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33章 龙袍疑云与隔代追责

第133章 龙袍疑云与隔代追责


天幕上,关于朱高煦是否造反的争论仍在以弹幕形式滚动,各种观点碰撞,好不热闹。朱及第正打算总结几句,目光忽然被一条新跳出的、与当前话题看似无关的留言吸引住了。他轻“咦”了一声,饶有兴趣地念了出来:

“哦?这位ID叫【考据强迫症晚期】的网友留言说:‘老是吵朱高煦,能不能聊聊永乐二年的李景隆?他被削爵圈禁,公开罪名是曹国公府被搜出‘僭越’的龙袍器物。可据一些笔记记载,那些东西分明是洪武朝时,太祖朱元璋赏赐给老曹国公李贞的!老爷子去世后自然传给了儿子孙子(。朱棣这算不算是故意翻旧账,过河拆桥?’”

这条留言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瞬间在天幕下的洪武朝堂激起了千层浪!

所有人的目光,先是下意识地投向了大殿中曹国公李文忠(其父李贞今日因微恙未至)所在的位置。李文忠本人更是如遭雷击,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他父亲李贞,是陛下的亲姐夫,是陪着陛下从微末起兵、情同手足的至亲!陛下赏赐些东西给自己父亲,本是天家恩典,荣宠的象征,谁能想到,数十年后,这竟会成为自己儿子被削爵幽禁的罪证?!

朱元璋的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他当然记得自己确实赏赐过姐夫李贞不少好东西,以示优宠。若后世所言为真,那朱棣这小子的手段,也太过阴狠刻薄!这不仅是过河拆桥,简直是把他这个老子赏出去的东西变成了杀人的刀!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李贞平日站的位置,空着。朱元璋心里莫名松了口气,还好姐夫今天没来,否则当着面听到这等未来之事,自己这张老脸该往哪儿搁?

这种尴尬、恼怒、又有点心虚的情绪混杂在一起,让朱元璋急需一个发泄口。他的目光如刀子般射向了站在皇子队列中的朱棣!

朱棣此刻也是浑身冰凉。他虽不知未来具体情形,但“削爵”、“圈禁”、“过河拆桥”这些词,足以让他预感到那绝不是什么光彩事。尤其是感受到父皇那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目光,他更是头皮发麻。

“逆子!”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震得杯盏作响,“瞧瞧你干的好事!朕赏出去的东西,倒成了你将来整治人的由头?!如此刻薄寡恩,何以服众?!给咱滚过来!”

不由分说,在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的注视下,朱元璋抄起手边的象牙笏板,对着慌忙跪下的朱棣就是一顿没头没脑的责打。虽然未必真下重手,但这场面,着实让所有人心惊肉跳。

朱元璋这番举动,固然有发泄尴尬和怒火的成分,但更深层次,是借题发挥,敲打所有勋贵,也掩饰自己赏赐可能埋下祸根的不安。

然而,看在李文忠、耿炳文、冯胜等勋贵武将眼里,却是另一番滋味。他们心中一片冰凉,后怕不已!

皇上赏赐,那是天大的恩荣,谁敢不收?收了之后,自然要珍而重之地供奉起来,以示不忘皇恩。可谁能想到,这荣耀的象征,在未来竟可能成为催命的符咒?朱家父子这手段,一环扣一环,简直不给人留活路啊!

今天能因为老皇帝赏的龙袍治李景隆的罪,明天是不是就能因为赏的玉带、宝剑、田庄,治他们这些老臣、甚至他们子孙的罪?一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寒意,在勋贵集团中无声地蔓延开来。原来,极致的恩宠,也可能伴随着极致的风险。

朱及第自然不知道他念出的一条留言,在洪武朝堂引发了怎样的风暴。他看完留言,摸了摸下巴,评论道:“嗯,这位网友提出的倒是个有趣的视角。如果曹国公府的‘违禁品’真是洪武皇帝的赏赐,那永乐皇帝的处理方式,确实值得商榷,有清算建文旧臣、巩固自身权威的嫌疑。不过,历史真相往往复杂,这方面史料记载不一,我们也很难下定论。好了,关于李景隆的话题就聊到这,我们还是回到朱高煦……”

天幕上的话题被朱及第引回,但洪武奉天殿内的凝重气氛却久久未能散去。朱元璋打完了儿子,气哼哼地坐回龙椅,眼神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尤其是面色苍白的李文忠,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朱棣狼狈地退回队列,低着头,心中对那素未谋面的“自己”和孙子充满了怨念,同时也对未来的君臣相处、对勋贵集团的管理,有了更深刻、也更残酷的认识。

天幕上光影流转,呈现出一幅大军围城的肃杀景象。城墙上,“乐安”二字依稀可辨,城下则是盔明甲亮、旌旗招展的朝廷官军,中军大纛之下,年轻的天子朱瞻基一身戎装,英气逼人。

朱及第的声音随之响起:“无论朱高煦内心究竟是真想造反还是仅仅想讹诈,明宣宗朱瞻基的反应是迅速而果断的——御驾亲征,大军直扑乐安!这一招,充分展现了这位年轻皇帝的魄力和对自己军事能力的自信。”

“而当朝廷大军真的兵临城下时,”朱及第语气带着一丝嘲讽,“那位传说中骁勇善战的汉王朱高煦,表现可就有点耐人寻味了。史料记载,他登城眺望,见官军阵容鼎盛、士气高昂,脸上非但没有破釜沉舟的决绝,反而露出了惊慌之色(‘高煦登城望,见神机营火器精利,大惧’)。城内的叛军(或者说他的部属)更是军心涣散,甚至不断有人偷偷缒城而下,向官军投降。”

画面中,乐安城头的朱高煦面色惶急,全无昔日战场上的悍勇,与城下稳坐中军、气定神闲的朱瞻基形成了鲜明对比。

洪武时空,奉天殿内。朱元璋看到这里,重重地哼了一声:“色厉内荏,蠢材一个!”  他既鄙夷朱高煦的临阵慌乱,又对朱瞻基的果断沉稳暗自点头。朱棣则脸色铁青,既为儿子的不成器感到耻辱,又为孙子(朱瞻基)的出色表现心情复杂。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573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