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道不同
第四百六十一章 道不同
在东宫呆到午夜时分,王宁才带着人回到了崇义坊。
第二天还是早早的爬起来去参加朝会。
李世民还没到,穿着一身太子冕服的李承乾在一众大臣异样的目光中昂首挺胸的走进了大殿。
李承乾走进大殿后,就不断有人朝着他行礼,时隔一个多月,李承乾再次出现在朝会上,大多数朝臣还是喜闻乐见的。
大唐如今蒸蒸日上,大殿中的大部分官员无比的希望大唐的皇权能够平和的传承,虽然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因为玄武门之变而起势。
但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玄武门之变。让人意外的是,片刻之后,李泰也走进了大殿,要不是他身上的蟒纹袍,不少朝臣都没认出这就是魏王。
和李承乾相比,李泰进了大殿就没引起多大动静,人走茶凉,被赶出长安的皇子,很难再让朝臣有攀附的心思!
当然更让朝臣意外的,还是随后走进大殿的一群宗室老王爷,今天这些老王爷虽然还是穿的破破烂烂,但一改前些日子哭哭啼啼的模样,脸上也都有了笑容。
当李世民走进大殿后,大殿瞬间就安静下来。
然后便是行礼、开始议事。
李世民心情很好,仿佛迫不及待的向朝臣炫耀自己的儿子有多优秀,还没有开始议事,就先问起了李泰这一年在濮阳都做了什么事。
于是,一个谦虚、务实、关心百姓吃穿的贤王就出现在朝臣面前。
王宁依然还是站在武将的队列里,饶有兴致的看着李泰的表演。
李泰的这番表态让李世民非常的高兴,借机又给了李泰不少权力,包括在李泰出京之前被朝臣死死拦住的税赋之权。
在这个时候,朝臣还真好扫李世民的兴,而且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褚遂良等一众大佬都一言不发,其他人还真不好去反对。
在李泰站回李承乾身后时,议事才政事开始,还是一样的无聊,王宁很快就打起了哈欠。
一直到朝会结束,一群宗室的老王爷都没有站出来恶心李世民让朝臣非常意外,难道他们也打算妥协?还是李世民妥协了?
之前可是一点风声都没有传出来。
朝会结束后,王宁又被李世民叫到了偏殿参加小朝会。除了王宁,还有李承乾、李泰、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褚遂良、李勣、李孝恭、程咬金、段志玄等一众大佬。
这么多武将被召来,商议的事情自然和军事有关,今天商议的便是征讨吐蕃!
自去年入秋开始,李世民就派了大军进驻青海,在乌海一带轮番进攻吐蕃的城池。
以大唐的武器之利,吐蕃只能一退再退,一年左右的时间,大唐的军队已经把边界往吐蕃推进了二百里左右,攻占了十多座吐蕃城池。
而轮番进攻的十多万大军已经能适应吐蕃的气候,忍耐了一年多的李世民终于不想再忍耐下去,准备对吐蕃动手。
征讨吐蕃的想法,李世民也没瞒着大殿中的这些人,而且现在的大唐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的大唐了,小小的吐蕃,再没有被大唐的君臣放在眼里,自然也没有人反对李世民。说是商议,其实已经是在为征讨吐蕃做准备。
十多万大军一年以前就已经派到了青海,如今在青海主持此事的便是江夏王李道宗。
李世民的意思还是再派两个大将军前去,和李道宗各领一支大军征讨吐蕃。
王宁觉得没什么必要,吐蕃和其他游牧民族不一样,吐蕃算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民族,他们既放牧,也种青稞。
还有一个都城,大唐的十万大军只要攻破逻些城,吐蕃的政权便会土崩瓦解,再度变成一盘散沙,大唐不管是扶持当地的部落,还是北方一样设立都护府都能把吐蕃纳入大唐。
但李世民既然这么做,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王宁虽然觉得不合适,也没开口。
其他人也没什么意见,一群武将已经在为谁有资格领军征讨吐蕃而吵了起来。这样的朝会上,显然是吵不出结果的,被吵得头疼的李世民只得散了朝会。
王宁和程咬金、段志玄、刘弘基等一群老将并肩往外走,刚才还在大殿上吵得面红耳赤的刘弘基和尉迟恭这会儿已经勾肩搭背的商议晚上是去百香楼还是妙玉馆。
“两位伯伯,您二位在宫里商量这件事,不太好吧?”王宁苦笑着劝道。
“有什么不好的!听宝琳说你小子去青楼向来只听听曲,要不要跟老夫和老刘一起去见识见识,老刘这匹夫别的不说,这青楼里的手段是一等一的高明!
让他教你两招!”
“……您二位去吧,小侄就不去了!”王宁无语的摇摇头。
“你小子就是无趣,老程,你去不去?”尉迟恭笑着问道。“老夫羞与尔等为伍!”
程咬金朝两人摆摆手,笑着问王宁:
“晚上到家里吃饭?”
“程伯伯,改日吧,从回来还没有陪曼玉回娘家一趟呢,再不去就失礼了!”王宁笑着说道。
“那就改日吧!”程咬金笑着点点头。
回到崇义坊,换下朝服的王宁刚准备和独孤曼玉出门,东宫的人就到了,李承乾请王宁去东宫赴宴,还专门送来了帖子。
王宁有些无奈,只能让独孤曼玉先回娘家住一晚,他明日再过去!
到了东宫,被内侍领着到了丽正殿,王宁才发现已经有十多个人坐在大殿里,而且一大半的人他竟然都不认识。
李承乾见王宁进了大殿,便起身朝着王宁迎了过来,笑着说道:“小宁来了,孤给你介绍,这便是马周马宾王!”
清瘦的马周朝着王宁恭敬的行礼:
“见过三原郡公!”
马周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官服,身上也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配饰,和大殿中的众人格格不入。
王宁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有抱负,而且心性坚定,很少为外物所动。
这样的人显然和王宁不是一类人,他只是一介俗人,还是和程咬金他们厮混在一起比较自在。
当然,对这样品性高洁的人,他心里还是颇为敬佩的,所以非常客气的回了一礼:
“见过马侍郎!”
见过了马周之后,李承乾拉着王宁,把大殿中的十多个人一一介绍给王宁,除了一个王宁早已经听说过名字的马周,还有许敬宗这个让王宁侧目的名字。
许敬宗,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猫,只是现在的许敬宗名声不显,官位也不高,在大殿中也是陪坐在末尾,李承乾把介绍给王宁的时候,非常恭敬的朝着王宁行礼:
“见过三原郡公!”
“见过许侍郎!”王宁倒是没有小看他,笑着回了一礼。
相比马周的一板一眼,许敬宗这样的人明显就活泛了许多,见王宁对自己颇为客气,便笑着说道:
“早就听闻三原郡公大名,今日有幸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就这份一脸正色拍马屁的气度就非常人所能及,王宁一时间也有些不习惯,笑着说道:
“许侍郎过奖了!”把人都介绍完一遍以后,李承乾就让人端上来美酒佳肴,宴会也正式开始。
看得出来,这十多个人应该就是李承乾真正的心腹了,王宁显然也是其中之一,至少李承乾和大殿中的众人是如此看待的。
这样的场合,王宁还是有些不习惯,特别是这些人他都不熟,喝起酒来自然也就没那么尽心,不过他也不想扫了李承乾的兴,勉强应付着。
看着李承乾游刃有余的和每个人攀谈,王宁觉得有些陌生,随即又有些感叹。
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见到李承乾时,李承乾还只是一个有些老成的少年,如今十多年过去,李承乾这个大唐的太子早已变成了合格的储君,而且还是一个有野心的储君。
他们的关系终究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
王宁向来被视为李承乾最倚重的人,甚至不少人觉得王宁之所以到现在还只是一个郡公,就是因为李世民是想把施恩的机会留给李承乾。
虽然王宁看上去兴致不高,但大殿中的十多个人也不敢对王宁有一点轻慢,期间不断向王宁敬酒,许敬宗更是凑过去和王宁攀谈了几句。
一场酒宴算是宾主尽欢。
酒宴结束后,李承乾亲自把王宁送出大殿,在大殿门口,看着被内侍送出去的十多个人,轻声对王宁说道:
“前段时间,就是这十多个人不曾背弃于我,所以今日才设宴招待他们,我知道你喜欢这些,改日我再设宴,你带着丽质和高阳过来,咱们好好喝几杯!”
听到李承乾的话,王宁对李承乾又有了些改观,虽然确实改变了不少,但本性还在!
笑着说道:
“殿下也知道我和卢国公他们厮混惯了,和马周他们在一起确实有些不习惯,殿下不用太过在意这些,而且马周、许敬宗等人确实大才,值得陛下用心相待!”
“哈哈,连你都说他们是大才,看来我还没看走眼!”李承乾哈哈大笑。
自从李承乾开始参加朝会,太子和皇帝陛下不和的传言就烟消云散,李世民将要易储的谣言更是不攻自破。
朝堂上的暗流仿佛一夜间平息。
王宁又开始了走亲访友、醉一日清醒一日的日子,在去拜访过孤独府、颜府、河间王府,王宁原本计划在朝会结束之后去房家拜见房玄龄的,没想到李泰给他送来了请柬。
这让王宁非常意外,犹豫了许久,还是带着李丽质和高阳一起去赴宴。
李泰在长安是有府邸的,而且府邸异常奢华,王宁还是第一次来,看着魏王府的朱红色大门,还是有些羡慕,就这大门,和城门也没差多少了。
门房看到李丽质的车架也不敢怠慢,连忙进去禀报,不一会儿,李泰就亲自迎了出来,老远就朝着王宁拱拱手,笑着说道:
“王兄、丽质、高阳,你们来了,快请进!”
“见过殿下!”
王宁可当不起李泰称呼自己为兄长,规规矩矩的拱手行礼。
“哈哈,王兄和丽质、高阳的关系,私下里当得起本王一声兄长,快请进!”李泰哈哈大笑,拉着王宁往里走。
“见过王兄!”
李丽质和高阳也福身行礼,然后才跟着李泰进了大门。
进了前院的客厅,李泰引着三人落座,这才感叹着说道:“第一次见到王兄的时候,王兄的爵位应该还是县子吧!
这么多年过去,王宁早已是郡公,父皇和我说过,以王兄的功劳,其实封国公都绰绰有余,只是王兄年纪尚轻,如此年纪就封国公爵,难免有些木秀于林,这才压了下来!
以前少不更事,不怎么理解父皇的话,到了濮阳,亲眼见到百姓为了吃食和劳碌,这才知道王兄的功绩确实当得起父皇的赞誉。
不说火药这些国之重器,就是贞观犁、水车、水泥、玻璃这些寻常事物,也让大唐的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少!
不瞒王兄,在濮阳一些地方,有百姓为王兄修建生祠!
这可是连父皇都羡慕的事!”
“殿下,这话可不敢乱说!”王宁被李泰吹捧得有些脸红,连忙打断。“哈哈,放心,我和父皇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是父皇亲口说他很羡慕,不是本王编造的!”李泰笑着说道。
不过也没再吹捧王宁,而是笑着说道:
“以前我做的那些事,现在想起来,我自己都有些难堪,要是王兄怪我,我给王兄赔个不是,还请王兄原谅!”
说完还真起身朝着王宁躬身行礼。
王宁吓了一跳,连忙起身避开,苦笑着说道:
“殿下言重了!言重了!”
“本王之所以厚着脸皮邀请王兄过来,便是真心想和王兄解开之前的误会,在濮阳这一年多的时间,看着百姓日夜辛劳,日子却依然难过,我心里也不好受!
王兄有大才,仅仅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就让苏州的百姓的日子大大改善,还请王兄教我!”李泰躬身说道。
“殿下,臣所做之事,早已写了详细的文书给陛下,殿下去问陛下要一份便是!”王宁笑着说道。
“哈哈,如此也好!”李泰笑着点点头。
对王宁的态度依然热情,王宁却始终保持着距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6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