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战,你如何看?
兴庆宫,南熏殿。
殿内不似宣政殿那般庄严肃穆,更显精致典雅,熏香袅袅,但此刻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隆基没有坐在御座上,而是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
高力士垂手侍立在角落阴影里,如同一个没有生命的剪影。
杨昱跟着引路内侍踏入殿内,规规矩矩地行礼:“臣杨昱,叩见陛下。”
李隆基没有回头,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千钧重压,骤然在殿内响起:
“杨昱,你可知罪?”
李隆基没有像平日里那样称呼他为“六郎”,而是直呼其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信号,意思就是此刻我李隆基的身份是这大唐的圣人,而不是你的便宜姐夫,现在要按君臣的那一套来。
杨昱心中当然也是早有准备,闻听此言立刻便躬身,语气诚恳至极:“臣知罪。”
他这干脆利落的认罪,反倒让殿内气氛微微一滞。连在阴影里cosplay幽灵的高力士都忍不住抬眼看了他一下。
李隆基依旧背对着杨昱,只是稍稍偏头去看高力士,眼中尽是询问之色。
下边这个真是我那小舅子吗?这小子是不是失心疯了,怎的直接就认罪了?
李隆基原本还想说这家伙先问句“臣何罪之有?”云云,然后自己再吓唬他说他这是煽动民变意欲谋反,好好敲打这臭小子一番呢。
结果现在这家伙一上来就认罪,却是把他的那点儿盘算全都打碎掉了。
高力士看到圣人那眼神心中也是疑惑,他也弄不明白杨昱这臭小子这回是在闹哪出。
李隆基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撇了撇嘴,随后收敛表情缓缓转过身,脸上没了喜怒,目光如古井深潭,落在杨昱身上:“哦?那你且说说,所犯何罪?”
“臣不该擅聚民意,惊扰圣驾,致使陛下不得不登楼安抚,有损天威。”杨昱低着头,声音清晰,“此乃大不敬之罪,臣甘愿领罚。”
他认的是“惊扰圣驾”、“有损天威”的罪,却绝口不提“煽动”、“胁迫”之类的字眼。
他不是傻子,真把这什么煽动民意胁迫圣断的话讲出来他的项上人头......好吧,以他如今的皮糙肉厚程度估计铡刀会被崩个口子,他是一点事儿也无,但自家老哥和姐姐多少也会受影响的。
李隆基盯着他,半晌,忽然冷笑一声:“你倒是会避重就轻!惊扰圣驾?朕看你是想借这万民之口,来逼朕就范!”
“臣不敢!”杨昱立刻道,语气依旧恭敬,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
“陛下明鉴,今日朱雀门下,民情汹汹,如烈火烹油。臣与几位友人奔走其间,并非为了煽风点火,恰恰是为了疏导引领,将那份悲愤与不平,约束在‘请命’而非‘作乱’的范畴之内。”
他微微抬头,目光坦然地看着李隆基:“陛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日之水,因冤屈而沸,若无人引导,任其奔流,恐成滔天巨浪,淹没的就不止是几个国之蠹虫了。”
“继续说下去。”李隆基的目光中带着些审视,他不相信杨昱真有他看上去的那么坦然,这小子的鬼灵精自己也算是知道一些了,但此刻也只能感叹他演技不错。
“臣等能力有限,所能做的,不过是顺势而为,在巨浪形成之前,为其开凿一条河道,让其力量得以宣泄。治水之道,堵不如疏,民意亦是如此臣......臣以为,此举虽有过失,但总好过酿成民变,惊扰得......更甚。”
言下之意,他杨昱干的这活计其实是危机公关,而不是什么煽动民意。
李隆基岂能听不出他话里的意思?
他盯着杨昱,看着这小子一副“我虽然做错了但我也立了功而且我很有分寸”的模样,心中的怒气不知为何,竟消散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哭笑不得的荒谬感。
这小子,脸皮是真厚,心思也是真活络!
他哼了一声,语气依旧冰冷,但那股无形的压力却减轻了不少:“巧舌如簧!照你这么说,你这次不止是无过,还算得上有功?朕莫非还得谢谢你不成?”
“臣不敢。”杨昱再次低头,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他知道,这一关,算是过去大半了。
李隆基走回御案后坐下,不再纠缠此事,仿佛刚才的质问从未发生过。他端起一杯已经微凉的茶,呷了一口,状似随意地问道:
“陇右军报,王忠嗣欲攻石堡城。此事,你如何看?”
话题转得如此之快,如此突兀。
但杨昱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知道,这才是李隆基真正想和自己谈的那个事情。
这石堡城他当然也还记得,这是大唐的伤心地,也是圣人的心头刺。
他收敛心神,谨慎答道:“回陛下,军国大事,非臣所能妄议。王节度使用兵如神,想来在此事上更有发言权,臣记得王节度使先前已送来了一封亲笔信才是。臣本身从未学过兵法,亦未上过战阵,因此不敢妄言。”
“朕没问你兵法韬略。”李隆基放下茶盏,目光锐利如刀,直刺杨昱。
“朕是问你,你和李仙宗弄出来的那个‘火药’,于此战......能发挥几分作用?王忠嗣在信中对火药评价颇高,但朕总觉着语焉不详。你既是造物之人,朕想听你跟朕讲讲实话。”
杨昱沉吟片刻。
王忠嗣在信中肯定已经将火药的优势和相关战略构想都汇报了,自己再重复并无意义。
因此现在李隆基需要的是一个确切的承诺,他需要在开战之前切实地为自己树立信心。
这是一位年迈帝王的怯弱。
他知道自己手底下的大唐是什么情况----盛世不再,经济衰退,军力渐弱,帝国不复当年雄风,但他不愿意接受这一点。
他想听实话,却又畏惧实话,想听奉承,却又知道那些奉承虚无缥缈。
王忠嗣信中的那些战略构想,就被他当成了自己这个养子给老父亲报喜不报忧的奉承话。
所以他现在要的是实话。
“如此,臣便斗胆说两句实话,”杨昱组织着语言,“火药此物,并非万能神兵。它无法让普通士卒一跃成为万人敌,也无法直接决定一场大战的胜负。”
李隆基眉头微蹙,显然对这个颇为“保守”的开场不太满意。他虽说想听实话,但也不想听这么伤自家士气的内容。
而下一刻,杨昱话锋一转,声音沉稳有力:“然而,此物有三利,或可弥补我军之短,而扬我军之长。”
“其一,在于攻坚。这石堡城据险而建,易守难攻,若我军仰攻,必然要以惨痛的伤亡为代价。但若以火药爆破,可于城墙根基处掘穴埋设,引燃后,或可震裂墙垣,或可坍塌一角,为大军打开缺口。此乃以巧破力,可大幅减少我军儿郎蚁附攻城所要付出的伤亡。”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李隆基的神色,见皇帝目光微凝,显然听进去了,便继续道:
“其二,在于慑敌。火药爆炸,声若惊雷,火光冲天,烟尘蔽日。吐蕃人久居化外高原,蛮夷之地,何曾见过此等宛若天威之物?骤然遇之,必心生恐惧,士气大挫。两军对垒,士气一堕,则胜负已让三分。此乃攻心之上策。”
“其三,”杨昱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带着一种笃定,“在于其无穷潜力。陛下,此物如今或许尚显粗糙,只能用于爆破、火攻,但威力您也已经见过了。假以时日,若能再稍微改进配方,调整用法......我想王节度使在心中已经说过一些了,我便不多赘述。此战,正是检验其威能、摸索其战法的最佳时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45/4388384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