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158:妙啊!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的第二周,在《30天》引发的观影热潮与行业震动中缓缓流逝。
首周末三天斩获550万票房的惊天数字,如同在平静多年的国产电影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全国。
尽管进入了工作日,但凭借前期积累的口碑和持续不断的媒体热度,上映《30天》的九大城市影院,上座率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平。
各大影院经理们眼见观众热情未减,加之来自市级公司乃至北影厂联盟方面的隐隐压力,也不敢在票房统计上做得过于明目张胆,每日上报的票房收入都维持在一百万出头,数据平稳得让人挑不出太大毛病。
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五。
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史册的日子。
经过严谨(至少表面上是)的统计核算,《30天》首周(12月5日至11日,共七天)票房数据正式对外公布:
1001万元!
“破千”这个门槛,在九十年代末的中国电影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尤其是对于一部完全依靠市场分账模式、仅在九个城市上映的国产喜剧片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数字。
“全国首部分账制商业片首周票房破千万!”
“《30天》开创国产电影市场新纪元!”
“王盛模式初显威力,九城票房引爆全国期待!”
类似的标题瞬间占据了全国各大媒体,尤其是《30天》上映城市报纸文化娱乐版的头条。
就连《人民x报》也在文化版块发表了一篇短评,肯定了《30天》在探索电影市场化道路上的积极意义,强调“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理应获得市场的丰厚回报”。
这股颂扬的声浪,如同战鼓,敲打在每一个关注此事的人心上。
北影厂联盟内部欢欣鼓舞,韩三坪看着报告,对着办公室里的王盛和张和平等人难得地开怀大笑:“好啊!一千零一万!这是个吉兆!开门红!我看谁还敢说我们这条路走不通!”
然而,盛赞之下,必然伴随着质疑与反扑。
就在首周票房破千万消息传出后的第二天,十二月十三日,以魔都几家具有影响力的报纸、都市报、晚报为首的南方媒体阵营,迅速组织起了一场舆论反击。
《沪上文化报》刊登了题为《‘奇迹’票房下的冷思考:地方保护与舆论造势能撑起真正市场吗?》的评论文章。
文章承认《30天》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商业片,但笔锋一转,尖锐地指出其票房成绩的“水分”:“纵观其上映九城,无不是与北影厂联盟关系密切或存在特殊利益诉求的地区。
这种依靠非市场因素构筑的‘票房堡垒’,其成绩含金量究竟几何?这种人为制造的‘热点’,对于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是促进还是阻碍?”
《南方都市评论》则更加不客气,直接质疑数据的真实性:《千万票房从何而来?——剖析〈30天〉票房统计的模糊地带》。
文章引述“业内匿名人士”的分析,详细列举了地方影院和市级公司在票房统计中可能存在的“操作空间”,从“锁场”、“关系票”到“统计口径不一”,暗示这千万票房很可能是“宣传需要”的产物,并质问:“如果真有如此高的市场需求,为何不敢全面铺开,接受全国市场的真正检验?反而要搞‘九城限定’,制造稀缺假象?”
还有一些评论员文章,则将矛头指向了“分账制”本身,认为这种“模仿西方”的发行模式过于激进,挤压了放映方的利润空间,不利于电影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甚至扣上了“扰乱市场秩序”、“破坏行业团结”的大帽子。
这些来自南方的批评声音,逻辑清晰,引经据典,并且抓住了“地方保护”(暗指苏省七市绕过省公司)和“数据存疑”这两个痛点,试图从根子上解构《30天》票房成功的正当性。
然而,这些报纸的发行范围和影响力,在《30天》正在热映的九个城市,受到了天然的限制。
当地的媒体正享受着影片带来的话题红利和广告收益,自然不会大量转载这些“唱反调”的文章。
因此,这股南方的舆论反击,虽然来势汹汹,但在上映地区并未能形成有效的舆论攻势,更像是隔空喊话,影院门口的观众长龙和持续的热度,就是对质疑最直接的反驳。
……
时间很快来到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二。
经过第二个周末的发酵,《30天》上映第二周(12月12日至18日)的票房数据也新鲜出炉:600万元!
较之首周末三天的550万,这个数据在增加了四天工作日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稳中有升!
这表明影片的口碑效应和观众基础正在巩固,后劲十足。
至此,《30天》上映两周,总票房累计达到约1600万元,观影人次突破80万!
另一个令制片方振奋的消息是,在上映各方的严格监控和“身家性命”担保下,截至目前,市场上并未出现《30天》的盗版录像带或盗版VCD拷贝。
这在此时盗版猖獗的环境下,几乎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也证明了市级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在执行防盗版措施上的不遗余力。
面对这样一份无可指摘的成绩单,魔都为首的批评声音似乎短暂地哑火了一下,但随即又找到了新的攻击角度。
一些报纸开始酸溜溜地评论:“依靠行政手段和高压管控维持的‘无盗版’环境,能持续多久?这究竟是市场行为的胜利,还是非常规手段的侥幸?”
……
北影厂,盛影传媒办公室。
王盛坐在办公桌后,听着电话那头姑苏市电影公司分管宣发的副总略带兴奋又夹杂着几分不满的汇报。
“王总,您看看!魔都那边还在没完没了地吠!说什么我们数据造假,说我们地方保护!他娘的,他们自己抱残守缺,不肯放开市场,还见不得别人好!真是岂有此理!”副总的苏普透过听筒传来,情绪激动。
“钱总,消消气。”
王盛语气平静:“他们爱怎么说随他们去。不过,既然他们这么关心我们的票房,这么‘忧国忧民’……我们是不是该回应一下,表示表示?”
副总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随即敏锐地嗅到了什么:“王总,您的意思是?”
“有没有兴趣,赚魔都人的钱?”王盛直接抛出了诱饵。
副总几乎是瞬间回应,声音都提高了八度:“有!大大大的有!王总,您有什么妙计?尽管吩咐!我们姑苏这边全力配合!”
王盛笑了笑,将自己的想法缓缓道来:“……”
副总在电话那头听得眼睛越来越亮,呼吸都急促起来:“妙啊!王总!这招太妙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097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