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 第39章 贬为庶人

第39章 贬为庶人


脱脱不花话音刚落,陆准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转头看去,竟是朱文奎亲自带着一队禁军赶了过来。

朱文奎翻身下马,快步走到陆准身边,目光扫过满地的蒙古降兵和被擒的脱脱不花,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陆太傅果然不负所望,此战大捷,实乃大明之幸!”

陆准连忙躬身行礼:“陛下亲赴边境,臣惶恐。此战能胜,全赖陛下信任与将士们奋勇,臣不敢居功。”

脱脱不花见来者竟是大明皇帝,瞳孔骤缩,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身旁的侍卫死死按住,只能咬牙瞪着朱文奎,眼神里满是不甘。

朱文奎走到脱脱不花面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脱脱不花,你率部入侵大明边境,劫掠百姓,本可将你就地正法。但朕念及边境百姓需安稳,愿给你一次机会,若你能约束部落,永不再犯,朕便放你回去。”

脱脱不花愣了愣,似乎没料到朱文奎会如此宽宏,随即低头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末将回去后,定当约束族人,绝不再踏足大明边境半步!”

朱文奎点头,示意侍卫将脱脱不花松绑,又命人拿出粮草和药品,交给蒙古降兵:“这些物资,你们带回去分给部落族人,告诉他们,大明愿与蒙古和平共处,但若有人再敢来犯,朕必不轻饶!”

蒙古降兵们接过物资,纷纷跪地叩谢,看向朱文奎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

处理完蒙古部落的事宜,朱文奎与陆准并肩走在边境的城墙上,望着远方辽阔的草原,朱文奎感慨道:“边境安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陆太傅,此次北伐大捷,你功不可没,朕回去后,定要重赏你。”

陆准笑着摇头:“陛下,臣所求并非赏赐,只求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如今边境暂稳,但臣担心,其他部落或许还会有异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朱文奎点头:“陆太傅所言极是。朕已下令,让边境守将加强戒备,同时派人前往周边部落,传递大明和平共处的意愿,争取让更多部落与我们结盟。”

两人正说着,一名侍卫匆匆跑来,递上一份密报:“陛下,陆将军,京城传来消息,礼部尚书李嵩在暗中勾结藩王,似乎在密谋什么。”

陆准接过密报,快速浏览一遍,脸色沉了下来:“李嵩身为礼部尚书,竟敢勾结藩王,图谋不轨,实在胆大包天!”

朱文奎的眼神也冷了下来:“看来朕登基后,有些人还是不安分。陆太傅,我们即刻回京,一定要查清楚李嵩的阴谋,将隐患彻底清除!”

两人当即下令,让大军在边境驻守,自己则带着一队禁军,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刚回到京城,陆准就立刻派人去调查李嵩的行踪和人际关系。

没过多久,手下就传来消息:“将军,李嵩最近频繁与宁王朱权接触,两人多次在宁王府密谈,而且宁王府最近还在暗中招募武士。”

陆准皱起眉头:“宁王朱权?当年靖难之役时,他曾被成祖皇帝胁迫出兵,如今竟敢勾结李嵩,难道是想谋反?”

朱文奎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宁王一直对朝廷心存不满,如今李嵩主动勾结,他恐怕是想趁朕刚登基不久,根基未稳,发动叛乱。陆太傅,你有什么对策?”

陆准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认为,我们可以先按兵不动,派人密切监视宁王府和李嵩的动向,收集他们谋反的证据。等证据确凿后,再一举将他们拿下,以免打草惊蛇。”

朱文奎点头:“好,就按陆太傅的计划办。你务必多加小心,不要让他们察觉到我们的动作。”

接下来的几天,陆准派人日夜监视宁王府和李嵩的府邸,很快就收集到了不少证据。原来,李嵩因为在朝堂上多次被朱文奎批评,心生不满,便暗中联络宁王,劝说宁王谋反,承诺事成之后,拥立宁王为帝,自己则担任丞相。

宁王被李嵩说动,暗中招兵买马,还偷偷打造兵器,准备在一个月后的祭天大典上,发动叛乱,劫持朱文奎。

得知这个消息后,朱文奎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兵部侍郎周毅说道:“陛下,祭天大典是重要的仪式,到时候文武百官都会到场,宁王若在此时发动叛乱,后果不堪设想。不如我们提前取消祭天大典,避免危险。”

陆准摇头:“取消祭天大典,只会让宁王察觉到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阴谋,他很可能会提前发动叛乱,到时候我们更加被动。臣认为,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在祭天大典上设下埋伏,等宁王和李嵩动手时,一举将他们擒获。”

朱文奎思考片刻,说道:“陆太傅的计策甚好。朕这就下令,让禁军统领暗中调派兵力,在祭天现场周围设下埋伏,同时让锦衣卫密切关注宁王和李嵩的动向,一旦他们有异动,立刻动手。”

很快,祭天大典的日子到了。当天,京城郊外的祭天台周围,看似平静,实则早已埋伏好了大量禁军。朱文奎穿着龙袍,带着文武百官来到祭天台,准备举行祭天仪式。

李嵩站在百官之中,眼神不断瞟向宁王的方向,而宁王则坐在贵宾席上,看似镇定,实则手心早已布满冷汗。

当祭天仪式进行到一半时,宁王突然站起身,大喊一声:“朱文奎,你本非正统,竟敢占据皇位,今日我就要替天行道,废黜你这个伪帝!”

话音刚落,宁王府的武士们就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朝着祭天台杀去。李嵩也拔出腰间的佩剑,想要趁机劫持朱文奎。

就在这时,陆准大喊一声:“动手!”

埋伏在周围的禁军立刻冲了出来,与宁王府的武士们展开厮杀。锦衣卫也迅速上前,将李嵩和宁王团团围住。

宁王见状,知道大事不妙,想要突围逃跑,却被陆准拦住。

陆准拔出佩刀,与宁王交手起来。

宁王虽然有些武艺,但哪里是陆准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就被陆准一剑挑飞佩剑,打翻在地。

李嵩见宁王被擒,吓得腿都软了,想要跪地求饶,却被锦衣卫一把抓住,押了起来。

宁王府的武士们见首领被擒,顿时失去了斗志,纷纷放下兵器投降。

朱文奎看着被押跪在地上的宁王和李嵩,脸色冰冷:“宁王,李嵩,你们勾结谋反,意图颠覆大明江山,罪大恶极。朕念及宁王是皇室宗亲,饶你一命,贬为庶人,终身囚禁。李嵩身为朝廷大臣,却背主求荣,即刻押入天牢,择日问斩!”

宁王和李嵩不敢反驳,只能低头认罪。

处理完宁王和李嵩的叛乱,朱文奎的威望在朝堂上更加高涨。大臣们都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敢暗中作乱。

这天,朱文奎正在书房批阅奏折,陆准走了进来,递上一份奏折:“陛下,这是江南巡抚递上来的奏折,说江南地区最近出现了严重的水灾,百姓们流离失所,急需朝廷救济。”

朱文奎接过奏折,快速浏览一遍,脸色凝重起来:“江南是大明的粮仓,如今遭遇水灾,不仅百姓受难,还会影响朝廷的粮食供应。陆太傅,你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陆准说道:“陛下,臣认为,我们应该立刻派官员前往江南,安抚百姓,同时调拨粮草和银两,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另外,还需要组织人手疏通河道,加固堤坝,防止水灾再次发生。”

朱文奎点头:“好,就按陆太傅的建议办。朕任命你为赈灾钦差,前往江南主持赈灾事宜,务必让百姓们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陆准躬身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陆准很快就带着粮草和银两,前往江南。到达江南后,他立刻深入灾区,查看灾情。看到百姓们无家可归,只能在路边搭建草棚,忍饥挨饿,陆准心中十分不忍。

他立刻下令,将带来的粮草分发给百姓们,同时组织人手搭建临时安置房,让百姓们有地方居住。对于受伤的百姓,他还派人请来郎中,为他们治疗。

在陆准的努力下,江南的灾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百姓们对陆准感激涕零,纷纷称他为“陆青天”。

然而,就在灾情逐渐好转的时候,陆准发现,有些地方官员竟然在暗中克扣赈灾粮草和银两,中饱私囊。其中,江南知府王坤的问题最为严重。

陆准得知后,十分愤怒,立刻派人调查王坤。经过调查发现,王坤不仅克扣赈灾物资,还与当地的豪强勾结,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罪行累累。

陆准当即下令,将王坤逮捕入狱,同时派人追回被克扣的赈灾物资,重新分发给百姓们。

百姓们得知王坤被抓,都拍手称快,对陆准更加敬佩。

处理完王坤的事情,陆准又开始组织人手疏通河道,加固堤坝。

他亲自来到工地,与百姓们一起劳动,鼓舞大家的士气。

在他的带动下,百姓们都积极参与到救灾工作中,没过多久,河道就疏通好了,堤坝也加固完毕。

………………

这天,朱文奎召集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朕登基三年以来,承蒙各位大臣辅佐,大明国泰民安。如今,朕决定效仿先皇,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双方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大臣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兵部尚书周毅说道:“陛下此举甚好。派遣使者前往西域,不仅可以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还可以了解西域的情况,为大明开拓新的贸易通道。”

朱文奎点头:“周尚书所言极是。朕决定,任命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领船队前往西域。郑和曾多次出使西洋,经验丰富,定能完成此次使命。”

郑和和王景弘连忙出列,躬身领命:“臣等定不辱使命,为大明争光!”

很快,郑和和王景弘就准备好了船队和物资,带着朱文奎的期望,出发前往西域。

船队出发后,朱文奎和陆准每天都在关注着西域的消息。

几个月后,郑和派人传回消息,说他们已经到达了西域的撒马尔罕,受到了撒马尔罕国王的热烈欢迎。

撒马尔罕国王表示,愿意与大明建立友好关系,开展贸易往来。

朱文奎和陆准听后,都十分高兴。

又过了几个月,郑和再次传回消息,说他们已经访问了西域的十几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愿意与大明建立友好关系,还派遣了使者,准备跟随郑和一起回大明,拜见朱文奎。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553/5032932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