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权衡
城楼上,李隆基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抿了一下。在他的身旁,杨国忠和李林甫一左一右站在他两侧,高力士都很自觉地让到了角落去,百官则紧随其后。
按理说这时站在自己身侧的应当是陈希烈而非杨国忠,但陈希烈也是人精,知晓这事情他不该多掺和,很是自觉的和高力士站到了一起。
李隆基很欣赏他这识时务的眼力见,又不免鄙夷这老头真是越活越怂,没一点胆气。
他看到了杨国忠嘴角那抹几乎压抑不住的笑意,也看到了李林甫愈发阴沉的脸色。
这汹涌的民意,这整齐的口号,无一不在告诉他----今日若不能给出一个让“民心”满意的答复,他这“圣君”的颜面,乃至朝廷的威信,都将大打折扣。
于是他缓缓抬起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仿佛带有无形的魔力,喧嚣震天的朱雀门前,声浪竟奇迹般地迅速低落下去,最终化为一片紧张的寂静。
这一刻,成千上万双眼睛,都聚焦在那只象征至高权力的手上。
李隆基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沉稳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透过初秋微凉的空气,清晰地传了下来:
“朕,已知尔等拳拳之心。”
仅仅一句,让无数人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下了一半----陛下没有直接斥责他们聚众闹事!
“教坊司之弊,朕已深知!”李隆基继续道,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贪墨公帑,苛虐人命,此等行径,天理难容,国法难恕!”
人群中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许多人脸上露出振奋之色。
“朕,适才已在朝堂之上颁下旨意!”
李隆基声音陡然提高,如同金石交击,掷地有声,“着令右相李林甫,即刻严查此案!特遣御史杨国忠,协助办案!”
面前就是大唐的百姓,这些人的优先级可要比李林甫这条看门犬的优先级高得多。李隆基当然知道孰轻孰重,所以也就在原先的命令中加了加码,让杨国忠参与。
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知道,李林甫不可能用心查办此案,所以一但把杨国忠加了进去,这事儿的主动权就完全在这位狡猾的外戚手中了。
而李隆基则丝毫没有在乎身后那些官员们的反应,只是继续说着:
“所有涉案官吏,无论品阶高低,一经查实,必依《大唐律》严惩不贷!贪墨之款,必将悉数追缴!蒙冤之魂,朕必令有司厚加抚恤,妥善料理后事,以告冤魂!”
他略微停顿,目光如电,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心:“朕,向尔等保证!此案,绝不姑息!定会给你们,给这长安城的百姓,给天下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陛下圣明----!”
不知是谁率先激动地高喊了一声,这呼喊如同点燃了引线,瞬间引爆了全场。
“陛下圣明!”
“万岁!万岁!”
巨大的声浪再次冲天而起,这一次,充满了狂喜与感激。
郑苒也跟着人群用力地呼喊,眼泪不知何时流了下来。她看着城楼上那威严的天子,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
陛下听到了!
陛下回应了!
他们......他们真的做到了!
而李隆基,他颇有些无奈,若这杨昱和杨国忠不是外戚,不是自家爱妃的骨肉兄弟,不和自己这位圣人沾亲带故的,他们的行径自己直接定个煽动民变意图谋反也未尝不可。
但他忍下来了,再过些时候他就要发兵陇右攻打石堡城,若在此刻失了民心,这仗多半也要受到影响,他不愿意得到这样的结果。
这位圣人最近一直都在想着这场仗,所以做起事来不免总有些矛盾----
他虽想让杨家兄弟两个去闹上一闹,却又不希望官场震动幅度过大,所以原先对李林甫仅是敲打,不想伤其根本。
稳定的朝堂对于战事而言是件好事。
可在汹涌的民意面前,朝堂中一时的稳定好像又没那么重要了。
民意损则军心散----正如那篇《祭妻文》中所说,“苍苍蒸民,谁无姊妹?”那些大头兵虽然蠢笨,却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若此时寒了这长安城的人心,前线的将士们又会作何想?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护卫的,难道是一个纵容蠹虫、漠视冤屈的朝廷吗?
朕是圣君,朕是圣君......
李隆基在心中如此重复着,也不知是在说服自己什么。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在朱雀门下久久回荡,震得城楼上的琉璃瓦都似乎在轻微作响。
他面色沉静地接受着万民的跪拜与欢呼,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却缓缓扫过身旁的两位重臣。
杨国忠尽管极力克制,但眉眼间那抹扬眉吐气的得意,如何能逃过帝王的眼睛?
而李林甫,则如同泥塑木雕,面无表情,唯有微微低垂的眼睑下,目光锐利如刀,却不知正在心中扎着谁的小人......反正不可能是扎朕的。
“民心可用,未尝不是好事......”
李隆基在心中无声地念叨了这么一句。
今日这杨家两兄弟借民意压服了李林甫,但何尝不是把他这位圣人也用这民意逼到了墙角,让他不得不做出更有利于他们的决定?
他转身不再看楼下沸腾的人群,袍袖一拂。
“回宫。”
声音不大,带着些许疲惫。
终归是老了啊......
圣驾缓缓移下城楼,百官紧随其后。
方才城楼上的片刻“君臣同心”,此刻消散无形,只剩下一片凝重----大家都很清楚,这事儿不算完----官场上的事儿,没有什么事情是能不留后患、没有余波的。
李隆基走在最前,脑中思绪飞转。
“杨国忠......此子借势之能,可堪大用,倒是远超朕之预料。只是,锋芒太露,必须找个机会再敲打一二。”
“十郎此番经此一挫,必怀怨望,但一时半刻大概也不敢随意发作,让他稍稍受点钳制也好,眼下陇右战事在即,还需他稳定局面,希望此举能让他稍稍少琢磨那些纷争一些......”
“还有那个杨昱…………”想到那个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小舅子,李隆基就觉额角隐隐作痛。
这小子既能以一首词搅动文坛,又能四处串联组织士子煽动民意,其能其才,用之得当,或可成为一柄利剑;若失控......
他微微侧首,对几乎与自己影子融为一体的高力士低语道:
“力士,稍后传朕口谕,召杨昱…………单独入宫觐见。”
高力士心头一凛,面上却不露分毫,只躬身应道:“老奴遵旨。”
与此同时,朱雀门下,人群在激动与宣泄后,也开始在士子们的引导下有序散去。
这群士子如今隐隐都成了杨昱的拥趸,杨昱在他们眼中几乎就是这年轻一代的士林领袖----才华绝代、形貌极佳,加之急公好义能力出众,实在是一个合格的偶像。
尤其是今日,他们在杨昱的引导下真切地感受到了所谓“民意”的力量,而一直引导着这股力量的杨昱,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
圣驾远去,朱雀门前的喧嚣也已经平息。人群带着激动与期盼缓缓散去,士子们脸上也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互相讨论着方才圣人那掷地有声的承诺。
当然了,除了讨论朝堂上的事儿之外,也免不了互相吹嘘一番,抖抖威风,抒展意气。
作为一群实打实的脱产者,没有除了读书之外没什么正经劳动要干的他们胸中主要还是些风花雪雨,功名利禄......
这件事情定然是能流芳千古的,而他们这些参与其中的士子,或许也能够凭此博得一些美名----更要紧的是,那些佳人知晓自己肯为之发声,定然也会高看自家几眼。
若能一亲芳泽......嘿嘿。
虽说干的是正儿八经的好事,可其中难免还是有些龌的动机龊在的,这也是群众运动中无可避免情况。杨昱听着某几个士子阵阵的淫笑,不免在心中无奈扶额。
你们这般大庭广众下发出这种笑声来,只怕是以后都不会有女人愿意理你们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5/439347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