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叛党
朱文奎接下监国印信时,指尖虽微微发紧,眼神却亮得惊人——这是他第一次脱离湘王府的桎梏,真正站在朝堂中枢的位置。
朱棣看着他沉稳的模样,紧绷的脸色稍缓,又看向一旁的陆准:“你此次平叛有功,朕欲升你为镇国大将军,总领京畿防务,你可愿接?”
陆准单膝跪地,声音铿锵:“臣愿为陛下分忧,为大明守好每一寸土地!”
封赏的旨意刚下,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捧着一份密报匆匆进来,脸色凝重:“陛下,天牢传来消息,王敬刚被押进去没多久,就‘突发恶疾’,气绝身亡了!”
朱棣猛地一拍龙椅,怒喝出声:“好一个‘突发恶疾’!在朕的天牢里,还敢动手脚,查!给朕查到底,是谁给的胆子!”
纪纲立刻领命,刚要转身,陆准却开口:“陛下,臣有一言。王敬死得蹊跷,恐怕是背后之人怕他吐露更多,不如让臣协同纪大人一同彻查,也好防着有人暗中作梗。”
朱棣点头:“准了!你们二人务必查个水落石出,若有阻拦,可先斩后奏!”
陆准和纪纲领了旨意,立刻前往天牢。刚到天牢门口,就见一名狱卒正鬼鬼祟祟地擦拭着什么,陆准眼神一凛,快步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腕:“你在干什么?”
那狱卒吓得浑身发抖,手里的布巾掉在地上,露出里面沾着的黑色液体。纪纲上前闻了闻,脸色一变:“是牵机引!这是能让人无声无息丧命的剧毒!”
陆准冷哼一声,将狱卒按在墙上:“说!是谁让你给王敬下毒的?”
狱卒哆哆嗦嗦地开口:“是……是太子府的管事,他给了小人一百两银子,让小人在王敬的饭里下毒,还说……还说事后保小人平安。”
纪纲立刻让人将狱卒押下去,转头对陆准说:“看来太子府果然脱不了干系,我们现在就去太子府拿人?”
陆准摇头:“不可。太子刚被陛下罚闭门思过,我们没有确凿证据就闯进去,只会落人口实。不如先盯着太子府的动静,看看还有谁会和那管事接触。”
两人正商议着,突然听到天牢深处传来一阵异响。陆准立刻拔出佩刀,朝着声音来源跑去,只见一名蒙面人正试图撬开王敬的牢房,看到陆准进来,转身就想跑。
“想跑?晚了!”陆准脚下发力,瞬间追上蒙面人,一刀劈向他的后背。蒙面人被迫转身迎战,两人交手几个回合,陆准发现对方的招式竟带着东宫侍卫的影子。
“你是太子府的人!”陆准大喝一声,加大攻势,一刀挑飞蒙面人的佩刀,紧接着一脚将他踹倒在地,扯下他的面罩。
面罩下的人正是太子府的侍卫统领,他脸色惨白,却还嘴硬:“我只是来查看情况,你们别血口喷人!”
纪纲上前,拿出从狱卒那里搜到的银子:“这银子上有太子府的印记,你还想狡辩?押下去,严加审问!”
侍卫统领被押走后,陆准看着王敬的尸体,皱起眉头:“王敬虽然死了,但他肯定留下了什么线索。我们仔细搜搜他的身上和牢房,说不定能找到有用的东西。”
两人在牢房里仔细搜查,终于在王敬的衣领夹层里找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一串数字和一个地址,纪纲看着纸条,疑惑道:“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和同伙联络的暗号?”
陆准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这地址是京城外的一座破庙,我们不如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他们的秘密据点。”
当天夜里,陆准和纪纲带着一队锦衣卫,悄悄前往那座破庙。刚靠近破庙,就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陆准示意众人埋伏好,自己则悄悄摸到窗边,往里看去。
只见庙里坐着十几个人,为首的正是太子府的长史,他手里拿着一份密信,对众人说:“王敬已经死了,陛下肯定会追查到底,我们必须尽快把太子殿下转移出去,否则等陆准查到我们头上,就晚了!”
一名手下担忧道:“可是太子殿下被陛下罚闭门思过,府里到处都是眼线,我们怎么把他转移出去?”
长史冷笑一声:“我已经安排好了,明日午时,会有一辆送菜的马车进入太子府,到时候太子殿下换上仆人的衣服,混在马车里出来,我们在城外接应,然后带着太子殿下前往北平,投靠那里的旧部。”
陆准听到这里,心中一凛——原来他们不仅想掩盖罪行,还想带着太子叛逃!他立刻给纪纲使了个眼色,纪纲会意,立刻带着锦衣卫冲了进去。
庙里的人见状,纷纷拔出兵器反抗,却哪里是锦衣卫的对手。没过多久,就被全部制服。长史被按在地上,还在大喊:“你们不能抓我!我是太子府的长史,你们抓了我,太子殿下不会放过你们的!”
陆准走到他面前,拿出那张纸条:“你以为你们的计划天衣无缝?可惜,王敬早就留下了线索。现在,跟我们回天牢,好好交代你们的罪行吧!”
将长史等人押回天牢后,陆准立刻进宫向朱棣禀报。朱棣听完,气得差点掀翻龙案:“好啊!朕还没找他们算账,他们竟然敢想着叛逃!朱高炽这个逆子,真是枉费朕对他的信任!”
他立刻下令,加强太子府的守卫,不许任何人进出,同时让陆准和纪纲继续审问长史,务必查清他们的全部计划。
长史在锦衣卫的严刑逼供下,很快就招了。原来,王敬不仅勾结周显和张霸,还暗中联络了南京的旧部,准备等劫持湘王成功后,就拥立太子朱高炽登基。
如果事情败露,就带着太子逃往北平,另立朝廷。
朱棣得知真相,怒不可遏,立刻下令将太子朱高炽废黜,贬为庶人,囚禁在东宫。
同时,派陆准前往北平,清剿那些勾结的旧部。
陆准领了旨意,立刻带着百名暗卫前往北平。
刚到北平城外,就见一队人马正守在城门口,为首的将领看到陆准,立刻上前:“陆将军,末将是北平守将李文,奉陛下旨意,协助将军清剿叛党。”
陆准点头:“李将军客气了,我们先进城,看看那些叛党现在在哪里。”
进城后,李文向陆准禀报:“那些旧部主要聚集在城南的一座宅院里,末将已经派人盯着了,就等将军来了再动手。”
陆准冷笑一声:“好,我们现在就去会会他们!”
一行人来到那座宅院外,陆准让人将宅院团团围住,自己则带着几名暗卫,翻墙进入院内。
刚进院子,就听到里面传来争吵声。
“现在太子殿下被废了,我们该怎么办?”一名中年男子问道。
为首的老者冷哼一声:“还能怎么办?我们已经和太子绑在了一条船上,他要是倒了,我们也没好下场!不如趁陆准还没查到我们头上,先动手杀了他,然后占领南京,自立为王!”
陆准听到这里,推门而入:“你们的美梦,该醒了!”
院内的人见状,纷纷拔出兵器,朝着陆准冲来。
陆准拔出佩刀,迎面而上,刀光闪过,几名叛党应声倒地。暗卫们也纷纷冲进院内,与叛党厮杀起来。
那为首的老者见势不妙,想要从后门逃跑,却被守在那里的李文拦住。李文一刀将他的佩刀挑飞,冷声道:“叛党,哪里跑!”
老者不甘心,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朝着李文刺去。李文侧身躲开,一脚将他踹倒在地,将他制服。
不到半个时辰,院内的叛党就被全部肃清。陆准让人将被俘的叛党押起来,仔细审问,得知还有一部分叛党逃到了城外的一座山寨里。
陆准立刻带着人马前往山寨。山寨里的叛党得知陆准来了,纷纷拿起兵器,守在山寨门口。陆准看着山寨的地形,对李文说:“这山寨易守难攻,我们不如用火攻,逼他们出来。”
李文点头:“好主意!末将这就让人准备火箭。”
很快,士兵们就准备好了火箭。陆准一声令下,火箭纷纷射向山寨的木质大门和房屋。山寨里顿时燃起熊熊大火,叛党们惊慌失措,纷纷从山寨里逃出来。
陆准早已让人在山寨外埋伏好,叛党们刚出来,就被士兵们一一抓获。至此,南京的叛党被全部清剿。
陆准将清剿的情况禀报给朱棣后,朱棣十分满意,下令将陆准封为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军务。同时,任命朱文奎为皇太孙,协助处理朝政。
朱文奎成为皇太孙后,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勤勉,每天都和陆准一起商议国事,处理政务。陆准也尽心尽力地辅佐他,教他如何分辨忠奸,如何治理国家。
这天,两人正在书房商议如何整顿吏治,突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喧哗。陆准出去一看,只见一名御史正跪在殿外,手里捧着一份奏折,大喊:“陛下,臣要弹劾兵部侍郎张谦,他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克扣军饷,还请陛下严惩!”
朱棣听到喧哗,让人将御史宣进殿内。御史将奏折呈上,朱棣看完,脸色一沉,看向陆准:“张谦是你手下的人,这件事你怎么看?”
陆准躬身道:“陛下,臣立刻派人去调查,如果御史所言属实,臣定不会姑息!”
朱棣点头:“好,朕给你三天时间,务必查清此事。”
陆准领了旨意,立刻让人去调查张谦。经过两天的调查,终于查清了张谦的罪行。他不仅收受贿赂,克扣军饷,还暗中将军粮卖给地方豪强,中饱私囊。
陆准将调查结果禀报给朱棣后,朱棣下令将张谦打入天牢,择日问斩。同时,让陆准负责整顿兵部,清除那些贪官污吏。
陆准在整顿兵部时,发现有不少官员都是靠关系进来的,没有真才实学。他立刻上书朱棣,建议改革选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杜绝任人唯亲。
朱棣采纳了陆准的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科举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入朝为官。这一举措,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支持,也为大明选拔了不少优秀的官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在陆准和朱文奎的辅佐下,大明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边境也十分安定。朱棣看着这繁荣的景象,心中十分欣慰,对陆准和朱文奎更加信任。
这天,朱棣召集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宣布:“朕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朱文奎身为皇太孙,勤勉好学,颇有治国之才。朕决定,从今日起,将皇位传给朱文奎,让他带领大明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朱文奎听到这里,立刻跪倒在地:“父皇,儿臣资历尚浅,恐难担此重任,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朱棣扶起朱文奎,语重心长地说:“朕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陆准会辅佐你。你只要记住,身为君主,要以百姓为重,勤政爱民,不要辜负朕和天下百姓的期望。”
陆准也上前一步,躬身道:“殿下,臣定会竭尽全力辅佐您,守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朱文奎见朱棣和陆准都如此信任自己,不再推辞,接过朱棣手中的传国玉玺,登基为帝。
登基大典过后,朱文奎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任命陆准为太傅,继续辅佐自己处理朝政。同时,下令减免全国百姓半年的赋税,让百姓们共享太平。
百姓们得知新帝登基,还减免了赋税,纷纷涌上街头,敲锣打鼓,欢呼雀跃。京城内外,一片欢腾景象。
陆准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大明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然而,就在这太平盛世之下,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远在北方的蒙古部落,看到大明日益强盛,心中十分忌惮,暗中集结兵力,准备南下入侵。
边境的守将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向京城禀报。朱文奎接到禀报,立刻召集陆准等大臣商议对策。
陆准看着地图,沉声道:“蒙古部落此次来势汹汹,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臣建议,派大军前往边境驻守,同时派使者前往蒙古部落,劝说他们退兵。如果他们执意要战,我们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
朱文奎点头:“好,就按陆太傅的建议办。朕任命你为北伐大将军,统领十万大军前往边境,务必守住大明的疆土!”
陆准领了旨意,立刻着手准备北伐事宜。他挑选了精锐的士兵,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兵器,不到半个月,就准备好了一切。
出发那天,朱文奎亲自来到城门口为陆准送行。他拍着陆准的肩膀,叮嘱道:“陆太傅,此去路途遥远,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朕在京城等你凯旋归来!”
陆准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定会将蒙古部落击退,守护好大明的边境!”
说完,陆准翻身上马,一声令下,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边境进发。
经过一个月的行军,陆准终于抵达了边境。边境的守将立刻前来拜见,向陆准禀报蒙古部落的情况:“蒙古部落已经在边境集结了五万大军,首领是脱脱不花,他为人凶狠狡诈,经常派兵骚扰边境的百姓。”
陆准点头:“知道了。我们先按兵不动,看看脱脱不花的动向。同时,派人去探查他们的粮草和兵力部署,以便制定作战计划。”
探兵很快就回来了,向陆准禀报:“将军,蒙古部落的粮草主要存放在营寨后方的一座山谷里,兵力主要集中在营寨前方,后方的守卫比较薄弱。”
陆准冷笑一声:“好,那我们就从他们的后方入手,先烧了他们的粮草,断了他们的后路!”
当天夜里,陆准挑选了两千名精锐的士兵,让他们换上蒙古人的衣服,悄悄摸向蒙古部落的粮草存放地。刚靠近山谷,就看到几名蒙古士兵在巡逻。
士兵们悄悄绕到巡逻兵的身后,将他们制服。然后,迅速冲进山谷,点燃了粮草。大火瞬间燃起,照亮了夜空。
蒙古部落的士兵们看到粮草被烧,顿时乱作一团。脱脱不花得知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刻下令派兵去救火。
陆准早已在山谷外埋伏好,看到蒙古士兵冲过来,立刻下令放箭。箭雨如注,蒙古士兵纷纷倒地。脱脱不花见状,知道中了埋伏,想要撤军,却被陆准带领的大军拦住。
“脱脱不花,你的粮草已经被烧了,还不快快投降!”陆准大声喊道。
脱脱不花怒视着陆准:“休想!我蒙古勇士宁可战死,也不会投降!”
说完,脱脱不花拔出佩刀,带领蒙古士兵冲向陆准的大军。陆准也拔出佩刀,迎战脱脱不花。两人交手十几个回合,陆准渐渐占据上风,一刀将脱脱不花的佩刀挑飞,紧接着一脚将他踹倒在地。
蒙古士兵们看到首领被擒,顿时失去了斗志,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陆准将脱脱不花押起来,对他说:“如果你答应以后不再侵犯大明的边境,朕可以饶你一命。否则,别怪朕不客气!”
脱脱不花看着陆准,又看了看投降的士兵们,无奈地低下了头:“我答应你,以后再也不会侵犯大明的边境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553/503295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