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138:大势压人
与此同时。
另一边,京城国际饭店的一间行政套房内。
何琇琼烦躁地将几份摊开的京城都市报推到一边。
报纸的文化娱乐版面上,赫然刊登着几篇措辞尖锐的评论文章。
标题诸如《〈还珠格格〉:哗众取宠的“格格闹剧”》、《历史可否如此“戏说”?——评琼瑶新作的文化导向》、《两岸合拍剧更应注重文化内涵与社会责任》等等。
文章虽未完全否定,但却集中火力抨击其“历史虚无主义”、“情节儿戏”、“人物塑造扁平”,甚至隐晦地提及“某些合拍项目一味迎合市场,忽视文化引领职责”。
这些批评来得突然且集中,仿佛一夜之间,京城的媒体风向就变了。
作为怡人传播有限公司的制片人,也是《还珠格格》剧组在内地的实际“前线总管”,何琇琼深知舆论环境对一部电视剧,尤其是两岸合拍剧的重要性。
开机不久就遭遇如此密集的“文化批判”,绝非好事。
她并非全程跟组,此次进驻京城,正是为了协调关键资源、应对可能的政策风险,没想到先撞上了舆论的枪口。
她拿起手机,先给远在宝岛的婆婆兼老板琼瑶通了电话,简要汇报了情况。
电话那头,琼瑶女士的声音带着惯有的优雅与一丝不满:“琇琼,京城的水很深。我们按规矩拜了码头,送了礼,怎么还会这样?是不是哪里疏忽了,得罪了人?”
何琇琼再三保证流程上绝无怠慢:“妈,北影厂那边,我亲自去的,见了那位年轻的王总,礼物也是按京圈规矩备的厚礼。
他当时虽然对投资被拒略有遗憾,但场面话也说得很漂亮,表示支持合拍,希望剧组遵守内地规则。看不出有什么不满啊。”
“……”
琼瑶沉吟了一下,问道:“你送的什么?”
“宝岛的茶叶啊。”
“你……”
琼瑶无语了:“你在宝岛给那些人送的也是‘茶叶’?”
“呃……”
何秀琼这才发现自己貌似轻视了那位年轻人。
琼瑶提醒道:“你先找欧阳台长问问情况,不行的话,我再找找上层关系。”
琼瑶是文人,还是宝岛圈文人,影视大亨,能接触到什么层级,自不必多说。
……
挂了婆婆的电话,何琇琼心绪更乱。
她沉吟片刻,拨通了湘省经济电视台台长欧阳长林的电话。
欧阳长林不仅是《还珠格格》重要的合作方,还是未来内地播出平台的负责人。
电话接通,何琇琼将京城媒体的批评浪潮简要说明,并没有直接说王盛的事。
欧阳长林在那边安静地听着,末了,问了一句:“何总,你们剧组在京城,有没有……无意中得罪什么人了?”
“没有啊,欧阳台长。”何琇琼语气肯定:“您是知道的,我们步步小心,京圈最大的山头北影厂,我们也按最高规格去拜会过了。”
“北影厂……王盛?”欧阳长林立刻捕捉到关键。
“对呀,就是王盛王总。”
何琇琼答道:“他还挺年轻,但气度不凡。”
欧阳长林在电话那头顿了顿,似乎在快速思考,过了几秒问道:“王盛当时,除了表示支持,有没有提什么具体的……条件?或者,你们有没有婉拒过他什么?”
何琇琼:“条件……他当时倒是提过,盛影传媒想投资这部剧,但我们已经有了芒果台的投资和宝岛这边的预算,盘子基本定了,所以就婉言谢绝了。
但这在商业上很正常吧?他也表示了理解。欧阳台长,您不会觉得是他在……?他虽然掌握着电影厂联盟的电视剧发行渠道,但我们有自己的播出平台,他没必要用这种手段吧?再说了,拜码头该送的礼数,我一点没少,亲自上门送的!”
欧阳长林听着何琇琼略带委屈和不解的语气,揉了揉眉心。
这位来自宝岛的制片人显然还未完全理解王盛此刻在内地影视圈的能量和行事风格。
他尽量用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何总,王盛现在可不仅仅是掌握发行渠道。电影厂联盟是他们三十多家厂子的联合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视内容供应商之一,周末的‘电视电影’栏目几乎是很多地方台的收视保障。
他身上还有多重身份护身。说句实在话,我们这些电视台,要想内容不断档,收视有保障,都得给他几分薄面。”
他叹了口气:“这样吧,电话里说不清。我亲自打个电话给王盛探探口风。你先别急,也别再有什么动作,等我消息。”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忙音,何琇琼握着手机,有些气闷地坐在沙发上。
不要茶叶你为什么不早说啊!
……
同一时间,北影厂生活区,王盛刚在家中和今天休息的父母一起吃过午饭。
母亲张秀兰做的炸酱面,味道一如既往的地道。
饭后,王盛正准备小憩片刻,手机响了。
王盛接起,是潇湘电影制片厂分管发行业务的副厂长打来的。
对方语气热情,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切入正题,说湘省经济电视台的欧阳长林台长有要事想与他相商,托自己做个中间人,问王盛是否方便接听欧阳长林的电话。
王盛语气平和道:“李厂长客气了,欧阳长林是电视界的改革先锋,我久仰大名。当然方便,请他随时打来。”
挂了电话不到三分钟,一个陌生的号码打了进来。
王盛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一个略带湘音、中气十足又透着精明的男声:
“王总您好!鄙人欧阳长林,久仰王总大名,如雷贯耳啊!早就想找机会跟您请教学习,一直怕唐突。今天冒昧打扰,还望王总海涵!”
欧阳长林的开场白是一连串恰到好处的恭维,既显得热情,又不至于过分肉麻。
王盛笑着回应:“欧阳台长,您太谦虚了。您执掌湘省经视,锐意改革,打造了‘电视湘军’的现象,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一直非常敬佩您打破常规的魄力。”
双方互相戴了几顶高帽后,欧阳长林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正事,语气变得略显凝重:“王总,不瞒您说,今天打电话,一是仰慕结交,二也是有件小事想请您帮忙参详参详。
我们台参与的一个两岸合拍项目,叫《还珠格格》,最近在京城地面,不知怎么,遇到了一点小小的……舆论风波。
王总您在京城人脉广、声望高,不知道是否有所耳闻?能否帮忙周旋一二,化解这点小误会?”
王盛打了个哈哈,没有直接接这个话茬,反而将话题引向了更广阔的层面:“欧阳台长,说到合作,我对您推动改革的勇气真是佩服之至。
湘省经视作为‘台外台’,完全自负盈亏,能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业界标杆,太不容易了。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作合拍剧,初衷肯定是好的,有利于增进了解嘛。”
他话锋微转,语气依然轻松,却带着分量:“不过呢,我这个人有时候爱瞎琢磨。觉得做内容,尤其是给广大老百姓看的内容,除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导向也得掂量掂量。
有些剧,热闹是热闹,但内核是不是经得起推敲?会不会带偏年轻人的价值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内容生产者深思的问题啊。”
欧阳长林在电话那头听得明白,王盛这是点出《还珠格格》被批评的“三观”问题,并且把高度上升到了文化导向和社会责任。
他苦笑一下,诉苦道:“王总,您说的道理我何尝不懂?可台里要生存,要发展,几百号人等着吃饭。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项目,琼瑶女士在宝岛和海外华人圈影响力很大,我们不做,她也会找别人做。
就算不在内地正式播出,以后难免也会通过一些……上不得台面的途径流进来,到时候更没法管理。
与其那样,不如我们正规引进,还能适当把关。希望王总体谅我们的难处。大家都是兄弟单位,能否请王总出手相助,帮忙化解一下眼前的困扰?这份情谊,我们湘省经视一定铭记在心。”
王盛静等欧阳长林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语气变得更具建设性:“欧阳台长,您的难处我理解。电视台要创收,天经地义。既然咱们的目标都是创造收益,把平台做大做强,那就有的聊了。”
他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方案:“这样,欧阳台长。我个人,以及我们北影厂联盟,非常看好湘省经视这个平台和您的团队。我们有钱,有创意,有人才。
我可以出资金、出点子、出制作团队,帮你们量身打造一批具有现象级潜质的电视节目,综艺、真人秀、专题片,类型任选。
版权我们可以共享,广告等收益,五五分成。只要您点头,我能立刻调动上亿的资金,砸向湘省经视,共同把这块蛋糕做到最大。”
欧阳长林听着电话那头年轻却充满自信的声音,心脏不禁加速跳动。
他一点也不怀疑王盛在吹牛。
电影厂联盟和省级电影公司联盟打舆论战、搞“地下清剿”,背后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根本玩不转。
所以……
王盛能调动上亿资金,他信。
这个提议,等于是王盛要带着巨额资本和优质内容,与湘省经视进行深度绑定。
他迅速权衡利弊。
与王盛合作,无疑能极大缓解湘省经视的内容压力,甚至可能打造出超越《还珠格格》的王牌节目,毕竟这部剧前途未知。
但《还珠格格》项目已经启动,两岸合拍牵扯面广,琼瑶那边也不是善茬,贸然中止或大幅调整,政治和商业上的风险都很大。
思考片刻,欧阳长林决定亮出底牌,展现诚意:“王总,您的魄力和诚意,让我非常感动!能和王总及北影厂联盟合作,是我们湘省经视求之不得的机遇!”
他先肯定合作意向,然后话锋一转:“不过王总,您也知道,《还珠格格》这个两岸合拍项目,涉及到对岸知名作家,政策层面也很敏感,一旦启动,就像箭在弦上,不好轻易下去了。否则,对两岸文化交流的大局,对我们台的信誉,都有影响。”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您看这样行不行?为了表示我们与王总合作的诚意,《还珠格格》这部剧,我们愿意与您和北影厂共享内地版权。
具体来说,就是内地的一切播映权、发行权收益,我们湘省经视与您和北影厂五五分成。
同时,这部剧未来产生的任何衍生收益,我们也愿意与北影厂共享。
这基本上是我们能拿出的最大诚意了。
我知道,近期京城的一些声音可能让王总有些看法,但我相信,这绝对是误会。我们是非常希望与王总您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共进的。”
欧阳长林这番话,等于间接承认了他怀疑舆论风波与王盛有关,同时也表明了极度渴望合作的意愿,并给出了实质性的利益让渡。
王盛在电话这头笑了笑,语气变得缓和而亲切:“欧阳台长,您果然是爽快人,有魄力,有诚意。既然您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再揪着这一点小问题不放,就显得我王盛小家子气了。”
他顿了一下,发出邀请:“这样吧,欧阳台长,电话里谈合作,总归不够透彻。
您要是有空,不妨近期来京城一趟,我们当面详谈。关于帮湘省经视打造新节目的事,我这边有些初步构想,正好可以和您碰撞一下。”
欧阳长林闻言,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道这场风波算是过去了,而且很可能因祸得福,迎来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
他立刻应承:“太好了王总!我安排一下手头的工作,最快明天就飞京城当面请教!”
“恭候大驾。”
王盛笑着挂了电话。
收敛起笑容,王盛琢磨了下《还珠》的事。
能搅和到这个程度,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正如欧阳长林所说,王盛按不死《还珠》,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很多。
但收获还行。
王盛急需一个能够深度合作的电视播出平台。
京城台太端着了,合作也是磨磨蹭蹭。
另外,京城台毕竟是在京城,也不好太放肆。
还有,湘省经视的兄弟台,湘省电视台已经上星,这个覆盖面,更不是京城台所能比拟的……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09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