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初唐小国公 >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吐蕃最后的努力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吐蕃最后的努力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吐蕃最后的努力

在澡堂子里泡舒坦了,几个人才裹着厚厚的袍子到了程家的花厅。

吃着美味佳肴,喝着美酒,中间的空地上还有美貌的胡姬在翩翩起舞,这些胡姬可不是长安人市上卖的胡姬,而是程咬金让人花大价钱从西域买回来的。

每一个都是千里挑一的美人,几个老色鬼看得直流哈喇子。

段志玄和尉迟恭已经在商量着一会儿走的时候要顺走两个。

听着两个老不修光明正大的在那商量,王宁有些无语,一脸无语的拒绝了这两个老不修撺掇他也带两个回去的建议。他还赞想着刚刚在澡堂子里程咬金和他说的话。

随着国力的增长,大唐君臣的目光肯定会转向开疆扩土。

东边的高句丽、百济、新罗已经构不成威胁,北方的薛延陀、回纥丢了十五万大军在阴山后,还没等大唐发兵征讨呢,大部分就直接往西逃了!

还有一部分继续往北,如今真正的苦寒之地。

岭南的冯家也彻底放弃对岭南的掌控,只要再把吐蕃灭了,大唐周边就再无威胁,也没有扩张的空间。

唯一还不安定就是广阔无垠的西域,只要把西域扫平,大唐的疆域就会多出来几千里的纵深,虽然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荒漠,但疆土就是疆土,谁管它贫瘠与否!北方已经在大唐的掌控之中,只要再把西域掌握在手里,有这几千里的荒漠为缓冲,大唐就再也不会受到外族的威胁。

这样的功绩,意义可比封狼居胥还要重大。

程咬金能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甚至是李世民在他们这些心腹面前透露过这些心思。

所以,大唐会提前几十年把目光转向西域?

“小子,想什么呢?喝酒!”尉迟恭端着酒杯,不耐烦的朝着走神的王宁喊。

王宁只得举起酒杯继续陪着几个老将喝酒。

还好今天程咬金把王宁叫来是有正事的,酒只是喝了个尽心,没有灌醉他的意思。

喝了完酒,程咬金把几人带到自己的书房,拿着一张地图在桌子上铺开,沉声对王宁说道:

“这是老夫吐蕃的地图,小宁你看看!”王宁凑过去看了一眼,皱眉问道:

“地图哪里来的?”

“天和商号的人送过来了的,老夫还让人核对过,说是没有多大问题,怎么,不对?”程咬金皱眉问道。

“也不是不对,是不太准!”

王宁苦笑着说了一句,拿起笔,在地图上改了起来。

天和商号虽然是长孙皇后在掌管,但不知道安插了多少百骑司的探子在里面,这幅地图给程咬金送来肯定已经送到李世民面前。

而且不止天和商号里面有探子,大唐几乎所有叫得上的商号都有探子在里面,程记商号有,王记商号也有。

在地图上涂涂改改了小半个时辰,王宁才放下笔,对程咬金等人说道:

“小侄知道的也就这么多,诸位伯伯到时候要是领军出征,务必一定要让军中的斥候再探查一遍才是!”

“这是自然!”

程咬金点点头,凑到已经被王宁改的面目全非的地图上面,无语的说道:

“百骑司的探子探查了几年,就弄出这么一副错误百出的地图!真是废物!”

“老程,对百骑司的人也不能太过苛责了,吐蕃防着大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了这幅地图,百骑司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小……”牛进达苦笑着说道。

程咬金点点头,指着地图的标注出来的几条路问王宁:

“这几条路没有问题吧?”

地图上标记的几条路是这些年大唐的商队来往吐蕃的主要通道,松州方向有两条,其他的都在青海方向。松洲方向的通道崎岖难行,而且异常陡峭,并不合适大军行进,大唐的十万大军要进入吐蕃,只能从青海的乌海一带进去。

程咬金指的就是这几条路,王宁对一千多年都进入吐蕃的道路自然是清楚的,但现在这些路他哪里会知道,摇摇头,苦笑着对程咬金说道:

“这些路小侄也不知道有没有问题,不过既然是百骑司让人送来的,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吐蕃的地形复杂,而且冬天很多沼泽会被冻硬,完全看不出异常,行军的时候一定要让斥候仔细查探一番才是!”

“嗯!”

程咬金再度点点头。

王宁见他的模样,若有所思的问道:

“程伯伯,可是领军之人定下来了?”

“小宁你是真傻还是装傻?”尉迟恭在一旁没好气的问道。王宁一脸莫名其妙。

“陛下把征讨吐蕃的事情都交给了太子殿下,就连领军之人也由太子殿下决定,以你和太子殿下的关系,你觉得太子殿下会偏向谁?”牛进达笑着给王宁解释。

“……”

王宁哑然失笑,他是真没想到这一层。

在程咬金府上一直呆到午夜时分,和程咬金等人一起商讨关于吐蕃的情报。

百骑司送来的除了地图,还有很多零零散散的情报,有关于吐蕃一些大一点的部族情报,还有松赞干布麾下的大将信息。

别看大唐从上到下似乎都没有把吐蕃看在眼里,实际在决定征讨吐蕃之前,已经让探子把吐蕃查了个底朝天!

大唐的君臣可不想在吐蕃栽一个大跟头。

第二天一大早,王宁就带着独孤曼玉等人离开了长安,直奔三原县。

晌午时分回到家,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次日一大早天色微亮之时,王宁还在家里温暖的被窝里抱着小老婆睡回笼觉,含元殿的朝会已经开始了。

到了年尾,朝会上要商议的事情也多了起来,不过今天早上的朝会,三省六部的大小官员都默契的没有开口,而是把目光都放在站在大殿中的吐蕃使臣身上。

自从吐蕃大相禄东赞死在大唐以来,这还是吐蕃第一次向大唐派遣使臣。

吐蕃使臣出使大唐的目的也很简单,求和来了!

大唐能往吐蕃派探子,吐蕃自然也能往大唐派,只不过相比无孔不入的百骑司探子,吐蕃的探子大都是在青海一带行动,最多也只能深入到河西一带。就算如此,多少也能探查到一些东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从决定征讨吐蕃,李世民就已经命人往青海伏矣城运送粮草,这么大动静,吐蕃的探子自然是能探查到的。

在大唐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松赞干布敢派大军袭扰河西,还是觉得大唐的士卒肯定适应不了吐蕃的气候。

只是这两年,大唐的士卒在乌海一带连克吐蕃的几个城池,而且每次进攻的都不是同一批人,松赞干布再傻也知道大唐的目的。

再结合大唐往青海运送物资的事情,就不难猜到大唐准备对吐蕃动手了。

打是肯定打不过的,就算在吐蕃自己的地盘上动手,松赞干布也没觉得有一点点胜算。

吐谷浑的下场还历历在目,松赞干布在和自己的心腹商议了数日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向大唐称臣。并且愿意奉上牛千头,羊万只的,以示诚意!

吐蕃使臣语气恭敬,大声把松赞干布的话转达给李世民,然后在含元殿上微微躬身,双手奉上松赞干布亲手写的国书,或者说是降书。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6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