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元直走马荐……自己?
颍川徐庶?
曹操闻听此名,心中微微一动。
此人名号他大有耳闻,这可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啊!
传闻其早年任侠,后折节向学,才华出众,乃荆襄之地有名的智士。
在此大军南征、剑指荆州的关键时刻,他主动前来献策,其意值得玩味。
曹操目光如炬,打量着眼前这位布衣文士。
只见徐庶虽衣着朴素,但身姿挺拔,目光清澈而坚定,面对自己这权倾朝野的司空和周围虎狼之将,竟无半分怯懦,反而有种坦荡从容的气度。
“哦?元直先生?”曹操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虚扶一下,
“先生乃荆襄名士,今日不辞劳苦,拦驾献策,孟德深感荣幸。”
“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可助我取此荆州?”
徐庶再次拱手,声音清晰而沉稳:“明公明鉴。”
“庶观当今荆州,外有明公雷霆之师压境,内有继承之争、流言扰攘,已是人心惶惶,危如累卵。”
“刘景升病入膏肓,蔡瑁、张允之辈,拥兵自重却志大才疏,刘琦公子仁弱,刘备客居势单……此正可谓天赐明公之良机也!”
他顿了顿,继续道:
“然,荆州带甲十余万,城坚池深,若强行攻取,纵能攻克,亦必伤亡惨重,耗时日久,且恐逼使其内部势力联合抗我,或南联江东孙氏,则事倍功半矣。”
曹操微微颔首,这正是他和谋士团所虑之处。“依先生之见,当如何?”
徐庶目光炯炯,掷地有声:
“庶之策,核心在于四字——以势压人,迫其归降!”
“愿闻其详。”
“其一,明公挟大胜之威,奉天子之诏,此乃‘名势’!”
“当广派使者,传檄荆州各郡县,申明大义,告以顺逆之理,使荆襄士民知王师所向,瓦解其抵抗意志。”
“其二,明公亲率十五万虎狼之师,陈列边境,日夜操练,旌旗漫野,此乃‘兵势’!”
“需示之以强,使其知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心生绝望。”
“然,暂不急于发动总攻,引而不发,其威慑更甚!”
“其三,利用荆州内部矛盾,此乃‘间势’!”
徐庶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看了曹操一眼,显然对之前那些“蔡瑁张允欲献州”的谣言有所耳闻,“可继续散布消息,加剧蔡瑁、张允与刘琦、刘备之间的猜忌。
同时,明公可暗中遣使,接触蔡瑁、张允等实权人物,许以高官厚禄,保其家族平安。
彼等为自身计,在明公大军压境和内部压力之下,献城投降,乃是最可能之选择!”
“其四,速战速决,此乃‘时势’!”
徐庶最后强调,
“刘表命在旦夕,此乃最佳窗口。”
“一旦其身故,无论刘琦刘琮谁继位,内部必有一番动荡。”
“明公需以泰山压顶之势,在其未稳之际,促成其内部生变,方可兵不血刃,或最小代价,收取荆州!”
徐庶这一番分析,层层递进,将“势”的运用剖析得淋漓尽致,完全契合曹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构想,甚至在某些细节上(如加速接触蔡瑁张允)提供了更具体的操作思路!
曹操听罢,眼中爆发出毫不掩饰的赞赏光芒!
此人对荆州内部情况了如指掌,对人心把握精准,更难得的是战略眼光高超,绝非寻常腐儒!
“好!好一个‘以势压人,迫其归降’!”曹操抚掌大笑,
“元直先生真乃王佐之才也!”
“此策深合吾心!”
“先生大才,岂可埋没于草莽?”
“若蒙不弃,愿请先生暂居军中,参赞军机,助我成此大业,如何?”
徐庶见曹操从善如流,且如此礼遇,心中亦是感慨。
他早闻曹操求贤若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自己此番前来,本就是观察之后,决心投效,当下便躬身道:
“蒙明公不弃,庶愿效犬马之劳!”
“我得元直,如虎添翼也!”
曹操大喜,当即任命徐庶为军师祭酒,随军参议,地位仅次于荀攸、程昱等老牌谋士。
徐庶的加入,无疑为曹操的南征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他对荆州人情地理的熟悉,更是宝贵的财富。
然而,在欣赏徐庶才华的同时,曹操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另一个更加耀眼、在原本历史轨迹中给予他重创的名字
——卧龙,诸葛亮!
徐庶与诸葛亮交好,历史上曾有“元直走马荐诸葛”的典故。
如今徐庶已在自己麾下,那诸葛亮呢?
绝不能让他投入刘备或者其他势力的怀抱!
曹操心中瞬间升起强烈的警觉和招揽之心。
是夜,大军于宛城扎营。
曹操在处理完军务后,单独召见了麾下最机敏可靠的校事之一,低声吩咐道:
“你即刻挑选精明干练之人,秘密前往荆州南阳郡邓县隆中,寻访一位隐士,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
“务必要找到他,观察其动向。”
“若能接触,可试探其心意,言我渴慕大才,愿虚席以待。”
“但切记,不可用强,不可暴露身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首要任务是掌握他的行踪!”
“属下明白!”校事领命,悄然退下,连夜出发。
曹操望着南方漆黑的夜空,心中暗道: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如今凤雏庞统尚未闻名,这卧龙诸葛亮,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接下来的日子,曹操大军继续向南缓慢而坚定地推进,同时,各种政治、舆论攻势如同水银泻地般向荆州渗透。
徐庶的计策被有效执行,荆州的压力与日俱增。
就在曹操驻军新野边界,与荆州隔汉水相望,即将发动最后的外交和军事总攻态势时,那名派往隆中的校事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带来了一个让曹操心头一沉的消息。
“禀司空!属下等抵达隆中,多方查访,确知诸葛亮其人。”
“然而,据其邻里及僮仆所言,就在数日之前,卧龙先生诸葛亮,已携其弟均,离开隆中草庐,不知所踪。”
“属下等循迹追查,其方向……似往东南,往……江东方向去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8/4248667/430796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