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产能 “瓶颈” 与择校 “博弈”
深秋的阳光带着凉意,透过孵化基地的玻璃窗,落在堆积如山的订单上。林薇手里拿着刚打印的订单报表,手指微微发颤 —— 非遗文创集市后,基地的 “剪纸编织篮”“定制钩针玩偶” 爆火,短短一周就接到了五百多份订单,其中不乏本地文创店的批量采购,可学员们的产能却跟不上,仓库里的成品仅够交付三分之一,更棘手的是,制作剪纸纹样的专用红纸和编织用的天然藤条,因临近秋收,供应商突然通知 “断货至少两周”。
“薇姐,又有客户催单了,说再不交贷就要取消订单,还要咱们赔偿违约金。” 李妹拿着手机匆匆跑来,语气里满是慌乱,“王大姐她们已经连着熬了三个通宵,手都磨破了,可还是赶不出来。藤条和红纸断货,就算想赶也没材料啊!”
林薇走到生产区,看着学员们疲惫的身影:王大姐戴着老花镜,手指缠着创可贴,仍在不停地编织;李姐一边哄着怀里的婴儿,一边赶制钩针玩偶;几个年轻妈妈围着空荡的材料架,愁眉苦脸地议论着 “这可怎么办,订单完不成,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大家先停一停,” 林薇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订单的事我来想办法,材料断货问题,我今天就去周边乡镇找供应商,一定能解决。大家先休息半天,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别硬撑。”
话虽如此,林薇心里却没底。她开车奔波了一下午,跑遍了周边五个乡镇的供销社和手工艺作坊,要么材料质量不达标,要么数量不够,直到傍晚,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找到一家仍在生产天然藤条的农户,可对方说 “藤条需要晾晒三天才能交货”,红纸更是遍寻无果。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刚打开门,就听到客厅里传来争吵声。婆婆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几张学校招生简章,张远站在一旁,脸色有些难看。看到林薇回来,婆婆立刻站起来:“薇薇,你可回来了!赶紧说说,糯米择校的事,到底选哪个?”
林薇这才想起,小糯米明年就要上小学,最近一直在看学校。她接过招生简章,婆婆指着其中一张说:“就选咱们区的公立实验小学,离家近,学费便宜,教学质量又好,张远小时候就是在这儿读的,现在不也挺好?”
张远皱着眉说:“妈,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公立小学班里人太多,老师顾不过来。我想让糯米去双语私立小学,虽然贵点,但小班教学,还能学英语,对孩子以后发展好。”
“私立小学一年好几万学费,你们疯了?” 婆婆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家里刚缓过来,基地还需要钱周转,哪有闲钱给孩子上这么贵的学校?再说,小孩子学那么多干嘛,把语文学好就行,英语以后有的是时间学!”
林薇看着手里的招生简章,心里满是纠结。公立小学确实经济实惠,可正如张远所说,班额大,个性化关注不足;私立小学教学资源好,却费用高昂,基地现在正处于资金紧张的关键期,这笔开支无疑是雪上加霜。
“妈,私立小学的事,我们再商量,不一定非要现在定下来。” 林薇试图缓和气氛,“先吃饭吧,我今天跑了一下午,还没吃东西。”
“饭可以晚点吃,孩子的事不能拖!” 婆婆坚持道,“我已经托人给公立小学的校长递了话,只要咱们点头,就能进最好的班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张远也来了脾气:“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不能再用老眼光看教育!糯米是女孩,更要从小培养眼界,私立小学的双语环境对她很重要!”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林薇看着眼前的场景,又想起基地的订单和材料危机,只觉得头嗡嗡作响。小糯米从房间里跑出来,抱着林薇的腿,小声说:“妈妈,别吵架,我去哪里上学都可以,只要爸爸妈妈不生气。”
林薇蹲下身,抱住孩子,心里一阵发酸。她知道,婆婆和张远都是为了孩子好,可眼下基地的事已经让她焦头烂额,实在没精力再应对家庭的争吵。
“别吵了!” 林薇的声音带着疲惫,“择校的事,下周再议,现在基地遇到急事,我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说完,她转身走进书房,关上房门,仿佛这样就能隔绝外面的纷争。
打开电脑,林薇开始搜索 “手工红纸替代材料”“应急藤条采购渠道”,可翻了半天,要么是材料不匹配,要么是交货时间太长。就在她快要绝望时,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街道办李伟发来的:“林姐,区里明天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有很多本地农户和手工艺人参加,或许能帮你解决材料问题。”
林薇眼前一亮,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第二天一早,她就带着王大姐赶到对接会现场。会场里人头攒动,摆满了各种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林薇挨家挨户询问,终于在一个角落的摊位前,找到了一位做传统红纸的老艺人。
“老师傅,您这里有手工红纸吗?我们急需一批,用来做剪纸。” 林薇急切地问。
老艺人摇摇头:“现在年轻人都不用手工红纸了,我早就不做了,不过我知道邻县有个造纸作坊,还在生产传统红纸,就是量不大,你们要是要,我可以帮你们联系。”
林薇赶紧留下联系方式,又在对接会上找到了两家种植藤条的农户,虽然藤条还没完全晾晒好,但农户答应 “加急处理,三天内交货”。材料的事终于有了着落,林薇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可刚走出对接会,就接到了张远的电话。
“薇薇,公司那边定了,让我下周去北京出差,参与一个重要项目,要是做得好,华东区总监的位置就稳了。” 张远的声音里带着兴奋,“不过要出差一个月,家里和基地的事,就要辛苦你了。”
林薇的心瞬间沉了下去。基地正处于订单交付的关键期,她需要人帮忙协调生产、对接供应商,张远这个时候出差,无疑是雪上加霜。“你能不能不去?或者推迟一段时间?” 林薇的语气带着恳求,“基地现在离不开人,择校的事也需要咱们一起商量。”
“推迟不了,这个机会太重要了,错过就再也没有了。” 张远的语气带着无奈,“基地那边,你让李姐和王大姐多帮忙,家里有妈照顾,应该能应付。择校的事,就按我的意思,选私立小学,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钱的事不是重点,重点是现在家里和基地都需要你!” 林薇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你只想着你的晋升,有没有考虑过我有多难?”
“我难道不是为了这个家吗?” 张远也来了火气,“我出差是为了赚更多钱,让你们过得更好,你怎么就不理解我?”
挂了电话,林薇站在街头,秋风吹得她瑟瑟发抖。她看着来往的人群,突然觉得无比孤独 —— 基地的压力、家庭的争吵、张远的不理解,像一张网,把她紧紧困住,让她喘不过气。
回到基地,林薇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飘落的树叶,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王大姐轻轻推开房门,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薇姐,我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遇到难事了?有什么事,跟我们说说,大家一起想办法。”
林薇把心里的委屈和焦虑一股脑倒了出来。王大姐听完,想了想说:“薇姐,你别太着急。张远出差,我们可以多分担,我和李姐轮流负责生产调度,其他学员也愿意加班赶订单。材料的事,你已经解决了大半,剩下的交给我们,你就安心处理家里的事,别把自己逼垮了。”
其他学员也纷纷走进办公室,七嘴八舌地说:“薇姐,我们都愿意加班,订单一定能按时完成!”“择校的事,你和张远好好商量,别因为这个伤了和气。”
看着大家真诚的眼神,林薇心里充满了温暖。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这么多学员支持,再难的坎也能跨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基地里掀起了 “赶单热潮”。学员们自发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编织、制作,一组负责包装、发货,晚上还主动加班到十点。林薇则忙着对接供应商,跟踪材料到货情况,每天只能抽出半小时回家陪小糯米。
可家庭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平息。张远出差前,特意把私立小学的报名费交了定金,婆婆得知后,气得好几天没理他,还跟林薇抱怨:“你看看他,这么大的事都不跟家里商量,就擅作主张,这钱要是砸在基地上,能解决多少问题?”
林薇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婆婆的不满,一边是张远的坚持,还有基地的资金压力,让她身心俱疲。有一天,她在基地加班到深夜,回家时发现婆婆还坐在客厅等她,桌上放着一碗热好的粥。
“妈,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睡?” 林薇走过去,心里满是愧疚。
“等你回来,” 婆婆叹了口气,把粥推到她面前,“我知道你难,基地的事忙,家里还有这么多事。张远也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性子急了点,我不该跟他置气。择校的事,你们要是真觉得私立小学好,妈也不反对,我这还有点积蓄,能帮你们分担一点学费。”
林薇看着婆婆,眼泪瞬间掉了下来:“妈,谢谢您。其实公立小学也有好处,我们再好好商量,一定选一个最适合糯米的学校。”
第二天,林薇给张远打了个视频电话,轻声说:“老公,对不起,之前我不该对你发脾气。择校的事,我们别吵了,等你回来,咱们一起去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看看,听听糯米的想法,选一个我们都能接受的学校。基地这边你放心,学员们都很给力,订单很快就能完成。”
张远看着屏幕里疲惫却温柔的林薇,心里满是自责:“老婆,辛苦你了。等我出差回来,一定好好补偿你和孩子。择校的事,听你的,我们一起商量着来。”
挂了电话,林薇感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她走到生产区,看到学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赶订单,王大姐手里拿着刚到货的藤条,笑着说:“薇姐,藤条到了,红纸也在路上了,按这个进度,下周就能完成所有订单!”
林薇笑着点点头,走到小糯米常来玩的角落,那里放着孩子画的画,画里是基地的学员们和家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她突然想起,之前带小糯米去公立小学考察时,孩子对学校的 “非遗剪纸兴趣班” 很感兴趣;私立小学虽然有双语环境,可小糯米却显得有些拘谨。或许,公立小学的 “非遗兴趣班”,既能兼顾传统教育,又能延续孩子对剪纸的热爱,是个不错的折中选择。
一周后,张远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和林薇、婆婆一起,带着小糯米去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实地考察。在公立小学的非遗剪纸兴趣班,小糯米看到老师在教剪纸,立刻跑过去,拿起剪刀,有模有样地跟着学,脸上满是兴奋;而在私立小学,虽然教室宽敞明亮,可孩子却一直拉着林薇的手,不愿意离开。
“妈妈,我喜欢这里,有剪纸,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 离开公立小学时,小糯米抱着自己剪的小兔子,开心地说。
婆婆看着孩子的样子,笑着说:“既然糯米喜欢,就选公立小学吧,兴趣班能培养她的爱好,也挺好。”
张远也点点头:“好,就听糯米的。以后咱们可以给她报个周末英语班,弥补公立小学英语教学的不足,这样既经济实惠,又能兼顾孩子的兴趣。”
林薇看着一家人达成共识,心里满是欣慰。择校的矛盾终于解决,基地的订单也顺利完成,客户们收到货后,纷纷给出好评,还推荐了更多新客户,基地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为了感谢学员们的付出,林薇在基地举办了一场 “丰收派对”。派对上,大家吃着美食,聊着天,王大姐拿着刚收到的工资,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个老太婆,还能靠编织赚钱,给儿子凑够了买房的首付,太谢谢薇姐了!”
李姐也笑着说:“我现在不仅能照顾孩子,还能赚钱养家,再也不用伸手向老公要钱了,感觉自己越来越自信了!”
林薇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张远抱着小糯米,走到她身边,轻声说:“老婆,你真棒,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帮助了这么多妈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一起面对,再也不吵架了。”
婆婆也走过来,给林薇递了一杯果汁:“薇薇,谢谢你为这个家,为基地做的一切。以后有什么事,我们一家人一起扛。”
小糯米从张远怀里跳下来,拿着自己剪的剪纸,递给林薇:“妈妈,这是我给你的礼物,谢谢你陪我上学,陪我剪纸。”
林薇接过剪纸,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 “妈妈我爱你”,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知道,这段时间的艰难,从基地的产能瓶颈到家庭的择校博弈,从和张远的争吵到和婆婆的分歧,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也正是这些挑战,让她学会了如何在事业和家庭间找到平衡,懂得了 “共担” 和 “理解” 的真正意义。
睡前,林薇像往常一样打开备忘录,写下一段话:“曾经以为,平衡事业和家庭,需要做到事事周全,后来才明白,真正的平衡,是学会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在分歧中寻求共识。基地的产能瓶颈,让我看到了学员们的凝聚力;家庭的择校博弈,让我感受到了家人的包容。未来,不管遇到什么风雨,只要一家人同心,和学员们并肩,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https://www.24kkxs.cc/book/4247/4247105/503379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