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初唐小国公 > 第四百六十二章 位高权重房玄龄

第四百六十二章 位高权重房玄龄


第四百六十二章  位高权重房玄龄

戌时过后,王宁、李丽质和高阳才从魏王府出来。

上了马车后,李丽质才轻声说道:

“夫君,王兄看样子是真心与您冰释前嫌!”

“姐姐,我看不像,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魏王才离开长安一年,真会改变这么多?”高阳却是摇摇头,有些嘲讽的说道。

“不管魏王心里怎么想,我这个人却是比较记仇的,我倒是也觉得高阳说的有道理,一个人不可能短短时间就性情大变!

魏王如此低声下气,必有蹊跷,还是防着一些好!”王宁苦笑着说道。“唉,当年王兄虽然自负了一些,但对我们还是颇为照顾,明明是嫡亲的兄妹,却如此生分!”李丽质轻声感叹道。

就在王宁以为李泰会有什么动作的时候,仅仅在长安呆了不到十天的李泰在宴请过王宁后的第三天,就在朝会上当着朝臣的面向李世民请辞,仿佛回长安真的只是为了回来看看自己父母。

李世民虽然不舍,还是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泰就带着李世民赏赐的一大堆东西离开了长安,在李泰离开长安后,有关李泰还有意和李承乾争抢储君之位的谣言也慢慢平息下来。

李承乾大逆不道之事也没有人再提起,而且李世民还把征讨吐蕃之事交于李承乾负责。

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让李承乾行监国之权,如今又把征讨吐蕃之事交给李承乾,显然是有意培养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这样一来,天家父子不和的谣言自然也是不攻自破。

于是朝堂又再度平静下来,只有一群大将军还在为征讨吐蕃的人选而吵作一团。

王宁依然还是每日早早起来去参加朝会,在歇了几日后,才带着独孤曼玉到房玄龄府上拜访。

到了房府大门口,房遗爱和兄长房遗直已经在等着了,见到王宁从马车上下来,房遗直整整衣裳,恭敬的朝着王宁行礼:

“见过三原郡公!”

“见过房兄!”王宁连忙回礼。

房遗爱在旁边没忍住,咧了咧嘴,就被起身的房遗直呵斥道:

“二郎,三原郡公既是你的上官,又是父亲的好友,还不赶快见礼!”

虽然早就听说房玄龄的长子性子古板,一心只读圣贤书,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房遗直比传言的还古板些。

房遗爱只得朝着王宁拱手行礼。

到了客厅,房玄龄和房夫人也在门口相迎,在他们身后,还站着两个年轻的妇人,便是房遗直的妻子和老遗爱的妻子。

隔着老远,房玄龄就大笑着朝对王宁说道:

“哈哈,小宁你可总算是想起来还有老夫这个长辈了!”

“是小侄的不是!”

王宁苦笑着拱拱手,然后朝着房夫人行礼:

“见过伯母!”

独孤曼玉也连忙上前见礼,寒暄一番后就被热情的房夫人和自己的儿媳妇拉走了。

王宁和房家父子三人进了客厅,客套了一番后,房玄龄才笑着说道:“听说魏王殿下离开长安之前还特意请小宁到王府赴宴?”

“房伯伯您这消息倒是灵通!确实有这么一回事!”王宁点点头。

“魏王殿下离开长安一年,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小宁怎么看?”房玄龄又笑着问道。

“房相,小侄和魏王殿不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说句不该说的,小侄自然是希望魏王殿下还是那个平庸的王爷!

不过魏王殿下有这样的改变,对大唐终归是好事!”王宁笑着说道。

房玄龄点点头,突然有些落寞的说道:

“此次魏王殿下回京,陛下把河南二十余州的赋税之权交于魏王,此事老夫曾劝过陛下,只是陛下一意孤行,老夫也只能照办!”

之所以让房遗爱陪着自己一起回长安,王宁就是担心李承乾的事情太严重,这才存着请房玄龄帮忙的心思,如今房玄龄主动和王宁说起李泰的事,显然也是想和王宁再拉近些距离。

这个时候和房玄龄说话,自然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王宁轻声说道:

“房伯伯,陛下的性格您应该比小侄清楚才是,他既然已经决定把这二十州的税赋之权交给魏王,您劝也是白劝啊!

小侄倒是觉得没什么,只要府兵统领之权还在朝廷手里,就算把税赋之权交给魏王,魏王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希望如此吧!”

房玄龄点点头,转了个话锋:

“以前就听你说过倭国多金银,二郎回来的这段时间,把你在倭国做的事和老夫说了一遍。

要不是你让人送回来那么多金银,老夫真不敢相信倭国竟然真的有这么多金银!

前些年倭国派了不少使臣到大唐,还派人来大唐学耕种、织造、冶炼这些技术在,老夫对倭国也算是有些了解!

这个国家地盘不大,而且听说经常发生地龙翻身之事,对大唐完全不可能有任何威胁,看你倭国所做之事,分明是想让倭国人自相残杀!

如果真的按照你的计划进行下去,不出十年,倭国的人口将十不足一!

倭国距离大唐隔着数百里海域,大唐想经略此地也不现实,小宁你费这么多功夫,难不成就是为了这点金银?”

“房伯伯,小侄觉得,几百年后,当造船的技术再前进一大步,海军将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到时候,倭国的几个大岛的重要性怕是不亚于幽燕之地!”王宁笑着说道。

这个问题,李世民问过,程咬金等人也问过,甚至颜师古都问过,王宁都是这么回答的。

“……”房玄龄愣了愣,最后轻声叹道:

“小宁你想的还真远!”

房玄龄倒是不觉得王宁是在敷衍他,只是两汉加起来,国祚也才四百余年,几百年后,大唐国祚是否还在都是问题,王宁的这个想法在房玄龄看来显然是有些杞人忧天的。

王宁见一旁坐着的房遗直一直有话要说的模样,就笑着问道:

“房兄是有话要说?”

“三原郡公……”

话刚出口,就被房玄龄打断了:

“这里是家里,你就唤他名字便是!”

“王兄,某觉得王兄在倭国行事有些不妥,大唐乃礼仪之邦!

就算此地对大唐如此重要,王兄行事也该正大光明才是,倭国本就已经向我大唐称臣,大唐就是出兵也是师出有名的。

而且我大唐有雄兵百万,何需行这些鬼蜮伎俩!”房遗直拱手说道。

王宁还没开口,房遗爱就一脸无奈的问道:

“大郎,这话虽然没错,不过你可知道朝廷为了拿回辽东之地,花费了多少钱粮?

倭国和大唐隔着数百里的汪洋大海,真要派数十万大军去,又要花费多少钱粮?

如今小宁不仅没有花费任何钱粮,还从倭国运回数十万斤黄金白银,顺便还达成了目的,为什么不能用些计谋?

再者说,两军交战,什么时候正大光明过?”

房遗直虽然不服气,但摄于房玄龄的威严,只得拱拱手:

“父亲教训的是!”“唉,你这性子,也就适合做做学问了!”房玄龄轻声感叹道。

“房伯伯,房兄这性子要是入朝为官,做个御史倒是合适!”王宁笑着打趣道。

“哈哈,还是算了吧,二郎如今跟着你倒是混出点人样,大郎就别去朝堂厮混了,他确实不太合适!

老夫的爵位总归是要给他的,守着爵位,就做一辈子学问也不错!”房玄龄轻声说道。

“房伯伯您老当益壮,怎么突然说起这个?”王宁随口接了一句。

没想到房玄龄却语气莫名的说道:

“老夫如今六十有一,自陛下登基后,承蒙陛下看重,老夫先是被封为中书令,然后又被封为尚书右仆射,如今老爷在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上已经坐了整整十年!

老夫前两年就已经觉得力不从心,去年老夫就已经想向陛下请辞,只是陛下不许!”

王宁下意识的打量了房玄龄一眼,要不是房玄龄自己提起来,他都没有想到须发才有些花白的房玄龄已经六十有一!

而且还有了急流勇退的心思。

房玄龄和杜如晦虽然被并称为房谋杜断,但其实房玄龄在李世民的心中的重要性是要高于杜如晦的,就是长孙无忌还在的时候,房玄龄依然牢牢的坐着尚书左仆射的位置。

而且前几年就已经被李世民封为司空,位列三公。

别看李承乾是太子,但论起实际权力,房玄龄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李承乾见到房玄龄,也得客客气气的称呼一声房相,朝堂上的其他人,对房玄龄更是毕恭毕敬。

真正的位高权重!

而且这样的地位和权势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多年!

在长安这么多年,除了在朝堂上听到过一些言官弹劾过房玄龄权势过重,在坊间从未听到过任何关于房玄龄有不臣之心这样的谣言,一句都没有。

而李世民在征讨辽东的时候,虽然让李承乾作为监国太子留守长安,但真正在长安主事的却是房玄龄,足见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

房玄龄虽然须发已经有些花白,但看上去精神健硕,身子骨也结实,怎么会有了辞官的心思?

心里疑惑,王宁也就直接问了出来:

“房伯伯为何会有请辞的念头?”

“老夫已经身居高位十余年,如今力不从心,自然不能再尸位素餐,而且朝堂上人才济济,于情于理,老夫都应当退位让贤才是!”房玄龄笑着说道。王宁这才听出点意思来。

这事恐怕还是和马周有关,据王宁所知,在清查土地一事上,应该是李世民有了整顿权贵和宗室的心思,又恰好马周在李承乾的支持下上书奏请朝廷清查土地。

李世民这才顺水推舟,推动这件事进行,在这期间,作为大唐宰相的房玄龄却仿佛是一个局外人。

自从李世民把征讨吐蕃之事交给李承乾负责后,不少朝臣就觉得李世民这是在培养李承乾。

而房玄龄这个李世民最信任的臣子就自觉地的要为李承乾看中的人挪位置?

王宁觉得要是房玄龄真这么想的话,怕是有些想岔了?

便试探着问道:

“房伯伯说的人才,莫不是中书侍郎马周?”听了王宁的话,房玄龄顿时明白了王宁所想,忍不住哈哈大笑:

“哈哈,小宁你也未免也太过小看老夫了!”

笑过之后,才和王宁解释道:

“小宁,不是老夫自夸,马周固然有大才,但他现在想坐老夫的位置,还是有些太嫩了!而且太子殿下只是储君!”

王宁点点头,自己确实是小看了房玄龄,以房玄龄的地位,确实有资格如此评价马周,朝着房玄龄拱拱手,说道:

“还请房伯伯解惑!”

“小宁你没发现这两年,陛下行事愈发的随性了吗?”房玄龄苦笑着问道。

不等王宁接话,又轻声说道:

“老夫自打跟着陛下开始,一直为陛下出谋划策,陛下还是秦王时,对老夫和克明的谏言几乎都会采纳!

自从陛下登基后,先是灭了突厥,然后又灭了吐谷浑、高昌、高句丽。

吐蕃败亡在老夫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大唐的国力一日比一日强盛,百万府兵更是百战百胜,比之先贤,陛下也毫不逊色!

小宁你应该知道,当初陛下亲征辽东本就是不合适的,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小小一个辽东,根本不需要陛下亲征!

而且要是陛下不亲征,以朝中几位大将军的本事,再加上大唐的火药和贞观弩,征讨高句丽完全可以分兵而击之,然后一战而定!如今的高句丽连苟延残喘都是奢望!

只是陛下当时无人能劝!

还有魏王的事情,去年魏王出京之时,陛下就有意给魏王税赋之权和领兵之权!

要是真给魏王这两样权力,和分封又有何异?

最后在老夫和克明等人劝说下作罢,没想到这次还是给了魏王,你说明年会不会把领兵之权也给了魏王?”

王宁点点头,房玄龄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十来年的功绩已经让李世民听不进去谏言,所以他选择才会急流勇退!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64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