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快穿:带着二手空间去流浪 > 第30章 古代流放14

第30章 古代流放14


等第一批红糖块和甘蔗渣纸晾干收妥,姜雪特意挑了些品相最好的。

红糖块选了色泽均匀、块形规整的,纸张则裁剪得整整齐齐,装进竹篮里,又用布巾仔细盖好。

第二天一早,她便和夏宴青背着背篓,往江城城镇赶去,为家里的糖和纸找销路。

夏家人在家中等得有些心焦,直到半下午,才看见二人背着满满一背篓东西回来,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喜气,脚步都比去时轻快几分。

不用问,定是成了!

果不其然,一进门,夏宴青就笑着嚷嚷:“成了!咱们的糖和纸都找到买家了!”

原来他们先去了镇上的杂货铺,老板见红糖色泽鲜亮、闻着清甜,试吃后更是赞不绝口;

再看甘蔗渣纸,虽不如宣纸细腻,却厚实耐用,用来包东西、记账都合适,最重要的是便宜。

当即就定下了五十斤红糖、五十刀纸的订单,还预付了一半定金。

随后他们又去了布庄,布庄老板也看中了纸的实用性,订了十刀用来包布料,算是额外添了笔生意。

俩人没空手回来,背篓里装满了给家人的礼物。

给几人扯了几匹柔软的细布,能做新衣裳,给夏母买了支银簪,给姜雪挑了对小巧的银镯子;

还给夏天带了她最爱的桂花糕、芝麻糖,满满当当堆了半背篓。

至于肉,倒没买!

夏天隔三差五从山上拿回野鸡、野兔,家里的肉从来没断过,反倒不如这些稀罕物实在。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两个月过去,夏家的制糖、造纸生意渐渐步入正轨,每天都有稳定的产出。

这天傍晚,姜雪在厨房做红烧鱼,鱼是夏天早上从河里捞的,新鲜肥美。

她刚把鱼下锅,忽然一阵恶心涌上心头,忍不住转身扶着灶台干呕起来。

“大嫂是不是病了?”夏天最先跑过去,夏母也慌了神,连忙喊:“宴青,快去找大夫!”

夏宴青刚要往外冲,却被姜雪一把拉住,拽着他快步进了里屋。

众人在屋外焦急等待,没一会儿,房门打开,俩人并肩走出来,脸上的担忧全换成了喜色。

夏宴青清了清嗓子,声音都带着颤:“跟大家说个好消息,雪儿有喜了,咱们家要添丁了!”

“真的?”夏母先是一愣,随即喜极而泣,连忙拉过姜雪的手,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坐下,“快歇着,可别累着!”

夏父也捋着胡子笑,夏天更是蹦着喊:“我要有小侄子啦!”

一家人围着姜雪,满屋子都是欢喜的笑声。

夏母转身就去厨房,很快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红糖鸡蛋。

看着姜雪喝下,才开口说:“雪儿现在怀着孕,可不能再干重活,得好好静养。咱们家制糖要搬甘蔗、造纸要捶纸浆,都是重活,要不要雇个人来帮忙?”

“娘说得对。”夏宴青立刻点头,“雪儿不仅不能干活,还得有人专门照顾,光靠咱们家里这几个人,确实忙不过来。”

夏父沉吟片刻,拍板道:“那就从村里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专门干重活。咱们也不亏待人家,一个月给二两银子的月钱,你们觉得怎么样?”

“二两银子?”夏宴青愣了下,随即点头,“若是普通的轻活,一两银子就够了,但咱们这活费力气,二两银子很合适,能留住人。”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都觉得这个待遇公道。

接下来便是选谁。

一家人商量了半天,最后都想到了村头的赵大鹏。

他是个鳏夫,妻子前几年生娃时难产没了,家里只剩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和一个五岁的儿子,全靠他上山砍柴、帮人耕地勉强糊口,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更重要的是,赵大鹏为人老实本分,做事勤快,从不说闲话,让他来做工,放心。

第二天一早,夏父便提着两斤红糖,去了赵大鹏家。

一说明来意,赵大鹏先是愣了愣,随即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二两银子足够他母子三人三个月的嚼用,还能攒下些给孩子买笔墨,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连声道谢。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

之前村里人只知道夏家在做小生意,却没想到能赚够钱雇人,不少家里有劳力的村民都动了心,纷纷上门打听,问夏家还招不招人。

于是,隔了没两天,夏家人又聚在凉亭里,再次开起了家庭会议。

夏父坐在凉亭的主位上,看着围坐的家人,先开了口:“咱们最开始只打算招赵大鹏一个人,可现在村里这么多人来问,倒是有些难办了。”

夏母也跟着叹气:“别的事拒绝也就拒绝了,可这布依村偏僻又穷,大家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好不容易有个能拿现钱的活计,谁都想抓住。要是直接拒绝,怕是会伤了邻里和气。”

众人都皱着眉,夏宴青语气冷静又有条理:“咱们先不说人情,单看生意。

前两个月红糖和纸的销路,大家也都清楚,杂货铺、布庄的订单一直在涨,尤其是红糖,老板已经跟我提了两次,想加订一批过年用。

要是只招一个人,往后肯定供不上货,反而会丢了客户。

依我看,不如多招几个人,干脆把规模扩一扩。”

姜雪坐在一旁,轻轻点头附和:“宴青说得对,咱们的红糖纯手工熬制,纸也厚实耐用,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根本不愁卖。

既然订单在涨,不如直接把制糖和造纸分开,各建一个小工坊,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长期做下去。”

“建工坊?”夏父眼睛一亮,随即看向众人,见大家都没反对,便拍板道:“行!那就建工坊!等工坊盖好,我和宴青各管一个,我管造纸坊,宴青管制糖坊。

雪儿身子重,就负责记账目、算收支,不用沾重活。

夏天你就跟你娘一起,管着两家工坊的后勤,做饭、采买都归你们。

这样分工,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同意!”夏宴青立刻应下,“这样一来,咱们既能从搬甘蔗、捶纸浆的重活里抽出身,专心管生产,还能提高产量,顺便给村里人行个方便,增加收入,这可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这事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一早,夏父就揣着刚写好的工坊规划,去找村长商量。

夏宴青则直奔村里的木匠铺,把抄纸的竹帘、榨糖的木槽模具,一下子多订了好几套。

以前是小打小闹,现在要建工坊,这些工具肯定不够用。

村长一听夏家要建工坊,还打算招村里人做工,当即乐了:“这可是给咱们布依村干实事啊!我这就去跟村里的老人商量,给你们划块好地,就按最低的地价算!”

没半天功夫,村长就带着夏父去了村东头的一块空地,地势平坦,离河边还近,取水方便,正适合建工坊。

下午,村长又陪着夏父去了镇上的官府,办好了地契手续,红泥印章一盖,这块地就正式归夏家使用了。

消息传回村里,村民们比夏家人还激动。

建工坊要雇人,盖工坊也要劳力,大家都能靠力气赚钱。

到了开工那天,村里几乎每家都派了劳力来,男人们搬砖运瓦、挖地基,女人们则帮忙筛沙子、递工具,热闹得很。

姜雪提前画好了两家工坊的图纸,制糖坊要留大灶台和晾糖的架子,造纸坊要挖水池和晒纸的场地,图纸标注得清清楚楚。

剩下的就交给夏父统筹全局,夏宴青在工地监工,夏天和夏母则每天做一大锅热饭热汤,送到工地给大家垫肚子。

人心齐,效率就高。

原本以为要一个月才能盖好的两家工坊,只用了半个月就完工了。

制糖坊的青砖灶台锃亮,造纸坊的水池清透,连晾晒的木架都搭得整整齐齐。

工程结束后,夏父不仅按天给每个人结了工钱,还额外给每家送了两斤红糖当奖金。

这时大家才发现,离过年只剩几天了。

夏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工坊年后再正式开业,让大家先好好过个年。

村里的人拿着工钱和红糖,个个喜笑颜开。

往年过年只能勉强吃饱,今年不仅能买肉,还能给孩子扯块新布做衣裳,算是过了个实实在在的“肥年”。

不过,对夏家人来说,这是第一次在南方过年,多少有些不习惯。

北方过年时早该白雪皑皑,到处都是银装素裹,可江城的冬天,草木还是绿油油的,连风都带着股湿暖的气息,一点“年味儿”都没有。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夏母看着院外的绿树,忍不住念叨了两句,“谁还没有个第一次啊,往后在这儿住久了,就适应了。”

过年总得采买年货,一开始夏家人定好,让夏母带着夏天去镇上,夏母会讲价,夏天眼尖,俩人搭配正合适。

可姜雪却拉着夏母的手,小声说:“娘,我也想去镇上看看,在家待着总觉得闷得慌。”

她怀着身孕,夏家人本不想让她奔波,可架不住她软磨硬泡,最后只好妥协。

最后除了要留在家里看工坊的夏父,夏母、姜雪、夏天和夏宴青,一家四口一起去镇上采买。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217/4423667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