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106章 105:历史的窗口期

第106章 105:历史的窗口期


一九九七年一月六日,星期一。

    新年的第一周,京城依旧天寒地冻,但北影厂厂长韩三坪的办公室里,却因一份刚刚送达的报表而暖意融融,甚至带着点灼热。

    韩三坪的手指有些微微颤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目光死死盯着上面的数字:叁佰壹拾伍万伍仟元整。

    这是盛影传媒与北影厂联合成立的“制片中心”公司账户上,刚刚收到的第一笔电视电影发行分账。

    来自除北影厂外的三十家联盟电影厂,一笔笔款项在今日汇集,最终形成了这个令人心跳加速的数字。

    这笔钱,是《家和万事兴》在全国六百多家电视台播出后,扣除掉给予各电影厂的10%发行费,再五五分成后,落到制片方,也就是北影厂和盛影传媒联合体手里的纯利润。

    “六百多家电视台啊……”

    韩三坪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沙哑:“平均下来,一家台才……万把块?”

    他快速心算了一下,随即又摇了摇头。

    不能这么算,各地台购买价格差异很大,有的象征性给点,有的则是按质论价。

    但无论如何,聚合起三十家电影厂的力量,能将一部剧同时铺向全国如此多的屏幕,形成规模效应,最终收获三百多万的纯利,这在他执掌北影厂以来,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更是全国所有电影厂厂长没有干过的事!

    我和王盛加在一起,嘎嘎乱杀!

    相比于“私人订制”婚庆电影那种一单几十万但依赖顶级富豪、不可复制的暴利,眼前这三百多万虽然平均到每家台不多,但意义截然不同。

    它意味着一条可持续的、能够稳定产生现金流的通路被打通了!

    这才是真正能养活一个厂、一个体系的正道!

    韩三坪平复了一下呼吸,将报表轻轻放在办公桌上,抬头看向坐在对面椅子上,正悠闲品着茶的王盛。

    “盛子。”韩三坪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但眼底的激动依旧难以掩饰:“钱到了。三百一十五万五。这第一步咱们算是迈稳了。”

    王盛放下茶杯,脸上露出预料之中的笑容:“韩叔,这只是开始。联盟的威力,就在于能把分散的订单汇聚起来,把小钱变成大钱。以后项目多了,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是啊。”

    韩三坪感慨地点点头,紧接着身体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王盛,“所以,下一步该怎么走?这笔钱,不能躺在账上,得让它生出更多的蛋来。剧集生产,必须跟上!”

    王盛没有直接回答剧集的问题,而是话锋一转:“韩叔,还记得我上次跟您提过的爱多VCD吗?”

    “记得,怎么?”

    韩三坪挑眉。

    “去年11月8日,泱视梅地亚中心那场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爱多VCD砸了8200万,夺了电子类第一名,步步高第二。虽然风头被秦池酒业那个3.2亿的标王盖过了,但动静不小。”

    王盛娓娓道来:“关键是,爱多拿下的是天气预报后的一个5秒标版,那个位置的广告效果恐怖。

    再加上这两个多月,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种杂牌VCD工厂……韩叔,我判断,现在的VCD市场,国内保有量可能已经突破了……三百万台,甚至更多。而且每个月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三百万台?”

    韩三坪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数字远超他之前的预估。

    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亟待填充内容的家庭观影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录像带时代,因为机器昂贵、磁带成本高,普及速度远没有这么快。

    VCD机和碟片的低成本,完美契合了此时中国家庭的消费能力。

    “只会多,不会少。”

    王盛肯定道:“所以,我之前建议囤积电影、电视剧VCD版权,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联盟各电影厂,利用他们在各地的关系和渠道,帮忙分销我们出版的VCD碟片。这将是继电视台发行之后,第二条重要的变现渠道。”

    韩三坪点点头:“这事我已经让北影厂音像公司的负责人去推进了,已经囤积了一批电影光盘,港片啊、还有一些国产影视作品,正好可以试探一下市场反响。”

    王盛提醒道:“先在省城或者重要城市推广,看看那些卖VCD机的厂家,把VCD铺货铺到哪里了。”

    “好。”

    王盛接着道:“不过,韩叔,我今天想重点说的,还是内容生产本身。

    长剧,像二三十集的连续剧,投入周期长,资金占用量较大,风险相对高。对于我们现在需要快速回笼资金、锻炼队伍、抢占市场的阶段来说,不是最优选。”

    “你的意思是?”韩三坪的身体坐直了几分。

    “继续在‘电视电影’这个领域持续发力。”

    王盛斩钉截铁地说:“制作周期短,通常一个月就能完成;成本可控,几十万就能拍一部质量不错的;灵活性高,题材可以多样。最关键的是,能够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韩三坪重复着这个词,若有所思。

    “对!”

    王盛进一步阐述他的方案:“第一,我们可以主动出击,让各电影厂和他们属地的电视台商量,能不能在综合频道,或者旗下的影视、文艺等子频道,设立一个固定的栏目,比如叫《周末影院》,或者《佳片有约》之类的。

    我们承诺,每周向这个栏目提供两到三部新制作的电视电影。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最少就是8部,一年就是近百部的稳定需求!

    对于电视台来说,购买单部电视电影的成本远低于购买长剧,却能稳定填充优质时段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有了稳定的播出平台和收益预期,就可以放开手脚规模化生产。”

    还有一点王盛没法说,今年八月份,900多家无线电视台就会被‘减量提质’,缩减到300多家。

    王盛去年其实就想走这个路子,但奈何,人微言轻,没有做出成绩,就无法让韩三坪信服,愿意担风险,搞发行联盟。

    历史的窗口期所剩不多,必须快上大干一波。

    韩三坪听得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化整为零,细水长流!比一次性卖一部剧更稳妥,更能形成持续影响力!”

    “第二,”

    王盛继续道:“基于第一点,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快上大干’电视电影了。

    即使某些片子一时无法通过电视台采购获得收益,我们还有VCD市场托底。

    只要片子质量过硬,故事能够吸引人,总能在VCD市场收回成本甚至盈利。这就给了我们更大的试错空间和创作自由。”

    “两条腿走路,电视台发行和VCD销售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韩三坪脸上焕发出振奋的光彩:“盛子,就按你说的办!就这么干!我这就安排下去,尽快和各家电视台洽谈栏目合作事宜。同时,制片中心要立刻启动电视电影的批量生产计划!”

    ……

    当天下午,北影厂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得到通知的厂内编剧、与北影厂关系密切的外围编剧,以及厂里能调动的导演们,济济一堂。

    空气中弥漫着好奇、期待以及一丝躁动。

    大家都听说了《家和万事兴》的成功,知道有大事要宣布。

    王盛和韩三坪一起走进会议室,原本嘈杂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

    韩三坪先做了简短的动员,肯定了《家和万事兴》的成绩,感谢了大家的付出,然后直接抛出了“大规模生产电视电影”的计划,以及设立电视台固定栏目和开拓VCD市场的双重保障。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兴奋的议论声。

    对于很多苦于没有项目机会的编剧和导演来说,这无疑是天降甘霖。

    虽然单部投资可能不如电影甚至长剧,但机会多、周期快、见效明显,更能磨练手艺。

    接着,王盛走到台前,接过话语权。

    他没有过多废话,直接切入实操层面。

    “经与韩厂长研究决定,我们将立即重组资源,先期成立四个电视电影摄制组。”

    王盛声音清晰,传遍会场:“这四个组,将作为第一批主力,同时开工,力争在春节后就能有第一批成品出炉!”

    他目光扫过台下:“摄制组负责人如下:

    第一组,由霍健起导演负责。霍导刚刚完成《家和万事兴》的联合执导,经验丰富,当仁不让。”

    霍健起微微颔首,表情沉稳。

    “第二组,由吴一一导演负责。吴导在外磨炼了四个多月,有丰富的现场执行经验,擅长高效完成拍摄任务。”

    吴一一脸上露出激动之色,用力点了点头。

    “第三组,”王盛顿了顿,目光看向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导演:“由霍桩导演负责。”

    霍桩是北影厂的老导演,表演系出身,执导过《无名三侠客》、《痴男狂女两世情》等多种风格作品,是个工兵型的快枪手。

    “第四组。”

    王盛看向另一位把科班、二代、青壮派三个标签汇集一身的导演:“由张扬导演负责。”

    张扬的父亲是著名导演张桦勋,曾执导《神秘的大佛》和《武林志》等经典影片。

    1986年,张扬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但后来因中戏招收插班生而转学到中戏导演系,199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电担任导演。

    张扬原本在琢磨自己的电影处女作《爱情麻辣烫》,但韩三坪找他爹谈了谈,许诺,只要张扬业务完成的不错,厂里就支持他拍正儿八经的电影,张扬一琢磨,电视电影那也是电影,正好练练手,便接下了这个活。

    跟总收益3%的提成,没一点关系!

    宣布完导演任命,王盛看向编剧区域:“接下来,是重中之重——剧本。我们要的是‘快’,但绝不能‘滥’。

    题材可以广泛,但故事必须扎实,要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或者有独特的类型片吸引力。”

    他点了几个名字:“苏小薇老师……还有在座的各位编剧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拿出你们的看家本领,或者新颖的想法。”

    王盛接着大致划分了几个创作方向:

    “一、现实题材:聚焦当下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家庭、职场、情感,要接地气,能引起共鸣。

    这是主流,也是基本盘。

    二、轻喜剧/温情喜剧:延续《家和万事兴》的成功经验,制造欢乐,适合合家欢观看。

    三、类型片尝试:可以适当探索悬疑、都市爱情等类型,丰富片库,吸引不同口味的观众。

    但成本要严格控制。

    四、名著改编或历史小故事:选择适合短篇呈现的经典片段或历史轶事,保证文学性和观赏性。”

    “故事情节要紧凑,人物要鲜明,矛盾要集中,符合90-120分钟的叙事容量。”

    王盛强调:“各位编剧老师,接下来我们会分组讨论,大家有什么成熟的构思或者想法,现在就可以开始酝酿。我们需要的是能量产的好故事,而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10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