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图纸


工匠们刚走,柳明远又从怀中掏出另一张图纸,脸上带着几分腼腆却难掩自信:“殿下,这是学生根据龙骨水车改良的‘脚踏灌溉器’,适合农户在小院里浇菜,不用靠天也不用费力挑水,一个人踩着就能带动水流,老弱妇孺都能用。”

朱文奎接过图纸,指尖划过上面清晰的齿轮结构,忍不住笑出声:“你这脑子真是转得快!有了这两样东西,农户们不管是种庄稼还是种蔬菜,都不用再愁浇水的事了,等样品出来,咱们一起去农户家试试。”

柳明远用力点头,眼中满是被认可的光芒:“学生听殿下的!”

送走柳明远,陆准捧着一叠文书进来,刚进门就笑着说:“殿下,各县上报的收购粮食结算清单都齐了,您猜怎么着?这次收购不仅没让百姓吃亏,不少农户还主动多卖了粮,说要为边境将士多尽一份力,现在府库里还剩了五万两银子呢!”

朱文奎接过清单翻了两页,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和手印,心中暖意涌动:“百姓们心善,咱们更不能辜负他们。剩下的银子别闲着,让人去采购些过冬的棉衣和药材,分给边境迁来的流民,再在各县建几所义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

陆准眼睛一亮:“殿下想得周全!流民们要是知道能有棉衣穿、孩子能读书,肯定更安心在荆州扎根,以后都是荆州的好百姓。”

两人正说着,管家匆匆进来通报:“殿下,江南盐商胡万山的家人来了,说带了厚礼,想求见您,还说愿意再捐十万两银子,只求您能从轻发落胡少康。”

朱文奎端起茶杯的手顿了顿,眼神冷了几分:“厚礼和银子都退回去,告诉他,胡少康犯的是勾结官员、偷税漏税的罪,不是靠银子就能抵消的。要是再敢来骚扰,就把他之前妄图垄断盐价的证据也一并送到京城,让陛下定他的罪!”

管家应声退下,陆准在一旁附和:“殿下做得对!这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盐商,就该让他知道朝廷的规矩,不然还以为荆州是他能随意拿捏的地方。”

没过几日,龙骨水车的样品先造了出来,朱文奎带着柳明远和工匠,直奔荆州西南的山地村落。那里常年缺水,农户们种庄稼全靠天吃饭,去年因为干旱,不少田地都荒了。

刚到村口,就看到十几个农户围着新水车议论,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农伸手摸了摸水车的木轮,皱着眉说:“这东西看着花哨,真能把山下的水引到地里来?咱们之前挖了好几条渠,都没引上来多少水。”

柳明远上前一步,笑着说:“老丈别急,咱们现在就试试。”

工匠们很快把水车安装在河边,几个年轻农户按照柳明远的指导,转动水车的曲柄,只见清澈的河水顺着竹管缓缓上升,稳稳地流进了旁边的田地里,干裂的土壤瞬间被滋润出深色的痕迹。

老农眼睛瞪得溜圆,快步走到田边,伸手捧起地里的水,激动得声音都发颤:“真有水!真的引上来了!有了这东西,咱们明年再也不用怕干旱了!”

周围的农户也都欢呼起来,纷纷围上来问什么时候能领到水车,朱文奎笑着说:“大家放心,工匠们已经在批量制作了,不出半个月,每个缺水的村子都能分到至少两台,到时候柳学子会带着人来教大家怎么用。”

农户们闻言,纷纷对着朱文奎躬身行礼,嘴里不停念叨着“贤王殿下”,声音里满是感激。

回到王府的路上,柳明远看着沿途绿油油的庄稼,感慨道:“殿下,以前学生总觉得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现在才明白,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朱文奎拍了拍他的肩:“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比考中状元还强。等你明年考中科举,回荆州任职,咱们一起让荆州变得更好。”

没过多久,脚踏灌溉器的样品也造好了,朱文奎让人送到城郊的农户家试用。第二天一早,试用的农户就拉着自家种的蔬菜找上门,激动地说:“殿下,这灌溉器太好用了!我家小院里的菜以前三天浇一次水,现在早晚各浇一次,长得比以前壮实多了,您尝尝这黄瓜,脆得很!”

朱文奎接过黄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忍不住点头:“确实好吃!让人多造些,优先发给城里的菜农,再把制作方法教给他们,以后他们自己也能做。”

就在荆州上下一片忙碌时,京城传来消息,朱棣率领大军出征漠北,前锋已经抵达大同,急需一批粮草补充。

朱文奎接到消息,立刻召集官员开会:“陛下出征在即,咱们得再筹一批粮草送过去,这次不用收购,直接从官府粮仓调拨十万石,再让农户们捐些晒干的咸菜和肉干,让将士们在边关也能吃到一口热乎饭。”

官员们纷纷应下,各县县令更是主动请缨,说要亲自督办粮草运输,确保不会耽误行程。

让人没想到的是,消息传到农户耳中,不少人主动推着粮车、提着咸菜来府衙,一个老农拉着朱文奎的手说:“殿下,咱们吃的穿的都是靠朝廷护着,现在将士们去打鞑靼,咱们也不能闲着,这点粮食和咸菜不算什么,要是不够,咱们再回家拿!”

朱文奎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眼眶有些发热,他让人把百姓送来的东西一一登记,承诺等将士们凯旋,一定把大家的心意转达给陛下,又让人给每户送了些银子,算是朝廷的回礼。

三天后,十万石粮食和五大车咸菜、肉干装满了粮车,由百名官兵护送,浩浩荡荡地向京城方向驶去。朱文奎站在城楼上,看着粮车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愿陛下和将士们旗开得胜,早日平定漠北。

粮草送走没几天,龙骨水车和脚踏灌溉器开始在荆州全面推广,柳明远带着工匠们跑遍了各个村落,手把手教农户们安装和使用。

有一次在山里,为了帮一个偏远村落安装水车,柳明远不小心摔下山坡,膝盖擦破了皮,却依旧坚持把水车装好才肯休息。

农户们看在眼里,主动给他熬了草药,还送了自家种的核桃。

陆准把这事告诉朱文奎时,朱文奎特意让人给柳明远送去了伤药,还叮嘱他:“做事重要,身体更重要,要是累垮了,谁来教百姓们用新农具?”

柳明远收到伤药,心里暖烘烘的,回复说:“殿下放心,学生年轻,这点伤不算什么,等把所有村落的水车都装好,学生再好好休息。”

转眼间,冬天到了,荆州下起了第一场雪,朱文奎让人把之前准备的棉衣和药材分发给流民和贫苦农户,又让人在义学里生了火,确保孩子们能暖暖和和地读书。

这日,朱文奎正在书房处理政务,管家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京城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殿下,京城传来捷报!陛下率领大军在漠北大败阿鲁台,阿鲁台带着残部逃到了极北之地,短时间内再也不敢来犯,陛下已经班师回朝了!”

朱文奎猛地站起身,一把接过捷报,快速浏览一遍,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太好了!陛下和将士们辛苦了!”

他立刻让人把捷报抄写下来,贴在荆州城的各个城门上,让百姓们都知道这个好消息。百姓们看到捷报,纷纷涌上街头,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放起鞭炮,还有的提着自家做的点心送到府衙,整个荆州城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没过多久,朱棣的圣旨也到了,不仅表扬了朱文奎筹粮有功,还特意提到了柳明远设计的新农具。

说要把龙骨水车和脚踏灌溉器在全国推广,让各地农户都能受益,还让柳明远明年参加科举时,直接去吏部报备,优先录用。

柳明远接到消息时,正在山里教农户们修理水车,得知陛下特意提到了自己,激动得差点摔了手中的工具,对着京城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谢陛下恩典!学生定当好好读书,将来为朝廷、为百姓多做实事!”

冬天很快过去,春天来了,荆州的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

农户们用新犁耕地、用龙骨水车浇水,脸上满是期待。

柳明远也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去京城参加科举,朱文奎亲自送他到城外,递给他一个锦盒:“这里面是一些盘缠和书籍,路上注意安全,考试的时候别紧张,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

柳明远接过锦盒,眼眶有些红:“殿下的恩情,学生永世不忘!等学生考回荆州,定当全力辅佐殿下,让荆州越来越好!”

朱文奎拍了拍他的肩:“我等你回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553/503384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