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34章 被烤成瓦罐鸡的朱高煦

第134章 被烤成瓦罐鸡的朱高煦


“面对如此窘境,朱高煦的亲信们也开始动摇了。”朱及第继续讲述,“部将王斌等人曾劝他决一死战,但朱高煦早已胆寒。更致命的是,他后路被抄,突围无望。在绝对的军事和心理压力下,这位汉王殿下做出了一个极其狼狈的决定——秘密派人出城,向侄子皇帝请降。”

天幕上出现了朱高煦麾下将领灰头土脸出城请降的画面,以及朱瞻基接受投降的场景。

“朱瞻基展现了胜利者的大度,接受了投降,但要求朱高煦自己出城。走投无路的朱高煦,只得‘白衣草席’,以罪臣的装扮,惶恐地出城匍匐在朱瞻基马前。一场看似可能惊天动地的‘叛乱’,竟然以如此虎头蛇尾的方式,几乎兵不血刃地平息了。”

看到朱高煦如此不堪地投降,洪武朝堂上一片寂静。勋贵们心中暗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汉王,真是把亲王的脸都丢尽了。同时也对朱瞻基这位未来皇帝的手段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动刀兵而屈人之兵,高明。

“朱高煦被押解回北京后,  initially,朱瞻基并没有立刻处死他,只是将他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华门内的一处宅院中。”朱及第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异常惨烈。据《明史》记载,有一天,朱瞻基去囚禁地看望这位叔父(也有说是故意挑衅),朱高煦不知是积怨爆发还是彻底绝望,竟然伸出一只脚,将年轻的皇帝勾倒在地!”

天幕上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朱瞻基探望,朱高煦突然伸腿绊倒皇帝。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朱瞻基。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下令用一口重达三百斤的铜缸将朱高煦罩住。可叹朱高煦勇力犹在,竟然将铜缸顶起。盛怒之下的朱瞻基,命人在铜缸周围堆起柴炭,点燃烈火……最终,这位曾经在战场上救过父亲性命、勇冠三军的汉王,就在这口铜缸之内,被活活烤死了。他的十几个儿子也随后被处死,汉王一脉,就此断绝。”

“铜缸炙烤”这血腥残酷的一幕,透过天幕展现在洪武众人面前,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奉天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就连见惯了沙场血腥的徐达、冯胜等老将,也面露不忍之色。这种死法,对于一位亲王而言,太过残忍。

朱元璋的眉头紧紧皱起,他固然厌恶叛乱,但亲孙子用如此酷烈的手段处死亲叔叔,还是让他感到一丝不适。这背后,是皇权之下亲情的彻底泯灭。

朱棣更是双目赤红,身体微微颤抖。他虽然恨铁不成钢,但听到儿子(朱高煦)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心中仍如刀绞一般。父子、兄弟、叔侄……权力的毒酒,竟能将骨肉亲情腐蚀至此!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朱高煦的悲剧,是其性格野心与时代局限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政治敏感度极低,最终在皇权的碾压下粉身碎骨。而明宣宗朱瞻基,虽然稳固了皇权,但用如此酷刑处死亲叔,也为其仁君形象留下了一抹难以擦除的暗色。皇家的亲情,在至高权力的考验下,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

天幕上,朱及第似乎从朱高煦的悲剧中平复了一下情绪,用较为平缓的语气开始了新的讲述:

“经过朱高煦这场风波,燕王朱棣这一支,在世的儿子就只剩下太子朱高炽和赵王朱高燧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两位在开枝散叶方面,倒是颇为‘争气’,至少比他们那位被烤死的兄弟强得多。”

他一边说,一边在天幕上打出了简单的文字和数字示意。

“先说胖太子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他虽然身体不好,在位时间极短,但在生育能力上却堪称‘劳模’。根据记载,他共有十个儿子,七个女儿,子嗣可谓繁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稳定了他作为储君的地位。”

“而老三朱高燧,虽然名声不如两位兄长显赫,但也是个多子多福的。史料记载,他也有十个儿子,以及数个女儿。至少在朱棣的孙子辈,香火传承看起来是相当旺盛的。”

看到这些数字,洪武朝堂上的众人,尤其是朱元璋,下意识地松了口气。无论如何,子嗣昌盛总归是好事,意味着国本稳固,血脉绵延。朱棣紧绷的脸色也稍稍缓和,无论如何,自己的血脉没有因高煦之事而断绝,总是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朱及第接下来的话,却让这刚刚缓和的气氛再次凝滞。

“但是,”朱及第的语气带上了几分感慨和神秘,“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从明宣宗朱瞻基,也就是朱高炽的儿子开始,大明皇帝的子女数量,似乎就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朱瞻基本人子嗣不算很少,但比起他父亲和祖父,已是天样之别。而再往后,除了个别皇帝,大明中后期的皇帝们,子嗣艰难几乎成了常态,甚至多次出现皇位无皇子继承的危机。”

这个转折来得突然,却又与前文隐隐呼应。奉天殿内,一些心思敏锐的文臣,尤其是那些熟读经史、对天人感应、因果报应之说有所敬畏的儒臣,脸上露出了复杂而微妙的神情。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窃窃私语起来。

一位年老些的翰林学士捋着胡须,低声对同僚叹道:“唉,如今看来,前言非虚啊……”他虽未明说,但“前言”二字,显然指向了更早时候天幕曾提及的“燕王后代不旺”之说。

旁边另一位官员压低声音附和:“杀孽过重,有伤天和啊。燕王……虽事出有因,但终究是篡位夺嫡,建文一脉……下场凄惨。这……这莫非真是……”他不敢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然明显——这难道是弑杀兄长(朱标)后代的报应吗?毕竟,在儒家伦理中,朱标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法定继承人,朱棣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悖逆人伦的。

这些低语虽然轻微,但在寂静的大殿中,还是隐约传到了前方。朱元璋的耳朵何等敏锐,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本人对鬼神报应之说将信将疑,更看重现实政治,但臣子们私下这种议论,无疑是在挑战他极力想要维护的“永乐”一脉(尽管此时还未出现)的合法性,更隐隐指向了他对朱棣未来的默许或无奈所可能带来的“天道”反噬。

朱元璋猛地转过头,冰冷的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那些窃窃私语的文臣区域。他没有发作,也没有点名,但那目光中的威严和警告意味,让所有感受到的文臣都如同被冷水浇头,瞬间噤声,惶恐地低下头,不敢再发一言。

大殿内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但一种无形的压力却弥漫开来。朱元璋胸膛微微起伏,显然内心极不平静。他既恼怒于臣子的妄加揣测,更深处,或许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惊悸。他虽然可以强权压制言论,但“报应”二字,如同一根细刺,扎进了他这位开国帝王的心底。

朱棣站在下方,同样听到了那些低语,感受到了父皇的怒火。他的心情更加复杂,未来的“靖难”成功,竟然要以子孙凋零作为可能的代价吗?这胜利,究竟值不值得?

天幕上的朱及第自然不知下方的暗流汹涌,他总结道:“皇室子嗣的兴衰,原因复杂,可能涉及遗传、健康、宫廷环境等多种因素。但后世史家观之,总难免将其与王朝的气运、帝王的德行联系起来,生出许多感慨和猜想。这或许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又一重迷雾吧。”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5478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