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3:热播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九点二十分。
杭城。
西湖畔的老居民楼里,一间不大的出租房被一盏暖黄色的台灯照亮,驱散了窗外的冬夜寒意。
这里是杭城电视台实习记者李秀秀的临时住所。
虽然简陋,但被她收拾得干净整洁,透着一股女孩子的温馨。
“姐,你尝尝这个,我们台附近小店买的定胜糕,可好吃了。”李秀秀将一碟精致的点心推到姐姐李兵兵面前。
李兵兵是魔都戏剧学院表演系93级的学生,趁着元旦假期,特地跑来杭城陪妹妹跨年。
两姐妹老家在遥远的东北黑省,在这江南冬夜里,相依取暖,格外的亲。
“嗯,是挺好吃的。”李兵兵拿起一块定胜糕,小口咬着:“比我们学校食堂的强多了。”
“那当然!”
李秀秀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随即又看了看桌上的小闹钟:“呀,快九点半了!姐,快,把电视打开,调到西湖明珠频道!”
李兵兵依言拿起遥控器,找到了频道。
屏幕上还在播放广告,距离九点四十七分的《家和万事兴》开播还有二十来分钟。
“着什么急呀,还有一会儿呢。”李兵兵看着妹妹兴奋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
“哎呀,姐,你不懂!这部戏可不一样!”李秀秀盘腿坐在床上,眼睛亮晶晶的:“这叫‘全国首部贺岁电视电影’!你听说过这说法吗?”
李兵兵摇摇头,她对这类新名词并不敏感。
“就是说,它虽然是放在电视上播的,但是是用拍电影的方法拍的,时长也像电影,质量可高了!”李秀秀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是北影厂牵头,联合了全国好几十家电影厂一起搞的,阵仗可大了!今晚全国有六百多家电视台同时播呢!”
“六百多家?”
李兵兵有些惊讶,这覆盖面确实惊人。
“对啊!厉害吧?”
李秀秀与有荣焉,仿佛这盛况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关键是这部戏的导演,哦不,应该说是核心人物,叫王盛!姐,你肯定没听说过,但他简直就是个传奇!”
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了王盛身上。
李秀秀把她在鹿城采访王盛的经历,以及后来通过报纸和行业消息了解到的关于王盛的一切,像倒豆子一样说了出来:
如何白手起家创立盛影传媒,如何搞出天价婚庆电影引发争议,如何获得全国青年科技创业奖,如何说服北影厂厂长韩三坪搞起这么大一个联盟,如何自编自导了这部《家和万事兴》……
这都是电视系统流传的八卦。
或许是有人故意为之,也或许是有别的原因,王盛被推到了直面体制的前台。
“年少有为,多才多金,长得还不赖!姐,你说,这不是小说里才能出现的人物吗?”
李秀秀最后总结道,语气里充满了不加掩饰的钦佩和赞叹。
李兵兵被妹妹这番“猛夸”勾起了兴趣,她挑了挑眉,带着几分姐姐对妹妹“夸大其词”的调侃语气笑道:“真有那么帅啊?说得跟天仙似的。反正我不信能比任湶帅。”
任湶是她在上戏的同学兼好友,形象演技都很出众。
“任湶是帅,但那不一样!”李秀秀急急地分辩:“王盛是那种……很有气场,很沉稳,眼神特别亮,一看就特别有主意、有本事的那种帅!反正比任湶师兄有味道多了!”
在她有限的记者生涯里,王盛给她的印象最为深刻。
姐妹俩笑闹了一阵,李秀秀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姐,你明年夏天就毕业了吧?是不是打算去京城?投奔那个……石老板?”
她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她知道姐姐和那位颇有能量的石老板关系匪浅。
李兵兵的笑容淡了些,拿起水杯喝了一口,含糊地应道:“嗯,应该吧。京城机会多,石老板……他人脉广,接触到的影视资源也多些,能给我的机会也多。”
她的语气听不出太多喜悦,更像是一种现实的考量。
对于一个即将毕业、渴望在演艺圈闯荡的年轻女孩来说,京城是梦想的中心,而某些代价,似乎是通往中心不得不支付的通行证。
李秀秀听出了姐姐话里的些许无奈,有些惋惜地说:“可惜了,我上次在鹿城虽然见到了王盛,但也没能深交,连个联系方式都没留下。
不然,说不定还能帮你牵个线。我感觉王盛这人挺仗义的,他们公司说不定也签艺人嘞?”
她眼睛一转,又兴奋起来:“哎,姐,明年我也毕业了!要不,咱们一块去京城?我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通过采访或者别的什么机会,再接触一下王盛?万一能攀上点关系呢?”
李兵兵被妹妹天真的热情逗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你呀,想得倒美!那种大人物,是咱们想见就能见的?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吧。先看好你的电视,这戏不是被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嘛,我倒要看看有多好看。”
就在这时,电视屏幕上的广告结束,一阵轻松欢快的音乐响起,《家和万事兴》的片头开始播放。
先是北影厂熟悉的厂标,接着是那个充满科技感的盛影传媒片头,最后,“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出现在屏幕上。
片头过后,第一个场景就是东北小城的雪景,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当赵苯山穿着那身旧中山装,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略显笨拙又满怀期待地出现在屏幕上时,李秀秀和李兵兵几乎同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是山子叔!”
李兵兵指着电视,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
赵苯山的小品,是她们在黑省老家时,每年除夕夜和父母一起看春晚最大的期待。
那熟悉的乡音,憨厚又带着狡黠的形象,瞬间勾起了姐妹俩关于家乡、关于团圆年的美好记忆。
那种跨越千山万水,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自己人”的亲切感,让这笑声里充满了温暖和怀旧。
……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全国数百个城市、数千万个家庭里,类似的场景也在上演。
在京城,王盛家里,韩三坪看着屏幕上赵苯山的表演,忍不住笑道:“赵苯山这劲儿拿捏得太准了,看一次笑一次!”
在东北的某个小城,一家人围坐在炕上,看着本地电视台播出的《家和万事兴》,被“姥爷”男扮女装的窘态逗得前仰后合。
在华南的一个县城,人们吃着夜宵,聚集在有电视的店铺门口,津津有味地看着这部号称“请全国人民免费看电影”的新鲜节目。
在西北的乡镇,雪花点稍多的屏幕上,郭大和范炜的对手戏引得观众阵阵哄笑……
在这个娱乐方式相对匮乏的年代,电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主要的娱乐来源。
一部制作精良、明星云集、并且打着“全国首部”、“贺岁”、“电视电影”这些新奇概念的喜剧,其吸引力是巨大的。
没有手机信息的碎片化冲击,没有互联网海量选择的分散,更没有短视频对注意力的切割,人们更容易沉浸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
《家和万事兴》的剧情围绕“姥爷”男扮女装探望外孙引发的连锁误会展开,这种身份错位带来的反差笑料,在赵苯山、郭大、范炜、宋玬玬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演绎下,效果十足。
剧本扎实,节奏明快,既有令人捧腹的喜剧桥段,又不乏温暖人心的亲情内核。
对于看腻了常规电视剧套路,或者苦于电影票价的普通观众来说,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像电影一样精致的“电视电影”,无疑是一道意外的、丰盛的年尾娱乐大餐。
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很多观众陷入了各自的“信息茧房”,但这一次,《家和万事兴》凭借其强大的播出平台和过硬的质量,成功地打破了地域的隔阂,在不同口音、不同生活习惯的千家万户里,制造出了相似的笑声。
辛苦劳作了一年,在岁末年终,能有一部让人开怀大笑的作品,冲淡生活的苦涩,增添一丝甜意,对于无数普通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乐事……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10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