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 第165章 大唐贞观军校!

第165章 大唐贞观军校!


李世民闻言,眼中露出深以为然之色。

他带兵多年,当然明白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

兵多了,人吃马嚼,粮草辎重就是天文数字,而且臃肿难制,难以指挥。

反之,若是精兵,如他当年的玄甲军。

往往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且后勤压力大减,耗费的钱粮也极少。

李恪继续道:“父皇,军校所要培育的,正是能统帅这等精兵的良将!”

“良将统兵,能以最小的代价赢得胜利!”

“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军械粮草的损耗。”

“对军校的投入,看似耗费,实则是千金买骨,为得千里马的战略投资!”

“是为未来节省无数军费、保住无数将士性命、避免国土沦丧的最明智之举!这绝非简单的消耗!”

说到这里,李恪豁然转身,面向文武百官,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敢问诸公!”

“对一个国家、对亿万黎民百姓而言,最大、最根本的民生是什么?”

殿内群臣一怔。

就听李恪一字一顿,斩钉截铁说道:

“是和平!”

“是国家安全!”

“若国无宁日,一切民生皆是镜花水月!”

李恪叹息一声,声音变得幽深、屈辱:

“武德九年,突厥颉利亲率二十万铁骑,直逼渭水,兵临长安城下!”

“我大唐立国未稳,被迫签订《渭水之盟》,赔偿大量金银财宝,方使其退兵!”

李恪环视群臣:“诸公皆是亲历者,不妨告诉恪,当年渭水之盟,我大唐到底赔了多少金银绢帛?”

“若是将这笔巨款用来打造兵器、训练精锐,又能武装起一支何等军队?”

此言一出,殿内许多大臣,尤其是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臣,纷纷面露尴尬羞愧之色,低下头去。

就连龙椅上的李世民,也是老脸微红,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恼和尴尬。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此刻被自己的儿子当众揭开,这让他心情复杂无比,偏偏又无力反驳。

李恪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轻声叹息:

“由此可见!”

“若无强军利剑护卫国门,边境便会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

“到那时,纵有金山银山,又拿什么去兴修水利?拿什么去赈济灾民?”

李恪昂扬转身,看向李世民,声音恢弘:

“故!”

“军校所铸之剑,必高悬于国门之外!唯有此剑锋芒所指,四夷宾服!”

“方能换来境内百姓真正的安居乐业!”

“方能让父皇的王道与仁政顺利推行!”

“此剑,才是守护陛下仁政、守护大唐亿兆黎民的最坚实之后盾!”

“对此等固本之策,又何惜区区钱粮投入?”

这一番话,可谓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将“强军”与“最大民生”画上了等号,彻底扭转了“耗费论”的指责。

恢弘肃穆的两仪殿,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孔颖达面色灰败,嘴唇哆嗦,有心反驳,却再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李恪针对他的四个论点,一一论述,条条驳斥,引经据典,有理有据。

根本无懈可击!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李世民及满朝文武!显圣值+3000!】

李恪深吸口气,面向御座之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揖,做最后的陈词:

“陛下,综而观之,孔老大人所虑,守成有余,然开创不足。”

“其所循者,乃前朝旧例;所守者,乃既成之规。”

“然!”

“陛下您志在超越前古,开创万世太平之基业,欲成千古未有之圣君!”

“既立非常之志,则必行非常之事,创非常之制!”

“科举取士!”

“乃文治之根基,为天下打开寒门晋身之途,使贤能之士尽为陛下所用!”

“军校育将!”

“乃武功之保障,为社稷锻造忠勇栋梁,使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此二者,一文一武,犹如阴阳相济,一张一弛,正是父皇统御天下,治国安邦不可或缺之双臂!”

李恪目光炯炯,语气坚定而充满感染力:

“铸就此擎天双臂,则我大唐江山必如磐石之安,四夷望风而遁,海内升平永固!”

“父皇之煌煌功业,必与日月同辉,光耀万古!”

“此乃儿臣肺腑之言,亦是强国必由之路,望父皇……圣裁!”

“好!”

李恪话音甫落,李世民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一声震响,豁然起身。

李世民在御座前站定,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锐利光芒,声音响彻大殿:

“恪儿之论,高屋建瓴,字字珠玑,真乃振聋发聩,深得朕心!”

李世民环视群臣,尤其是面色灰败,无言以对的孔颖达,斩钉截铁道:

“朕意已决!采纳秦王与卢国公所奏!”

“即日起……筹建‘大唐贞观军校’!”

“由朕亲任校长!”

“代国公李靖、卢国公程知节、兵部尚书杜如晦……会同秦王李恪,总揽大唐贞观军校筹建事宜!”

“务必要将此事办妥、办好,为我大唐,铸就此不世之基业!”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李靖、程咬金为首的武将们欣喜若狂,当即下拜,山呼万岁,声若洪钟。

许多文臣虽然心思复杂,但在皇帝明确的意志面前,只得纷纷躬身附和。

李世民看着殿下昂首挺立,光芒四射的李恪,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荡。

这个儿子,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不,是震撼!

今日这场朝堂辩论,恪儿所展现出的远见卓识、超凡辩才、昂扬自信……

让李世民这个做父亲的,感到无比欣慰。

不得不承认!

论眼界,学识,口才,才智,头脑、勇武……恪儿可谓是全方位碾压承乾!

唉!儿子太优秀,也是一种烦恼啊!

李世民暗暗叹息一声,挥挥手道:“退朝!”

朝臣们躬身退下。

李恪没有离开。

偌大的两仪殿内,顷刻间只剩下父子二人,以及侍立在远处阴影里的内侍。

李世民脸上的激昂之色渐渐收敛,恢复了帝王的沉静,看着李恪,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恪儿,你今日进宫,除了这军校之事,想必……还有别的事吧?”

李恪上前一步,微微拱手:“父皇明察万里,儿臣确有一事禀报。”

“经工匠们日夜赶工,大唐琉璃商号,今已成功烧制出第一批器皿样本。”

“儿臣特精选了一批,带给父皇品鉴!”

“哦?”

李世民眉头一挑:“速速取进来,让朕瞧瞧!”

他可一直没忘“琉璃国营商号”这事。

这段时间,户部陆陆续续支出了数千贯银钱,全部砸进了琉璃国营商号。

很多言官对此颇有微词,若是迟迟见不到收益,李世民也有些不好交代。

“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485/438443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