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 第80章 再见老朱

第80章 再见老朱


虽然老朱也曾经洗劫过商贾,可要说肆意劫掠商贾,那这问题可就大了。

这一次筹措银两虽然是朱煐主持,可商贾也算是出了大力。

在老朱的想法里,十个名额,总不能每个商贾都和这胡老三一样有钱吧?

十个名额,除掉胡老三的这个名额之外,总共还剩下九个名额,九个名额每个名额捐款个二十万两,总计一百八十万两,加上胡老三的那三十六万两,总计两百一十六万两.....老朱在心里反复盘算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轻敲击,这笔钱足以缓解湖广之地的灾情。

这是老朱的心里上限预期.....他甚至觉得这已是极乐观的估量,需知国库一年岁入也不过两千万两白银。

而至于老朱的心里下限,那就是剩下的九个名额每个名额收十万两,如此一来的话就是九十万两银子,加上胡老三捐的三十六万两银子,总计一百二十六万两。

这也是一笔巨款,至少用来赈灾将把将是够的了,也能大大给朝廷财政缓一口气.....他甚至已经预备好了几种使用这笔款项的章程,只等银两入库便可施行。

可现在老朱听到了什么?

四百多万两?

老朱的第一反应就是,朱煐为了能够凑集更多的银两,对商贾威逼利诱亦或是劫掠了商贾,这是老朱决计不允许的!

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胸膛微微起伏,一股怒气混合着担忧直冲顶门。

他仿佛已经看到言官们唾沫横飞的弹劾,民间沸沸扬扬的议论,说朱煐榨取民脂民膏。

有些事情他能做,可朱煐不能做,朱煐尤为特殊!老朱自己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皇帝,什么恶名都能扛,但朱煐不同。

朱煐是老朱认定的未来大明继承人,老朱自己的手上已经沾满了鲜血,多一条性命少一条性命无所谓,反正已经背负了骂名,这骂名再多背负一些也无妨.....他想起自己这些年来杀过的功臣、惩处的贪官,史笔如铁,他早已不在乎身后评说。

可朱煐还是一张白纸!这孩子聪慧仁厚,尚有无限可能。

老朱对于继承人的名誉和名声方面还是十分看重的。

他已经没有了名声可言,这人呐,越缺什么就会越想要什么,老朱属于是破罐子破摔,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名声,那就完全不要名声好了,可他不希望大明的继承人声名狼藉!他希望朱煐能成为一个众口称颂的仁德之君,一个能让他这个祖父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到欣慰的明君。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老朱的名声很差,可朱标的名声却很好的原因。

民间盛传,太子朱标有仁君之姿,乃仁德之君!至于这仁慈和仁德从哪里体现?这自然是通过和老朱进行对比之后体现的嘛!

朝堂上经常会出现这么一幕:

老朱:岂有此理,犯此事之人,全给咱杀了,诛九族!

这时候朱标就会站出来,躬身行礼之后对老朱劝谏:

朱标:父皇不可!这些人罪虽大,却不至诛九族,诛三族就好。

老朱:既然太子开口,那便依太子的意思,咱退一步,诛三族!

其余大臣:太子仁德!

朱标仁德嘛?仁德!这毋庸置疑,毕竟他的参照物是老朱嘛!

老朱是不希望自己的未来继承人在名声方面太过狼藉的,因此他把所有棘手的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自己一人背负骂名.....从历史上来看的话也确确实实是如此,朱允炆的名声在登基之前一直都很不错,也未尝没有老朱推波助澜的意思.....

正因如此,所以老朱在听说朱煐筹集了整整四百万两之后的第一时间面色剧变,大惊失色!他几乎要立刻站起身,传唤朱煐前来问个明白。

老朱担心朱煐为了搞钱而采取了应激手段,这要是导致声名受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他甚至一瞬间想到了最坏的结果,若是孙儿行差踏错,他该如何补救,又如何保全孙儿的声誉。

可老朱只是稍稍一思索就又恢复了冷静.....他毕竟是历经大风大浪的开国帝王,深知遇事不能先自乱阵脚。他深吸一口气,将翻腾的情绪强行压下。

不对不对,以咱大孙的性子,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朱煐那孩子,心思缜密,做事有章法,更难得的是心存仁念,绝非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之人。这其中必定另有缘由。

“蒋瓛,这到底怎么回事?”老朱当即看向蒋瓛,声音已经恢复了平时的沉稳,但目光却锐利如刀,紧紧盯着殿下的锦衣卫指挥使。

蒋瓛不由苦笑,他知道皇上此刻心中必定惊疑不定,连忙躬身回话:“陛下,这臣也还不清楚啊,这些钱财是秦王和凉国公,朱御史一同运进来的,内库正在统计呢,不过臣以为朱御史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于是就提前来禀报了。”他的语气小心翼翼,既不敢夸大,也不敢隐瞒。

“他们人在何处?”老朱追问,手指不自觉地在龙椅扶手上叩击着,显示出他内心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刚把银钱交给内库,眼下正往御书房而来。”蒋瓛赶紧回答,“微臣是一路跑来的,不过算算时间,朱御史他们也该到了.....”

听到这话的老朱眉头一挑,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你去门外看着,他们到了之后直接给咱带进来,咱要好好问问!”他倒要亲眼看看,这群人究竟弄的什么玄虚,是如何变出这四百多万两白银的。

老朱强压着内心中的困惑,他毕竟见惯了风风雨雨,在短暂的慌乱之后就又恢复了冷静,开始整理起了衣服.....

就在蒋瓛刚准备去门外的时候,门外却传来了朱樉的声音....

“父皇,儿臣求见!”

朱樉的声音中带着激动和兴奋,想到即将要在自己老爹面前露脸,朱樉就感觉莫名的一阵爽意席卷心头.....他几乎能想象到老朱惊讶又赞许的表情.....“陛下,秦王殿下和朱御史他们到了!”蒋瓛看向老朱,等待指示。

“还不快去开门?”老朱一瞪眼,看似不耐烦,实则心中也急切地想见到他们,问个水落石出。

蒋瓛赶忙应声,快步走向御书房沉重的大门。

.....

御书房里,烛火摇曳,一道道烛光把整个御书房照得灯火通明.....

空气中有淡淡的墨香和檀香味混合在一起。

虽然现在已经是凌晨,可太阳还没有升起,阳光尚未洒落,天还只是泛着一点点鱼肚白的微光.....

通宵批阅奏章刚睡下不久被喊醒的老朱眼中带着些许血丝,但精神却因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而高度集中。

蒋瓛打开了大门,门口站着一堆人。

秦王朱樉一身亲王常服,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凉国公蓝玉则身披国公袍服,虽努力保持着武将的沉稳,但眉宇间也透着几分扬眉吐气;

皇孙朱允熥、御史朱煐则身着常服,朱煐神色平静,眼神清澈,看不出丝毫慌乱;张平、方孝孺两位文官紧随其后,面色肃然;

还有弓着身子,显得格外拘谨小心的商贾胡老三,他穿着崭新的绸缎衣服,但在这天家重地,依旧显得格格不入,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蒋指挥使跑挺快啊,连本王都追不上蒋指挥使了。”朱樉心情很好,看到蒋瓛也不由调侃道,声音洪亮,打破了黎明时分的寂静。

“职责所在,下官这不得先过来给陛下禀告一声吗?否则这便是下官的失职了....”蒋瓛连忙赔笑,侧身让开道路。

“哈哈哈哈,蒋指挥使别紧张,理解,本王理解。”朱樉大笑着拍了拍蒋瓛的肩膀,显得很是亲热。

“不知现在本王可否入内?父皇他应该起来了吧?刚刚听到父皇的声音了。”朱樉蠢蠢欲动,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老朱了.....

虽然这筹措银两的事情不是他主导做的,是朱煐主导的,可好歹咱也是参与了不是?而且咱还是鼎力支持的,这计划全程也都参与了,这功劳没有,也该有苦劳吧?朱煐的计划成功,朱樉与有荣焉,因为他参与了!

“王爷请便,陛下口谕,让大家入内觐见。”

蒋瓛和朱樉说完之后又冲着众人笑着说道。他的目光尤其在胡老三身上停留了一瞬,哪怕胡老三,蒋瓛这会儿都不敢怠慢,别的不说,光是这四百多万两银子的数字就已经直接把蒋瓛给吓到了......

他从未想过这商贾居然能汇聚出如此惊人的力量!

这可不是四万两,也不是四十万两,这特么的可是整整四百多万两啊!

一个能够筹措到四百万两银子的商贾,谁敢怠慢?

整个大明一年的赋税也才这个银两两千万两,这可是整个大明,数千万百姓缴纳的税赋!

商贾,数日之内就汇聚出了堪比整个大明赋税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银两?这商贾之力,恐怖如斯!

蒋瓛不得不承认,自己确确实实是小觑了商贾,商贾之力,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他暗自提醒自己,日后对待这些看似卑贱的商人,恐怕得换一番眼光和心思了......

........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老朱衣服都还没有穿好,朱樉领头,几人就进来了。夜风从半掩的殿门外渗入,吹得案几上奏折纸页轻微作响。

“儿臣拜见父皇!”

“臣等拜见陛下!”

众人齐齐行礼,声音在空旷的殿中回荡,惊起一丝肃穆。

老朱挥了挥手,语气里带着刚被唤醒的沙哑:“行了行了,都给咱起来吧。”他外袍还未系全,发丝也有些散乱,可那双眼睛却早已清明如昼。

老朱现在心里头痒痒的,他迫切地想要弄明白心里头的疑惑,想要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几日压在胸口的讶异与震动,如浪潮一波接一波,几乎让他坐立难安。

他的目光瞬间就落在了朱煐的身上。

对于这个大孙,老朱的心情复杂得很。短短月旬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无一不是和这失而复得的大孙有关。从认祖归宗到参政议政,从议论国策到筹措灾款,他每一步都走得让人瞠目,又步步踏实。

这些事情,全都是有利于大明之事!

难不成,当真是老天有眼?是大明德被天下,才降此英才于朱家?

原本老朱对于朱煐刚开始只是惊叹于朱煐的眼光,以及对流落在外多年的心疼,可后来朱煐的性子让老朱感觉到了佩服!

是的,佩服!

能让老朱佩服的人不多,可朱煐算得上一个!他不仅有胆识,更有谋略;不仅有仁心,更懂得何时该施以雷霆。

不过这性格也让老朱担心朱煐过于刚直,于是他在宫中就用奏章想要教自己这大孙一些处世之道。可没曾想,在朝中刚得不行、谁也不怕的大孙子,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却变得格外的成熟,出的政令怀柔居多,条理清晰、进退有度,哪里有半点刚正的影子?

甚至老朱产生了一种在看自己批阅奏章的错觉!

经验手法眼光见识尽皆非常老道!

这是一个从未处理过政务的人?老朱只能将这归咎于天赋。而从这时老朱也就明白了一点,自己这大孙子刚正是刚正,可那也是分人对事的!对于他坚持的事他绝对不会后退,可面对他认为可以商榷的事情,他处理起来就十分到位。

不光是对事,也是对人,对于该以刚克刚的人就刚,面对要以怀柔手段对付的人,就柔!

这让老朱尤为欣喜,可刚可柔,可硬可软!这简直就是完美的模版啊!仿佛天生就是吃皇家这碗饭的料。

到这一步,老朱对于朱煐这个老天重新还给自己的继承人就已经是万分满意了,可没想到这湖广赈灾粮款筹措一事上,居然又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前几日在朝堂上湖广遭灾,朱煐主动站出来的时候老朱是高兴的,因为这代表朱煐本心是为百姓,他的眼里是有百姓的,知道百姓遭灾,心中着急。

老朱一直觉得这天下,谁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百姓!没有百姓的天下,还叫天下吗?没有百姓的支持,大明还能是大明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老朱的思想也贯彻落实到了朱标的身上,朱标对于百姓的看法和老朱是一致的,这也是老朱最看重朱标的一点!

而在朱煐身上,看到这一点,老朱自然是高兴。

只是让老朱没有想到的是,朱煐居然大包大揽地直接接下了这给湖广筹措赈灾粮款的一应事宜!

这让老朱着实大吃一惊,甚至下意识就想要阻止,可老朱转念一想,他又收回了动作。

他想要借此机会给自己这大孙子一点点小小的挫折。

老朱深刻明白,想要当一个皇帝有多么不容易,要承受什么样的压力,他心疼朱煐可却不能溺爱,他想要培养自己这引以为傲的继承人........

于是老朱决定让朱煐吃吃瘪,为自己的冲动买单,这样日后只要是遇到事情之后,那就会三思而后行,而不会如此急切,如此莽撞。

只是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放纵,不得了了!

第二天朱煐就闹出了大动静,一日之内入宫三次,每一次入宫都给老朱带来了不同的震撼!

而第三次入宫更是直接把商贾带来了,而且同时带来的还有如今早已经入了内库的整整二十六万两银子和处在湖广附近的价值十万两银子的粮草!

老朱惊呆了!

他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什么叫做商贾的力量!而让他更震惊的是,自己都无法调动的商贾的力量,居然被朱煐这小子给调动了!

只是用了区区一个莫须有的稷下学宫?

这里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老朱直到现在都还是一知半解,本来他是想要找朱煐问问的,可又担心朱煐这几日筹措银两太忙,于是强忍住了心中的疑惑,准备此事结束之后再询问,毕竟这时间不是多得是吗?

只是让老朱更没有想到的是,这特么的一等,不得了了!

刚刚正在睡觉呢,忽然就被蒋瓛给叫起来,并告知了朱煐已经筹措到整整四百多万两且已经带着钱入内库了的消息,这直接把困意给老朱给惊没了!

老朱此刻看着朱煐,心中忽然有种,自己好像已经被自己这大孙子给超过了的感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老朱虽然为自己的大孙子感到高兴,可心中又难免有那么些许的担心,毕竟这钱........太多了!多到令人心悸,多到让人不禁想问:一个少年,何以有如此手段?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机巧与布局?

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朱看着朱煐久久不语,眼神复杂如深潭。而老朱不说话,其他人也不敢开口........朱樉低头盯着靴尖,几位臣子更是屏息静气,不敢扰了圣虑。

一时间,御书房内陷入了古怪的寂静气氛中........只听得烛花偶尔爆响,和窗外远远传来的更漏声.....

气氛一时之间陷入了僵持,仿佛连空气都停止了流动.......

.......

最终还是朱樉实在忍不住了开了口。他双手微微发颤,藏在袖中攥成了拳,目光却灼灼地望向龙椅上的朱元璋,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嘶哑。

“父皇,儿臣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啊!”

朱樉激动地看向老朱,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甚至还有几分少年人献宝似的天真。他向前迈了一小步,像是要更靠近父亲一些。

“朱御史此番筹措湖广赈灾银两,重开稷下学宫,总共筹措到银两四百二十七万两,加上先前胡老板捐赠的三十六万两,总计四百六十三万两!”

他一字一句报出数字,每个字都咬得极重,仿佛掷地有声。殿内烛火跳跃,映得他眼中光芒闪烁。

“儿臣为朱御史请功!还请父皇赏赐!”

朱樉的话说的很巧妙,明面上说是给朱煐请功,但实际上却也是让老朱明白自己等人究竟干成了什么样的大事。他紧紧盯着朱元璋那张历经风霜、常年肃穆的脸,连呼吸都屏住了几分。

他倒是不求什么赏赐,他本身就已经是秦王,老朱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要说钱财,他有封地,封地还是富庶之地,压根就不缺钱。

他只是寻求一个认可,寻求老朱的认可,还有就是看到老朱那震惊的表情........哪怕只是一瞬间的动容,就足以让他心满意足。

只要能让自家的这老头子神色动容,朱樉就感觉这次入宫太值了!

这是一个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老爹认可,迫切想要干出事情惊讶自家老爹的朴素的儿子的思想........他像小时候第一次射中靶心那样,渴望从父亲脸上看到赞许的神色。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幼年时期的经历往往脱不开关系,朱樉的性格思想的形成就是如此,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童年时的影子........那个总是站在宫墙下,看着父皇手把手教大哥写字的孩子,如今依然在心里某个角落注视着父亲。

年少不可得之物,终将困其一生,或便如是。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达官贵人亦或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无外如是........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难以脱离的,性格的优点,缺点,会在童年的经历中逐渐形成,逐渐放大.....

纵观老朱的这几个儿子,除了朱标之外,无论是朱樉、朱棡、亦或是日后的永乐大帝朱棣,他们无一不是在用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一生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去向老朱证明自己,去反抗老朱的蔑视........

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老朱对于他们从小到大的忽视.....

老朱的眼里,有且只有朱标一人,他用尽了全部的心力去培养朱标,而对于其他的儿子只是附带的。其他皇子得到的,永远都是朱元璋匆匆一瞥和程式化的训诫。

偏偏朱标的能力又确实出众,在这种情况下,朱樉选择了摆烂,选择了用出格的事情去吸引老朱的注意力,他成功了,于是一直践行着这条路,以至于形成了他的恶名,他暴虐的脾气,他那喜武不喜文的性子........

朱棣也在用自己的行为抗争着老朱,老朱时刻防备着他,但他却硬是让老朱挑不出半点毛病,朱标去世前,朱棣从未想过造反,一来是知晓朱标的能力,二来就是想向老朱这个父亲证明,你是小觑了我朱棣!

不过历史上大明的滚滚洪流终究是影响到了朱棣的计划,朱允炆登基,朱棣为了自保起兵,以绝对的劣势反败为胜,靖难成功入主京城之后,朱棣又在用一生时间去证明,自己这个皇帝,当的没有错,自己是被逼无奈起兵,但同时自己做的不比朱允炆差,比朱允炆要好!

即便是老朱已经去世了很多年,可心中的执念依旧让朱棣在向九泉之下的老朱证明自己。

他御驾亲征多次,开疆拓土,他碌碌一生,哪怕晚年都不敢懈怠,在朱棣的身后好像有一条看不见的鞭子一直在追着他抽打,让他哪怕是晚年也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而这一根看不到的鞭子,就是已经去世多年的老朱....

......

“当真是四百二十七万两?”

听到朱樉亲口说出这个数字的老朱终于在他那波澜不惊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目光第一次完全聚焦在朱樉身上。

看到老朱的惊容,朱樉终于是露出了笑容......那笑容里带着得逞的喜悦,更有着如释重负的轻松。

“哈哈哈,父皇,这儿臣还能骗您不成?”

“如假包换,如今四百二十七万两银钱,已经悉数入了内库,父皇尽管去清点便是。”

朱樉的声音不禁提高了些许,胸膛也挺直了几分。

“这些银子的来路如何?”老朱问出了自己心中最关心的事情,他没有看朱樉而是看向了一旁半蜷缩着身子的商贾胡老三.....那双锐利的眼睛微微眯起,如同鹰隼审视猎物。

“胡老板,你来给咱说说这银子的来路?”

老朱眯着眼睛盯着胡老三,胡老三瞬间感受到了一股子巨大的莫名的压力席卷而来,整个人唰的一下,浑身冒出冷汗......他感觉自己的膝盖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胡老三噗通一声直接跪到了地上......额头紧紧贴着冰凉的金砖。

“陛下,小人,小人....”

虽然已经是第二次见老朱,可上一次老朱并未刻意施展属于帝王的气势,而这一次不同,老朱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气势的压迫。

这下胡老三就扛不住了。

老朱这才意识到了自己失态,当即收敛了气势,开口道:“你如实禀报就是,起来回话,你给咱筹措了这般多的银两,咱赏你还来不及呢。”

老朱收敛气势后胡老三才松了口气,刚刚那股子帝王的压迫感太强了,以至于让他感觉自己好像是被一头猛虎给盯上了一般......他颤巍巍地用袖子擦拭额角的汗珠。

“慢慢说,不用急。”

老朱又宽慰了一句,语气放缓了许多。

“是。”

胡老三这才放心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渍,抬头冲老朱拱了拱手,起身之后对老朱道:“陛下,这些钱都是臣联系认识的一些商贾好友,他们得知臣为国捐献银两之后居然受到陛下亲自撰写圣旨恩赐,还能让自家娃娃进稷下学宫就读,此事一经传开之后,全都找小人,想拜托小人寻寻门道....”

说着胡老三悄悄地瞅了一眼一旁的朱煐,顿了顿继续道:“朱御史和小人说了,说是这稷下学宫还给商贾家子弟留了九个名额,这每个入稷下学宫的学子都能得到陛下的亲笔圣旨,陛下乃学宫祭酒,此乃每个学宫学子应有权益......”

“其他商贾听闻之后一个个都抢着想要名额,于是小人便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拍卖会,这左右都是朋友,小人也不好徇私不是?更何况这主事人还是朱御史呢,小人更不能越俎代庖,若是因为小人与其他人之间的情谊影响到了朝廷法度,那小人是万死难辞其咎啊!”

“于是小人便让大家公平竞争,价高者得,这九个名额总计拍卖了四百二十七万两,方才秦王说的数字倒是不错,不过小人还有一点得补充,这毕竟银两数目太大,时间又短,一时之间难以完全筹措出所有银两,于是小人便擅自做主让大家可拿房契地契来抵。”

“陛下请放心,小人对房契地契这些估价都是按低估的,这入库的银钱倘若是卖了地契和房契,只会比四百二十七万两多,不会比四百二十七万两少!”

胡老三小心翼翼地给老朱完完整整地讲了一遍后又拍着胸脯保证了这四百二十七万两的真实性........他的声音逐渐稳定下来,但双手仍微微颤抖,说完后深深一揖,不敢直视天颜.......

...........

静....

寂静!

整个御书房里,鸦雀无声,一片死寂,连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也仿佛被这凝重气氛吞噬了一般,沉沉压在每个角落。

朱樉几人不说话自然是在等老朱说话,而老朱不说话........纯粹是因为老朱已经听的人都呆住了,连手中那支朱笔悬在半空也忘了搁下。

虽然他想过蒋瓛和朱煐等人不可能拿这四百多万两银子开玩笑,这钱应该是没有问题,可当胡老三真真正正将来龙去脉给说了个清清楚楚之后,老朱依旧给惊呆了!他身子微微前倾,目光如炬般钉在胡老三那张诚惶诚恐的脸上,仿佛要从中再挖出什么未曾言明的细节。

是真的!

钱的数目是真的,钱的来路是正常的!

老朱一脸惊叹地看向朱煐,那目光像是要穿过他恭谨低垂的眉眼,直探入骨........眼神中满是复杂,惊异、欣慰、几分不敢置信,还有一丝极隐晦的如释重负。

谁能想到,这特么的短短数日,有人能以一己之力直接筹措到这整整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这数目,抵得上某些贫瘠之地数年税赋,竟被他轻描淡写之间聚沙成塔。

这要是换成别人有这本事,老朱哪怕是高兴也不至于太高兴,他还得担心,还得防着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帝王心术,首重平衡,绝不容此等揽财聚势之才脱离掌控........可朱煐........

咱大孙有这本事,只能说,天佑大明,天意如此啊!他心中那股一直悬着的隐忧,此刻终于略略放下几分,甚至涌起一阵近乎骄傲的暖意。

............

御书房里的烛火在摇曳,将人影拉得忽长忽短,投在满架奏章与古籍之上,明明灭灭,如同此刻众人起伏难平的心绪。

最终还是老朱开口打破了宁静,他声音洪亮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像是巨石投入深潭,蓦地荡开层层涟漪。

老朱看着朱煐看着看着就笑了,那笑意是从眼底漫出来的,驱散了先前一室的凝重。

“还是咱大........呃........”

老朱高兴之下,险些说漏了嘴,面色一变,将那几乎脱口而出的“大孙”二字硬生生咽了回去,顿了顿继续道,语气依旧带着未尽的畅快:“还是咱大明的朱御史有本事啊!”

“咱要赏,咱要大大地赏!”

“朱御史,你说吧,要咱怎么赏你?”

老朱笑呵呵地看着朱煐,心情大好,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御案,发出笃笃轻响。

“启禀陛下,臣不要赏赐,为国效力本就是微臣分内之事,更何况这些钱也是商贾捐赠的,和臣的关系并不大。”朱煐躬身回答,语气平稳谦逊,姿态做得滴水不漏。

“不骄不躁,好,好啊!”老朱拍手称好,连连点头。

看着大笑的老朱,朱煐也是笑了,只是那笑容底下藏着一丝只有自己才懂的戏谑。

笑笑笑,你慢慢笑,等知道了咱这背着你偷偷收了商贾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的时候,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他在心底默默念叨,仿佛已看见老朱暴跳如雷、吹胡子瞪眼的模样。

朱煐心中暗戳戳地想着,想到到时候老朱精彩的表情朱煐就忍不住有些乐。这老朱头就像是一块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还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直接拦住了自己通往成功的道路,也就是自己,百折不挠,心态好,再加上有着丰富的穿越轮回做任务的经验才一直坚持到现在还在努力寻找着合理的求死之路,云淡风轻,心态稳固。若是旁人,早在这反复拉扯、希望又失望的折腾中失了方寸。

换成一般人,怕是早就被这老朱头给搞得心态崩溃了!

“有功就要赏!朱御史,你就放心大胆和咱说就是!”老朱大手一挥,语气不容拒绝。

“陛下,臣有陛下信任已是荣幸之至,臣所求无非就是为大明办实事,为朝廷办实事,若是可以,陛下就赏赐微臣继续主管这稷下学宫吧。”朱煐说的诚恳,虽然心里在吐槽,可表面功夫朱煐还是做得十足,眉眼低顺,语气恳切。

“稷下学宫本就是你提出来的,自然由你负责到底,嗯...那便这样,咱做主,拨一百万两给稷下学宫,朱煐听旨!”老朱显然早有成算,话音落下,便已有内侍恭敬捧上一卷明黄。

“臣在!”朱煐应声而拜。

“即日起咱就命你为稷下学宫副祭酒,同秦王,晋王一起好好重开稷下学宫,咱诸事繁忙,学宫一应事宜你自行决议,涉及学宫内事,可先行后奏。”老朱笑呵呵地看着朱煐,随后拿起了一张早就已经写好的圣旨........那绢帛上的墨迹分明早已干透。

没错,这圣旨就是老朱早就写好的,老朱早就已经给朱煐准备好了圣旨,这朱樉都是学宫副祭酒,老朱又岂能亏待自家大孙?他不过是借着这个由头,顺理成章地将这份早已备下的恩赏颁下去罢了。

而听着这圣旨的朱煐没有什么感觉,于他而言,这不过是计划中必要的一环,是通往最终目标的阶梯。可一旁的胡老三却是整个人激动得微微有些颤抖了起来,他死死攥紧袖口,才勉强抑制住那几乎要冲口而出的惊呼。

朱御史成副祭酒了?

果........果然!

我胡老三的运道要来了!

胡老三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在颤栗,一股热流自脚底窜起,直冲头顶,让他耳根都有些发烫。

兴奋得颤抖,激动得颤抖!

果然,我老胡的判断是对的!他脑海中再次浮现出昨夜自己辗转反侧、抽丝剥茧般分析局势的情形,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印证他此刻的狂喜。

朱御史的背后,就是陛下!

胡老三的目光偷偷打量着一旁的朱煐,那眼神敬畏中带着狂热,想到昨夜自己的判断,他几乎要为自己这超凡的洞察力喝彩。

一时间,胡老三感觉自己简直聪明到了极点!我胡老三,不愧是走南闯北见过风风雨雨之人,一眼就看出了朱御史索贿背后的猫腻!陛下这显然就是和朱御史穿一条裤子,朱御史就是陛下的心腹,在给陛下办事传话呢!~

至于如何判断的?这就再简单不过了。

稷下学宫是什么地方?那是网络天下顶尖学子,汇聚天下顶级英才,日后建设好了比国子监还要更顶级的大明第一学府!

祭酒是陛下,副祭酒是两位王爷,就连凉国公都没有副祭酒之位!这是为什么?因为名望啊!

学院副祭酒,仅陛下一人之下,以稷下学宫的规模和等级,日后必然是名誉天下,这副祭酒一职,必然是能汇聚天下读书人中的口碑与名望的位置!

这个位置,陛下却让朱御史一个外人来坐了上去........这其中意味,还不明显吗?这分明是圣心默许,乃至圣意推动!

想到这里,胡老三更激动了,仿佛已经看见自己凭借从龙之功,一步步踏上青云之路的景象。自己押宝押对了!这一波冒险的投资,又一次押中了人生腾飞的机会!

........

胡老三的心中所想没有人知晓。而他也享受着这种没有外人知晓的独自暗爽的感觉,如同怀抱一壶烈酒,独酌其醇,其醉陶陶。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几乎要在心里吟出这句诗来,只觉得再贴切不过。

就在胡老三暗自得意、心潮澎湃之际,朱煐半推半就地接下了老朱的圣旨,动作流畅自然,看不出丝毫破绽。

要说之前,朱煐或许还担心老朱太看重自己,再加上老朱的好脾气或许会增加自己完成任务的难度,但现在,朱煐一点也不担心,老朱现在越是信任自己,日后知道自己暗中的勾当的时候就会越发愤怒,那怒火必定如火山喷发,足以焚尽一切理智。到时候盛怒之下杀了自己,那自己就完成了为‘家国天下而死’的这个基础任务........

只要老朱足够愤怒,他就不会有时间去深究自己收下的这些钱被拿去做什么,自然也就不会知道这些钱是拿去生产玻璃和水泥去了,而等老朱盛怒之下将自己解决之后,那之后的事情,就和自己无关咯,到时候自己已经功德圆满,回归现代并且成功获得了长生不死的奖励........

想到那梦寐以求的终点,朱煐接过圣旨的手指,甚至微微有些发热。

.........

“胡老板,辛苦了。”

老朱对着胡老三点了点头,目光在他那身略显局促的锦缎袍子上停留了一瞬。殿内烛火通明,映得御案上的金玉器物熠熠生辉,更照得胡老三额角细密的汗珠清晰可见。

胡老三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膝盖撞在金砖上的声响在寂静的殿宇中格外清晰:“陛下言重了,小人...小人荣幸之至!”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双手紧紧按在冰凉的砖面上,指节都泛了白。

胡老三更是激动了!胸腔里好似烧着一团火,烫得他眼眶发酸。他悄悄抬眼看了一下御座上的天子,又赶忙低下头去,生怕这僭越的一瞥惹来天威震怒。

自己现在就处于大明商贾的巅峰时刻上啊!这念头在他脑中嗡嗡作响。恍惚间,他仿佛看见江南老宅中供奉的"义商"牌匾,看见同行们又是羡慕又是嫉妒的眼神,看见子孙后代凭着今日这份荣耀在商场上畅通无阻。

天下商贾如过江之鲫,哪一个商贾能让陛下亲口和他说一句,辛苦了?

只有我胡老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057/444057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