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回程


时间在四季轮转中悄然流逝。

这里的黑土地绿了又黄,黄了又覆上白雪,周而复始。

何雨水在国营农场,一待就是近十年。时间从1966年进入到了1975年。

这近十年的光阴,足以让许多事情改变。

当初一同下放的那些人,有两人,已经在今年有的因为家庭关系或政策松动陆续离开了,有的则像种子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与当地职工结婚生子,真正融入了这里。

何雨水最初在饲养场的出色表现,仅仅是个开始。李一场长和老赵的称赞很快传开,这个“特别能干”的女大学生逐渐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她的“能干”远不止于力气大和手脚麻利。

其中一次是在啊1968年,农场的几头优质种猪突然集体食欲不振,高烧不退,浑身出现紫斑,传统的土办法灌药、针扎放血都试过了,情况却急剧恶化,眼看就要损失惨重。

场里的兽医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李大山场长脸色铁青,这几头种猪可是农场的重要资产。

就在众人几乎绝望时,何雨水站了出来。她冷静地检查了病猪的症状,观察了粪便和圈舍环境,然后语气肯定地说:“像是猪瘟混合感染,我用些草药试试看。”

在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她利用休息时间独自进入附近的山林,采回来几种谁也不认识的草药,熬成汤剂,仔细地给病猪灌服,并且亲自调配消毒药水,指挥大家对猪圈进行前所未有的彻底消杀。

奇迹般地,几天后,那几头奄奄一息的种猪竟然开始慢慢恢复食欲,最终活了下来!

这件事彻底震撼了整个农场。

猪瘟在那个年代几乎是绝症,何雨水竟然凭几把草药就治好了?这已不仅仅是“能干”,而是近乎神奇的“医术”了!

面对众人的追问,何雨水依旧只是淡淡地解释:“以前在书上看到过一些古方,碰巧试了试。”

这个还只是何雨水医术展示的开始,当然,何雨水展示的不仅仅的兽医,甚至包括的中西医。

还是一天何雨水正在养殖场工作,老赵不小心感染风寒发烧了,结果何雨水直接就是针灸加草药,很快就把老赵给治好了。

“何技术员懂医术”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传到了周围的公社。她的地位在人们心中悄然发生了变化,从一個下放劳动的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值得尊敬、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能人”。

与此同时,她在农业生产上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

李大山场长对她越来越倚重,虽然嘴上不说,但遇到难题时,总会“不经意”地溜达到何雨水干活的地方,或者召开生产会议时,点名让“何雨水同志也说说看法”。

她逐渐从单纯的劳动力,变成了农场实质上的“技术顾问”,虽然没有任何正式任命,但她的意见举足轻重。

那些早年曾和她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同伴,如张建军、周薇、刘娟,更是目睹了她这近乎脱胎换骨的变化。

他们依旧在田地里辛勤劳作,挣扎于温饱,而何雨水却似乎总能举重若轻,用他们无法理解的知识和能力,在这个艰苦的环境里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时间就这样走到了1975年。深秋的风已经带上了凛冽的寒意,场部院子里那棵老杨树的叶子早已落光。

一天下午,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卷着尘土,罕见地驶入了国营农场,直接停在了场部门口。

这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车上下来两名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表情严肃,径直找到了李大山场长。

谈话是在场长办公室里进行的,门关得很紧。外面的人都能感觉到气氛的非同寻常。

不久后,李场长陪着那两位干部走了出来,他的脸色复杂极了,混合着震惊、难以置信,还有浓浓的不舍。他让人去叫何雨水。

当何雨水带着一身饲养场的草屑和淡淡牲口气味走进场部时,那两位干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变得无比恭敬。

其中一位年长些的干部上前一步,郑重地拿出一份盖着红色大印的文件:“何雨水同志,您好!我们是受部委和冶金工业部等三部委委托。根据上级最新指示,国家亟需恢复重大科研项目和工业生产,经组织慎重研究,决定紧急调您返回原单位,主持恢复新型材料研制工作!这是调令!”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回荡在突然变得极其安静的场部院子里。

周围悄悄围过来的职工们,包括闻讯赶来的张建军、周薇等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部委?冶金工业部?重大科研项目?新型材料科研?主持恢复工作?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炸弹,震得人们头晕目眩。

李大山场长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沙哑地补充道:“雨水同志……何总工……部里的领导刚才已经介绍了……真没想到……你……你原来是……”

那位干部语气充满敬意地接话道:“何雨水同志在下放前,已是国内顶尖的材料学方面的专家,国家重点项目副总工程师,享受特殊津贴待遇,只是因为……”他没有再说下去。

副总工程师!顶尖专家!

这一刻,所有关于何雨水的谜团终于解开了。为什么她懂得那么多?为什么她看问题的眼光那么不同?为什么她总是那么冷静沉着?

原来,她根本不是什么普通大学生,她是在国家科技领域肩负重任的顶尖人才!

周薇手中的工具“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张建军扶了扶眼镜,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刘娟则是一脸骇然。

他们一起生活劳动了近十年,竟然今天才知道,身边这个看似普通的女人,竟然有着如此惊人的身份和头衔!

何雨水本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调令,神情却异常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天。近十年的风霜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淬炼出一种沉静如海的气质。

她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接过那份沉甸甸的调令,仔细看了看。

“我服从组织安排。”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起伏。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农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那个能铡草、会喂猪、懂治病、让庄稼增产的何技术员,竟然是国家级的大工程师?!

接下来的两天,何雨水开始默默收拾行装。

她的东西很少,几件打了补丁的衣物,几本书,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她对当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的观察心得,以及一些简易的农机具改良草图。

欢送会上,李大山场长端着搪瓷缸,里面是难得一见的白酒,他话不多,只是重重地跟何雨水碰了一下杯:“何总工……感谢你这十年……给咱们农场的帮助!农场……永远记得你!”这个粗犷的汉子眼眶有些发红。

老赵、李一,还有那些受过何雨水帮助的职工、家属,都纷纷过来道别,送上自家攒的鸡蛋、晒干的蘑菇、缝制的鞋垫,言语朴拙,却情真意切。

张建军、周薇等人心情更是复杂万分。他们终于明白,何雨水与他们,从来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她的世界更大,责任也更重。敬佩、羡慕、恍然、一丝失落……最终都化作了真诚的祝福。

何雨水作为感谢,也将自己的笔记本交给了李场长。

临行那天清晨,几乎全农场的人都自发地聚集到了场部门口。那辆吉普车已经发动。

何雨水换上了一件虽然旧但干净整洁的蓝色外套,这是她最好的一件衣服了。

她拎着那个简单的行李卷,目光缓缓扫过这片她生活了将近十年的土地,扫过那一张张被风霜刻满痕迹、却写满真诚和不舍的脸庞。

她深吸了一口冰冷而熟悉的空气,朝着众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没有过多的言语,她转身,拉开车门,上了吉普车。

车子缓缓启动,驶离场部,扬起淡淡的尘土。车窗外,是人们用力挥动的手臂,是李场长、老赵、李一等人凝望的身影,是这片深深烙印下她十年生命的黑土地。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192/4430958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