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年关
第四百六十五章 年关
征讨吐蕃的事,大唐向来没有遮掩的意思。
灭了吐谷浑之后,大唐的君臣中,除了王宁,其他人压根就没有征讨吐蕃的想法。
只是松赞干布以为仗着地利,大唐拿吐蕃无可奈何,这才三番两次派大军进犯河西,这才惹恼李世民和朝堂上的一众大佬。
拖到现在,一来是士卒需要时间适应吐蕃的气候,二来也是征讨高句丽耗费了大多的钱粮,需要缓缓。
现在缓了过来,自然是要秋后算账的,如今连出征的人选都已经选好了,自然不会因为吐蕃使臣的一封降书而改变。
吐蕃投降固然让人欢喜,不过李世民有个习惯,他喜欢先把别人打服了再谈!
所以吐蕃使臣献上的国书李世民压根没有看,甚至都没有接。
之所以都已经不打算谈了还让吐蕃的使臣站在含元殿上,只是因为大唐乃礼仪之邦,吐蕃使臣远道而来,怎么说也是一国使臣,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
没有在朝会上达成的目的吐蕃使臣并没有放弃,而是在朝会结束后让人带着拜帖和厚礼去求见一些权贵。
长孙家、柴家、裴家……,都是几年前禄东赞每年都要去拜访的。
只是如今粮草都已经在往青海方向运送,这些权贵又不傻,怎么可能在这时候和吐蕃搭上关系,吐蕃使臣注定了只能失望而归。
吐蕃的使臣在长安送了一大堆拜帖和礼物却没能见到自己想见的大唐权贵后,只能心灰意冷的离开了长安。
既然没有谈的余地,也只能早些回去准备应战了!
时间一晃而过,时间悄然来到腊月。
青海一带的边关已经一片肃杀,关中却依然祥和。
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年关将近,虽然是冰天雪地,王家庄子和李家庄子却是热火朝天。
这几年,两个庄子的年节不知不觉已经改变了很多,其中最大的改变的,就是在进入腊月后,除了买布匹做新衣,每家都会杀猪!
自从十年前王宁让人在庄子建了一个养猪场后,庄子里的庄户几乎全都开始养猪了。
猪是不挑食的,田地里的杂草就能喂,虽然吃的多了些,但这几年,谁家里没有三五个孩子,几个孩子弄点猪草回来还是非常轻松的。
所以每家几乎都是养上三四头。十多年前,年节的时候谁家孩子的碗里要是没有两块大肥肉,都不好意思端着碗出去。
如今不会了,进入腊月后,每天庄子里最响亮的不是犬吠声,而是猪叫声。
肥的走路都费劲的大肥猪平时懒得动弹,最多就
是吃食的发出点声响,但出于动物的本能,在被几个强壮的汉子抓着耳朵、四肢和尾巴按倒在地的时候,还是发出了震天的响声。
王宁已经很多年没有看人杀猪了,腊月十八这天,再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要不是王铁柱等人身上穿着的不是羊皮袄子而是棉袄,他几乎以为回到了一千多年后。
今天是王铁栓家里杀猪,一头足足三百斤重的大肥猪,和兄长王铁柱这个公爷的父亲不一样,王铁栓虽然也在冶铁工坊做着仓库管事,家里钱财不差,但还是养了几头猪,一群鸡,还有两头牛。要是在十多年前,家里有这么一头猪,肯定是要卖了换钱去买粮食的,现在却没必要了,年节的时候,把兄长一家都叫上,再把平时处的好的几个老兄弟一起叫来,热闹一番才是正理。
昨天去叫王铁柱和王安的时候,王宁正好也好,王铁栓便忐忑的叫王宁也一起来,原本是没报什么希望的,虽然是自己的侄子,但堂堂一个郡公,来帮自己杀猪多少有些不像话。
往年王宁这个时节不在家里,如今在家里,王铁栓这个亲叔叔邀请,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倒是让王铁柱非常高兴。
杨氏带着李氏也去了,独孤曼玉没去,虽然杨氏才是王家的当家主母,但她才是真正掌管王家大小事的人,而且到底是出身独孤氏这样的家族,就算不摆架子,平时说话做事还是和庄子里的妇人格格不入。
这样的场合她一去,其他人都不自在,所以她干脆就不去了!李丽质等人当然更不会去。
当然,王宁虽然去帮忙,但这些年养尊处优惯了,还没等他熟悉一下,几个孔武有力的汉子已经把大肥猪按倒抬上了方桌上。
李二牛拿着一柄尖刀熟练的往肥猪心口上一捅,冒着热气的鲜血就呼啦啦的往外流,落入下方的木盆中。
待血液流尽,肥猪也停止了挣扎。
然后便是淋上开水拔毛,几个人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把猪毛清理干净。
开膛剥肚后,王铁柱伸手比了一下,满脸笑意的对王铁栓说道:
“三指的膘呢!”
“油也多!”李二牛接了一句。
“养了两年了!先取些瘦肉出来,一会儿吃!”王铁栓自得的说了一句,拿着尖刀取下一大块里脊,递给边上的王长林。午饭非常简单,就是火锅,围着火炉一坐就行,男的一锅,妇人和小孩一锅。
食材就是猪肉,切得薄薄的瘦肉片,除了调料,就没有其他菜。
男的一手端着酒碗,一手拿着筷子,就么坐在火炉边吃边聊。
聊的也不是什么国家大事,都是街坊邻居间的破事,谁家儿子好吃懒做,谁家儿媳妇又被婆婆嫌弃之类的。
听着这些家里长短,酒足饭饱后,和仍然在说着话的王铁柱兄弟俩说了一声,王宁便溜达着出了王铁栓的大门,信步走在庄子中间的水泥路上。
庄子这几年的变化很大,每家每户门口都铺上了水泥路,一座座院子也是清一色的红砖青瓦,刷上广告或者标语,真和一千多年后没什么区别。每走一段距离,就会闻到从道路一旁的院子里飘出的肉香味。
不时有看到在溜达的王宁,都恭敬的问一声:
“公爷,吃了没?进来喝口酒?”
王宁都笑着婉拒了。
就是在王铁栓家里,亲叔叔王铁栓和堂兄王长林都有些拘束,他就不去扫兴了!
回到西厢后院,独孤曼玉和一群小老婆带着孩子正在花厅吃饭,见王宁进来,独孤曼玉笑着问道:
“夫君要不要再吃一点!”
“吃不下了,你们吃!”王宁摇摇头,去了隔壁的客厅。
独孤曼玉给王宁端了一杯茶过来,才又回去继续吃饭。过了一会儿,吃完饭的王延澜带着两个刚刚会走路的妹妹过来,缠着王宁带她们出去玩。
王宁把准备往外跑的王延年、王延顺叫过来,让他们带着妹妹出去玩。
因为常年在外,难免对孩子有些亏欠,所以在家里,王宁大多扮的是红脸,特别是对女儿。
等独孤曼玉和李丽质等人吃完饭,就发现家里的孩子已经不见了。
“夫君,您可不能这么宠着她们,还有不少课业要学呢!”独孤曼玉一脸无语的对王宁说道。
“这马上就是元日了,课业就先放一放,让他们痛快的玩几天,上元节后再学也不迟!”王宁笑着说道。
“行,您说了算!”独孤曼玉无语的说道。
“夫君,元日之前还要回长安的吧!”李丽质笑着问道。“自然是要回去的,元日的赐宴要是不去,陛下和娘娘要不高兴了!”王宁笑着说道。
“夫君,妾身问问阿耶阿娘?要是他们也去的啊,咱们就在长安一直呆到上元节!”独孤曼玉问道。
“我问过了,阿耶说去长安也没什么意思,不想去!”王宁笑着说道。
腊月二十二,在家里呆了大半个月的王宁带着妻儿再次回到了长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6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