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出于对冼夫人的敬意
第三百八十三章 出于对冼夫人的敬意
“前朝末年,岭南不少人劝老夫自立为王,贤侄可知老夫当年为何不那么做?”
冯盎的第一句话就让王宁的心跳了起来,这是要跟自己开诚布公?
斟酌了片刻,王宁才笑着说道:
“想来是因为冯伯伯不想致华夏就此割裂!”
冯盎点点头,轻声说道:
“家祖母曾言,岭南与中原本是一体,我冯家有幸在岭南扎根,断不能为了私欲而成为华夏的罪人!老夫自然不能违了家祖母的教诲!”
“冯伯伯高风亮节,小侄佩服!”王宁拱拱手,郑重的说道。“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先皇和当先陛下皆是贤君。
而且大唐立国之初,虽然百废待兴,但陛下当时的秦王府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岭南若自立,固然能凭着地利周旋一时,但落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到时候岭南将处处烽烟,犹如中原一样人口锐减,岭南的人口本就不多,怕是百八十年都难以恢复元气!”冯盎轻声解释道。
王宁点点头,冯盎说的倒也是实情,如果当时岭南自立,大唐一旦有了再战之力,李世民首先要做的肯定不是去找突厥的麻烦,而是先平了岭南再说。
只是冯盎如此“实诚”,倒是让王宁有些猜不透冯盎的心思,不痛不痒的说道:
“冯伯伯谦虚了!”
“其实归顺大唐之后,老夫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担心做出的选择是否正确。
贤侄应该也听说过,当时不断有人向陛下上书,弹劾老夫明面上归顺大唐,其实是在岭南韬光养晦,笼络人心随时准备造反。
而后老夫只能带着智戴进京觐见,到现在,智戴都还留在长安!
就算如此,现在朝堂上还有很多人弹劾老夫有不臣之心!”冯盎感叹道。
王宁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李世民才刚刚登基的时候,真的是内忧外患,冯盎在那个时候都没有反,后面根本没有造反的理由。
但当时被一些官员一说,李世民其实真的起了兴兵讨伐岭南的意思。
要不是魏征等人极力劝说,怕是真的会兴兵讨伐岭南。
但最后冯盎还是带着儿子到长安觐见李世民表明态度,如今冯智戴都还留在长安,这其中经历了怎么的权衡利弊王宁不知道,但当时冯盎肯定是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而这些年,其实朝廷也并没有完全信任冯家,看朝廷这几年在荆州、岳州、潭州动作不断,就知道朝廷已经在两湖流域慢慢的往南推进。
在东部沿海,也让王宁去往苏州、杭州一带打开局面。
据王宁所知,秦岭的重要关卡到现在都还驻扎着重兵,名义是为了拱卫长安,但实际上就是防着岭南的,可谓是软硬兼施。
还有言官的弹劾,也有李世民的纵然,李世民和朝廷如此咄咄逼人,冯盎的心里会舒坦才怪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朝廷都做得如此明显了,王宁也不可能在冯盎面前说朝廷没有打压冯家的意思,只能干巴巴的说道:
“陛下还是信任冯伯伯的!”“哈哈,老夫对陛下没有不满的意思,贤侄不用担心!”
冯盎哈哈大笑,先安了下王宁的心,这才接着说道:
“岭南距离长安确实是太远了些,陛下和朝廷对岭南、对冯家有所顾虑也是人之常情,老夫能理解。
说句大不敬的话,自古以来,能得善终的臣子不多,但本朝却是例外,到如今冯家还能安安稳稳的留在岭南,三郎、四郎他们也都得到朝廷重用,陛下对冯家已经是极为信任和看重了!”
王宁附和的点点头,还是没有接话,因为他不知道冯盎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冯盎也没指望几句话就让王宁相信自己,该铺垫的也铺垫得差不多了,直接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笑着问王宁:
“贤侄对南洋了解多少?”对南洋了解多少?一千多年后,托一些跳梁小丑一样的国家不断挑衅的福,王宁对这一带还真是认真的了解过。
至少这一片海域中大岛的位置能记个大概。
不过这时候子也不好自夸,沉吟了片刻,谦虚的说道:
“略知一二……”
要不说汉语博大精深呢,王宁这话一出口,冯盎倒是一时间拿不准这个略知一二到底是了解还是不了解,只能顺着说道:
“贤侄对林邑似乎非常了解,想来对南洋也有所了解,不如详细说说?”
“其实小侄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偶然在百骑司的卷宗里看到林邑的稻种,这才多留意了一些!”王宁笑着解释道。
“百骑司?”冯盎下意识的插了一句。
“小侄身上还挂着百骑司的副统领一职!”王宁点点头。
“陛下对贤侄还真是…看重!贤侄继续说!”冯盎尴尬的说道。
王宁接着说道:
“南洋并不像传言说的那般只有茫茫大海,冯伯伯应该听说过在南洋西岸的林邑和真腊,甚至更南边的堕和罗!
其实在南洋的东边和南边,还有大片岛屿!而且气温湿热,比岭南更甚,小侄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
王宁所说的这些,冯盎自然是知道的,而且他知道王宁肯定有所保留,不过他也没有指望听他说几句话,王宁就真的对他掏心掏肺。
知道王宁对南洋确实有所了解后,他的目的也达到了,貌似随意的问道:
“老夫有意组建一支人手前往南洋,不知道贤侄有没有兴趣?”冯盎说得轻描淡写,但其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可不像话语那样平淡,王宁虽然知道冯盎请他过来肯定是有话要说,却从来没有想过冯盎会说出这番话。
所以听了冯盎的话后,罕见的沉默下来。
冯盎也没催,说完话后便端起了茶杯,等着王宁思考。
王宁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冯盎想派一支人手前往南洋,派的自然不是商队,而且还想把王宁拉着一起,这应该是打算给自己的家族准备一条后路。
冯家因为冼夫人的缘故,在岭南的影响力太高,换谁做皇帝都不可能完全信任冯家。
李世民和朝廷自然也可不可能完全信任冯家,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可是比所谓的五姓七望要大多了。
在得到了王宁这边刀子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去对付世家。
李世民还让冯家继续掌控着岭南,只是像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进行削弱,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了。
只是不管用什么法子,朝廷在岭南削弱冯家的影响力已经是势在必行,冯家想继续保持在岭南的影响力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对此冯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其实这样的结果对冯家来说已经最好的了,短时间内,冯家的在岭南的地位仍然不低,而且家财也不会少半分,冯盎应该也是看到了这点,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王宁自己都有这样的心思,甚至都已经着手准备了。
沉默了半响,王宁没有回答冯盎的话,问道:“以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拉上小侄一起!不知冯伯伯可否告知小侄原因?”
“从智戴传回来的信看,贤侄应该是整个长安唯一对冯家没有偏见的,在广州见到贤侄后,老夫也知道贤侄对冯家确实没有什么偏见,贤侄可否告诉老夫原因?”冯盎也笑着问了一句。
“倒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小侄对冼老夫人充满了敬意,也对冯伯伯当年进京的行为颇为赞赏!”王宁笑着说道。
冯盎朝王宁拱拱手表示感谢,这才笑着说道:
“老夫的意思相信贤侄也明白了,老夫并没有背叛大唐的想法,只是在为家族另谋一条出路而已!
据老夫所知,南洋除了林邑、真腊等小国,其他大部分地方都还是一片莽荒,同时也是一片宝地。老夫其实早有这样的心思,这些年也陆陆续续派了一些人出去,只是海上凶险无比,这些年人手折损了不少,所得却有限!
贤侄手中有望远镜这样的利器,还知道预防坏血病的法子,而且据老夫观察,贤侄手中应该还有能在海上定位、辨别方向的法子!
而这些恰恰是老夫所需要的!”
王宁点点头,还有一点冯盎没说,他手中还有大唐皇家海军,他不点头,冯家想出海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可能瞒过他。
当然还有冯盎不知道的,王宁对南洋的了解可不只是刚刚说的那一点点,但是冯家自己做不了这件事,他自己也做不了,因为他没有人手,而且想在岭南做件事根本不可能撇下冯家。
王宁原本是没有这个打算的,但被冯盎这么一说,倒是也觉得能做,毕竟如今的南洋除了一些土著,是真正的莽荒之地。而且这些岛上还有无数大唐急需的香料和珍贵木料,确实也是宝地。
这么一看,和冯家合作倒真是最好的选择。
“冯伯伯,兹事体大,容小侄想想,这样吧,等小侄从林邑回来,再给程伯伯一个确切的答复!”王宁郑重的说道。
“无妨,老夫就等着贤侄的好消息了!”冯盎点点头。
正事说完,王宁也没有多留,和席秋儿一起离开了冯府。
在路上的时候,席秋儿轻声问道:
“耿国公有大事和师兄商议?”
“嗯,冯家想派人出海,拉我一起呢!”王宁笑着说道。
“啊?冯家在岭南呆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派人出海?”席秋儿疑惑的问道。王宁不想和席秋儿说那些阴暗的理由,笑着说道:“自然是海里有宝贝!”
“以冯家在岭南的地位,想要什么样的宝贝没有?还需要惦记海上的?”席秋儿有些不信。
“大唐的所有宝贝,包括冯家库房里的宝贝都是陛下的,他给冯家,冯家才能拿!但海上的宝贝可不是大唐的!”王宁说道。
“师兄也是这般想的?”席秋儿问道。
“我这个人比较向来把大唐的东西和我自己的东西分的比较清楚,咱们家的库房的东西自然是咱们家的!”王宁笑着说道。
席秋儿点点头,问道:
“师兄同意了?”
“我再想想!”王宁摇摇头。
想要经略南洋,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他缺的就是人手,哪怕从程家、独孤家、刘家去借一点人手过来,也是杯水车薪而已。如果真的和冯家合作,自然只能用冯家的人手,到时候人是冯家的,钱是冯家出的,冯家要是有其他心思,他压根没有什么好办法。
就算冯盎现在不会有这样的心思,以后他的儿子呢?
实力不对等的合作有巨大的隐患,因为人性往往经不起利益的考验,经略南洋的利益太大,王宁不敢赌,也不愿意去赌。
和冯家合作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时机不合适。
海军还有任务在身,在广州停留这么些天,李世民交代的事情已经做完了,自然不好再耽搁,第二天一早,王宁就下令全军准备,次日一早起航。
俘虏暂时交由广州府代为看押,海军回广州的时候再接上,缴获的物资和战舰也暂时交给冯家帮忙看管,到时候都要带回苏州去。不是王宁舍不得这点东西,规矩如此。
挂在船舷上的海盗已经死了不少,还活着的也已经奄奄一息,虽然这个时节的广州气温不算高,不太会出现疫病,但就这么挂在船舷上,味道肯定不会太好闻。
示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再留着这些人也没什么用,王宁干脆让人把这些海盗全都丢到海里喂鱼。
晌午的时候,冯盎让人送来了大量粮食、蔬菜、肉食。
还邀请王宁去赴宴,王宁让人把东西收下,婉拒了宴会的邀请。
第二天一早,冯盎带着两个儿子到港口送行,期间也没提出海的事。
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时候,第三舰队的十三号舰上响起了沉闷的号角声,随后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上也响起一声声号角声。大大小小的战舰有序的离开广州港,张满风帆,缓缓加速,再次驶向蔚蓝色的大海,向着林邑的方向进发。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7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