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223章 朱家父子的深宫对话

第223章 朱家父子的深宫对话


喧嚣散尽,浮华退去。当勋贵文武们怀揣着新得的承诺与恩典心满意足地离去后,偌大的奉天殿内,只剩下帝后二人,以及被特意留下的太子朱标与燕王朱棣。宫灯将四人的影子拉得悠长,投在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上,气氛陡然从之前的庄重热烈变得沉凝乃至压抑。

朱元璋卸下了方才在太庙前那不容置疑的帝王面具,眉宇间染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疲惫与……一丝近乎心灰意冷的淡漠。他的目光,尤其久久地停留在太子朱标那因今日种种“喜讯”而恢复了些许血色的脸上,眼神复杂难言。

殿内巨大的蟠龙金柱在宫灯映照下投下幢幢黑影,将父子四人的身影笼罩其中,更添几分压抑。先前太庙前那番慷慨激昂、与勋贵推心置腹的景象仿佛只是海市蜃楼。朱元璋缓缓踱步到御阶边缘,并未坐下,只是背对着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身影在灯火下竟显出几分罕见的佝偻。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沉默了许久,久到朱标和朱棣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终于,他转过身,脸上再无半分在臣子面前的威严与坚定,只剩下深不见底的疲惫和一种近乎虚无的冷静。

“知道为什么要把那些丹书铁券造得比洪武三年初封时更华丽吗?”  朱元璋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冰冷的铁块砸在寂静的大殿里,“知道为什么非要选在太庙,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刻下那块石头吗?”

他目光如锥,刺向朱标和朱棣,不待他们回答,便自问自答:“因为要让他们信!要让冯胜、傅友德、蓝玉,让天下所有被那天幕搅得心神不宁的人都相信,咱朱元璋,信他们,倚重他们,要把大明的国运和他们捆在一起!”

他嘴角扯出一丝近乎嘲讽的弧度:“方孝孺那篇檄文,写得花团锦簇,把那天幕批得体无完肤。好文章!真是好文章!足以让那些读书人拍手称快,自欺欺人!咱把它颁行天下,让所有人都觉得,朝廷已经看穿了那‘妖幕’的把戏,一切尽在掌握。”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厉色:“但这都是假的!是做给外人看的戏文!是堵天下人嘴的泥巴!咱用保甲连坐让他们不敢看,用檄文告诉他们那是假的,用铁券金石让他们安心!可咱们自己呢?”

朱元璋一步踏前,逼近两个儿子,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火焰:“咱们自己,若是也信了这套糊弄鬼的东西,也跟着他们一起自欺欺人,以为那天幕真是无稽之谈,以为后世那些光怪陆离之景全是幻术,那才是真的完了!大明就真要照着那天幕划下的道,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

他猛地喘了口气,胸口剧烈起伏,指着殿外无垠的夜空,手指微微颤抖:“那东西……它说的或许不全对,或许有夸大有编造,但绝非空穴来风!咱这些日子,翻来覆去地想,越想越心惊!它里面很多细微之处,看似荒谬,细思之下,却隐隐契合某种……某种咱们现在还无法理解的道理!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所以,听着,”  朱元璋的目光死死锁住朱标和朱棣,一字一顿,仿佛要将每个字都刻进他们的骨血里,“今日太庙前的一切,是帝王术,是安邦策,唯独不是咱们父子该信的真相!咱们关起门来,必须清醒!必须把那‘妖幕’当成一面可能照见未来的、破碎却危险的镜子!谁要是真把它当成纯粹的妖言惑众,谁就是蠢!就是自取灭亡!”

马皇后轻轻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背,示意他稍安,自己则向前微微倾身。烛光映照下,她眼角细密的皱纹里藏着难以言说的疲惫,但眼神却清明如镜,仿佛能穿透一切虚妄。

"标儿,"她的声音不高,却像温润的玉石,一字一句敲在朱标心上,"你父皇方才说,那些都是做给外人看的。你细想,那天幕所言,固然有许多惊世骇俗、甚至悖逆人伦之处,但正因其细节之匪夷所思,反倒不似人力能凭空编造。"

她停顿了一下,让朱标消化这句话,才继续道:"譬如那人均七十九之寿数,那开膛破肚尚能存活的医道,那不用牛马自行奔跑的铁车……若真是妖言惑众,编些金银遍地、风调雨顺的谎话岂不更易取信于人?何必编造这些超出我等想象、却又自成体系、逻辑严密之事?"

朱标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母后所言,竟隐隐指向了他内心深处不愿面对的那个可能性。

马皇后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她的语气变得愈发沉重,带着一种母亲独有的、混合着痛惜与决绝的意味:"你爹今日所做一切,檄文、科举、刻石、赐爵,是雷霆手段,是帝王心术,是为了稳住当前的江山社稷,堵住攸攸之口,强行将这被天幕搅动的乾坤暂时扳回正轨。但这如同治水,堵,终非长久之计。那水下的暗流,我们自家人必须看清。"

她的目光紧紧锁住朱标,仿佛要将他的模样刻进灵魂深处:"你是爹娘的长子,是大明理所当然的继承人,爹娘……自然盼着你千秋万岁。可天幕既已预示……"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将那句无比残忍的话说出口:"若……若天命终究难违,你真的走在了我们前头,这大明的万里江山,瞬间便会成为群狼环伺的肥肉,内有权臣,外有强敌,需要一个足够强韧、足够决断的人来坐镇,才能压得住!这个人,只能是你的四弟,朱棣!"

"娘!"  朱标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脸色煞白如纸,几乎站立不稳。他从未想过,这般近乎诅咒的安排,会从一向慈爱的母亲口中如此清晰地吐出。

马皇后眼中瞬间盈满了水光,但她强行忍住,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也别怨爹娘心狠!你的骨肉,允炆,甚至就算雄英还活着,他也能隔代继承皇位了!到时候,我跟你爹会动用一切力量,安排好他们的退路。他们会得到足够的财富,隐姓埋名,远远离开这权力的漩涡,做个富家翁,平安终老,延续你的血脉。这……这是爹娘在那种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能为你,为你的孩子们,做的最后的打算,也是最大的仁慈了。"

这番话,如同无数根冰冷的针,刺入朱标的心口。他身形微晃,看向父母,又看向一旁同样震惊得无以复加的朱棣,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一直知道父皇母后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却从未想过,他们私下里竟已为自己可能的“早逝”和王朝的延续,做出了如此残酷而周密的安排!一种混合着悲伤、惶恐、以及对父母深谋远虑的复杂情绪,几乎要将他淹没。

朱元璋的目光这时钉在了朱棣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审视与沉重:“老四,你也听着。咱不会再让你背上那‘靖难’的骂名,不会再给后世留下兄弟相残的话柄。但天意到底如何,咱也不知道能不能改。”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如果能改,那变数就在你大哥身上!他活着,他健健康康地继承大统,你,就给咱好好当你的藩王,当你的征北大将军,替你大哥,替咱朱家,永镇北疆!如果不能改……”

朱元璋的声音顿住,殿内死一般的寂静,他最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若真到了那一步,一切,以我大明朱家江山为重!你……明白吗?”

朱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声音因激动和恐惧而颤抖:“儿臣……儿臣明白!儿臣发誓,必竭尽全力辅佐大哥,绝无二心!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他心中如同翻江倒海,既为父皇那“靖难”二字而胆寒,又为那沉甸甸的“以江山为重”而感到窒息般的压力。

朱标也缓缓跪了下来,泪流满面,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这份沉重到极点的爱与谋划:“儿臣……儿臣知道了。儿臣一定保重自身,不让爹娘担忧,不让四弟……为难。”

朱元璋疲惫地闭上眼,挥了挥手:“都起来吧。今天的话,出得咱与你们娘之口,入得你二人之耳。便是你们的媳妇、儿子,乃至身边最亲近的太监宫女,一个字都不能泄露!”

他猛地睁开眼,目光如电,扫过朱标和朱棣:“除非……除非咱跟你娘死了,或者……标儿或者棣儿你们真的……到了传位之时,才能跟下一个皇帝讲!记住,这是咱朱家最大的秘密,也是维系我大明国运的关键!”

朱标与朱棣凛然遵命,心中沉甸甸的,仿佛被压上了千钧重担。他们明白,从这一刻起,他们兄弟二人,乃至未来可能的继承者,都将共同守护这个关乎家族命运与王朝存续的、冰冷而残酷的秘密。

四人无言,唯有殿外呼啸而过的夜风,仿佛在诉说着那难以预测的未来,与朱家皇室注定无法摆脱的沉重宿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39769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