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一人的西行
玄奘那一声“万死不辞”,在大殿内激起一声沉闷的回响。
观音菩萨闻言,那亘古不变的庄严宝相上,眼角似乎有了一丝极细微的弧度。
很好。
这枚最关键的棋子,终究还是走上了既定的轨道。
至于中途那些小小的波折与变数,也无伤大雅。
只要人上了路,那十万八千里的劫难,自然会慢慢将他修正回佛门所需要的样子。
她微微颔首,开口道:“善哉,善哉。”
观音菩萨见该走的过场已经走完,便不再逗留。
她对着李世民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随即脚下祥云升腾,遥远的梵唱声再次响起。
转瞬之间,她的身影便消失在西方的天际。
空气中,只余下一缕清冷如雪的檀香,似有若无。
菩萨既去,这场盛大的水陆大会,便也算圆满落幕了。
李世民立刻下旨,命百官护驾还朝。
与此同时,一道单独的口谕,无声地传了下去。
“宣御弟圣僧,即刻前往御书房觐见。”
……
夜色已深。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将明黄的壁幔映得一片暖色。
空气里弥漫着陈年书卷与松墨混合的独特气息。
李世民屏退了所有宫人内侍,偌大的书房之中,只剩下他与玄奘二人。
此刻的李世民,再无白日里那份万民叩拜的帝王威仪。
他从龙椅上起身,在御案前快步踱了几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几分忧虑,还有七分难以掩饰的激动。
“御弟!”他猛地停步,一把拉住玄奘的衣袖,语气急促,“今日之事,朕……朕至今仍觉如在梦中。”
“那观音大士所言,西行之路远隔十万八千里,途中更有无数妖魔鬼怪、虎豹豺狼。你今日虽已得神佛之能,但……”
他说到此处,话语一顿,脸上满是纠结与担忧:“但你终究是孤身一人,血肉之躯,如何去得?朕……朕心中,实是万分不忍,万分担忧啊!”
这番话,倒是发自真心。
于公,玄奘是他大唐的祥瑞,是护国圣僧,他不愿其有失。
于私,玄奘为他解了龙魂之厄,二人又义结金兰,这份情谊,非同寻常。
玄奘看着李世民真情流露的模样,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丝暖意。
这位千古一帝,虽有杀兄弑弟的狠戾,但其雄才大略、爱民之心,亦是不假。
他微微一笑,将自己的衣袖,不着痕迹地从李世民手中抽了出来。
然后,他平静地转身,走到了书房的角落。
那里,摆着一尊为了彰显大唐武功,特意仿造“霸王举鼎”之典故而铸造的青铜大鼎。
此鼎纯铜所铸,重逾千斤,乃是皇家禁卫中,选拔力能扛鼎之猛士所用。
寻常的禁军校尉,便是数人合力,也休想撼动它分毫。
李世民见状,有些不明所以,正要开口询问。
却见玄奘,只是随随便便地伸出了一根手指。
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白皙修长的手指,甚至比那些常年握笔的文臣还要显得秀气几分。
然后,他用这根手指,对着那千斤重的铜鼎,轻轻地、仿佛春风点水一般,按了上去。
没有声音。
没有气浪。
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烟火气息。
李世民身旁,那唯一获准留下侍奉笔墨的老太监,手一软,一方上好的端砚险些砸在地上。
他嘴巴大张着,手指颤抖地指着那尊铜鼎,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世民心中一凛,连忙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只一眼,这位见惯了沙场血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天可汗,瞳孔骤然缩成了针尖大小!
只见那坚不可摧、厚重无比的铜鼎腹部,凭空多出了一个手指粗细的圆孔。
那孔洞的边缘光滑如镜,仿佛天然生成。
而孔洞正对的墙壁之上,同样的位置,也出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色小洞。
一指点出,竟将这千斤铜鼎,生生洞穿?
这是何等恐怖的力量?!
李世民只觉得后颈一阵发凉,下意识地向后退了半步。
他毫不怀疑,若是这一指,是点在人的身上……
他不敢再想下去。
他再次望向玄奘,那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玄奘缓缓收回手指,上面甚至没有沾染一丝铜屑。
他转过身,看着早已被惊得呆若木鸡的李世民,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表情,平静地开口说道:
“陛下。”
“贫僧修的虽是佛法,行的,却是降魔之道。”
“若无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
“我佛慈悲,但亦有金刚之怒。”
“对于那些不通教化、只知茹毛饮血的妖魔而言,任何经文与道理,都比不上这沙包大的拳头。”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邃而自信。
“所以,陛下无需担忧。”
“这西行之路,于贫僧而言,非是劫难。”
“乃是一场印证自身所学、磨砺自身道途的……修行。”
“这一路上的妖魔鬼怪,不论是那山间的虎狼,还是那水里的精怪,在贫僧眼中,皆不过是修行路上的功德罢了。”
“贫僧此去,名为求经,实为降魔。”
“陛下若是派那千军万马随行,人多眼杂,反倒是累赘。”
“不仅帮不上贫僧分毫,反而会让他们,白白成了那些妖魔的口中血食。”
这一番话,霸气无比,也坦诚无比。
李世民听懂了。
他忽然想起了为自己驱散龙魂的那一夜,那同样是凡人无法理解的手段。
原来,从那时起,这位御弟就早已不是凡俗中人。
他要走的,是一条以杀证道的修行路。
凡人的军队,在这等神魔般的人物面前,可不就是累赘吗?
想通了此节,李世民心中所有的担忧,都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知道,自己再坚持,便是对御弟的不信任,也是自取其辱。
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随即又转为郑重。
“好!”
“好!”
“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既如此,朕便不再多言!御弟之能通天彻地,朕若再以凡俗之见揣度,倒是朕的不是了!”
说完,他不再犹豫,猛地转身,走到御案之旁,朗声喝道:“来人!笔墨伺候!”
早已在门外候着的老太监,连忙领着小内侍,捧着文房四宝鱼贯而入。
李世民亲自研墨,提起一支崭新的紫毫大笔,铺开一卷明黄的丝绸卷轴。
他沉吟片刻,笔走龙蛇,亲自为玄奘写下了前往西天的通关文牒。
其上言明:兹有大唐圣僧玄奘,奉朕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经,沿途各国关隘,一应大小官员,务必以礼相待,验明文牒,即刻放行,不得有误!
写罢,他又从龙案之上,取来那方沉甸甸的、象征着皇权至上的传国玉玺。
没有丝毫犹豫,重重地盖在了文牒的末尾!
朱砂印泥在那明黄丝绸上,留下一个鲜红夺目的皇权印记。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他将盖好玉玺大印的通关文牒郑重卷起,双手递到玄奘面前。
“御弟,这是你要的通关文牒。朕,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多谢陛下。”玄奘伸手接过,入手只觉一阵温润,上面不仅有皇家长河般的龙气,更蕴含着整个人道的气运。
“剩下的路,”他道,“便由贫僧自己来走。”
他看着手中的文牒,眼中闪过一丝锋芒。
西行之路,他要的,便是这个名正言顺。
从此山高水长,天高海阔,再无人能束缚。
(https://www.24kkxs.cc/book/4248/4248915/502487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