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费文典回村
铁头瞅着银子跑远的背影,杵在原地愣了老半天,心里头堵得慌。
他觉得银子压根没琢磨明白,自己这是在为俩人的往后奔好日子,她只盯着眼前没粮没药的难处,没瞧见往后有地有屋的光景。
他攥了攥拳头,朝着银子跑的方向扯着嗓子喊:“银子!等农会把地争下来,咱成了永佃,想吃啥种啥,再也不用饿肚子,还能给你娘抓最好的药!俺指定让你成天牛庙村最享福的女人,你信俺!”
喊完这话,他还站在原地瞅着,盼着银子能回头,可直到瞅不见银子的影,也没见她停下脚步。
铁头挠了挠头,心里头虽有点闷,可那股子盼头没减。
他觉着,等日后日子真过好了,银子就知道自己今儿没说瞎话。
铁头从银子家的地头离开,也没心思歇脚,转身就往村里奔。
见着佃户就凑上去,嗓门亮得能传半里地:“老少爷们!咱们都是佃户,每年给地主老爷们种地,多数的的粮食都交了租子,剩在自己手里的粮食少之又少,赶上灾年,甚至欠一腚眼子的债!
只要加入农会,农会就会帮咱争永佃权,争减租减息。
只要加入农会,咱们以后不会再挨饿,顿顿都有煎饼吃,稠粥喝。”
铁头这话一喊,周围地里干活的佃户都停下手里的活计,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慢慢就往这边凑。
没多大一会儿,跟前就聚了一二十号人,有扛着锄头的,有拎着镰刀的,还有挎着粪筐的,都竖着耳朵听他说。
人群里有个扛着犁的汉子忍不住往前挤了挤,嗓门有点发颤:“铁头,你说的这话当真?
那……那牛家的地,咱也能租上不?
俺瞅着牛家那二百多亩地,年年收成顶好,可咱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生怕人家拿鞭子赶!”
铁头一听,立马拍着胸脯,声音比刚才还亮:“那可不咋地!只要加入农会,别管是宁家、费家,还是牛家的地,咱都能租!
往后咱佃户也能挑好地种,不用再跟以前似的,只能捡地主剩下的薄地、旱地,种一年收不下半袋子粮!”
这话一落地,人群里直接炸开了锅。
有人赶紧问咋加入农会,有人拉着自家汉子说“咱也入,可不能错过这机会”,还有人转头就往村里跑,喊着“快跟俺去听铁头说,咱也能租好地了”。
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聚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到晌午头日头最毒的时候,数数竟有二百多号人,把地头的小路都堵得严严实实。
铁头看着这么多人,心里头也热乎,又扯着嗓子喊:“大伙放心,入了农会咱就抱团儿跟地主争,不光能租好地,还能少交租!往后咱顿顿都能吃上煎饼,再也不用啃树皮、喝稀粥!”
人群里立马响起一片应和声,不少人当场就说要跟着铁头干,连家里的老婆子都喊着“俺也入,俺也能帮着搭把手”。
铁头领着二百多人要争永佃权的事,没半天就传得满村皆知,很快就飘到了费家和宁家的耳朵里。
费左氏正在堂屋拨算盘,噼里啪啦算着这季的租子能收多少,一听刘胡子慌慌张张来报“外头有一二百人跟着铁头闹,还要减租减息,说是要跟地主对着干”,手里的算盘珠子“啪嗒”掉了两颗,心里头顿时没了底。
她慌慌张张站起来,手都有点发颤:“快!赶紧叫人套车,俺去宁家问问宁学祥,他指定知道咋回事!”
没一会儿马车就套好了,费左氏坐上去,一个劲催赶车的“快点跑,别磨蹭”,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满脑子都是“减租减息”,生怕自家的租子收不上来。
到了宁家,宁学祥正坐在院里慢悠悠喝茶。
费左氏一进门就急得直跺脚:“宁老爷!你听说没?外头二百多号人要闹,还喊着减租减息,这到底是啥来头啊?咱得咋应对啊?”
宁学祥放下茶碗,皱着眉摇了摇头:“俺也是刚听箩筐提了一嘴,具体他们要咋减、背后有没有人撑着,俺是一问三不知啊。”
费左氏又追着问了好几句,问宁家要不要早做准备,宁学祥还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费左氏瞅着问不出啥有用的话,心里头更慌了,只好叹着气,坐上车蔫蔫地回了家,一路上都在琢磨“这日子怕是要不安生了。”
铁头领着人闹永佃权的事,没半天也传到了牛天赐耳朵里。
那会儿他正坐在堂屋慢悠悠喝茶,听富贵把事儿一五一十说完,只淡淡“哦”了一声,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压根没把这档子事放在心上。
旁边富贵忍不住多嘴:“少爷,外头都传疯了,说有二百多人要争永佃、减租子,要不要咱也早做些准备?别到时候出乱子。”
牛天赐放下茶碗,嘴角撇了撇,语气满是不屑:“准备啥?你忘了前阵子大旱,地里颗粒无收,是咱开囤放粮,村里大半人家都受过咱的恩惠。他们就算闹,也得念着点情分,还能真翻脸闹到咱牛家头上?”
他顿了顿,又慢悠悠摸了摸下巴:“再说了,咱牛家的地跟费家、宁家不一样,咱不把地租给佃户,只雇扎觅汉来种。
他们要争永佃权,那是跟有佃户的地主闹,咱这儿连佃户的影子都没有,永佃的事跟咱八竿子打不着,他们能闹个啥名堂?”
富贵一听,也觉得在理,点点头不再多问。
牛天赐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心里头笃定得很,就凭铁头那二百来号庄稼人,还掀不起啥风浪。
更何况,铁头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组织人闹事,无非就是想要回自己家租的那十三亩地,等他要到手了,风波自然也就平息了。
费文典在外头待了老久没回家,费左氏心里头一直惦记着,隔三差五就给他写信,信里翻来覆去就那几句:“你赶紧带着新娶的婆娘回趟家,进祠堂给祖宗磕个头,咱费家不能少了这规矩!”
本来费文典压根不想回去,觉得家里头事儿多,净是麻烦,可巧了,校长给他写了封信,让他回村里号召农友搞农民运动,宣传减租减息。
他一想,正好借这机会回家,还能劝劝费左氏也给自家的佃户永佃,就收拾收拾东西,带着婆娘回了天牛庙村。
刚到家放下行李,费文典就拉着费左氏说:“嫂子,现在外头都在搞减租减息,还给佃户永佃权,咱也得跟着改改,别再按老规矩收那么多租了。”
费左氏一听就炸毛了,皱着眉打断他:“减啥减?祖上传下来的收租规矩,能说改就改?
俺还得去娘娘庙还愿呢,前阵子求娘娘保咱租子顺利,这愿得还!
你刚回来先歇着,别瞎琢磨这些没用的!”说完转身就要走。
费文典没辙,只好把婆娘留在家里跟家里的丫鬟婆子们说话,自己往田间地头走去。
远远瞅见柱子夫妇在地里耕地,他就快步走过去打招呼:“柱子,嫂子,这晌午头还忙着呢?”
柱子直起腰擦了擦汗,瞅着他笑:“是文典啊!你咋回来了?这阵子没见,倒显精神了!”
费文典蹲下来,跟他们唠起减租减息和永佃权,还说农会能给佃户撑腰,以后种地不用再怕地主随便涨租、收地。
可柱子听完就摇了摇头:“文典啊,俺没啥大念想,就想把租的这几亩地种好,到秋能收点粮食够吃、够交租就行。
要我说,你先把你嫂子的工作做通了,比跟俺说这些管用,毕竟咱租的是你家的地啊!”
费文典又劝了半天,说这是为了大伙好,往后日子能过舒坦,可柱子夫妇还是没听进去,只顾着埋头赶牛耕地。
费文典磨破了嘴皮子,也没说动俩人,只好叹着气,挠挠头往别的地儿走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1/224853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