闪烁着光芒。
最后,他的声音恢复平缓:
“蛇时不堕其志,龙时不骄其心。
无论身处蛇之潜隐,还是龙之腾飞,君子之本心不变。潜伏时,不因环境恶劣、前程暗淡而丧失远大的志向;腾达时,不因位高权重、万众瞩目而滋生骄纵傲慢之心。”
“正所谓:金鳞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化而为龙。” 引用了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随即又加以升华。
“然,化龙非终点,守持本心,方能行稳致远。学生以为,此龙蛇之变,蛇潜龙跃之间,心志如一,或可诠释夫子所讲‘得志不骄,困顿守志’之内涵,亦是我辈读书人当有之气象!”
话音落下,学堂内一片死寂。
这番论述,不仅完美呼应了刘夫子所讲的“得志”与“守志”的主题,更以其生动的比喻、磅礴的意象、清晰的逻辑和那股子源自内心的自信与洞见,将士人应有的精神气节,与处世智慧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不少生员面露震撼,微微张着嘴,细细品味着“龙蛇之变”、“蛇时不堕其志,龙时不骄其心”这几句精炼而有力的话语。
那位先前发言的华服生员,收起了些许漫不经心,眼神变得郑重,甚至带着几分深思。年长的增生则缓缓点头,眼中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喃喃道:“后生可畏啊……”
刘夫子抚须的手早已停在了半空,目光早已化为惊叹。
“秦生之见,非拘泥于章句,直指士人精神内核!将静态之‘守志’与‘不骄’,化为动态之‘潜’与‘跃’,更点出无论潜跃,本心如一之关键。诸生当细思之!”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89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