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 第26章 军粮失窃

第26章 军粮失窃


朱文奎望着消失在官道尽头的粮车,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阴霾。

陆准轻声道:“殿下在担心什么?”

朱文奎指尖轻敲城墙:“这十万石粮草送得太顺利了。”

三日后,一匹快马踏碎黎明冲入荆州城。

驿使滚落马背,手中高举军情急报。

“漠北军粮遭劫,押运官兵全军覆没!”

朱文奎捏碎茶盏,瓷片深深扎进掌心。

陆准展开地图:“粮车在落雁峡遇伏,那里地势险要,绝非普通流寇敢下手。”

当夜,王府暗卫带回半截染血的箭矢。

箭簇上刻着草原部落的图腾。

朱文奎冷笑:“栽赃手段未免太拙劣。”

他忽然想起押运专员临行前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传令,封锁荆州所有粮仓。”

陆准领命而去,却在粮库前被兵部来人拦住。

“奉旨查抄荆州粮库,闲杂人等退避!”

朱文奎闻讯赶来,只见粮库大门洞开。

本该装满新粮的麻袋里,哗啦啦流出霉变的陈米。

兵部侍郎厉声喝道:“朱文奎!你竟敢以次充好,贻误军机!”

王府侍卫瞬间拔刀出鞘。

朱文奎抬手制止,目光扫过侍郎身后的陌生面孔。

“这些不是荆州府库的粮袋。”

他弯腰拾起一枚麻袋碎片,背面赫然盖着晋王府印。

陆准悄然退后,暗中打了个手势。

一队黑衣暗卫如鬼魅般潜入粮库后方。

不过半炷香时间,后院传来打斗声。

暗卫押着三个粮商打扮的人跪在院中。

“殿下,这些人正在后院偷换粮袋。”

朱文奎俯身捏住其中一人的下巴:“谁指使的?”

那人咬碎毒囊,七窍流血而亡。

另外两人见状颤抖如筛糠。

陆准轻笑:“想死?没那么容易。”

他指尖银光一闪,两根细针没入犯人后颈。

两人顿时瘫软在地,口不能言。

“带回地牢,仔细审问。”

朱文奎转身面对侍郎:“大人可要同往?”

侍郎脸色发白,强作镇定:“本官自然要亲眼见证。”

地牢火把噼啪作响。

陆准取出个小瓷瓶在犯人鼻下晃了晃。

“说真话可活,说谎话求生不得。”

第一个犯人嘶声道:“是晋王...晋王答应事成后给我们盐引...”

突然一支弩箭破空而来。

朱文奎拔剑格挡,箭尖离犯人咽喉只剩三寸。

“有刺客!”

暗卫如潮水般涌向弩箭来处。

陆准疾步上前,从犯人怀中摸出块腰牌。

“汉王府的侍卫腰牌。”

朱文奎瞳孔骤缩:“好个一石二鸟之计。”

他当即修书八封,命心腹分送各地藩王。

信中详细陈述粮案疑点,并附上证物拓印。

三日后,晋王使者突然到访。

“殿下说都是误会,愿以五万石新粮补偿荆州。”

朱文奎把玩着使者带来的礼单。

“晋王叔何时这般大方了?”

使者额头沁出细汗:“这个...殿下说都是为朝廷效力...”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尖锐哨响。

“报!漠北军情急件!”

传令兵满身是血跌进大堂:“我军奇袭得胜!缴获敌军密信数封!”

朱文奎展开染血的信纸,眸光骤冷。

信上详细记载着荆州粮草运送路线。

落款处盖着汉王私印。

“好得很。”朱文奎缓缓起身,“传我军令,点兵三千。”

陆准按住他手腕:“殿下不可冲动。”

“我不是要动兵。”朱文奎唇角勾起冷峭弧度,“我要亲自押送这批补偿的新粮去漠北。”

七日后,车队行至落雁峡。

朱文奎抬手止住队伍:“点火把。”

峡谷两侧突然亮起无数火把。

火光映亮岩壁,无数黑衣人影手持利刃,在峡道两侧摆出合围之势。

朱文奎勒住马缰,目光扫过为首那人腰间的弯刀——正是漠北部落常用的样式。

“看来晋王的‘补偿粮’,果然引来了真凶。”他声音冷冽,在峡谷中回荡。

陆准翻身下马,将一柄长枪掷给身后亲卫:“按计划行事。”

话音刚落,峡顶突然传来梆子声,黑衣人们嘶吼着扑向粮车。

朱文奎拔剑出鞘,剑光如练,迎面斩落最先冲来的刺客,鲜血溅在粮袋上,染红了麻袋上的“晋”字印。

亲卫们早已列好阵型,长枪如林,将刺客们挡在粮车之外,惨叫声此起彼伏。

为首的黑衣人见势不妙,吹了声呼哨,想要撤退,却发现峡口已被巨石堵死——那是暗卫们提前布置好的陷阱。

“想走?”陆准冷笑一声,从怀中摸出信号弹,点燃后升入夜空,炸开一团红色烟火。

不过片刻,峡谷外传来马蹄声,荆州卫的骑兵们手持火把,潮水般涌入峡道,将黑衣人团团围住。

黑衣首领脸色煞白,挥刀喊道:“拼了!”

可没等他冲上前,一支羽箭破空而来,精准射中他的肩膀,他惨叫着倒地,被亲卫们按在地上。

朱文奎翻身下马,走到黑衣首领面前,用剑挑起他的下巴:“说,是谁派你们来的?”

黑衣首领咬牙不语,眼中满是狠厉。

陆准上前,从他怀中搜出一枚令牌,上面刻着汉王府的花纹,与之前在地牢中发现的腰牌一模一样。

“又是汉王。”朱文奎冷笑,“看来他是铁了心要让这批粮草葬身于此。”

他转头对亲卫道:“把这些人都绑了,连同令牌一起,押回荆州地牢,日后一并交由朝廷处置。”

亲卫们领命,将受伤的黑衣人一一绑起,押在队伍后方。

陆准走到朱文奎身边,低声道:“殿下,看来汉王和晋王都与漠北部落有勾结,此次劫粮,怕是想嫁祸给我们,同时断了漠北前线的粮草。”

朱文奎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他们的算盘打得倒是精明,可惜,还是漏算了一步。”

他指着粮车道:“这些粮车里,除了表面几层是真粮,其余的都是沙子和石块,真正的粮草,早已由暗卫提前运往漠北了。”

陆准恍然大悟,随即笑道:“殿下英明,这下不仅破了他们的劫粮计,还能抓住他们勾结漠北的证据。”

朱文奎唇角微扬:“走吧,咱们继续赶路,得让前线的将士们,早点收到真正的粮草。”

队伍重新出发,这次没有再遇到埋伏,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就抵达了漠北前线。

前线将领见到朱文奎亲自押送粮草前来,又惊又喜,连忙上前迎接:“殿下,您怎么亲自来了?这一路凶险,可太危险了!”

朱文奎摆手:“无妨,此次前来,不仅是送粮草,还带来了一些‘意外之喜’。”

他让人将押来的黑衣人以及搜出的令牌交给将领:“这些人是汉王派来劫粮的,还与漠北部落有勾结,你派人将他们看管起来,日后一并交由朝廷审问。”

将领闻言大怒:“汉王竟敢勾结外敌,谋害同僚,真是胆大包天!殿下放心,末将定会严加看管,绝不让他们跑了!”

朱文奎点头,又将真正的粮草清单交给将领:“这些粮草,你尽快分发给各营将士,让大家吃饱肚子,好有力气打仗。”

将领接过清单,感激道:“多谢殿下!有了这些粮草,咱们定能早日平定漠北!”

朱文奎在前线停留了两日,视察了军营的情况,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将士们士气大振,纷纷表示定会死守边疆,不负朝廷所托。

两日后,朱文奎准备返回荆州,临走前,前线将领忽然来报:“殿下,漠北部落派使者来了,说愿意投降,还带来了汉王与他们勾结的密信。”

朱文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哦?带他们进来。”

很快,漠北使者被带了进来,他手中捧着一封密信。

随后神色慌张地说道:“殿下,我们部落是被汉王逼迫的,他承诺只要我们劫了荆州的粮草,就会帮我们夺取漠北其他部落的地盘,这些密信,就是证据。”

朱文奎接过密信,展开一看,上面详细记载了汉王如何与漠北部落勾结,如何策划劫粮,如何想要嫁祸给晋王和朱文奎,字迹正是汉王的亲笔。

“好,很好。”朱文奎将密信收好,“你们愿意投降,本王可以向朝廷为你们求情,不过,你们必须配合朝廷,指证汉王的罪行。”

漠北使者连忙点头:“愿意,我们愿意配合!只要能保住部落,我们什么都愿意做!”

朱文奎让人将使者带下去安置,随后对陆准道:“这下,汉王和晋王的罪证,算是彻底齐了。”

陆准笑道:“殿下,咱们可以回京城了,是时候让陛下知道真相了。”

朱文奎摇头:“不急,咱们先回荆州,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好,再派人将罪证送往京城,让陛下亲自定夺。”

两人当即率领亲卫,踏上返回荆州的路途。

回到荆州后,朱文奎立刻让人将所有罪证整理好,派心腹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同时,将汉王派来劫粮的黑衣人以及漠北使者都看管起来,等待朝廷的旨意。

十日后,京城传来消息,朱棣看到罪证后大怒,下令将汉王和晋王押解回京审问,同时,对朱文奎大加赞赏,夸他机智果敢,为朝廷识破了阴谋,保住了前线的粮草。

又过了几日,押解汉王和晋王的队伍路过荆州,朱文奎亲自前往城外迎接,不过,他并没有上前与二人说话,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们被押往京城。

汉王和晋王看到朱文奎,眼中满是怨恨,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乖乖被押走。

陆准走到朱文奎身边,轻声道:“殿下,这下隐患总算是除了。”

朱文奎点头,目光望向荆州城:“接下来,该好好治理荆州了,让百姓们能过上安稳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朱文奎开始大力整顿荆州的政务,减免赋税,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和养蚕,荆州的经济日益繁荣,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这日,朱文奎正在书房批阅公文,忽然接到消息,太子殿下要来荆州视察。

他连忙让人准备迎接,三日后,太子的队伍抵达荆州。

太子见到朱文奎,笑着说道:“皇弟,父皇对你可是赞不绝口,说你不仅识破了汉王和晋王的阴谋,还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真是难得的人才。”

朱文奎谦虚道:“太子殿下过奖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能有今日的成果,全靠陛下的信任和百姓的支持。”

太子点头,随后在朱文奎的陪同下,视察了荆州的农田、丝绸作坊和学堂。

在农田里,太子看到一望无际的庄稼长势喜人,不禁感慨道:“皇弟,你真是有办法,这么短的时间,就让荆州的农业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朱文奎笑道:“臣只是推广了新的耕种技术,又兴修了水利,让百姓们能更好地种地,其实都是百姓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在丝绸作坊里,太子看到工人们忙碌地养蚕缫丝,织出的丝绸精美绝伦,不禁赞道:“荆州的丝绸,如今可是闻名全国了,不少江南的商人都来这里采购,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朱文奎道:“臣只是为百姓们搭建了销售的平台,让他们的丝绸能卖个好价钱,真正辛苦的,还是这些养蚕的百姓。”

在学堂里,太子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皇弟,你重视教育,这是好事啊,只有让百姓们的孩子都能读书,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朱文奎点头:“太子殿下说得是,臣认为,教育是根本,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效力。”

太子在荆州待了五日,临走前,对朱文奎道:“皇弟,父皇有意让你前往京城任职,辅佐朝政,你意下如何?”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553/503406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