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同质化 “困局” 与陪伴 “缺口”
初秋的清晨,阳光透过社区孵化基地的玻璃窗,落在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上。林薇拿起货架上的手工编织篮,眉头却渐渐皱起 —— 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发现,王大姐的编织篮、李姐的钩针玩偶,甚至新来学员张姐的布艺挂件,都带着相似的花纹和款式。更让她揪心的是,货架上的商品积压越来越多,上周的销售额较上月下滑了近 40%。
“薇姐,这是刚统计的销售报表。” 李妹拿着单子匆匆走来,语气里满是焦虑,“手工类产品卖不动就算了,连我的水果干也滞销了,社区超市说最近有大型电商平台搞‘助农专场’,价格比我们低三成,他们要减少进货量。”
林薇接过报表,指尖划过 “手工类销量下降 52%”“生鲜加工类销量下降 35%” 的字样,心里沉甸甸的。基地搬入社区后,学员们跟风模仿热销产品,短短两个月就陷入了 “同质化竞争” 的泥潭,如今再遭遇电商平台的低价冲击,无异于雪上加霜。
“咱们得赶紧想办法,再这样下去,不少学员可能要撑不下去了。” 林薇召集核心学员开紧急会议,看着大家愁云满面的样子,继续说道,“同质化是死路一条,咱们必须走差异化路线。王大姐,你的编织篮可以结合社区老人的需求,做带扶手的助行杖挂篮;李姐,你的钩针玩偶可以开发‘定制化’服务,印上孩子的名字和生日;张姐,你的布艺挂件可以和本地非遗传承人合作,融入传统纹样……”
话没说完,就有学员小声嘀咕:“定制化多费时间啊,本来利润就薄,这么折腾能赚钱吗?”“非遗合作要花钱吧?咱们现在资金这么紧张,哪有闲钱搞这些?”
林薇看着大家的疑虑,心里也没底,却还是硬着头皮说:“现在不改变,只能等着被淘汰。定制化和非遗合作初期可能辛苦,但能形成咱们的特色,以后才能站稳脚跟。资金的事,我去跟街道办申请专项扶持,再联系本地企业拉赞助,一定能解决。”
散会后,林薇立刻赶往街道办,找到李伟副主任说明情况。李伟皱着眉说:“专项扶持资金申请周期长,至少要一个月。不过,区里下个月要举办‘非遗文创集市’,你们要是能拿出特色产品参展,不仅能获得曝光,还能争取到区级创业补贴,就是时间太紧,只剩两周了。”
两周时间,要完成产品创新、对接非遗传承人、筹备参展物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林薇咬了咬牙:“我们一定赶得上!麻烦您帮我们预留一个展位。”
回到基地,她把参展的消息告诉学员们,勉强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可真正动手时,问题却接踵而至:非遗传承人档期排满,没时间指导;定制化产品需要新的材料,采购渠道一时找不到;几个学员因为担心投入产出比,消极怠工,甚至私下抱怨 “林薇就会画大饼”。
林薇一边顶着压力联系非遗传承人、跑材料市场,一边还要挨个给学员做思想工作,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推开家门时,客厅里只有婆婆和小糯米,张远的拖鞋还摆在门口,显然还没回来。
“又这么晚才回来?” 婆婆接过她手里的包,语气里带着心疼,“小糯米等你讲故事,等得睡着了,嘴里还念叨着‘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林薇走到卧室,看着女儿熟睡的小脸,眼角还挂着未干的泪痕,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坐在床边,轻轻帮小糯米掖好被子,想起这半个月,自己每天早出晚归,连陪孩子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了。
第二天一早,林薇刚到基地,就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林妈妈,小糯米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了,把同学的画撕了,您方便来一趟吗?”
赶到幼儿园时,小糯米正坐在角落的小椅子上,低着头,小手紧紧攥着衣角。老师无奈地说:“最近小糯米总是闷闷不乐,不太愿意和小朋友玩,今天因为抢画笔,突然就发脾气了。您平时是不是陪她太少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情绪失控。”
林薇蹲下身,轻轻握住小糯米的手:“糯米,告诉妈妈,为什么要和小朋友打架呀?”
孩子抬起头,眼里满是委屈:“他们说我没有妈妈陪,是没人要的孩子…… 妈妈,你能不能多陪陪我?”
林薇的心像被撕碎了一样,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下来:“对不起,糯米,是妈妈不好,以后一定多陪你。”
晚上,张远难得早回家,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公司要成立新的技术研发部,调我去当负责人,接下来三个月要天天加班,周末可能也得泡在公司。”
林薇刚压下去的焦虑瞬间又涌了上来:“现在基地正是关键期,小糯米又需要人陪,你这时候加班,家里和基地怎么办?”
“我也没办法,这是晋升的关键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张远的语气带着无奈,“基地那边,你能不能先找个临时负责人?家里有妈帮忙,应该能应付。”
“妈年纪大了,怎么能让她一个人扛?” 林薇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你只想着你的晋升,有没有考虑过我和孩子?这段时间我有多累,你看到了吗?”
“我难道不累吗?我这么拼,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张远也来了火气,“你总说基地忙,可家里的事你管过多少?小糯米的家长会你去过一次吗?”
两人越吵越凶,婆婆赶紧从卧室走出来:“别吵了!孩子都被你们吵醒了!”
林薇转头一看,小糯米站在卧室门口,眼里满是恐惧,吓得瑟瑟发抖。她赶紧走过去抱住孩子:“糯米不怕,爸爸妈妈不是在吵架,是在商量事情。”
那天晚上,林薇失眠了。她看着身边熟睡的张远,心里满是委屈和迷茫。她理解张远想抓住晋升机会,可也希望他能多分担一些家庭和基地的压力;她想做好孵化基地,帮助更多妈妈,却也不想错过小糯米的成长。两难的处境,让她第一次对自己坚持的 “平衡” 产生了怀疑。
第二天,林薇带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基地,却发现更糟的事 —— 几个消极怠工的学员竟然偷偷把积压的手工产品低价卖给了小区门口的杂货店,还散布谣言说 “联盟要垮了,赶紧变现止损”。消息传开,基地里人心惶惶,不少学员都来找林薇要说法。
“薇姐,他们说的是真的吗?基地是不是要撑不下去了?”
“要是基地解散了,我们的货怎么办?一家人还等着吃饭呢!”
林薇看着大家焦虑的眼神,强压下心里的疲惫,坚定地说:“大家放心,基地不会垮!那些低价卖货的学员,违反了联盟规定,我们会按章程处理。但我向大家保证,两周后的非遗文创集市,咱们一定能拿出像样的产品,打开销路。相信我,再坚持一下,我们一定能挺过去!”
话虽如此,林薇心里却没底。她知道,光靠口头承诺没用,必须尽快拿出实际成果稳住人心。她想起之前联系的非遗传承人里,有一位擅长剪纸的刘奶奶,住在隔壁社区,或许可以上门拜访。
下午,林薇带着小糯米一起去拜访刘奶奶。没想到,小糯米看到刘奶奶剪的小兔子剪纸,瞬间被吸引,拉着刘奶奶的手问:“奶奶,这个小兔子好可爱,你能教我剪吗?”
刘奶奶被孩子的可爱模样逗笑了:“当然可以啊,咱们一起剪好不好?”
看着小糯米专注剪纸的样子,刘奶奶叹了口气:“现在的年轻人都忙着赚钱,像你这样愿意带孩子学传统手艺的不多了。你们基地想做非遗文创,是好事,我愿意帮忙,不收指导费,就当是为了让更多人喜欢剪纸艺术。”
林薇又惊又喜,连忙道谢。接下来的几天,刘奶奶每天都来基地指导学员,把剪纸纹样融入编织、布艺产品中,原本普通的手工品瞬间变得独具特色。小糯米也成了基地的 “小帮手”,每天跟着刘奶奶学剪纸,还会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学员的产品上,没想到竟成了 “爆款” 元素,不少社区居民特意来买 “小糯米同款剪纸挂件”。
学员们看到产品有了起色,积极性也高了起来。王大姐的助行杖挂篮加上剪纸花纹,成了社区老人的 “抢手货”;李姐的定制化钩针玩偶印上孩子的名字和剪纸图案,订单排到了一个月后;张姐的布艺挂件融入非遗纹样,还没参展就被几家文创店预定了。
可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林薇又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林妈妈,小糯米今天在幼儿园突然呕吐,我们已经把她送到社区医院了,您赶紧过来一趟。”
林薇赶到医院时,小糯米正躺在病床上输液,小脸苍白。医生说:“孩子是急性肠胃炎,大概率是最近饮食不规律,加上情绪紧张导致的。你们做家长的,再忙也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和情绪,不能太疏忽了。”
林薇看着女儿虚弱的样子,眼泪掉了下来。这时,张远也匆匆赶来,看到小糯米的样子,自责地说:“都怪我,最近太忙,没照顾好你们。”
“不怪你,是我太贪心了,想把基地和家庭都做好,结果却什么都没做好。” 林薇哽咽着说。
婆婆也赶来了,看着小糯米心疼地说:“以后基地的事,你们别太拼了,实在忙不过来,就缓一缓。孩子的身体要紧,别等出了大事才后悔。”
那天晚上,张远主动提出:“以后我每天提前一小时下班,负责接小糯米放学,陪她做功课、玩游戏;周末我抽半天时间去基地帮忙,你也能歇一歇。晋升的事,我跟领导说了,等过了这阵子再说,家庭和孩子更重要。”
林薇心里一暖,知道张远做出这个决定有多不容易。她握着张远的手:“谢谢你,老公。以后咱们轮流去基地,周末一起带糯米出去玩,再也不缺席她的成长了。”
非遗文创集市开幕那天,林薇的孵化基地展位前人山人海。小糯米穿着汉服,拿着自己剪的小兔子剪纸,给来往的客人介绍产品:“这是王奶奶做的篮子,上面有我剪的小花,很漂亮哦!”
看着女儿自信的样子,林薇心里满是欣慰。张远忙着给客人打包产品,婆婆也在一旁帮忙收钱,学员们各司其职,脸上洋溢着笑容。王大姐的助行杖挂篮被区里的养老院预定了一百个,李姐的定制化玩偶接到了电商平台的合作邀请,张姐的非遗布艺挂件还获得了 “最佳创新奖”,拿到了两万元创业补贴。
集市结束后,学员们围着林薇,激动地说:“薇姐,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早就放弃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跟着你干!”
林薇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开发更多特色产品,把基地做成咱们职场妈妈的‘创业名片’!”
晚上,一家人带着小糯米去吃她最爱吃的火锅。小糯米坐在林薇和张远中间,一边吃着虾滑,一边说:“爸爸妈妈,今天好多人夸我剪纸漂亮,我以后还要和刘奶奶学剪纸,帮基地卖更多东西!”
林薇和张远对视一眼,都笑了。婆婆给林薇夹了一块毛肚:“薇薇,你看现在多好,基地越来越好,糯米也开开心心的,以后咱们一家人就这样,和和气气的,比什么都强。”
林薇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想起这段时间的艰难,从基地的同质化困局到家庭的陪伴危机,从学员的质疑到和张远的争吵,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也正是这些困境,让她学会了如何在事业和家庭间找到新的平衡,懂得了 “取舍” 和 “共担” 的意义。
睡前,林薇像往常一样打开备忘录,写下一段话:“曾经以为,成功是把事业做到多大,家庭是要做到毫无缺憾,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成功,是在困境中找到创新的勇气;真正的幸福,是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包容。基地的同质化困局,让我们学会了差异化发展;家庭的陪伴缺口,让我们懂得了彼此分担。未来,不管遇到什么风雨,只要一家人携手,和学员们并肩,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放下手机,林薇看着身边熟睡的张远和小糯米,听着窗外的虫鸣,心里一片平静。她知道,孵化基地的路还很长,家庭里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她已经不再害怕。因为她明白,只要心怀热爱,懂得取舍,学会共担,就能在事业和家庭的双向奔赴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长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105/5033976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