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陈捷的理论设计
陈捷坐在办公桌前,大脑高速运转。
无数个来自他上一世关于金融风险控制、产业基金运作、政府引导基金设计的经典案例,在脑海中飞速地闪现、碰撞、重组。
他要做的,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
因为自己现在面对的,不是什么金融精英,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公司。
如今的实际情况,是一群在市场经济的草莽时代里,凭借着胆识和血性杀出来的民营企业,和一群在地方金融系统中,浸淫多年、精于算计的行长。
任何过于理想化、过于复杂的理论模型,在他们面前,都只会水土不服。
规则,必须简单、直接、有效。
陈捷拿笔,在稿纸上先写出“银行”两个字。
要让张霖那些人心甘情愿地掏钱,光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和道德绑架,是远远不够的。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他们的语言,只有一种——利润与安全。
那个百分之五十风险共担的提议,只是打开这些人心中的第一把钥匙。
但要让他们真正地、持续地参与进来,还需要给他们更多、更实在的甜头和定心丸。
陈捷的笔尖,再次在纸上动了。
他写下了第一个关键词:优先受偿权。
所谓优先受偿权,就是明确规定,所有由互助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一旦企业出现破产清算,银行将拥有仅次于员工工资和国家税款的第二顺位优先受偿权。
这意味着,银行的债权,将被置于所有普通债权人之前,其安全性,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这第一条,就是给银行家们吃的一颗定心丸。
紧接着,是第二个关键词:利率浮动与担保费率挂钩。
围绕这个关键词,陈捷设计了一个联动机制。
企业获得的担保比例越高,其需要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率就可以适当上浮一点点,而这上浮的利息,将有一部分,直接返还给提供担保的银行。
比如一笔一千万的贷款,如果没有担保,银行要承担百分之百的风险,只能拿到基准利率的利息,比如说六十万。
但如果互助基金提供了百分之八十的担保,银行实际只承担百分之二十的风险,按照陈捷的设计,利率上浮零点八个百分点,利息总额变成了六十八万,其中增加的八万利息,有四万会作为风险补偿金,直接返还给银行。
这样算下来,银行的实际收益,从六十万变成了六十四万,风险却从百分之百降到了百分之二十。
这意味着,银行承担的风险越小,它能获得的潜在收益反而越高。
这就直接颠倒了传统金融学中“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逻辑。
这是一种反向激励,意在告诉银行,不要害怕给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企业贷款,政府和基金已经为你承担了大部分风险,而你,不仅没有损失,反而能赚得更多。
这第二条,就是递到银行家嘴边的一块最甜的糖。
陈捷敢这么做,自然是因为他早就知道安宜镇有哪些企业是真正优质的,且在未来还有两家会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
这是利用重生优势加专业知识来设计符合当前情况的制度。
记完这两点,陈捷又写下了“企业”两个字。
对于李崇俊、周深化这些企业家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是公平,是效率,是钱。
于是,陈捷写下了第三个关键词:标准化、透明化、阳光化审批。
他还设计了一套“项目评分”制度。
所有申请基金担保的企业,都必须填写一份标准化的申请表格,从企业经营状况、负债水平、纳税记录、行业地位、以及本次危机受损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自我申报。
然后,由基金管理委员会聘请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和行业专家,对这些数据进行独立、客观的审核与评估,并给出一个量化的分数。
这个分数,将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担保、以及能获得多高比例担保的唯一依据。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没有关系户,没有后门,更没有领导批条子。
你的企业够不够好,你的困难够不够真实,数据说了算。
整个审批流程,从受理、审核、评估到最终放款,全部在镇政府的官方网站上,进行实时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这里,陈捷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用这个设计,在这次危机里,淘汰掉那些顽固落后、弄虚作假的本地宗族企业,把真正优质又需要帮助的企业筛选出来。
这第三条,就是给所有企业家们吃的公平丸和定心丸。
最后,陈捷的目光,落在了“政府”这两个字上。
镇政府那五千万的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钱,是老百姓的钱,一分一毫都不能乱花,更不能打了水漂。
如何保证这笔钱的安全,并发挥出它的最大杠杆效应,是陈捷必须守住的底线。
他写下了第四个,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劣后级与杠杆。
镇政府这五千万,不是普通资金,而是整个互助基金的劣后级资金。
所谓劣后,就是当基金投资出现亏损时,政府这五千万,将第一个被用来填补窟窿。
只有当这五千万全部亏完了,才会动用到银行和企业投入的那些“优先级”资金。
它向所有参与方传递了一个信息,政府,愿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为这次救援行动,承担最大的风险。
连政府都愿意第一个亏钱,你们搞银行和搞企业的,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是一种信用背书,其威力,远胜过任何空洞的口号和承诺。
但陈捷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提供信用背书。
他真正的目的,是以这五千万的劣后级资金为支点,去撬动一个十倍,甚至二十倍于此的巨大杠杆。
这种设计的规则是,银行和企业投入的优先级资金,可以按照一比四,甚至一比五的比例,来匹配政府的劣后级资金。
也就是说,政府每投入一千万,就可以吸引来四千万到五千万的社会资本。
五千万的政府财政,最终撬动的,将是一个总规模高达两亿五千万到三亿的巨大资金池!
而这个资金池,再去为银行的贷款提供担保,其能撬动的银行信贷,将是一个更加天文的数字。
五千万,最终撬动了可能是几十亿的社会救援力量!
这就是陈捷对于金融杠杆的理解和用途。
金融杠杆,也可以用来为社会造福,而不是只能用来给私人牟利。
当这四个关键词和其背后的逻辑,在陈捷的脑海中彻底成型时,一份名为《安宜镇企业供应链稳定与产业升级互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草案)》的完整框架,便清晰地铺展开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8/4248737/431075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