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交友
“铛——铛——铛——”
下课钟声,响起。
讲台之上,刘夫子,合上了手中的《孟子》卷册,快步离去。
夫子的身影刚一消失,原本安静的明伦堂内,瞬间嘈杂起来。
收拾书本的窸窣声,起身活动筋骨的舒展声,以及迅速围坐起来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
立刻,便有几位按捺不住好奇的同窗,离座起身,围拢到了秦浩然的书案前。
为首的是位约莫二十出头的青衫士子,面容敦厚,眼神明亮,率先拱手,语气带着毫不作伪的真诚赞叹:
“秦师弟!方才一番高论,真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在下王砚书,痴长几岁,忝为增生。师弟以‘龙蛇’喻‘穷达’,将困顿中需坚守志节、砥砺自身,与得志时当力行仁政、普惠天下的道理,阐述得如此生动透彻,意象高远,实非常人所能及啊!”
另一位年纪稍轻,约十七八岁,衣着虽略显朴素的少年也紧接着接口:“是啊,秦师弟!尤其是那句‘蛇时不堕其志,潜修己身;龙时不骄其心,泽被苍生’,真乃金玉良言,足可为吾辈座右之铭!在下周子墨,亦是附生。”
还有一人,忍不住问道:“秦师弟看着年纪甚轻,便有如此卓绝见识,思虑之深,堪比宿儒。不知师从哪位隐世大儒?或是家学渊源深厚,自幼熏陶?”
被这几位热情的同窗围在中间,秦浩然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秦浩然心中并无多少得意,方才在课堂上,那番言论虽是顺势而发,源自他两世为人的积累与思考,但也确实存了几分一鸣惊人,为自己在这陌生环境中立足打下基础的打算。锋芒已露,接下来的应对便更需谨慎。
从容起身,身姿挺拔如松,脸上没有丝毫因盛赞而流露的骄矜之色,一一拱手还礼,态度谦和:
“王师兄,周师兄,诸位同窗谬赞了,浩然实在愧不敢当。方才所言,不过是听夫子讲解精妙,心有所感,偶得一二浅见,信口道来,实是班门弄斧,让诸位见笑了。”
“浩然乃景陵县柳塘村人氏,蒙学开笔于镇上崇文私塾李夫子门下。李夫子为人方正,教学严谨,为浩然启蒙,打下了些许根基,浩然始终感念于心。
至于方才所言‘龙蛇之变’,多是平日自己胡乱读书,胡思乱想,自行揣摩所得,零散不成体系,让诸位见笑了。”秦浩然
围拢的几人见年纪虽小,但言谈举止沉稳有度,不矜不伐,应对得体,心中那点因其年龄过小,却骤然得名而产生的微妙芥蒂与不平衡感,也不由得消散了几分,转而多了几分真诚的好感。
王砚书眼中欣赏之意更浓,笑道:“秦师弟过谦了。能于圣贤经典中有如此深刻而别致的体悟,已是万分难得。日后同在府学进学,还望师弟不吝赐教,多多交流切磋才是。”
秦浩然微笑应答:“正当如此。浩然初来乍到,于学宫规矩、学问之道,诸多不解之处,尚需向几位师兄及诸位同窗多多请教。”
又寒暄了几句,询问了各自斋舍所在,约定日后一同读书交流,围拢的人群才渐渐散去。
秦浩然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学堂,注意到并非所有人都对他表示出了友善。
那位最初被刘夫子点名问询,衣着明显华贵许多的生员,只是在远处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眼神中看不出什么情绪,便与身旁几位同样衣着光鲜的同窗低声交谈着离开了,并未上前搭话。
还有几位年纪颇大、看起来已是老生员模样的学子,看向他的目光中则带着更为复杂的审视,仿佛在掂量这横空出世的少年,究竟是昙花一现的灵光,还是真有不凡的底蕴,值得他们放下身段结交。
秦浩然对此心知肚明,并不在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论是在何方世界,本质都并无不同。
府学虽是清贵求学之地,却也俨然是一个小社会,汇聚了各方势力、各种性情的年轻人,秦浩然早有心理准备。
今日初露锋芒,算是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需要的便是沉心静气,扎扎实实地做学问,用实际行动和真正的实力,来继续巩固天才形象。
秦浩然仔细地将笔墨纸砚一一放好,这才缓步走出已然空荡许多的明伦堂。
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透过学宫古老廊檐下交错繁复的椽柱,洒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落在青石铺就的地面上。
远处,不知是哪个斋舍,传来了学子们抑扬顿挫的诵书声,与庭院中古树枝头清脆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学宫画卷。
秦浩然站在廊下,抬头望了望湛蓝高远的天空,几缕薄云悠然飘过。然后,迈开脚步,身影沉稳地融入学宫廊庑间往来穿梭的士子人流中,向着提供午膳的膳堂方向走去。
接下来的几日,秦浩然的生活逐渐步入了一种规律而充实的轨道。并未因初露锋芒而懈怠,反而更加勤勉。
每日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晨露尚未散去,秦浩然便已起身。不仅自己坚持晨练,还会去敲响相邻几个斋舍的门,邀约王砚书、周子墨等几位初步交好的寒门学子一同活动筋骨。
于是,学宫后方那片空旷的草地上,便时常出现这样一幅景象:几位年轻的士子,迎着微熹的晨光,各自打着充满活力的拳法,舒展筋骨,提振一日之精神。
真正让秦浩然在生员中声名鹊起,是其那本看似普通,内里却乾坤暗藏的《读书札记》(即笔记本)。
一日课后,同窗陈逸云问秦浩然,为何能对经义有如此深刻理解,秦浩然并未藏私,而是坦然从书匣中取出了那本“读书札记”的线装册子。
秦浩然语气平和分享:“诸位师兄若不见笑,可观此拙作。浩然资质驽钝,唯恐学而不化,故平日听讲、读书,有所得处,便习惯随手记录,并尝试将零散知识稍作串联归纳,以求窥得门径之一二。”
陈逸飞率先接过,与王砚书、周子墨等人凑在一起,好奇地翻开。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几人脸上都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异之色!
只见这册子内页,并非他们惯常见到的密麻文字抄录或零散的心得感悟。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8242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