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觉醒的起点
郑苒稀里糊涂地跟着自家几个小闺蜜一起走到了朱雀门前,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声浪,看着眼前黑压压攒动的人头,她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心跳骤然加速。
她本是抱着几分看热闹、甚至是带着一丝考察这杨昱是否名副其实的心思来的----
虽说那日法会之后已经几乎信服了这人不只是那等轻浮公子,但一回到家中那等环境里,潜移默化下她终归还是没这么容易说服自己。
而真的再一次溜出来了之后,她的心中就只剩下了无法言说的震撼。
她自小长在深闺,被父兄和阿母照顾的很好,却从未见过外间,也就是如今年满了二八,才敢稍稍反抗偷溜出来,却何曾见过这等阵仗?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的、滚烫的气息,混杂着秋日的干燥,灼得她脸颊发烫。
身边的小闺蜜紧紧攥着她的衣袖,既害怕又兴奋地低语:“苒娘,你听!这么多人......我们、我们会不会惹上麻烦啊?”
麻烦?
郑苒此刻已顾不上去想麻烦。
她的目光越过前面人群的肩头,努力望向那临时搭起的高处。
她看到了那个先前在玉真观让她泪流满面的书生元结,他正声嘶力竭地诵读着什么,尽管隔得远听不真切,但那悲怆的姿态,与昨日法会上一般无二。
她又看到了杜甫,那位原先名不见经传,如今却也逐渐在长安文坛声名鹊起的诗人,此刻正挥舞着手臂,引导着人群呼喊口号,神情是前所未有的激动。
她还看到了那个穿着月白道袍的灵动身影----陈妙,正带着一群年纪相仿的少女,如同穿花蝴蝶般在人群边缘分发着纸张。
那上面,正是那篇字字泣血的《祭妻文》。
而杨昱…………
郑苒的目光终于捕捉到了那个身影。
他并未站在最高处,而是身处人群之中,正与几名看似士子模样的人快速交谈。
他神色沉静,并无元结那般外放的悲愤,也无杜甫那般昂扬的激动,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有火焰在静默地燃烧。
他偶尔抬手,指向皇城方向,低声对围拢过来的士子们说着什么。
郑苒听不清全部,只捕捉到些零碎的词句:
“......证据确凿......”
“......为生民搏命,虽千万人吾往矣......”
“......奸相欲盖弥彰,欺上瞒下......”
“......吾辈士子,岂能坐视此等不公......”
每一词,每一句,都像一块投入她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她看到那些士子听完杨昱的话,脸上的神情从犹豫迅速转为坚定,随即转身,更加卖力地向着周围的人群呼喊、解释,将那份悲愤与不平,如同火炬般传递下去。
渐渐的,奔走相告的不再只是士子,为之奔走的有行脚商人,有农家子弟,有工匠学徒,有道士沙弥。
“他们是真的在拼命啊......”郑苒身边另一个闺蜜喃喃道,眼中已泛出泪光,“就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海棠姑娘,为了那些教坊里的女子......苍天有眼,海棠姑娘在天有灵,大概也能有所慰藉吧。”
郑苒紧紧咬住了下唇。
这是人民的声音。
家中那些冰冷的评价----“命贱”、“福薄”、“咎由自取”----此刻再次回响在耳边,但与眼前这滚烫的、活生生的人民之声相比,显得那么苍白、那么丑陋、那么不近人情!
凭什么?凭什么男子争权夺利,却要女子承受屈辱和死亡?凭什么这些鲜活的生命无声凋零,还要被扣上污名?
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混合着连日来积压的叛逆、对杨昱等人行动的钦佩、以及对那陌生海棠姑娘的深切同情,猛地冲上了她的头顶。
她不再是一个旁观者。
“给我一张!”郑苒猛地从陈妙身边的一个少女手中抽过一张抄录着《祭妻文》片段的纸笺,上面正好是那句:“朱门酒肉臭,尽榨蛾眉血;玉盘珍馐直,皆出弱质膏!”
她深吸一口气,在小姐妹们略带惊愕的目光中,学着周围人的样子,将那张纸高高举起,用尽平生最大的力气,跟着那磅礴的声浪,一起呼喊起来:
“严惩元凶!以正国法!”
她的声音起初还有些颤抖和生涩,但很快便融入了那巨大的合声中,变得坚定而响亮。
她感到一种奇异的解脱和力量,仿佛将胸中块垒一吐而空。
周围有人注意到了这个衣着不俗、却同样神情激动的贵女。郑苒只觉得脸颊滚烫,心跳如鼓,血液在血管里奔流呼啸。
他们该如何看待自己?是鄙夷女子抛头露面妄议时政?还是看自己年岁尚小,笑自己信口乱语?
她紧闭着双眼,可没有等来斥责。若是在家中她敢说这等大逆不道之言,父兄的呵斥转身便到,一直呵护自己的母亲也会换上另一副面孔。
可她睁眼时,看到的只有肯定和赞许。
“严惩元凶!以正国法!”
几个士子像是附和她一样,也举着手中的纸笺高呼起了相同的口号。郑苒觉得此刻自己仿佛找到了一种奇异的归属----她觉得自家生来就该走在人民之中,为百姓发声,为众生谋福。
也正是在这时,城楼之上,天子仪仗赫然出现,明黄色的身影在城垛后显现。
“陛下!是陛下登楼了!”人群中爆发出更大的喧哗。
郑苒也踮起脚尖,望向那高高在上的身影。恐惧与期盼交织在她心中。陛下会如何决断?会顺应这汹涌的民意吗?还是会......血腥地镇压?
她不由自主地再次将目光投向人群中的杨昱。只见他亦抬头望向城楼,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那沉静的目光中,反而流露出一种“果然如此”的笃定。
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与推动之中。
郑苒忽然明白了,自家父亲曾和她说过那杨国忠最近的动作----作为太子党的成员,郑虔对此的态度是坐山观虎斗,等着鹬蚌相争后找准时机出来渔翁得利。
想来,今日正是杨国忠在朝堂上与李林甫一党发难的关键点了。
而杨国忠在朝堂上的据理力争,与杨昱在民间的这番造势,本就是一体两面,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
朝堂施加压力,民间提供声势,共同将御座之上的那位圣人逼到必须明确表态的境地。
郑苒的心跳与万民的呼喊声共振着,她看到城楼之上,那抹明黄色的身影在百官簇拥下,缓缓移至垛口前。人群的声浪因天子的出现而出现了片刻的滞涩,随即变得更加复杂----其中既有敬畏,更有压抑不住的期盼,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李隆基俯瞰着脚下这片黑压压的、沸腾的“民心”,他面容沉静,看不出喜怒,但那双久居上位的眼睛,却将一切尽收眼底。
他看到了士子的激愤,百姓的茫然与从众,也看到了人群中那些格外显眼的身影----元结、杜甫、陈妙,以及那个穿梭其间,如静水深流般引导着一切的杨昱。
自家这个小舅子......怎的对付起自己这个姐夫来就这么毫不手软呢?他心中又是气闷,又是欣赏。回去之后定要与爱妃好好说道说道。
郑苒紧紧攥着手中那张已被汗水微微濡湿的纸笺,屏住了呼吸。她看到杨昱在人群中对几个领头模样的士子微微颔首,随即,那磅礴的声浪开始变得整齐划一起来,不再是最初的杂乱无章。
“严惩元凶!以正国法!”
“清积弊!慰亡魂!”
“陛下圣明!为民做主!”
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目标明确,情绪激昂却不失克制,显然经过了引导。这不再是纯粹的愤怒宣泄,而是有组织的民意请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5/439347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