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淮安旬报
两人说了一会袁术称帝后,周边势力可能的走向。刘骏停下话头,看向糜竺:“子仲,和曹操那边的交易,进行的如何?”
糜竺立刻回道:“目前顺利。曹操对精盐、琉璃、新纸极为满意。其境内权贵皆视我淮安商品为珍宝。曹操转手倒卖亦所获颇丰。”
“哈哈,曹操倒是能屈能伸。马匹可运来了?”
“各原料、马匹皆已陆续运抵。曹方官吏甚至暗示,希望增加采购量,还想要钢制农具。”
“为此他们贿赂我方官员。”糜竺想了想,还是补充了一句。
知我不卖军械,孟德反心生侥幸,想曲线行事?曹操之前仿制轮滑弓失败,但仿制马具改良成功,想必是尝到了点甜头。
“钢制品一件不卖。”
刘骏果断否定掉,冷笑道,“卖点奢侈品可以,资敌的蠢事不能干。你告诉底下人,收贿赂可以,但事不能办,谁办,我就杀谁!”
“喏。”
“曹操和吕布,是不是快打出结果了?”
徐庶点头:“据报,吕布已是强弩之末。”
刘骏眼神微动。
吕布一败,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徐州。再加上吕布也跑到徐州来。
广陵的安稳日子,怕是真的不多了。
他必须更快地积蓄力量。
“通知王铁锤,军工坊全力运转。新式弩箭、标准化零件,能产多少产多少。”
“叔至,立即加大募兵和训练力度。必要时,可适当降低标准,先扩充兵力。
嗯,增战兵至两万。给各地民兵配发枪头,让其自行削木组装为枪。
百姓的军事预演、宣传不能停。让保安团机灵点,省得再让人钻了空子。”
“诺。”
“元直,加大对兖州战事的关注。我要第一时间知道结果。”
“诺。”
……又一个月后。
淮安,一号军工坊。
刘骏在王铁锤的陪同下,视察新弩机的生产情况。
巨大的水力锤砸在烧红的铁块上,火花四溅。工匠们喊着号子,流水线作业,效率远比传统作坊高出数倍。
“主公,按您的图纸,新弩机机括更精巧,射程和威力至少增加三成。就是这弹簧……”
王铁锤拿起一个细小的钢片,“对钢口要求太高,废品率惊人。”
“不急,慢慢试。这东西是关键。”刘骏拿起一个结构精密的成品弩机,入手沉重,“优先配备给赵云的骑兵和陈到的精锐。多铸箭,日后这消耗必然惊人。”
“主公,您设计的棉甲,样品做出来了。只不过防护力不及钢甲,甚至不及皮甲。而且材料不足。”
“我知道,材料不是问题。广陵各地、周边州郡,子仲已在安排合作种植棉花事宜。日后材料问题必然得到解决。我只问,这产能对比如何?”
“经大匠评估,棉甲产能极高,适合大规模装备我军。”
“很好。”刘骏拍拍王铁锤肩头:“淮安的安危,全靠你们了。”
王铁锤受宠若惊,正在谦虚,一名亲兵快步走来,低声对刘骏耳语几句。
刘骏脸色微喜,对王铁锤道:“你继续盯紧生产。我有要事处理。”
说完,他快步走出喧闹的工坊,往新成立不久印刷厂走去。
淮安城内,新设印坊。
巨大工棚中,空气里弥漫着新竹的清香与松墨的淡雅气味。
新改进的竹纸,白皙平滑,触手细腻,成摞堆放在角落的货架上。改良的墨汁黑亮润泽,盛于大缸。一排排黄铜浇铸的活字按韵部整齐排列于巨大字盘内。
数十名培训不久的排字工穿梭字盘间,手脚麻利地依文稿捡出所需铜字,放入手托排字板,再转排入铁框。
蔡邕坐镇校对台,细审第一版清样。
他手持工整手抄稿,逐字比对。
清样头版,硕大标题乃他亲书所铸:“曹操吕布兖州激战,濮阳粮尽易子而食”。
下方稍小字号时评,笔锋犀利:“曹孟德世之枭雄,吕奉先轻狡反复。二虎相争,徒耗兖州民力。百姓何辜?苍天何忍?”
农业版:“淮安新式曲辕犁详解及图解,深耕增产六成秘法公开”。
商务版:“求购、销售信息为主,附淮盐、棉布、原料等物价目表。
另小字注明:淮安至广陵、吴郡航道畅通,糜氏商队可提供护航”。
小说版:“《淮安侠客传》第一回:无名小子得奇遇,乱世拔剑救苍生”。
医学版:“华佗先生授:防治伤寒瘴气简法,沸水煮布掩口鼻,秽物远离水源说”。
所有文字皆采用繁简体双版对照印刷,并前所未有的加以清晰逗号、句号分隔。
排版废弃传统右至左竖排,改为左至右横排,初看怪异,读来却异常顺畅,效率倍增。
蔡邕深吸气,压下胸中翻腾激动,转向一旁目光灼灼的刘骏。
“仲远,清样已校三遍,无误。可矣?”
刘骏接过清样,手指划过光滑的纸面,逐字审阅每个版块、每个标点。
纸除了颜色不够白,显灰,问题已经不大。
墨也问题不大,字迹清晰,没有散开,也没有很强的异味。淡淡的油墨味,闻着还能接受。
唯一让他不爽的是,此时为了让报纸成为他的喉舌,他不得不在简体字下面加上一行繁体字。
如此一来,内容就多出一半还多。
加印一张报纸相当于成本增加一倍以上。
坑是真的坑,但事还是得做。
推广简体字,日后才有机会建立新的人才体系。否则,用来用去全是世家大族的人。到头来,就算统一天下,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至于掌控舆论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谁都懂。
检查完毕,刘骏抬头:“版样没有问题,开印吧。”
一声令下,巨大木质印刷机在数名赤膊壮汉合力推动下,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
包着匀墨的刷子熟练刷过排满铜字的版面,另一人迅将裁切好的纸张覆上,第三人用力压下压板!揭起!
最后,一张文字清晰、墨色均匀、版面整洁的《淮安旬报》完整呈现眼前。
又快又好,神了。
要知道现在一本书是何等的珍贵啊。
这时代还没有印刷术,书籍全靠手抄。
可就在刚刚,他们仅仅用了几秒钟就印出了上千字的内容。
恐怖如斯!
亲自见证神迹的众人,无不生起,时代巨变即将到来的预感。
工头兴奋的大声嘶吼:“快!加速!天明之前,首印三千份须全数印出装车。”
印刷机持续运转,一张张散着墨香的报纸被旁候工人迅速取走,晾干后折叠整理、捆扎好,送往门外。
印坊外,车马早已列队等候。
信使、糜家商队伙计,甚至一些扮作流民的情报人员,沉默地将一捆捆报纸搬上车。
他们将于晨光中出发,带着这些薄薄纸卷,奔往徐州各郡县,奔往兖豫二州,奔往扬州……
风暴,已悄然降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001/442840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