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拦路的杨子荣
天幕上,朱及第收敛了脸上戏谑的笑容,背景音乐也随之变得低沉而庄严,预示着话题的转向。“好了好了,玩笑归玩笑,咱们还是得回归正史。”
他语气变得平缓而正式,“老铁们,无论建文帝是自焚还是失踪,南京城的陷落仅仅标志着权力的实质更迭。但如何将这场充满血腥与争议的‘靖难’军事胜利,转化为天下士民、千秋史笔认可的合法统治,才是对燕王朱棣真正的、也是最终的考验。”
天幕画面切入南京城内,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街道上残留着战乱的痕迹,燕军士兵正在维持秩序,但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与迷茫。身披染血征袍的燕王朱棣,在丘福、朱能等一众悍将的簇拥下,正策马朝着皇宫方向行进。他的脸上混杂着胜利者的昂扬、失去至亲(徐增寿)的悲愤,以及一种即将触摸到最高权力时的急切与躁动。这一刻,他更像是征服了敌国都城的军事统帅,而非归来的嗣君。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青色官袍、品阶显然不高的年轻文官,竟毅然决然地冲出人群,不顾卫士的阻拦,径直挡在了燕王的马前!这一幕让周围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丘福甚至已经握紧了刀柄。天幕特意给了这位年轻官员一个特写——他面色因紧张而微微发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昂首直视着马上面带不悦的朱棣。
“殿下!”年轻官员的声音清晰甚至有些尖锐,划破了短暂的寂静,“殿下是先谒陵(拜谒孝陵)呢,还是先即位?!”
此言一出,犹如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略显浮躁的朱棣头上!他脸上的急切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愕然,随即陷入巨大的震惊和迅速的沉思之中。
朱及第的画外音适时响起,带着分析的口吻:“这位胆识过人的年轻人,名叫杨子荣,此时仅是翰林院的一个小小编修。但他这个问题,却问得极其刁钻老辣,直击要害!他这是在提醒朱棣:武力可以夺取京城,但合法性需要仪式来赋予。您现在是‘靖难功臣’还是‘父皇的继承者’?这第一站的目的地,将向天下宣告您的身份!”
画面中的朱棣,眼神中的戾气和急躁迅速褪去,睿智与冷静重新占据上风。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杨子荣,仿佛要将这个年轻人的样貌刻在心里。没有任何犹豫,他猛地一拉缰绳,调转马头,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于是,”天幕画面跟随着朱棣的队伍转向,“燕王朱棣没有踏入近在咫尺、象征最高权力的皇宫,而是率领着他的文武,径直前往钟山脚下的明孝陵。”
孝陵景象庄严肃穆,松柏森森。朱棣在父皇朱元璋的陵寝前,卸甲弃刃,换上素服,以最虔诚的姿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他伏地痛哭,声彻陵园,诉说着“清君侧”的不得已、对父皇的思念与告慰。这一刻,他不再是叛军的首领,而是一个归来祭奠父亲、继承父亲遗志的“孝子”。
朱及第总结道:“杨子荣这一拦,朱棣这一拜,政治意义极其重大!它成功地将在血火中完成的权力过渡,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法统进行了强行关联并捆绑。这为先期的军事行动披上了最后一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层‘忠孝’外衣,为他后续的一切行动,奠定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合规’基础。”
拜谒孝陵,完成了对父皇朱元璋法统的对接宣誓后,朱棣的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更具实质意义的象征之地——太庙。这里供奉着朱明王朝的列祖列宗,是王朝正统系谱最神圣的殿堂。在这里的任何一个微小举动,都蕴含着巨大的政治信号。
朱棣目标明确:将建文帝朱允炆追尊其父、自己的大哥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的牌位,即刻从太庙中请出。
这一刻,在天幕下的洪武朝臣眼中,充满了冰冷的决绝与清晰的指向。当朱标的“兴宗”神主被移出享殿时,仿佛一道无形的壁垒被打破了。这不仅仅是移除一个牌位,更是对建文朝整整四年法统的彻底否定与抹除。朱允炆的皇位来源,被其四叔从根本上定义为“无效”。
紧接着,朱棣做出了一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举动:他下令,恢复父亲朱元璋在世时给予朱标的正式身份——懿文太子。大哥的牌位,将以“大明懿文太子”而非“兴宗皇帝”的身份,回归到他应有的、属于储君的位置上。
这一出一进,一废一立,堪称政治符号操作的典范。它向天下人宣告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信息:建文帝一系的统治是一场历史的“偏差”,帝国的继承序列必须回归到洪武朝父皇朱元璋钦定的正统轨道上来。既然父皇指定的继承人懿文太子朱标早逝,那么依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虽原本适用条件严苛,但此刻被朱棣巧妙借用并扩大解释),由作为诸藩之首的弟弟来继承大统,便是顺理成章、拨乱反正之举。
朱棣通过太庙牌位的更迭,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法理“校准”。他巧妙地规避了“篡夺侄位”的指控,将自己包装成了父皇法统的直接继承者和兄终弟及的合法实践者,为下一步登基,铺平了最关键的法理道路。
“完成了这些关键的象征性步骤后,”朱及第的语速放缓,“朱棣并没有急于立刻登基。从建文四年.....哦,应该说是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三日进入南京,到七月十七日才正式即位,他足足等待并运作了一个多月!”
“在这一个多月里,他上演了一出标准的‘劝进-推辞-再劝进-勉强接受’的古典政治戏剧。”天幕上快速闪过文武百官上表劝进、朱棣多次谦让的画面。“他需要时间安抚人心,需要等待各地尤其是北方表示效忠,需要让天下人慢慢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并让整个过程看起来尽可能符合‘程序正义’。”
“最终,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十七日,朱棣于奉天殿正式即皇帝位。他革除了建文年号,将建文四年改称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这一改元,更是赤裸裸地宣称:建文朝是不合法的,我才是父皇洪武皇帝的直接继承者!”
天幕下的朱元璋冷哼了一声,对老四这种强行“续费”他年号的行为感到一阵无语,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快速建立法统的最粗暴有效的办法。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由此可见,朱棣的登基,绝非简单的军事政变。从拜孝陵、更太庙到漫长的劝进程序,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政治操作,旨在最大限度地洗刷‘篡逆’的色彩,为自己涂上合法的金身。权力,不仅需要夺取,更需要包装。”
奉天殿前甚至整个大明天下都是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消化着这堂关于权力交接与合法性构建的生动而残酷的课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70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