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226章 又活过来的李善长

第226章 又活过来的李善长


天幕直播有奖问答的余波尚未平息,翌日清晨,一个更加荒诞离奇、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传入了紫禁城,直接砸向了刚刚起身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已薨逝四日,停灵在堂,本该在三天后大殓后入土为安的韩国公(追封南郑王)李善长,又活了过来!

起初,无人敢信,只以为是韩国公府的人悲伤过度,或是出了什么讹传。但很快,更多确凿的细节传来:确是在准备入殓时,有细心的仆役发现裹尸布下似有微动,惊骇之下禀报,府中胆大之人上前探查,竟真的摸到了微弱的脉搏和鼻息!一阵鸡飞狗跳、掐人中、灌参汤之后,已然僵冷的李善长,竟真的缓缓睁开了眼睛!

太医被火速召去,诊脉之后,亦是啧啧称奇,最终给出的解释是“痰厥闭气,呈假死之状”,言下之意,李善长之前并非真死,而是因痰壅闭塞导致呼吸、心跳极度微弱,进入了类似死亡的假死状态。这种“死而复生”的案例,古来医书上确有记载,虽罕见,却并非绝无可能。

然而,真正让这件事性质剧变的,是李善长“复活”背后的原因。很快,秘密调查的锦衣卫便将真相呈报到了朱元璋的御案前:

救活李善长的,并非太医,也非天意偶然,而是他去年新纳的那个年纪最轻、出身卑微的小妾柳氏!此女在李善长“去世”后,悲痛欲绝,却又在昨日天幕提问响起时,不知是出于对老爷的痴情,还是绝望中的孤注一掷,她竟在心中默念选择了“相信”,并且在脑海中许下的“奖励”愿望,并非金银财帛,而是——“求老天爷,让我家老爷活过来!”

结果,一语成谶,或者说,“愿望成真”。

李善长醒来后,得知原委,看着跪在床前、哭得梨花带雨却又眼含欣喜的柳氏,当真是百感交集,哭笑不得。他一生精明,算计朝堂,算计皇帝,甚至算计自己的生死,却万万没想到,最终被这个他或许并未真正放在心上、只为绵延子嗣而纳的小妾,用这样一种近乎儿戏却又无法指责的方式,从鬼门关硬生生拉了回来。

这份“真心”,沉重得让他无言以对。

“她……她是真心盼着老夫活啊……”  李善长望着帐顶,心中一片苦涩的茫然,“可老夫……老夫是真的不能再活了!”

他精心策划的“适时”死亡,用自己这条老命为陛下的“讨妖幕”大业献上的投名状,为李家换取未来数十年安稳的终极布局……在这一刻,被这突如其来的“复活”彻底击得粉碎!

他现在若再死,算什么?岂不是坐实了天幕连生死都能操控?证明他之前的死是“应验”了天幕的某种力量,而现在的活更是天幕的“恩赐”?那他这个“注释”不仅白做了,反而成了天幕权威最有力的证明!这已不是台阶,这是砸向陛下脸面的、一记响彻云霄的耳光!

朱元璋在乾清宫听到这完整消息时,脸色先是由青转红,再由红转黑,最后化为一种极致的冰冷。他没有暴怒,没有摔东西,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发出沉闷的“笃笃”声,每一声都仿佛敲在殿内侍立者们的心尖上。

“好,好一个李善长……好一个……死而复生。”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不大,却带着彻骨的寒意。

李善长想用死来表忠心、稳局面,结果却被自己小妾的“真心”和天幕的“奖励”搅成了天大的笑话和无法收场的政治灾难。这记耳光,不仅打在了李善长自己脸上,更狠狠地抽在了朱元璋竭力维持的“天幕虚无论”之上,抽得他眼冒金星,颜面扫地。

朱元璋最终对驸马都尉李祺说的那句话——“让你爹别多想,好好活着吧,咱会对得起他的。”——如同一声闷雷,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炸开,其间的意味深长,让听闻者无不脊背发凉。

这并非宽恕,更像是一种冰冷的告诫与重新标价。李善长用死亡未能换来的“安稳”,在如此荒诞的复活后,反而以一种更加微妙、更受制于人的方式,被皇帝“承诺”了下来。李府上下,在短暂的“失而复得”的狂喜后,迅速被一种更深沉的不安笼罩。老爷活着,但李家的未来,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系于皇帝那难以揣测的圣心。

然而,比李府更尴尬、更如坐针毡的,是刚刚因《讨妖幕檄》而名动天下、被擢升为翰林学士的方孝孺。

李善长复活的消息传来时,方孝孺正在翰林院中,与几位同僚商讨如何进一步批驳天幕“遗毒”,弘扬圣贤正道。当那确切的消息被内侍低声禀报时,他整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手中的毛笔“啪嗒”一声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大团墨迹,如同他此刻混乱的心境。

他那篇引经据典、义正词严,被视为拨乱反正纲领的檄文,此刻仿佛变成了一张巨大的、写满笑话的废纸!他痛斥天幕为“妖言”,是“虚幻”,结果呢?天幕不仅能凭空赐下稻米银钱、救命良药,如今更是连生死都能干预,将一个已被太医确认、停灵四日的国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已经不是打脸,这是将他的“道理”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幻觉!此必是妖幕更深层次的蛊惑!或是……或是李家与那妖幕勾结,演的一出戏!”  方孝孺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试图从逻辑上找到一丝支撑,但连他自己都觉得这辩解是如此苍白无力。那实实在在复活的人,就躺在韩国公府里,多少双眼睛看着,如何作假?

一种信念崩塌的眩晕感,夹杂着被当众愚弄的羞愤,几乎要将他击垮。他仿佛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无声的嘲笑。他那翰林学士的官袍,此刻穿在身上,也如同针扎般难受。

与此同时,正在赶往应天路上的黄子澄与齐德,在驿站中听闻这个消息后,更是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

两人原本因为皇帝的征召和“平反”,重新燃起了满腔热忱,一路上都在讨论如何在新设的“博学鸿儒科”中一展才华,报答圣恩,洗刷天幕带来的“污名”。李善长的复活,却像一记重锤,将他们美好的憧憬砸得粉碎。

“子澄兄,这……这我们还去应天吗?”  齐德(尚未改名齐泰)声音发颤,脸上写满了惶恐,“方学士的檄文已成笑谈,我等若此时进京,岂不是……岂不是自取其辱?”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应天官场上那些同僚讥诮、怜悯的目光。

黄子澄也是面如死灰,他比齐德更热衷功名,此刻的打击也更大。他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回去?陛下亲旨征召,我等已行至半路,若无故折返,便是抗旨不尊!可若去了……唉!”  他重重一拳捶在桌子上,心中充满了无力与怨愤。恨那天幕为何如此刁钻,恨李善长为何偏偏此时复活,更恨自己为何被卷进这滩浑水。

两人在驿站房间里相对无言,去也不是,回也不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进退维谷,硬着头皮”。那通往应天的官道,此刻在他们眼中,不啻于通往刑场般令人窒息。

李善长的复活,像一块投入舆论死水的巨石,其引发的波澜远超想象。民间对于天幕的“相信”,从偷偷摸摸、心照不宣,开始变得更有底气。虽然依旧无人敢公开挑战朝廷禁令,但那种沉默下的认同感,却愈发坚实。

而在朝堂之上,气氛也变得极其微妙。再无人敢轻易提起那篇《讨妖幕檄》,方孝孺本人也告病数日,闭门不出。原本摩拳擦掌准备在“博学鸿儒科”上大展拳脚、批判“妖幕”以迎合圣意的士子们,也纷纷偃旗息鼓,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策论方向。

朱元璋依旧维持着表面的镇定,继续推行他的各项政策,仿佛李善长复活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心中清楚,天幕用这种近乎“神迹”的方式,已经在他精心构筑的舆论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难以弥补的裂口。他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强大的行政力量和积威,强行维持着僵持的局面,但这局面还能维持多久,无人可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397299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