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157:我不明白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九日,星期二。
南国的羊城,虽已入冬,午后的阳光却依旧带着几分暖意,洒在《快乐女声》中南赛区300进150强比赛的录制现场外。
临时搭建的选手等候区内,人头攒动,气氛比天气更加燥热。
张伯芝坐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手里捏着参赛号码牌,心脏砰砰直跳。
她今天选了一首陈慧娴的《千千阙歌》,粤语歌是她的舒适区,也是她在这场选秀中最大的武器。
相较于她在羊城赛区的顺遂,华北赛区京城赛场的战况则要惨烈得多。
就在前不久,600进300强的比赛中,高媛媛遗憾止步。
消息传到北影厂,高媛媛把自己关在练习室里闷了半天。
高媛媛的淘汰,原因有多方面。
京城赛区,藏龙卧虎,尤其是中泱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学生们,纷纷下场参赛。
她们拥有系统的声乐训练,音域宽广,技巧纯熟,在纯粹的音乐比拼中,高媛媛这种靠外形和灵气吃饭的业余选手,劣势明显。
一首《明天会更好》固然唱得真诚,但在专业评委耳中,气息、共鸣、音准的细微瑕疵都被放大,最终未能敌过那些技术流对手。
再加上京城赛区竞争本就激烈,关注度极高,稍有失误便可能被淘汰。
相比之下,张伯芝在羊城赛区凭借混血美貌和纯正粤语歌带来的“异域风情”和独特辨识度,一路走得颇为顺利。
虽然普通话依旧烫嘴,但唱粤语歌时的那股范儿,以及蔡怡浓为她打造的略带港风的时尚感,让她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闯入300强。
今天,是300进150的关键一役。
“灯光、音响准备!第47号选手,张伯芝,入场!”工作人员的声音透过喇叭传来。
张伯芝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略显成熟的亮片小外套——依旧是蔡怡浓的风格,强调她的“港味”。
她走进录制棚,面对评委和镜头,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评委老师好,我是47号选手张伯芝,来自港岛。”她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自我介绍。
评委席上的一位本地音乐人点了点头,示意她开始。
音乐响起,是《千千阙歌》熟悉的旋律。
“徐徐回望,曾属于彼此的晚上……”
歌声一出,清亮中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符的、刻意模仿的成熟韵味。
音准依旧极稳,粤语咬字清晰动人。
她微微闭眼,试图融入歌曲意境,肢体语言虽然还有些生涩,但那份专注和独特的形象,足以让她在众多选手中被记住。
一曲唱罢,评委交流了几句。
中间的主评委开口道:“张伯芝,你的外形条件非常出众,粤语歌也唱得很有味道,这是你的优势。但是……”
他顿了顿:“如果想走得更远,仅仅依靠粤语歌和外形是不够的。你的普通话需要加强,歌曲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更细腻、更发自内心,而不是模仿。恭喜你,晋级150强。”
张伯芝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连忙鞠躬:“多谢评委老师!我会努力的!”
……
就在张伯芝为晋级150强而欣喜的同时,舆论场正被另一股更加强劲的风暴席卷。
十二月九日,周二。
全国各大报纸,尤其是那些在《30天》上映九城拥有广泛读者的都市报,不约而同地在文化娱乐版头条刊发了重磅消息:
“《30天》首周末票房引爆市场!三日狂揽近六百万!”
“国产分账电影初战告捷!九城票房直逼单位包场大片!”
具体的数字被加粗放大:
12月5日(周五),首日票房:约107万元。
12月6日(周六),票房飙升:约211万元。
12月7日(周日),票房稳中有升:232万元。
首周末三日,总票房:550万元!
这个数字,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轰然引爆!
550万!
这还仅仅是在九个城市!
而且是在与制片方分账40%前的数据!
这意味着,这部电影在短短三天内,仅在有限的九个市场,就创造了接近四百万的观影收入!
许多依赖行政指令、单位包场才能勉强获得高票房的“重点国产影片”,其最终总票房可能也不过如此。
《京城青年报》的评论员文章一针见血:“《30天》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一种模式的成功。它证明了,真正贴近生活、制作精良、尊重市场的国产电影,完全有能力依靠普通观众的自发购票,赢得惊人的商业回报!这无疑是对僵化发行体制的一记响亮耳光!”
《羊城晚报》则直接喊话:“九城百姓已用脚投票,其他城市的观众何时才能享受到这份‘贺岁大餐’?电影发行改革的步伐,能否再快一些?”
民间的反应更为直接和热烈。
在沪上、在江城、在长安、在蓉城……无数通过报纸、电台了解到这一票房奇迹的影迷,尤其是周星星的粉丝,以及被“首部国产分账贺岁大片”名头吸引的普通市民,坐不住了。
“凭什么他们能看到,我们看不到?”
“这么好看的电影,为什么我们这的电影院不放?”
“是不是又有什么猫腻?”
抱怨声、质疑声开始在街头巷尾、工厂车间、学校食堂里蔓延。
紧接着,一股自发性的“上书”行动开始了。
一封封言辞或恳切、或激愤的信件,如同雪片般飞向各地的广播口、文化口、宣传口……
“尊敬的领导:我们是沪上普通的电影爱好者,近日闻悉《30天》在京城、苏省等地票房火爆,深受观众喜爱。我们不明白,为何这样一部优秀的、市场反响热烈的国产电影,无法在我市上映?我们渴望看到属于自己的、好看的国产电影,恳请领导关注民意,尽快引进《30天》……”
类似的信件,在各主要票仓城市的文化管理部门堆积起来。
民声沸腾,压力层层传导。
然而,面对这汹涌的民意和《30天》骄人的票房战绩,以魔都电影公司为首的省级电影公司联盟,却展现出异常强硬的态度。
在魔都电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内,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550万?哼,不过是噱头!”一位副总冷哼一声:“九个城市,里面还包括京城、津城、金陵和苏南那几个经济好的,凑出这个数字有什么稀奇?这里面有多少是宣传炒作出来的泡沫,还难说呢!”
“就是!”另一人附和:“他们搞分账,开口就要40%,还要我们承担防盗版的风险,回款要求那么苛刻!这简直是破坏行规!如果我们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其他制片厂都这么搞,我们省级公司的权威何在?利润空间在哪里?”
端坐主位的魔都电影公司总经理,面色阴沉地听着下属们的议论,最后缓缓开口,语气斩钉截铁:
“告诉北影厂和那个王盛,想进我们的市场,可以!按老规矩来,买断拷贝!价格可以谈,但分账,想都别想!”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强调道:“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如果我们今天在《30天》上退了这一步,明天就会有无数个《30天》骑到我们头上!这个先例,绝不能开!都给我把脖子梗住了,顶回去!”
……
消息传回北影厂,韩三坪气得直拍桌子:“冥顽不灵!死抱着既得利益不放!”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097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